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其庸

鎖定
馮其庸(1924年2月3日—2017年1月22日),名遲,字其庸,號寬堂,齋名瓜飯樓,江蘇無錫縣前洲鎮人,紅學家,文史專家,生前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名譽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 [1-2]  [4] 
馮其庸於1942年考入省立無錫工業專科學校;1946年初入學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接受頂級、系統的國學訓練;194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地下活動;1948年畢業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2]  ;1949年4月22日迎接解放軍渡江,隨即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5月在蘇南行署工作 [1-2]  ;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任教於無錫市第一女子中學;1954年8月調中國人民大學,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1980年、1981年—1982年兩度赴美國在斯坦福、哈佛、耶魯、柏克萊等大學講學;1986年調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1996年應邀訪問德國、法國,並在柏林和巴黎考察兩國所藏敦煌、吐魯番文獻;2005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 [1]  ;2017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4] 
馮其庸主要研究《紅樓夢》,還研究中國文化史、古代文學史、戲曲史、藝術史等。 [4] 
中文名
馮其庸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縣
出生日期
1924年2月3日
逝世日期
2017年1月22日
畢業院校
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曹雪芹家世新考
論庚辰本
籍    貫
江蘇無錫縣前洲鎮

馮其庸人物生平

1924年2月3日,馮其庸出生,江蘇無錫市前洲鎮人。 [2]  [4] 
1942年,考入省立無錫工業專科學校。
1943年夏天,因為學費再次失學。先是回鄉務農,後來以教書為業。
1945年,一邊在一所小學教書,一邊在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讀書。不到二個月,再次失學。
1946年初,入學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接受頂級、系統的國學訓練。在無錫國專時期,馮其庸的國家觀念也在成長,開始參與學生活動,被中共地下黨組織認定為進步青年。 [4] 
194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地下活動。
1948年,畢業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2] 
1949年4月22日,迎接解放軍渡江,隨即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5月,在蘇南行署工作。 [1-2] 
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任教於無錫市第一女子中學。
1954年8月,調中國人民大學,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
1980年、1981年—1982年,兩度赴美國在斯坦福、哈佛、耶魯、柏克萊等大學講學。
1984年12月,由國務院、外交部、文化部派往前蘇聯鑑定列寧格勒藏本《石頭記》,達成兩國聯合出書協議。
1986年,調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1996年,應邀訪問德國、法國,並在柏林和巴黎考察兩國所藏敦煌、吐魯番文獻。
2005年,被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禮聘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 [1] 
2017年1月22日12時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4] 
馮其庸相關圖片

