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麒

(民國時期青海省政府主席)

鎖定
馬麒(1869-1931),乳名尕七,字閣臣,回族,甘肅省河州人。馬海晏之長子,馬麟之胞兄。自幼習武,17歲考中武生,在其父營中見習。 [2] 
光緒二十一年(1895),“河湟事變”發生,馬麒父子隨董福祥軍參與平定事變,馬海宴以功升副將銜騎兵督帶,馬麒獲“六品軍功牌”。光緒二十六年(1900),馬麒父子隨董福祥入京,在廊坊等地抵禦八國聯軍,並隨慈禧太后赴西安。途至河北宣化,馬海宴病逝,馬麒接統其部,任旗官。返里後先後率兵駐紮化隆扎巴和循化,光緒三十二年前後升任循化參將。辛亥革命爆發,曾出兵鎮壓寧夏、陝西革命軍。中華民國元年8月任甘肅西寧鎮總兵,並組建“寧海軍”,從馬安良西軍系統分離出來,成為一支獨立的武裝勢力。民國3年(1914)兼任青海蒙番宣慰使、西寧辦事長官。翌年10月任甘邊寧護軍使。民國13年被授予鋭威將軍。民國16年6月13日任甘肅省政府委員。民國17年3月20日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9月24日任青海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同年“寧海軍”接受改編,10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暫編第二十三師中將師長。民國20年1月6日任青海省政府主席。 [1] 
中文名
馬麒
別    名
馬閣臣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地
甘肅河州
出生日期
1869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閣臣

