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平

(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鎖定
馮平(1903-1986) ,曾名馮廣智、馮若愚,新泰市樓德村人。曾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中文名
馮平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86年
職    業
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人物生平
1、組織隊伍
馮平生於1903年,又名馮廣智、馮若愚,是馮秉嶢玄孫。童年時在家鄉讀書,1919年考入省立曲阜二師講習班,1921年畢業,先後在樓德、封家莊、苗莊等地教書。“七七事變”後,泰安縣的學校都陸續停課,在鄉村任教的馮平以及封家莊村的封振武等人也都回到家中。馮平畢業於有“紅二師”之稱的省立曲阜二師,在平時教書中也非常關心政治以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封振武曾在馮玉祥組織領導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熱河義勇軍第二旅任副官長。馮玉祥下野後部隊隨之瓦解,回家鄉任小學教員。他們都見過世面,有文化有抱負,在民族危亡之際不甘心當亡國奴。繁忙的生活勞作之餘,馮平、封振武以及封家莊的封虞臣、李子敬,樓德村的王理堂、王一民、李鎮卿幾個人,經常湊到一起分析戰局的發展變化,討論國家民族的存亡。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後,山東也危在旦夕。在聯繫中共黨組織無果的情況下,他們下決心自己組織抗日武裝,保家衞國,並在隊伍動員上作了分工。馮平動員樓德、霄嵐、柴城幾個村莊,封振武和封虞臣、李子敬負責封家莊、苗莊、王莊附近的幾個村。他們大都是當地的教員,講起抗日道理頭頭是道,再加上當地百姓對日本侵華同仇敵愾,一些農村教員、學生以及出身貧苦的年輕農民逐漸加入進來。自9月間開始,到10月底已有四五十人了。
10月上旬前後,中共山東省委在濟南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領導抗日遊擊戰爭的問題,做出了在全省各地發動武裝起義的決定。為摸索經驗,闖出一條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的路子,有力地指導全省的抗戰,省委決定在泰安縣的徂徠山直接領導武裝起義。徂徠山位於泰安縣東南部,北依泰山,東鄰沂蒙山區,西靠津浦鐵路,有多條公路分佈在其周圍,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時,徂徠山地處山東腹地,在這裏舉行武裝起義,便於與全省其他地區的抗日武裝取得聯繫。另外,徂徠山周圍的泰安、新泰、萊蕪等地有黨員二百多人,羣眾基礎好,有利於抗日武裝的發動。10月中旬開始,省委機關陸續從濟南轉移到泰安縣城。10月22日在泰城召開會議,決定派幹部分頭到壽光、萊蕪、徂徠山發動羣眾,籌集槍支,組織抗日武裝。負責徂徠山一帶的是剛從國民黨監獄釋放的程照軒、侯德才和從延安來的紅軍幹部趙傑。
馮平、封振武等人在樓德一帶自發的抗日武裝組織活動,引起了山東省委以及趙傑等人的高度關注。12月下旬的一天,趙傑到樓德找馮平,但未找到。隨後找到封振武、封虞臣和李子敬,告訴他們,省委把全省劃成若干活動區,一些領導同志已經分頭到各地組織武裝,發動游擊戰爭。趙傑當即介紹他們入黨,並代表組織,宣佈建立封家莊支部,封虞臣為支部書記,李子敬為組織委員,封振武為宣傳委員兼保衞委員。馮平因故錯過了機會,否則樓德肯定也要成立支部。封振武第二天找到馮平,把趙傑交代的事轉告給他。馮平説,他已在樓德、柴城、霄嵐、甘露灘發動了四五十人,槍也有一二十支了。截至12月底,馮平、封振武等人已發動近百人,槍支達三四十支。
2、繼續發動
