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剛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五林村村民)

鎖定
馮剛,男,1929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五林村村民,1950年2月參軍入伍,1952年作為炮兵觀測員入朝參戰,1955年6月退役後回鄉擔任鄉村教師。 [1-2] 
中文名
馮剛
出生日期
1929年2月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馮剛人物經歷

1950年2月,21歲的馮剛從學校畢業就參軍入伍,服役於24軍炮兵團,1952年9月12日隨部隊入朝參戰。“當年入朝參戰時,我是炮兵觀察員,炮兵觀測員要爬上山頭高處,為火炮攻擊指示準確的目標方位,危險度極高,最近的時候和敵人的直線距離只有200米。”説起抗美援朝,92歲高齡的馮剛記憶猶新,當時上甘嶺戰役剛剛結束,他所在的部隊接替上甘嶺的參戰部隊。作為炮兵觀察員的馮剛就在上甘嶺旁的五聖山腰處,用望遠鏡觀察着敵軍的動向。
雖然上甘嶺戰役已經結束,但這個地方依舊不太平,小規模戰鬥不斷。因為作用巨大,作為炮兵“眼睛”的觀測員,自然成了敵人的眼中刺。馮剛説,當時頭頂經常有敵人的飛機盤旋投彈,大炮的無差別轟炸。有一次,一顆炸彈就在他附近爆炸,彈片橫飛,所幸因為隱蔽及時,他並沒有受傷,直到後來才注意到,有一顆彈片嵌在了他的大衣上。“上了戰場,生死早就置之度外了,我們同一批去的同學共12人,最後回來的僅有3個,其他人都犧牲了。”

馮剛主要事蹟

馮剛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愛讀書,儘管作戰環境艱苦,但他一有機會就找各種書看,趁戰鬥間隙窩在坑道里讀書。1955年,馮剛復員回國,他帶回四五百冊圖書,都是戰友送的,不捨得扔。馮剛老人一生為書痴迷,最愛去的地方是新華書店、舊書店和廢品收購站。出差在外,必去書店買書。復員後,馮剛分配在鄞縣雲龍鄉校成為一名教師。繼續深造後,在寧波師範、餘姚師範等處工作。幾十年來,他在三尺講台上兢兢業業,桃李滿天下,而買書、讀書、藏書的愛好從未間斷。
退休後,馮剛的退休金大多用於買書,並在寧波各地開辦了30多個文學社。1996年,馮剛家裏藏書就達2.2萬冊,入選“首屆寧波十佳藏書家庭”。近幾年,他的藏書超過8萬冊。他在溪口鎮石前岙村的老宅,老宅門前寫着“智慧書屋”幾個字,4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竟有20多個書櫃,而他的工作區則放在了狹長的過道處。
在生活上,馮剛是十分節儉和清貧的,但是對於買書藏書毫不吝嗇。在馮剛的家中,幾乎看不到像樣的電器,唯一一個算得上電器的也就那台已經破舊不堪的老式電風扇,卧室的風格還保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風格,身上穿得最多的便是那件穿了不知多少年的綠軍裝,甚至他使用的搪瓷杯,都是他當兵時部隊發的。“1983年,得了一筆50元的稿費,買下了四卷《佩文韻府》,這是一部對查閲古代詞語、成語和典故出處極為重要的工具書;有一次我去奉化買《儒林外史》,意外發現一家書店準備轉行正在處理圖書,立刻掏出3000元買下全部書籍……”對於買書的事,馮剛如數家珍。
10年間,他在這間老宅裏義務開辦寒暑假學習班,帶過的學生如過江之鯽。“有孩子們陪着,一點也不孤單。有幾個學生是從小學一直跟到高中畢業的。”馮剛微笑着回憶起那段共品書香的美好歲月。根據孩子們的年齡,他自編課外閲讀教材,為大家講解國學經典和歷史故事。他不僅把藏書借給孩子們,還資助了500餘名貧困學生。
2015年,石前岙村的住所拆遷了,老馮搬到中山社區的新居。看到附近的五林村建起了村委會大樓,他主動捐出1.4萬餘冊藏書,還自掏腰包購置了桌椅、書架等相關設施,建起了溪口鎮第一個村級圖書館。“不管社會多麼浮躁,我相信每個時代會有人愛讀書。”馮剛説,他92歲了還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不生鏽的頭腦,靠的就是勤於讀書。後來,馮剛後又捐給鄞州圖書館2萬多冊圖書。如今,每天步行20多分鐘來到五林村新建的村委會大樓“上班”,整理編碼好村圖書館裏的圖書,已經成了馮剛的新習慣。
2019年,馮剛又捐出2萬冊藏書,在海曙石碶街道馮家小學建起圖書室,這幾年下來,他已經陸續捐出去了8萬餘冊藏書,是寧波遠近聞名的藏書家。他早在2008年4月底就簽訂了遺體捐贈協議,成為寧波市奉化區第16位登記的遺體捐獻者。“我的命是其他戰友給的,我身上的一切都是別人給的。”在馮剛的世界,沒有自我,只為大家,他覺得能回饋社會是件快樂的事。 [2] 

馮剛人物榮譽

2021年2月,入選2020年12月“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