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國璋國葬墓

鎖定
馮國璋國葬墓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始建於1917年,三年建成。原南北長897米,東西長103米,共138.6畝。
在這塊矩形的土地上,原來由南到北生長着蒼鬱美麗的樹木,建有壯觀的碑、坊、亭、台,具有封建帝王陵的氣勢,文革期間被毀。 [1] 
中文名
馮國璋國葬墓
別    名
馮國璋衣冠冢
始    建
1917年
南北長
897米
東西長
103米

馮國璋國葬墓復建情況

正在辦理馮國璋故居(東院)及國葬墓工程開工前的手續。以馮國璋故居建設為契機,將景區內部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進一步擴大景區綠化面積,豐富品種、提升檔次、突出特色。帶動周邊其他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突出歷史文化,加大開發力度,建設旅遊精品。充分利用“馮國璋故居”、“馮國璋國葬墓”現存建築物,按規劃要求標準進行復建,再吸收本地旅遊服務專業户,建成河間古文化旅遊區。

馮國璋國葬墓馮國璋墓位置

位於河間縣的西詩經村東北,是前兩年在原址上剛剛恢復的。根據有關記載,當年墓的規模相當宏大,馮國璋畢竟是一代民國總統,享受的是國葬。整個墓園佔地一百三十畝,石刻儀仗齊全,神橋,石牌坊,八對石像生,石五供,幾乎幾乎應有盡有。據説五供兩側還有各有一座炮台,上架鐵炮。大寶頂是漢白玉的石圍裙,坐落於方形夯土台基之上。以我的想象,馮墓的講究不比袁世凱的差。可惜的是在大躍進時代,該墓就幾乎被完全破壞,石牌坊等被拉倒去修建水利設施。在該墓恢復之前,這裏只剩下一座十幾米高的土丘了,當地人叫“疙瘩”,但地宮還在,保存完好。
馮國璋墓 馮國璋墓

馮國璋國葬墓建設經歷

關於馮國璋墓最有意思的事兒是這個如此豪華的國葬墓居然是一座虛冢。馮國璋在1918年10月份被段祺瑞搞下台以後,心力憔悴,一年後就因傷寒病逝北京帽兒衚衕,享年61歲,徐世昌大總統批准國葬。在北京公祭一個月後,靈柩用專列運至保定,後由曹錕派馬隊護送到河間。當時馮國璋的地宮還沒有徹底完工,靈柩只好暫厝祠堂。一個多月以後正式入葬的前一天夜裏,馮家悄悄地把馮國璋的棺材抬到了村東幾里以外的半截河村一帶一個叫黃龍灣的地方掩埋。原來這裏是馮氏祖墳,葬着馮國璋的父輩和祖輩。馮家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哪想到家賊難防。文革大串聯期間,天津師範學院的紅衞兵領着武漢的紅衞兵到詩經村來找馮國璋報他當年攻破武漢縱兵燒殺之仇。這些紅衞兵沒有去那個“疙瘩”那兒,因為他們從馮氏親族中得知馮國璋埋在了祖墳裏,所以直接奔了黃龍灣。於是,一場愚昧,野蠻的挖墳戲屍的醜劇上演了。

馮國璋國葬墓衣冠冢

馮國璋國葬墓又稱衣冠冢,在河北省河間市西詩經村東北,與馮國璋故居相距1公里,國葬墓始建於1917年,三年建成。原南北長897米,東西長103米,共138.6畝,建有壯觀的碑、坊、亭、台。
馮國璋國葬墓南向墓門為五楹紅牆綠琉璃瓦宮廷式建築,四周綠瓦紅牆相繞,牆外有小河環護,門前有白石橋可通,門內墓道南端建三孔白石坊,後有“河間馮公之神道”(徐世昌書)及“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馮公國璋之墓”兩座高5米左右的巨碑。
碑後墓道兩側分列華表、石人、石馬、石羊、石象等。白神道碑後至墓前建有宮殿式通行廣廈三重,最後為享殿,內置石五供。墓高約25米,下層為高5米、直徑30米的方形三合土墓基。墓為白石圍砌。上端環列60個漢白玉石獅,最上頂端,為穹形土丘。
國葬墓自1937年“七七”事變後屢遭破壞,至1966年無存,僅剩十幾米高的土丘一座,石牌坊等被拉倒去修建水利設施,據説地宮深埋地下,沒有破壞。2008年國葬墓修復。

馮國璋國葬墓馮國璋家族墓

馮國璋家族墓又稱馮國璋真墓,在國葬墓東北方向4公里處的半截河村西馮氏祖墳,當地人稱馮家墳,該地又稱黃龍灣,葬有馮國璋的父輩和祖輩,這裏是馮國璋最終埋葬之處。1966年該墓被天津師範學院的“紅衞兵”挖開,墓內有薄棺一口,內有軍刀一把,照片一張,棺前設石玉等供物。
據記載,當時挖出馮國璋的真墓,有十二釐米厚陰沉木棺一口,葬埋50年之久屍體尚完好未腐。殉葬品有:元寶、銀幣數枚,玉鼻煙壺、如意各1件,右指扣翠板指,口含一顆貓眼珍珠,部分文物現存河北省文物局。

馮國璋國葬墓馮國璋國葬墓

據史料記載,墓區佔地130多畝,墓門為五楹紅牆綠琉璃瓦宮廷式建築,門前有白石橋可通,門內墓道南端建三孔白石坊,後有徐世昌書書“河間馮公之神道”及“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馮公國璋之墓”兩座高5米左右的巨碑。碑後墓道兩側分列華表、石人、石馬、石羊、石象等。碑後至墓前建有宮殿式通行廣廈三重,最後為享殿,內置石五供。墓高約25米,下層為高5米、直徑30米的方形三合土墓基。墓為白石圍砌。上端環列60個漢白玉石獅,最上頂端,為穹形土丘。
馮國璋國葬墓 [2]  ,較大的破壞有3次。第一次是土改期間,村民把墓區的亭台、樹木刨淨;第二次是1958年,有人把馮國璋墳墓裏的石碑等岩石建築,一律推倒砸碎,為河間農田水利服務;第三次是1966年春,馮國璋墓被天津師範學院的紅衞兵和少數羣眾撬開石門後,墓內有薄棺一口,內有軍刀一把,照片一張,棺前設石玉等供物。
有人認為,馮國璋真墓在河間市半截河村西馮氏祖塋。紅衞兵在此挖出馮國璋的真墓,有十二釐米厚陰沉木棺一口,葬埋50年之久屍體尚完好未腐。殉葬品有元寶、銀幣數枚,玉鼻煙壺、如意各1件,右指扣翠板指,口含一顆貓眼珍珠。
河間市馮國璋故居始建於1913年2月,1915年12月底竣工,佔地近百畝,四合院式建築,廳堂屋閣400餘間,耗白銀60萬兩,規模宏大,富麗堂皇,並點綴“玻璃廳”等西式建築。
“文革”時,馮國璋故居部分被改動、損毀。後被修復,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