12月24日,省委機關撤出泰安城,先轉移到篦子店,後又到徂徠山下的山陽村。12月31日下午,馮平、李鎮卿帶的二十多人與封振武、封虞臣集合的三十幾人在山陽程照軒家匯合。樓德和封家莊的武裝隊伍原來已發展到近百人,因臨近春節,未參加集合的那一部分人是想在家過個團圓年再走。組織上曾指示馮平、封振武不要強拉人,因此這次上山的只有一半左右。馮平、封振武在這裏見到省委書記黎玉和趙傑等同志。晚飯後,黎玉、趙傑帶封振武等人上了徂徠山。馮平送他們上山之後,接着回樓德一帶繼續發動沒有上山的隊伍。1938年1月1日,徂徠山武裝起義誓師,成立“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四支隊”,起義隊伍共約160人,暫編兩個中隊。馮平、封振武、程照軒等人從樓德、封家莊、山陽帶出來的同志編為二中隊,封振武任中隊長,程照軒任指導員,這是黎玉、趙傑等人帶上山來舉行起義的骨幹部隊之一。
當時起義部隊人多槍少,赤手空拳怎麼打鬼子,大家就都盼着手裏有支好槍。在這關鍵時刻馮平“雪中送炭”。他從樓德派人送信來,説搞到一部分槍支,叫山上派人去取。原來馮平的朋友王理堂抗戰前當上了樓德鹽警隊的大隊長。戰火一起,鹽警們丟下槍支各自回家了,這樣,六十多支槍都存在鹽店裏。王理堂聽説徂徠山起義部隊人多槍少,便與馮平聯繫,願意把槍獻給抗日隊伍。這一義舉給起義部隊解決了大問題。
3、延安彙報
通過徂徠山起義參加者的回憶證實,馮平是以樓德為中心的周邊地區起義隊伍的主要組織者,共動員50人左右,僅起義前就帶上山20餘人,為了繼續組織另一部分人上山,他甚至沒有親歷起義誓師的光榮時刻。在起義部隊急需槍支之時,他通過個人私交,獲得樓德鹽警隊的六十多支槍。正是有了這批槍支,起義部隊才打響了與日寇鬥爭的第一槍,擴大了政治影響。另外,其家族是樓德望族,在當地開有藥店,家族內各房都稍有積蓄,他多次動員家族成員為徂徠山起義隊伍捐款捐藥。以馮平為首的樓德馮氏為徂徠山抗日武裝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寺嶺伏擊戰後,中共山東省委和四支隊機關轉移到新泰境內的劉杜,並召開會議,這也是徂徠山起義後省委的一次重要會議,稱“劉杜會議”。會議分析了當時的抗日形勢,研究了以後的任務。決定由省委書記黎玉帶馮平等同志赴延安,向黨中央彙報山東的抗戰形勢和我黨政軍的發展狀況,並希望得到中央對山東下一步工作的指示。3月,馮平隨省委書記黎玉赴延安向黨中央彙報工作。隨行的除馮平外只有3名警衞員,可見山東省委對馮平的重視。在延安,黎玉向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彙報了山東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和開展游擊戰爭的情況,請求派幹部、軍隊來山東,中共中央同意了山東省委的請求。由於黎玉去長江局請羅炳輝到山東擔任軍事總指揮(羅炳輝因故不能來,黨中央遂改派張經武代之),中央決定先期派郭洪濤、張經武來山東。4月下旬,郭洪濤、張經武率領一批地方幹部和軍事幹部前往山東,馮平等人擔任了返回山東的嚮導。馮平作為土生土長的起義者、起義隊伍組織者之一,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文化水平,黎玉帶他向中央彙報,他的經歷和經驗做法對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敵後抗日鬥爭的開展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4、財經干將
黎玉任政治委員,馮平被任命為供給部政委。同時在省委領導下建立財委會,馮平為副主任。1939年9月,山東縱隊改組,成立八路軍山東第一縱隊,馮平為供給部長。從此,他逐漸成為山東財經工作的領導人之一,並參與瞭解放前我省財政經濟的各項工作。向黨中央彙報工作返回山東後,馮平回到山東抗日遊擊第四支隊。1938年12月27日,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八路軍山東縱隊,統一領導山東各地的抗日武裝,張經武任指揮,
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簡稱山東省戰工會),山東省戰工會的成立,標誌着山東省級統一的抗日民主政權的誕生和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正式形成。戰工會下設政治、軍事、財政經濟、教育、民眾動員5個組,會議公推黎玉為首席組長。艾楚南率馮平、耿光波、郝伊人負責財政經濟組。1941年4月,山東省戰工會主持的全省財經文教大會在莒南縣隆重開幕。大會主要議題是總結過去工作,確定今後方針。大會財經方面的議題主要是統一全省的財糧工作,建立統一的預決算、財糧、税收、供給標準和收支制度。會上,代表們一致通過省戰工會主任委員黎玉、副主任委員李澄之、副主任委員陳明、財經處長艾楚南、教育處長楊希文、副處長李如、財經副處長耿光波、委員馮平、孫陶林、辛葭舟等17人為大會主席團。