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鞍底鄉

鎖定
馬鞍底鄉,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地處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東部,東、南、西與越南老街省壩灑縣迤底鄉和萊州省封土縣瑤山鄉接壤,北與勐橋鄉為鄰,距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城區146千米, [1]  區域總面積305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馬鞍底鄉户籍人口為19541人。 [5] 
明朝時,屬臨安府王弄山長官司;1987年12月,由馬鞍底區改為馬鞍底鄉。 [1]  截至2020年6月,馬鞍底鄉轄6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馬鞍底街。 [1] 
截至2019年末,馬鞍底鄉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5] 
中文名
馬鞍底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東部
面    積
305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馬鞍底街
電話區號
0873
郵政區碼
66150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G
人    口
1954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馬鞍底鄉歷史沿革

明朝時,屬臨安府王弄山長官司。
清雍正八年(1730年),屬文山縣王弄裏。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屬河口對汛督辦公署。
1950年,屬文山行政專員公署。
1954年5月,馬鞍底劃入金平縣,為金平縣第六區(馬鞍底區)。
1970年3月,馬鞍底區改為紅江公社。
1973年,更名馬鞍底公社。
1983年,改為馬鞍底區。
1987年12月,由馬鞍底區改為馬鞍底鄉。 [1] 

馬鞍底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轄馬鞍底、地西北、普瑪、中梁、馬拐塘、中寨6個行政村,下設67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馬鞍底鄉轄6個行政村:馬鞍底村、馬拐塘村、普瑪村、中寨村、地西北村、中梁村, [2]  鄉人民政府駐馬鞍底街。 [1] 

馬鞍底鄉地理環境

馬鞍底鄉位置境域

馬鞍底鄉地處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東部,介於東經102°24'—103°00',北緯22°35'—22°48'之間,東、南、西與越南老街省壩灑縣迤底鄉和萊州省封土縣瑤山鄉接壤,北與勐橋鄉為鄰,距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城區146千米, [1]  區域總面積305平方千米。 [5] 
馬鞍底鄉

馬鞍底鄉地形地貌

馬鞍底鄉地處哀牢山脈東南端,紅河流域南岸;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山地為主;主要山峯有五台山、黃竹山、羅鍋坪山等,境內最高峯五台山位於馬拐塘村,海拔3012米;最低點沙壩位於馬鞍底村,海拔200米。 [1] 

馬鞍底鄉氣候

馬鞍底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熱同期,四季温和,霜期短,霧多,日照短;多年平均氣温15℃,1月平均氣温10℃,極端最低氣温-2℃(1985年1月26日);7月平均氣温21℃,極端最高氣温31℃(1961年7月21日);平均氣温年較差12℃;生長期年平均312天,無霜期年平均338天,最長達365天,最短為32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405小時,年總輻射102.2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8天;最大雨量3800毫米(2007年),最少雨量1100毫米(2010),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6月最多。 [1] 

馬鞍底鄉水文

馬鞍底鄉境內擁有大小河流9條;主要河道有龍脖河、紅巖河、岔河等,河流總長115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龍脖河,流經全境,長21千米,流域面積214.4平方千米,流量3.0—600立方米/秒。 [1] 

馬鞍底鄉自然災害

馬鞍底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暴雨、霜凍、泥石流、塌方、滑坡等。泥石流、滑坡災害年均發生16次,主要發生在4—7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8月7—11日,因連續強降雨引發洪澇、泥石流、滑坡等災害。 [1] 

馬鞍底鄉自然資源

馬鞍底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普瑪鐵、金、鉭鈮、雲母、水晶等,尚未開發利用;有林地32.5萬畝,森林覆蓋率71%;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桫欏建柏、雞毛松、鵝掌楸、紅花木蓮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蜥蜴、蟒蛇、金斑喙鳳蝶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黑熊、眼鏡蛇、穿山甲、凹甲綠龜、岩羊、麂子、白鷳等。2011年,馬鞍底鄉有耕地2.1萬畝。 [1] 

馬鞍底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總人口有1916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3人,城鎮化率2%;另有流動人口276人。總人口中,男性9563人,佔49.9%女性9602人,佔50.1%;14歲以下4063人,佔21.2%;15—64歲13396人,佔69.9%;65歲以上1706人,佔8.9%;以哈尼族為主,達9006人,佔47%;苗族3069人,佔16%;彝族2818人,佔14.7%;瑤族2569人,佔13.4%;其它民族1703人,佔8.9%。2011年,馬鞍底鄉人口出生率13.2‰,人口死亡率7.54‰,人口自然增長率5.6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7人。 [1] 
截至2017年末,馬鞍底鄉常住人口為18596人。 [3] 
截至2018年末,馬鞍底鄉户籍人口為19547人。 [4] 
截至2019年末,馬鞍底鄉户籍人口為19541人。 [5] 

馬鞍底鄉經濟

馬鞍底鄉綜述

2003年,馬鞍底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7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4元,財政收入51萬元,財政支出167.8萬元。
2008年,馬鞍底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387萬元(其中畜牧業總產值900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1511元;地方財政收入84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581萬元,為2007年2500萬元的1.03倍,同比增3.24%;人均經濟純收入1335元,為2007年1015元的1.32倍,同比增31.53%;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4萬元,為2007年67萬元的1.25倍,同比增長25.37%。
2011年,馬鞍底鄉財政總收入572萬元,比2010年增長3.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3萬元,比2010年增長7.79%;地方財政支出551萬元,比2010年增長8.6%;農民人均純收入2050元。 [1] 
截至2018年末,馬鞍底鄉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4] 
截至2019年末,馬鞍底鄉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5] 

