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鞍山市圖書館

鎖定
馬鞍山市圖書館位於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6號,簡稱馬圖,是馬鞍山市重要的文化景觀。
馬鞍山市圖書館前身為1955年創辦的馬鞍山礦區人民政府圖書室,1974年10月19日,馬鞍山市圖書館正式建館。1996年9月馬鞍山市圖書館新館建成。
馬鞍山市圖書館太白大道新館建成於2008年12月,2009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新館總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設計藏書量140萬冊,現有紙質藏書53萬冊,電子資源15TB。館內設有各類閲覽室近20個、閲覽座位1100餘個,以及展廳、報告廳、貴賓接待廳、專家研修室、共享工程室、教室等配套設施,是開展學術活動、讀書學習、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同時,馬鞍山市少兒圖書館位於新館一層,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設有“借閲一體室”、“親子繪本室”、“電子書工坊”、“趣味六藝室”、“多功能廳”等功能區域。 [1] 
中文名
馬鞍山市圖書館
建立時間
1996年9月
地    點
馬鞍山市
總建築面積
2萬平方米
藏書量
140萬冊

馬鞍山市圖書館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圖書館外景 馬鞍山市圖書館外景
第一階段是馬鞍山礦區人民政府圖書室(1955年8月至1957年秋)。它位於金字塘畔,初期只有1名工作人員。1956籌備建市時,遷至幸福路現財貿大樓西側二樓樓下,有2名工作人員。設有報刊閲覽室和借書處,藏書3000餘冊,擁有固定讀者100餘人,每週開放6天,平均每天接待讀者約100人次。
第二階段為市文化館圖書室(1957年建市至1974年4月),位於財貿大樓西側二樓,隸屬於市文化館,曾先後命名為“馬鞍山市第一圖書館”和“馬鞍山市圖書館”。工作人員5名,設報刊閲覽室和借書處。1965年末藏書17016冊。“文革”期間,藏書遭到重大損失。截至1970年,藏書約20400冊。1972年6月,圖書室遷至解放路市展覽館南二樓,開設外借處、閲覽室、報刊室和少兒圖書閲覽室。擁有固定讀者800餘人,每週開放6天,平均每天接待讀者約200人次。
第三階段是市圖書館正式建立階段(1974年4月至1996年9月)。1973年10月,經市革委會批准,投資10萬元,在花山地區建立新館,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1974年4月,圖書館與文化館正式分家,馬鞍山市圖書館獨立建館。第一任館長朱伯謀,副館長任緒英。
1975年9月,館舍落成,實際投資149500元,建築面積1318平方米。新館共有三層,一、二層分別設文藝圖書外借處、科技圖書外借處、報刊閲覽室、圖書閲覽室;三層為講演廳及辦公用房。自1974年4月至1985年底,全館工作人員由3人增至31人,藏書由2124種,34215冊,增加到20580種177000多冊。
第四階段是新建馬鞍山市圖書館(1996年9月至2009年5月)。隨着馬鞍山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原有的館舍條件已不能滿足讀者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馬鞍山市圖書館新館。新館位於馬鞍山市文化商業中心區域(豔陽路56號),毗鄰美麗的南湖,地理環境優越,是馬鞍山市重要的文化景觀。
館舍佔地14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900平方米,共擁有閲覽座位500餘個,藏書33萬餘冊(含電子圖書9萬餘冊),報紙100餘種、期刊500餘種。年接待讀者2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讀者2萬人次。
第五階段是第二次建立馬鞍山市圖書館新館(現館,2009年5月開放)。新館建成於2008年12月31日,2009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新館與博物館、大劇院於2008年被列為馬鞍山市三大文化工程,是我市最大的文獻資源中心,同時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設計藏書量140萬冊。2010年6月,馬鞍山市圖書館實行了免費開放,將開放時間延長到每週78小時。自實行免費開放以來,年接待讀者人數超過50萬人次。
館內設綜合閲覽室(提供報刊閲覽及新書借閲服務功能)、圖書借閲室(提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圖書外借服務功能)、文學圖書借閲室、電子閲覽室、中學生圖書借閲室、少兒圖書借閲室、吳泰昌捐書閣、地方文獻閲覽室、精品書屋、古籍閲覽室、視障人閲覽室、多媒體視聽室、典藏書庫等近20個閲覽室,以及展廳、報告廳、咖啡廳、貴賓接待廳、專家研修室、教室等配套設施。
馬鞍山市圖書館先後於2005年、2010年連續兩次被文化部授予“國家一級館”稱號。自開放以來,馬鞍山市圖書館始終致力於不斷深化改革和服務創新,逐漸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服務模式。依託新館資源,馬鞍山市圖書館延伸多種服務功能,每年舉辦公益性講座、展覽各12場次以上,播放公益電影不少於70場,定期開展為盲人讀者送書上門服務和為基層圖書館(室)開展免費業務指導、培訓服務。
2010年11月19日,投資1800萬元的馬鞍山市圖書館信息服務平台和省內首台24小時自助圖書館面向馬鞍山市民服務,標誌着市圖書館數字化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2011年3月,馬鞍山市被文化部列為國家首批公共文化建設示範區,馬鞍山市圖書館作為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2011年底前完成在全市範圍內建成30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建設任務,力爭率先在安徽省內建成比較完善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2012年12月28日上午,市圖書館社區分館開館儀式在明珠社區舉行,瑞北、明珠、礦內、師苑、華城、東城、南湖、花園、鴛鴦、映翠等十個社區成為首批共建分館單位。 [2] 
2017年,市文旅委啓動了“城市悦書房”項目建設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12家“城市悦書房”,分佈在汽車休閒館、超市、文化園等處,每處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由市圖書館進行業務管理。 [3] 
2018年5月14日,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結果公佈,馬鞍山市圖書館被為一級圖書館。 [4] 