1941年5月28日,省戰工會將財經處分設為財政、經建兩處,艾楚南為財政處處長,馮平為副處長。同時成立山東省糧食管理局,王子文任局長,未到任前由馮平代局長。1943年8月,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在莒南縣舉行第二次會議,將省戰工會改為省戰時行政委員會,明確其性質為“山東省全省行政之領導機關,對山東省臨時參議會負責”。黎玉、羅榮桓等11人為行政委員會委員,黎玉任主任委員兼工商管理處處長,艾楚南委員為財政處處長,馮平為財政處副處長。抗戰期間,馮平還曾任膠東、渤海、冀魯邊三區財經特派員等職務。1940年7月底,山東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聯合大會制定了《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組織大綱》,選舉產生了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機關——
1945年8月,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和省戰時行政委員會一致決定成立山東省政府,推選黎玉為省政府主席,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建立的第一個省政府。艾楚南任財政廳廳長,馮平任省財政廳副廳長兼糧食總局局長。在12月成立的中共中央華東局財經委員會上,馮平和薛暮橋、孫冶方、顧準等人被推舉為委員,解放後這三位都成為著名經濟學家。1946年8月,馮平參加了華東財經會議,並與薛暮橋、艾楚南、黎玉等分別作了貨幣、物價、財糧供給制度、財經工作的組織領導等方面的報告,這次會議對於華東地區建立自衞戰爭中的財經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這一時期,馮平還參與了山東的支前工作,1946年9月擔任山東省支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與其他同志一起領導全省的支前工作。1948年8月,為做好濟南戰役的後勤保障,省支前委員會設前方辦事處,由馮平任主任,隨華野指揮部受領任務。
5、接管城市
作為山東區財政經濟工作的領導人,馮平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先後參與濰坊、兗州、濟南、徐州、青島等省內大中城市的軍事管制委員會工作,並擔任重要職務。在全國範圍看,馮平也是當時參與接管城市數量最多的財經領導人之一。
1948年4月9日,根據華東局指示,成立濰坊軍事管制委員會,山東兵團司令許世友為軍管會主任,財辦代表馮平為第一副主任,山東兵團政治部主任謝有法為第二副主任。解放大城市或較重要城市時成立軍管會,這在當時是首創。軍管會的做法為以後攻打濟南、上海等大城市提供了成功的經驗。為了做好兗州解放後的城市管理工作,1948年7月6日,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下達命令,成立兗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鈞任主任,馮平為第一副主任。軍管會負責統一領導兗州解放後黨政軍民各方面工作。接下來是接管濟南,因為濟南是即將解放的第一個省會城市,濟南戰役前夕,華東局總結了濰縣、開封、兗州的經驗,對濟南解放後的權利機構設置進行了認真研究。1948年9月7日,華東局成立了統一的濟南市接管委員會,曾山為主任委員,郭子化為副主任委員,譚震林、袁仲賢、劉順元、馮平為委員,統一領導全市軍事、行政、交通管理事宜及一切接管工作。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21日,華東局發出《關於接管濟南的工作指示》,指出:“我們不僅要堅決地攻佔濟南,在軍事上取得偉大勝利,而且要完善地接管濟南,在政治上取得偉大勝利。”10月底,濟南軍事管制結束,根據華東局指示,另行成立濟南特別市敵產清理委員會,以曾山為主任,馮平為副主任。1948年12月2日,中共中央電賀徐州解放。