馬鞍底鄉農業

2003年,馬鞍底鄉糧食產量7434噸,農民人均有糧349千克。
2008年,馬鞍底鄉糧食播種面積24613畝,其中推廣雜交水稻12232.5畝,推廣雜交玉米5603畝;糧食產量7405噸,人均有糧447公斤。
養殖場 養殖場
2011年,馬鞍底鄉農業總產值44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7%,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62.3%。馬鞍底鄉糧食作物以稻穀、玉米為主。2011年,馬鞍底鄉生產糧食8526.7噸,其中水稻4926噸,玉米277噸。馬鞍底鄉主要經濟作物有草果、香蕉、蔬菜等。2011年,馬鞍底鄉草果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190.6噸;香蕉種植面積1.16萬畝,產量4564噸;蔬菜種植面積3393畝,產量999.8噸,主要品種有葉菜、蘿蔔、豆類,其中葉菜786.5噸,蘿蔔51.1噸,豆類128.5噸。馬鞍底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大牲畜、牛、家禽為主。2011年,馬鞍底鄉生豬出欄18022頭,年末存欄18913頭;大牲畜出欄657頭,年末存欄4988頭;牛飼養量0.3萬頭,年末存欄0.25萬頭;家禽飼養量20萬羽,上市家禽12萬頭。2011年,馬鞍底鄉生產肉類1649噸,其中豬肉14025噸,牛肉53.5噸,禽蛋35.2噸;畜牧業總產值2105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7.3%。2011年,馬鞍底鄉水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4564噸,主要品種有香蕉。 [1] 

馬鞍底鄉工業

馬鞍底鄉形成以水力發電、礦產開採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馬鞍底鄉工業總產值為1268元,比2010年下降6%;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21%。2011年,馬鞍底鄉有工業企業2家,職工36人,實現工業總產值為495萬元,比2010年下降6%。 [1] 

馬鞍底鄉商貿

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商業網點45個,職工83人。2011年,馬鞍底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32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4%。 [1] 

馬鞍底鄉金融業

2008年底,馬鞍底鄉儲蓄餘額為1000萬元,為2007年701萬元的1.43倍,同比增長42.7%。
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3186.96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943.54萬元。 [1] 

馬鞍底鄉社會事業

馬鞍底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01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6所,在校生2077人,專任教師8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4%;初中1所,在校生814人,專任教師5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7%,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馬鞍底鄉教育經費達48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12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4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45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171、12.4%、7.8%10.2%;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1.6%,比2010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 [1] 

馬鞍底鄉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科技示範基地1個,農業科技協會1個,科普書屋8個;各類科技人才41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14人,經營管理人才7人,技能人才17人,農村實用人才274人。 [1] 

馬鞍底鄉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室6個;文藝演出隊7支,隊員97人,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五台山下我的家》《神奇美麗的馬鞍底》;有農家書屋8個,建築面積132平方米,藏書1.6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7人,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2.5%。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體育場地9處;1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6%。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廣播站1個,建成地面衞星接收站1座,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5%;有線電視用户數為1665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1014户,電視綜合覆蓋率91%。 [1] 

馬鞍底鄉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9個,其中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6個;設病牀4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5張,固定資產總值178萬元;專業衞生人員8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5人、執業(助理)醫師0.3人、註冊護士0.1人。2011年,馬鞍底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住院手術240台次,出院病人0.36萬人次。2011年,馬鞍底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0.2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萬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29‰、0.33‰、0.15‰。

馬鞍底鄉社會保障

2011年,馬鞍底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15户,人數22人,支出5.94萬元,比2010年增長3.9%,月人均225元,比2010年增長2.4%;城市醫療救助23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人次,共支出1540元,比2010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94户,人數5678人,支出558.8萬元,比2010年增長10.8%,月人均82元,比2010年增長17.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人,支出1920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0人,支出14.4萬元,比2010年增長2.8%;農村醫療救助17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814人次,共支出34.8萬元,比2010年增長7.2%;農村臨時救濟427人次,支出10.36萬元,比2010年增長1.66%;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98040元,比2010年增長1.53%;社會福利費13.8952萬元,比2010年增長8.9%;有社會福利單位1個,牀位48張。2011年,馬鞍底鄉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32人,比2010年末增加12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47人,比2010年末增加21人。 [1] 

馬鞍底鄉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40千米,投遞點6個,鄉村通郵率90%;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户350户,比2010年增加30户,電話普及率6.4%,比2010年提高2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户7366户,比2010年增加1289户,移動電話普及率比2010年提高1個百分點;互聯網端口總數269個,其中已佔用端口總數269個,寬帶接入用户269户,比2010年增加18户。 [1] 

馬鞍底鄉交通

2011年,馬鞍底鄉客運總量2.4萬人次,貨運總量15萬噸。截至2011年末,馬鞍底鄉有縣鄉公路11條,總長174千米,鄉村通路率96%。鄉級客運站1個,日均發送4輛客車,日客運量56人次。 [1] 

馬鞍底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馬鞍底鄉因鄉人民政府駐馬鞍底街而得名。 [1] 

馬鞍底鄉風景名勝

五台山瀑布 五台山瀑布
馬鞍底鄉有哈尼蘑菇房與梯田、天生橋、標水巖瀑布、拉燈瀑布羣、五台山瀑布羣等景點。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1969-1971.
  • 2.    馬鞍底鄉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12]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567.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585.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