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鏡

(山東省煙台市籍烈士)

鎖定
馬鏡(1921—1943),又名馬競、馬兢、馬恩第,山東省煙台市人。1943年8月,在平度縣戰地醫院治療期間被日軍包圍,為掩護戰友和醫生突圍而舉槍自戕,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馬鏡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山東省煙台市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43年8月
人物生平
馬鏡,又名馬競、馬兢、馬恩第,1921年出生,山東省煙台市人。1936年考入煙台市志孚中學後,他思想進步,積極參加愛國學生會等進步組織,加入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煙台隊部。七七事變後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少年黨員。 [1] 
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前夕,馬鏡受命到膠東特委所在地文登縣溝於家村,為天福山起義領導人遞送情報,互通信息,取得聯繫,為天福山起義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1] 
天福山起義成功後,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等領導人赴威海,與國民黨威海衞行政區管理公署專員孫璽鳳商談抗日,當孫璽鳳同意了理琪提出的條件後,膠東特委決定發動威海武裝起義。威海起義前夕,理琪派於烺去溝於家“三軍”駐地搬兵時,於烺快馬加鞭百餘里,近太陽落山時來到溝於家村,他找到特委委員、文登縣委書記張修己,才知道“三軍” 軍部裏就剩下馬鏡這個“小孩子”了,大部隊在文登縣西邊的嶺上村被背信棄義的國民黨軍隊包圍扣留,只有大隊長於得水帶領部分戰士殺出了重圍,而且一時間難以聯繫到。出現這樣緊急突發的情形,短時間是難以調集到人員的,這樣次日早晨就不可能趕到威海蔘加起義,而且特委機關附近村的黨員大多參加“三軍”了,沒有參軍的少數黨員也是分散在周邊各個村莊。 [1] 
困難擺在了面前,馬鏡沒有被難倒,他在最短的時間裏招集了榮模、張猛、於永生、於忠福(肖玉)、王妽等小夥伴,讓小夥伴用傳遞雞毛信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了近30個農民黨員,大家接到通知急急趕來溝於家村,聚集起來奔赴威海蔘加抗日武裝起義。張修己在他的回憶錄中談到:“威海起義成功了!這次,小馬這個小孩真起作用!”馬鏡光榮參加威海起義,成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一名戰士。 [1] 
1938年1月,威海起義後不久,在理琪的指導下,膠東人民抗日救國少年先鋒隊(簡稱“抗少先”)在文登大水泊成立,馬鏡任隊長,“抗少先”建隊大會在大水泊戲樓舉行,戲樓上有兩根大柱子,左柱子嵌“地方不大而可家可國可天下”,右柱子嵌“人物平常而能文能武能稱皇”。隊員們奏響從啓民小學借來的鼓號,理琪、宋澄等領導站立台上。理琪把隊旗授給馬鏡,馬鏡把隊旗交給榮模執掌。 [1] 
接着“抗少先”隊員們開始搞募捐,每三個人一組:兩個拿紅纓槍的在兩邊,中間的端着笸籮,上面貼有“抗日”“救國”“抗戰”等字樣。觀眾踴躍捐款,紙幣 、銅子兒、銀圓、金幣……笸籮漸漸滿了。一位奶奶捧着一大包金銀寶石首飾,放進笸籮裏,哭着説:“我兒子在關東叫日本人殺了……報仇啊……”當天,三莊村一個村就發展了32名隊員。很快周邊的少年兒童也被組織起來了。 [1] 
1938年2月7日,“三軍”準備西上抗日時,抗日少先隊分成了兩部分:大部分繼續留在農村,發展組織,堅持鬥爭;30餘人組成少先隊總部,馬鏡率領總部成員跟隨“三軍”西進,邊轉移,邊宣傳,邊募捐,邊發展少先隊組織,並指導他們開展活動。 [1] 
“三軍”攻克牟平城、血戰雷神廟後,按照“三軍”司令部的指示,馬鏡勸説年齡小的肖玉等10餘人回鄉後,帶領着總隊部留下的20多位成員,跟隨“三軍”西上蓬萊縣、黃縣(龍口)、掖縣(萊州)。隨着“三軍”迅速壯大,“抗少先”得到迅猛發展,馬鏡帶領“抗少先”的足跡踏遍膠東16個縣市,組織起浩浩蕩蕩的抗日少先隊隊伍。 [1] 
1938年9月18日,“三軍”在沙河鎮整編時,“抗少先”改稱“兒童團”,馬鏡任蓬黃掖三縣兒童團團長。10月後,膠東從縣到村,普遍建立了兒童團組織(文登、平度等縣仍叫“少先隊”,過渡一年半後改叫“兒童團”),通過大量的工作,在廣大農村發展了30 多萬兒童團員。當時,膠東農村兒童團員多數為在校的小學生。他們一邊讀書學習,一邊參加站崗放哨捉漢奸的抗日活動。年齡大一點的兒童團員幫助抗日民主政府送報紙、送信件、傳遞公文,其中的骨幹分子為八路軍傳遞重要情報,在抗日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1] 
馬鏡在血與火的戰鬥環境下堅定地成長。他從一名聰明機智的兒童團團長,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八路軍指揮員。在工作中,馬鏡兼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十四團文化教員,後來又兼任十三團三營七連指導員等職,他帶領的七連被譽為“鐵七連”。 [1] 
1942年掖縣沙河埋伏戰鬥中,馬鏡帶領的七連奉命截擊日軍運糧隊,擊毀敵軍車7輛,繳獲軍糧7車、大蓋槍100多支。在掖縣朱橋突擊戰中,為營救戰友,他不顧個人安危四進四出,受傷13處。 [1] 
1943年5月,遵照膠東軍區關於“麥收前堅決拔掉蛇窩泊據點”的指示,在棲霞縣蛇窩泊戰鬥中,馬鏡率領部隊按團政委李丙令部署的方案組織作戰,帶領戰士用自己發明的“土坦克”,僅用兩小時就攻克敵人所謂的“魯東第一大碉堡”,打死打傷日偽軍100餘,為反攻打響第一炮。 [1] 
1943年8月,馬鏡在平度縣冷仙洲戰役中左腳受傷,在平度縣戰地醫院治療期間被日軍包圍。戰友和醫護人員要抬着他突圍,他毅然決然地掏出短槍,吼道:“誰靠近我我就槍斃誰!不準抬我! 抬着我,咱們誰也衝不出去!醫護人員都是抗戰的寶貝,我命令你們,必須保衞醫護人員突出重圍!”説完,他舉槍向自己頭上開了一槍,壯烈犧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