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增昭

鎖定
馮增昭(1926年-2023年1月5日), 教授(博士生導師),男,河南登封人。畢業於清華大學。曾任職於石油大學地球科學系,曾為國際古地理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礦物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是定量巖相古地理學的開拓者。
2023年1月5日,馮增昭先生逝世,享年97歲。 [2] 
中文名
馮增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10] 
出生日期
1926年
逝世日期
2023年1月5日
畢業院校
武陟一中 [11] 
東北大學 [10] 
清華大學
職    業
教師
職    務
前中國礦物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
學術代表作
《下揚子地區中下三疊青龍羣巖相古地理研究》
《碳酸鹽巖巖相古地理學》
《華北地台早古生代巖相古地理》
主要成就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籍    貫
河南登封
職    稱
教授

馮增昭人物生平

馮增昭生逢亂世、國難當頭,少年時期便立志要“找礦救國”,毅然投身地質事業,成為第一個將國外碳酸鹽巖巖石學新理論和新方法引入中國的人。 [6] 
1945年,考入東北大學地理系。 [10] 
1947年,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從此毅然投身地質事業。26歲留校任教後,又歷任北京石油學院、華東石油學院、石油大學(北京)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助教、講師、副教授及教授、博士生導師,為新中國的地學事業發展整整奉獻了70年。
20世紀50年代初,馮增昭身負地質部重任前往山西採集標本。他一頭扎進大山,在石頭的“海洋”裏披沙揀金。短短兩個月,他採集岩石標本近兩噸,而今保存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礦物實驗室裏的諸多珍貴化石,都是馮增昭一包包用揹包揹回來的。 [9] 
“文革”期間,他因翻譯國外文獻,被戴上“白專”“資產階級”的帽子,許多人勸他放棄以自保,被他拒絕。 [9] 
1977年,馮增昭發表了第一篇公開的論文《華北地區下奧陶統巖相古地理新探》,大膽提出了創新觀點,甫一出版,便遭到超出學術範圍的批判。對此他據理力爭,“你們説了我的很多條‘錯誤’和‘問題’,我只有一條,即這個報告有新內容,對教學有利,學生歡迎,我這一條勝過你們的很多條!” [9] 
1980年,他就用定量巖相古地理的理論觀點和科研成果,建議在鄂爾多斯的陝北地區打井,勘探下古生界的石油與天然氣。 [10] 
1983年盛夏的一天,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像個大火爐。為了實測一個基幹剖面,馮增昭與他的同事、學生們必須登上伊克昭盟的崗德爾山。但該山異常險峻,臨近山頂無路可攀,刀削般陡峭,幾乎直上直下。同事們發現艱難攀登之中的馮增昭漸漸體力不支,別人也勸他不必親自上去。然而他卻硬是登上了極頂。他笑着對大家説,毛澤東同志講得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10] 
在極頂上,他熟練地採集標本、測量剖面,忙個不停。工作完畢,他望着萬頃無垠的蒙古高原、連綿起伏的陰山山脈和蜿蜒不盡的黃河,聯繫到自己的奮鬥目標,不禁豪情滿懷,出口成詩: “花甲欠三愧老言,十四省市步履遍。再賜十年風華茂,第三里程譜新篇。”他解釋這首打油詩中所言的“十四省市”,是指華北地區的陝甘、寧、蒙、晉、冀魯豫、蘇、皖、遼、吉、京、津。詩中所提到的“第三里程”,是指將中國科學院劉鴻允教授編著的《中國古地理圖》當作我國古地理學的第一個里程碑,將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王鴻禎教授等完成的《中國古地理圖集》當作第二個里程碑;他立志與他的廣大的志同道合者和弟子們一起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內,編制出中國古地理學的宏篇鉅著一一定量化的《中國巖相古地理圖集》,他把此稱作這一領域內的第三個里程碑。 [10] 
1986年,在主編馮增昭教授組織下,開始醖釀《沉積岩石學》(第二版)教材的修訂工作。 [13] 
馮增昭在1990年代給英國的《Sedimentary Geology》投稿,當被要求按西方姓名規則將其姓名音譯為“Zengzhao Feng”時,他以一種中國人的習慣和樸素的自尊心,進行了有理有據的抗辯,堅持按中國人的“姓前名後”格式音譯,最終得到認可,將姓名音譯為“Feng Zengzhao”。 [4] 
教學之餘,他憂心於我國在沉積學研究領域的落後局面,潛心翻譯國外沉積學著作270餘萬字,為我國碳酸鹽巖沉積學的崛起和我國石油勘探事業的順利開展,作出了開創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5] 
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單因素分析多因素綜合作圖法”,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定量巖相古地理學。他編寫的高水平教科書和專著,至今仍在很多高校和業內廣泛使用和傳播,繼續為我國油氣勘探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油氣勘探事業發光發熱。馮增昭退而不休,在退休後的26年中一直堅持工作。 [5] 
1993年9月的一天,馮增昭在鮮紅的黨旗前舉起右手,莊嚴宣誓,67歲的他終於得償夙願,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 [9] 
1996年1月31日,北京政協禮堂內,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第四次頒獎大會在這裏隆重召開。馮增昭教授代表獲獎者在大會上發言。 [10] 
1999年,創辦《古地理學報》。 [5] 
2007年,赴青島參加中國科學院的一個期刊會議,同事張西娟博士陪同。 [5] 
2010年,赴青島參加全國沉積學大會,同事李新坡博士陪同。 [5] 
2012年,創辦《古地理學報(英文版)》。 [5] 
2013年,發起籌建國際古地理學會,歷時近十年時間,該學會於2022年7月在北京成立,是我國成立的地質學領域國際性學術組織。他發起成立“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並組織2年1次的“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至今已連續召開十六屆;他發起組織兩年一次的“國際古地理學會議”,至今連續召開五屆。 [5] 
2022年7月,當選國際古地理學會榮譽理事長。 [1] 
2023年1月5日,著名石油地質專家,碳酸鹽巖沉積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享譽中外的沉積地質學家和古地理學家馮增昭先生逝世,享年97歲。 [2]  馮增昭之前在家摔了一下,導致硬膜下大面積出血,就醫很及時,手術也順利,但因為年齡太大,加上肺部感染和新冠影響,撐了10天后去世。 [12] 
安葬於北京炎黃陵園。 [5] 