馮其庸主要成就

馮其庸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馮其庸在《紅樓夢》作者家世、《紅樓夢》版本和《紅樓夢》思想藝術等諸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倡導和組織了多種卷帙浩繁的紅學基礎工程,參與創辦了紅學刊物、紅學機構,推動了一系列學術交流活動。 [1] 
馮其庸繪《紅樓夢》人物
截至2014年6月,馮其庸着重研究中國大西部的歷史文化藝術,曾經十赴新疆考察,3次登上了帕米爾高原,抵達海拔4900米的紅其拉甫和海拔 4700米的明鐵蓋山口,還縱向和橫向兩次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兩度穿越羅布泊,到達了樓蘭龍城白龍堆、三隴沙、入玉門關敦煌,完成了對玄奘取經之路和西部文化歷史、宗教、藝術、絲綢之路的綜合考察,探明瞭玄奘取經迴歸的山口古道及迴歸長安的路程。馮其庸同時擅於書法和繪畫,書法宗二王,畫宗青藤白石。據2024年1月馮其庸學術館數據,有《瓜飯樓叢稿》33卷,《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匯校匯評》30卷,書畫攝影集5卷等,並主編《紅樓夢》新校注本,《紅樓夢大詞典》《中華藝術百科大辭典》等書。 [1-2]  [4] 
馮其庸的部分成就
類別
成就簡介
書法
馮其庸早年臨寫各家各派,但最喜歡的是行書,尤其鍾情於王羲之的《聖教序》。它不僅收集了《聖教序》的各種佳拓的影印本和明拓殘本,而且反覆臨寫右軍存世的各種書札,以右軍書法建構了自己的書法基礎。他的書法神清氣朗,意遠韻長;文氣勃發,雅緻四溢。他的書法風格,瀟灑而不失法度,清秀而遠離流俗,規矩而沒有造作。這些書法品格都奠立了他的繪畫基礎。但是,在他的書法中有時又反映出畫的謀篇佈局和筆墨韻致,表現出中國書畫在兩種藝術形式創作中的相互作用的關係,也論證了書畫同源的道理。 [4] 
繪畫
馮其庸的畫遠追青藤、白陽,近受齊白石劉海粟朱屺瞻的影響,曾與劉海粟、朱屺瞻、謝稚柳、唐雲、啓功、徐邦達,楊仁愷、周懷民、許麟廬諸先生遊,於書畫潛心學習。但是蒙養不同,生活相殊,他的畫表現出與前輩們不盡相同的藝術方式。在各種藝術方式之間,他更重“聊寫胸中逸氣”,表現出與同鄉倪迂之間的暗合。 [4] 
漢畫像磚
馮其庸是漢畫像磚的研究者,中國漢畫學會首任會長。 [4] 
戲劇
馮其庸撰寫的劇評甚為戲劇大家重視,袁世海也因此和馮其庸成為至交,曾請他親臨劇場講解歷史背景與劇情設計。他也研究古代戲劇,《〈精忠旗〉箋證稿》就是其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 [4] 
  • 學術論著
據2024年1月馮其庸學術館數據,馮其庸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滄桑集》《論庚辰本》《石頭記脂本研究》《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匯校匯評》《論紅樓夢思想》《夢邊集》《漱石集》《瓜飯樓重校批評紅樓夢》《瓜飯樓詩詞草》《春草集》《逝川集》《蔣鹿潭年譜考略》等專著35種45冊。 [1-2] 
馮其庸主編了《歷代文選》,發表了《玄奘取經東歸入境山口古道考實》一文,轟動了中外學術界。他還出版了以西域歷史文化為題材的大型攝影集《瀚海劫塵》。 [1] 
  • 學術交流
馮其庸歷訪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作學術講演。 [1] 

馮其庸人才培養

  • 教授課程
馮其庸曾在中國人民大學講授古代文學課程。 [4] 
  • 教學建議
馮其庸倡導三個辦學特色:導師制,加強師生的聯繫;遊學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養紮實學風;辦國學論壇,領略大師風采,博採眾家之長。 [4] 

馮其庸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2012年10月
2011年12月
首屆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 [2] 
1990年
/
富布賴特基金會榮譽學術證狀 [1] 

馮其庸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擔任職務
/
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 [1] 
/
中國漢畫學會名譽會長 [2] 
/
中國文字博物館名譽館長 [2] 
/
紅樓夢學刊》名譽主編 [1] 
/
/
/
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 [1] 
/
東方國際攝影基金會主席 [1] 
/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 [4] 
/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理事 [4] 

馮其庸個人生活

  • 家庭成員
馮其庸有兩個女兒:馮燕若和馮幽若。 [3] 

馮其庸人物評價

馮其庸在古代文學方面有獨特建樹,在中國文化史、古代文學史、戲曲史、藝術史等領域也造詣精深。馮其庸先生還以一個學術帶頭人的識見和魄力,為培養人材和發展紅學做出了重要貢獻。巡視近百年來的紅學史,他完全稱得上是一代紅學大家。他所作畫為中國國內外所推重,被譽為真正的文人畫。(中國人民大學古代文學教研室評) [1] 
馮其庸先生是中國當代傑出的文史大家、紅學泰斗,在古代文學史、中國文化史、戲曲史、藝術史、考古學、文物學、書畫、詩詞以及西部文化藝術歷史等研究領域均有重要建樹。其堅韌不拔的科學探索求實精神,可為一代知識分子的楷模。馮其庸先生學養深厚,才華橫溢,詩詞書畫、文史探微、戲劇評論、藝術創作,無所不能,廣博精進。誨人一甲子,半生寄國學。“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馮其庸的卓越成就,將成為學術史和文化史上永遠的財富。(馮其庸學術館評) [2] 
馮其庸為人寬厚,但愛憎分明,富有興情。他以“寬堂”為號可能也就是表達這種人格上的追求。而這種人格力量反映到他的畫上,其寬厚的氣局就表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人格精神。他的畫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寥寥數筆而能全其氣韻神采,一切無不透露學養功底。(鳳凰文化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