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劍南

鎖定
馮劍南(1911—1961)泰國華裔作家,筆名蘇南,祖籍豐順縣湯坑鎮。抗戰勝利後,在泰國創辦《民主新聞》週刊和《曼谷商報》。 [1] 
中文名
馮劍南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61年
籍    貫
廣東豐順縣

馮劍南人物經歷

馮劍南,筆名甦夫,豐順湯坑銅盤人。出生於泰國,童年隨父回鄉讀小學。
1933年在廣州知用中學畢業後,到上海就讀於國立暨南大學,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社會科學家同盟,認識了林美南。民國23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留日學生大受震動,馮劍南當即回國。8月,在汕頭參加汕頭青年救亡同志會;冬,由林美南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12月,受中共韓江工委和汕頭青年救亡同志會委派/回豐順縣湯坑建立黨組織和青年抗敵同志會(青抗會)。他在豐順發展會員1200多人並被選為理事,籌建湯坑晨鐘歌詠隊、體育會、青年抗敵先鋒隊、救護隊、除奸組等,配合駐軍抗擊日寇入侵。他還擔負聯繫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士和鄉紳的統戰工作。
1940年國民黨掀起反共逆流,湯坑青年抗敵同志會被強迫解散,馮劍南被調離湯坑,在廣西桂林以教書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
抗戰勝利後,馮劍南到泰國創辦《民主新聞》週刊和《曼谷商報》,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推動華僑的愛國民主運動,得到廣大華僑的尊重和擁護。
解放戰爭開始,馮劍南迴國,在潮梅游擊區從事文化戰線的革命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任職於汕頭市軍管會,先後在光明日報社、華南師範學院、廣東省文史館工作。是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
1961年2月逝世於廣州,終年50歲。 [2-3] 

馮劍南個人著作

馮劍南喜愛詩歌,出版有《紅痣》詩集,郭沫若作序。40年代初,在廣西桂林翻譯俄茵詩人普希金的長詩《歐根·奧尼金》,出版發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