馬鞍山市圖書館建設成果

馬鞍山市圖書館開發成果

(一)馬鞍山市圖書館數字信息化建設總投入1800萬元,其中1200萬元用於數字圖書館信息化建設,600萬元用於弱電項目、管線建設。建成後,新館信息系統的綜合水平將達到國內市級公共圖書館的先進水平,將成為省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建設者,成為信息資源分中心和主要服務點之一,同時也將是馬鞍山本地區最重要的信息資源存儲和信息服務中心。
(二)視障人閲覽室是馬鞍山市圖書館最具有特色的一個閲覽室,是構成國家文明城市創建的必備條件,該室同時可以容納100多位盲人讀者、弱視讀者閲讀。新購的盲人點讀器及助視器都已投入使用,在這些輔助工具的幫助下,盲人讀者可以非常方便閲讀盲文書籍。
(三)吳泰昌捐書閣以《文藝報》顧問、著名作家吳泰昌先生名字命名,已故著名學者、北大教授、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為捐書閣題名,為馬鞍山市圖書館增輝。吳泰昌繫馬鞍山市當塗縣人,先後兩次向家鄉圖書館捐書5422冊。捐贈圖書中,以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版的文學作品居多,有2295冊是珍貴的簽名本,包括葉聖陶、冰心、夏衍、巴金、曹禺、錢鍾書、艾青、臧克家、孫犁等已逝文壇前輩和一大批健在的老中青三代著名作家之作,具有重要的館藏價值和研究意義。馬鞍山市圖書館為此在新館開放之際編輯出版了《吳泰昌捐書閣藏書目錄》。
(四)江東人文講壇是馬鞍山市圖書館的特色品牌新館首講邀請到了“童話大王”鄭淵潔與我市小讀者零距離接觸,《永遠的李白》等公益講座陸續開講,也深受廣大市民歡迎。
(五)展覽也構成馬鞍山市圖書館一大特色品牌文化。在市文化委、有關單位及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持下,先後舉辦了一系列展覽,如"中外文學名著插圖展"、"迎世博上海國際海報大賽優秀作品展"、《馬鞍山人》書畫、攝影作品展、第四屆"讀書樂"全國攝影比賽優秀作品展、《唐詩三百首》郵票首發式集郵展覽、"愛我中華--中華民族風情展"、"李白詩意"書畫陶瓷作品展、"著名山水畫家--姚道餘畫展"等。所舉辦的展覽作品中,主要圍繞社會、文化、生活等方面,貼近百姓生活 [5] 

馬鞍山市圖書館機構榮譽

馬圖榮譽 馬圖榮譽 [6]
2014年12月,獲得“安徽省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9] 
2023年12月18日,被文化和旅遊部評定為一級圖書館。 [10] 

馬鞍山市圖書館宗旨願景

使命:收集、組織、存貯、傳遞人類知識記錄和社會公共信息,通過館藏、服務及與互聯網體系的連接,為社會公眾提供完整、便利的、知識信息服務;為社會公眾終身學習提供資源和空間,積極推動全民閲讀,營造良好的社會閲讀氛圍;為馬鞍山市縣、區等基層公共圖書館提供服務和規劃,建立完善的四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提高區域內各級公共圖書館整體的社會服務水平、推動實現普遍、均等、高效的服務目標。
願景:將圖書館建設成為資源豐富,設施先進,以數字化網絡化為技術基礎的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成為集學習閲讀、信息檢索、文化休閒、公益活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成為中部地區高水平、現代化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 [7] 

馬鞍山市圖書館新聞動態

馬鞍山市圖書館 馬鞍山市圖書館
2019年7月28日上午8:30,馬鞍山市圖書館邀請安徽博物院副院長鄭龍亭教授帶來一堂題為“科學上的珍貴——和縣猿人”的講座。此次活動由市文旅委主辦,市圖書館承辦,市文物局協辦,同時也是市圖書館國圖公開課第七講,暨“週末大講壇”第137期。本次講座在市圖書館二樓學術報告廳進行,來自市縣區文博、考古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及感興趣的市民近200人次前來聆聽。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