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駿

(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和領導者之一)

鎖定
馬駿(1895—1928),吉林寧安(今屬黑龍江省)人。1915年考入天津南開學校。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當選為天津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兼執行部部長。同年9月與周恩來等組織覺悟社。1925年受黨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大革命失敗後奉調回國,任中共北京臨時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1927年12月被捕,1928年2月犧牲。
中文名
馬駿
別    名
天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籍    貫
吉林寧古塔
出生日期
1895年9月
逝世日期
1928年2月
人物生平
馬駿,又名馬天安,回族,天津覺悟社創始人之一,著名的愛國學生運動領袖,中國革命的先驅者。1915年,他進入天津南開學校讀書,初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參加到周恩來等組織的“敬業樂羣社”,並兩任學校的演説會、學生討論會及自治勵學會會長,又任義塾服務團總董及教務長,後考入南開大學。
五四運動中,他站在前列奔走呼號,發起併成立了學生聯合會,成為五四運動京津地區主要青年領袖之一。他與周恩來、鄧穎超等20多名進步青年共同創立了革命進步團體“覺悟社”。鄧穎超評價他“具有高度的愛國思想,富有正義感,為人正直,性格豪爽,工作幹練,認真負責……他積極參加實際鬥爭,不怕反動統治者的迫害,表現出高度的愛國熱情和英勇的革命精神”。1922年,他回到家鄉寧安,組建了東北地區第一個中共黨組織“寧安黨小組”,從事地下工作。
1925年秋,馬駿赴莫斯科留學。他與王稼祥、張聞天、鄧小平、楊尚昆、左權、伍修權等人成為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第一期學員。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馬駿學習非常刻苦,很受同學們尊敬。1926年9月中山大學學生會成立時,被選為書記。
1927年,白色恐怖籠罩大江南北,正在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研習社會理論的馬駿毅然受命歸國,擔負起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的組織恢復和重建工作。馬駿的工作危險重重,但他説:“黨既然給我這個任務,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不能知難而退,只有多加謹慎而已。”馬駿在東城、崇文等區積極開展秘密活動,很快重建起北京市委。但不久被奉系軍閥拘捕,1928年英勇就義,年僅33歲。
馬駿犧牲後,北京民眾冒着生命危險將他安葬。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為他舉行了公祭儀式,並把他的墳墓遷到北京日壇公園,供後人瞻仰緬懷。
馬駿光輝而短暫的一生,始終堅守着一個時代先鋒忠貞不渝的信仰。每到一處,他都高舉革命的火把,點燃一片熾熱的火海,把舊世界燒焦,化成新中國誕生的沃土。作為共產黨員,面對敵人的誘逼和酷刑,他堅定回答:“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叫我不宣傳馬列主義,不宣傳革命,這比太陽從西邊出來還難。” [1-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