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宣佈徐州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傅秋濤任主任委員,馮平任副主任委員,周林、袁也烈、華誠一為委員(6日,華東局電令,方毅任市軍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軍管會是軍事管制期間最高權力機關,統一領導全市軍事、行政管理工作。青島是當時山東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我國重要的港口,1949年5月,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馮平再一次參加了接管,任軍管會委員,領導生產部、工礦部、財糧部,併兼任生產部部長。生產部的任務是接管偽中紡公司、齊魯公司、中蠶公司及官僚資本經營之其他輕工業。同時組織復廠復工就業,以恢復發展城市生產。
城市解放後,軍管會在保護工業設施、穩定物價、發展工商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5月12日的中共中央冀察熱遼分局機關報——《羣眾日報》,對濰坊的軍管工作進行了報道,展現了當年濰坊特別市政府賑災重建、大力發展經濟的歷史畫面,也為我們瞭解馮平等人為穩定和發展工商業付出的努力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該報刊登了“濰坊成立特別市政府”的消息,分四個標題,其中有“發展工商繁榮經濟”“廠商煤礦大力恢復營業”。
“(華東前線六日電)坊子在濰縣城東南二十四里,號稱膠濟鐵路四大車站之一,是著名的煤礦區,日產煤五百噸,市區有一千五百千瓦的發電廠、煙草公司、汽車修理廠等企業,以及電燈、電話、自來水等設施,四月十一日解放軍收復坊子後,第一件事就是防止對工商業的破壞,軍事管制委員會所屬工廠、交通、文教等部分頭進行着保管登記。”“十七日,政府曾召開了各階層人士三百餘代表的座談會,華東財經辦事處及山東民主省政府代表馮平,宣佈建設與發展城市的總方針,並具體解釋對城市各項政策及對各階層人民的態度。工商局並從內地運來大批糧食油鹽,物價普遍下降。十九日,小麥由每斤八百元降至六百四十元,高粱由每斤六百五十元降至五百五十元,豆油由每斤四千元降至三千二百元,食鹽由每斤四百三十元降至一百八十元。現市面已日趨活躍,北海幣信用日高,與蔣幣比值由一比五十提高到一比六十,各廠商煤礦正大力恢復營業,華昌公司十九日即脱售煤五萬斤。”
6、夙夜在公
馮平在夜以繼日主持各大城市財經工作接管的同時,還參與到新組建的省政府工作上來。1949年3月30日,山東省政府委員會暨山東省參議會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將山東省政府改稱山東省人民政府。康生任主席,郭子化、方毅任副主席,馮平等13人任政府委員。6月20日,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重新建立省府黨組,由康生、郭子化等17人組成,馮平為成員。1949年6月,馮平任山東省接管委員會生產部部長、山東省人民政府生產部部長。
新中國建立後,馮平成為山東省工業戰線的主要負責人。1950年7月至1955年1月,任山東省工業廳廳長,中共山東省委工業部部長(1951年6月至1952年11月,兼任山東工學院院長)。1955年3月至1956年5月,任省政府工業辦公室主任。在任工業廳廳長和工業辦主任期間,為山東工業的恢復和發展,他經常深入廠礦一線,親自調查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957年5月,他任中共淄博市委書記處書記、淄博市市長,主政一方。1962年,任省委統戰部部長。1963年12月,馮平被推選為政協山東省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主席是譚啓龍,副主席有晁哲甫、成仿吾、苗海南等。1977年12月,馮平擔任政協山東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這一任的主席是白如冰,副主席有楊國夫、王眾音、李子超、周星夫、餘修等。他還當選為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6年逝世。 [1] 
參考資料
  • 1.    走近馮平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泰安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