馬麒人物生平

馬麒出生時,正是甘肅青海地區回民反清鬥爭形成高潮之際。其父馬海晏是當時河州回民反清鬥爭中的著名人物。清同治十一年 (1872 年),馬海晏投降清廷後,馬家開始發跡。他從小便習練騎射,曾參加鄉中武試。清光緒二十一年 (1895年),河淖地區再次爆發回民反清武裝鬥爭,馬麒被正式編入軍籍。義和團運動興起後,京師震動,馬麒及其父隨甘軍奉調入守京畿,曾在河北廊房、北京東交民巷等處與八國聯軍作戰。慈禧和光緒西逃時,他隨軍奉命防守東路。 [2]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 年) 馬海晏死後,馬麒接替了其父的部屬。時值清廷賣國和戰事失敗,甘軍因作戰勇敢而被懲辦,首領董福祥削職回鄉,各部亦令遣散。馬麒回甘後,雖經明令核准保留馬隊三營以資自衞,但政治上已大失其勢,駐防於河州鎮南關一帶,後移駐紮什巴鎮,任循化營中軍守備及循化營參將。 [2] 
1911 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舉國震動。這場大革命並未能使馬麒覺醒,他反而積極參加到鎮壓革命的反動行列中,集結到陝甘總督升允“復清勤王”的旗幟下,做了甘軍東征的急先鋒。他積極協助馬安良將鎮南軍擴充為精鋭西軍,參與鎮壓了寧夏會黨和陝西革命黨活動。馬安良升任為甘肅提督後,馬麒升任為挑氓協總鎮,其弟馬麟升為西軍分統,其叔馬海淵、堂弟馬同、長子馬步青皆升為西軍營長。於是馬氏一門,手握重兵,甘肅地方回族武裝力量迅速興起。 [2] 
為了鞏固自己一家一黨的私利,擴大自己的實力和範圍馬麒緊緊依附於馬安良,打出“甘人治甘”旗號,為馬安良主甘大造聲勢。他積極促成並參與謀殺甘肅議長李鏡清的陰謀活動,逐個打擊異已力量。倚仗馬安良的聲威,馬麒取得了西寧鎮總兵的位置。1912 年9月,馬麒脱離西軍,正式赴西寧就任。從此,他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一直保持着相對的獨立,走上了獨特的發展道路。 [2] 
當時,西寧鎮、西寧府、青海辦事大臣三權並立,各佈政令。要實現獨霸青海的計劃,必須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馬麒首先投靠了當時的甘肅督軍張廣建,並通過張向袁世凱表達忠心。袁稱帝后,馬麒又積極上表勸進,得到袁氏賞賜。在政治上取得靠山後,馬麒又派其弟馬麟到藏區遊説,拉攏結交各盟長、王公和千百户,作為自已控制青海的社會基礎。1915 年馬麒巧施伎倆,組織煽動蒙藏各王公是文控告青海辦事長官廉興,經北洋政府核准將廉興革職查辦,青海辦事長官一職同時裁撤,改任馬麒為甘邊寧海鎮守使兼蒙番宜慰使。青海軍政大權從此歸於馬麒家族。 [2] 
與此同時,馬麒還積極謀求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1915年初,馬麒呈准甘肅督軍,並報陸軍部核准,將西寧各軍統編為西寧青海巡防馬步全軍,簡稱寧海軍,自任總統,其弟馬麟為幫統。至1922 年,寧海軍迅速擴大,增至 32個營,三千餘人。 [2] 
在青海站穩腳根後,馬麒又開始謀求青海脱離甘肅以自治。他先後數次上書北洋政府,要求將青海劃為特區或另行建省,並不惜與當時聲名狼籍的吳佩孚等暗中交易。1920 年,陸洪濤出任甘肅督軍後,馬麒公開與甘督相抗衡,造成了事實上的獨立割據的政治局面。 [2] 
為了把青海建設成馬家的大本營,馬麒提出了開拓青海的計劃,即興辦實業、致力教育、推行縣治、練兵設防。馬麒十分關注西藏問題,當英帝國主義策劃西藏“獨立”問題時,他便以青海邊局關係重大,將玉樹二十五族之地從四川收歸甘邊管轄,親派其弟馬麟為玉防司令,率兵設防。並在涅源、哈拉庫圖、大河壩、竹節寺、長石頭、玉樹等 6站設立分防,建立台站,溝通西寧與玉樹的交通驛道。同時,在今海北、海南玉樹、都蘭分設理事,駐兵設防。蒙藏地區理事員的設置,改變了數百年來理藩院直接派員管轄的傳統制度,標誌着蒙藏地區行政制度大變革的開始。對於不願歸附的果洛等蒙藏部落馬麒則採取了殘酷的屠殺和鎮壓政策,用武力征服。1920 年後,青海全境已基本統一於馬家勢力之下。 [2] 
1925年9月,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西進甘肅。1927 年大革命失敗後,蔣馮合流。為了鞏固西北後防,馮玉祥任命馬麒為甘邊寧海護軍使。在馮部忙於中原戰爭之際,回族地方武裝組成反馮力量,釀成國民軍與地方封建勢力的大搏鬥——河淖事變。這次事變的最重要結果是從此結束了甘肅自民國以來八鎮割據的政治局面,馬麒表面上沒有與國民軍公開決裂,反而借國民軍之後,毀滅了馬安良家族,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掃平了道路。 [2] 
1929 年馮部東下,青海省政府事務由政府委員馬麒代理此時西北地區政局交替,蔣介石趁機插足西北。馬麒見國民軍大勢已去,再次投機,公開打出擁蔣反馮的旗幟。1930 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正式任命馬麒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青海政權再次落入馬家之手。馬麒重新上台後,迅速將馬家勢力擴張到河州、蘭州、河西地區,接替了馬安良家族當年的主要部屬和勢力範圍,並乘機大大擴充了地方軍閥武裝,建立了自己新的教權和財權,從而獲得了足以與西北各省以及全國政局相抗衡的政治地位,把馬家軍閥事業向前推進了一步。 [2] 
1931年8月,馬麒因病死於西寧。 [2] 

馬麒家庭成員

馬海晏之長子,馬麟之胞兄。 [1] 
馬麒有三子:長子馬步青,陸軍中將銜,國民革命軍騎兵第5軍軍長,第40集團軍副總司令;次子馬步芳,陸軍上將銜,國民革命軍第40集團軍總司令,西北軍政長官;三子馬步瀛 [1] 
參考資料
  • 1.    臨夏發現馬麒逝世挽文讚詞[N].民族日報,2013.09.05.
  • 2.    青海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馬萬里(冊)主編.青海省志 80 人物誌.合肥:黃山書社,200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