馮增昭所獲榮譽

在近20多年中,以沉積學的理論為指導,以科研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單因素分析綜合作圖法"為方法論,以實測的基幹剖面所取得的各種第一手的定量資料為立腳點,以中比例尺的圖件為主,對華北地區的下古生界和華南地區的石炭系、二疊系及三疊系,進行定量巖相古地理研究和編圖,已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二、三等獎等、及其它省、部級以上獎勵11次。培養碩士18名、博士24名、博士後5名。
2023年4月,獲得第二屆中國沉積學終身成就獎。 [3] 
據1996年統計資料,馮增昭是我國石油高校中培養博士最多的博士生導師。 [10] 

馮增昭著作論文

出版巖相古地理學專著11本,如《下揚子地區中下三疊青龍羣巖相古地理研究》、《碳酸鹽巖巖相古地理學》、《華北地台早古生代巖相古地理》、《鄂爾多斯地區早古生代巖相古地理》、《中國南方二疊紀巖相古地理》、《中國南方早中三疊世巖相古地理》、《中國南方石炭紀巖相古地理》等,沉積學著作5本,如《沉積岩》、《沉積岩石學》、《中國沉積學》等。

馮增昭人物評價

先生畢生致力於古地理學研究,成果豐碩,著作等身,先生的學術成就及學術思想,給我們留下寶貴財富。先生對事業的孜孜不倦、勇於開拓的精神永遠是我輩學習的榜樣。(彭蘇萍 [7] 
馮先生是我十分敬佩的學者。他著作等身而不自滿,年過耄耋而為學術奮鬥不止。尤其在創建國際古地理學會和古地理學報方面,居功奇偉,為中國學術推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貢獻。(殷鴻福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