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鈴薯花葉病

鎖定
馬鈴薯花葉病 症狀主要表現在葉片上。病株葉片產生輕微的褪綠斑駁花葉。嚴重時葉片上花葉斑駁濃淡相間、不規則交替,葉脈上及葉脈間也出現面積不一的斑駁。
中醫病名
馬鈴薯輕花葉病
別    名
馬鈴薯花葉病
常見發病部位
頂端壞死
常見症狀
減產10%

目錄

馬鈴薯花葉病發病症狀

有時葉面稍有脈縮,葉緣伴有波狀和皺縮。受侵染葉片整體發亮。受害植株通常莖稈向外彎曲,使葉片略顯開放。一般塊莖帶毒而無症狀表現。症狀表現程度有時因氣候、馬鈴薯品種和病毒株系而不同。致病病毒為馬鈴薯A病毒。病毒粒體為線條狀,大小730納米×11納米。

馬鈴薯花葉病簡介

1.病名
馬鈴薯普通花葉病。又名馬鈴薯輕花葉病
2.分佈和危害
馬鈴薯普通花葉病是發現最早,傳播最廣泛的一種馬鈴薯病毒。其症狀輕微或隱潛。一般可減產10%左右,但有些柱系在某些品種上可引起頂端壞死,減產達50%。我國有些馬鈴薯栽培品種,均感染有輕花葉病毒病,例如男爵、大名紅、紅紋白、裏外黃、深眼窩、豐收、同薯8號、牛頭、高原1號、黔薯5號、中塞黃、虎頭等。
3.症狀
依病毒株系,馬鈴薯品種和環境條件而有所不同。常見的症狀為輕型花葉。表現為葉片顏色深淺不一。但葉片平展,不明顯變形,葉脈不壞死。有的株系在某些品種上能引起過敏反應,產生頂端壞死。有的強系還可以引起葉片皺縮。此外,病株底部的葉片,當被遮陰時,常常不轉為均勻黃色,而是呈現綠色脈帶。
4.病原
馬鈴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縮寫為PVX)異名,茄科病毒1號;馬鈴薯隱潛病毒,健康馬鈴薯病毒;馬鈴薯病毒16號。PVX的粒體形態為變曲長桿狀;為單鏈RNA病毒,大小為115×515nm螺旋對稱,螺距3.4A,蛋白亞基分子量為22300,核酸分子量為2.1×10。屬於馬鈴薯X病毒組。致死温度68—76℃,稀釋限點為10—10。體外存活期為數週。
根據在不同馬鈴薯品種上的症狀和是否引起過敏反應考漢克(Cockerham,1955)吧PVX分為四個柱系,稱為x1、x2、x3和x4。四個柱系血清學上是相關的,但其間無交互保護作用。
5.傳播
馬鈴薯X病毒可通過汁液傳播。在田間通過人手、工具、衣物、農具及動物皮毛接觸和摩擦而自然傳播。植株葉片相互摩擦,感病幼芽接觸,田間根部接觸均可造成傳染。蚜蟲不傳播X病毒,但咀嚼式口器昆蟲如蝗蟲可機械傳播。1965年F.Nienhaus等報道,在歐洲土壤中一種癌腫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為集壺菌屬的內生真菌,可以傳染PVX。此病毒也可以通過嫁接傳播。如果植株發育的早期感染PVX,病毒很容易傳到塊莖上,在後期感染,則塊莖可不感染或只有部分塊莖感染。
6.診斷
此病毒可以根據田間植株症狀觀察,指示植物鑑定,血清鑑定以及用電鏡觀察感病葉片汁液進行診斷。但這一病害的有效鑑定方法是乳膠凝聚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血清學診斷方法。
指示植物:千日紅(gomphrena globosa)是鑑定這一病毒的最常用的指示植物。摩擦接種後4—5天或6—7天,在接種葉片上產生紫紅色環狀枯斑。白花刺果曼陀蘿(Datura stramonium),接種後18—22天,出現系統花葉。由於白花刺果曼陀蘿對PVY免疫,故可利用這一指示植物從PVX和PVY複合侵染中分離PVX。其他指示植物如辣椒(Capsicum annum),普通煙(N.rustica),德伯納煙(N.debneyi),心葉煙(N.glutinosa),厭條藜(Chenopodium album)等也用於PVX鑑定。
血清鑑定:馬鈴薯X病毒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我國已用提純的病毒,製備出高效價抗血清和單克隆抗體。1989年有製備出酶聯診斷試劑盒。可以採取微量凝聚微量沉澱、乳膠凝聚、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及免疫吸附電鏡等方法進行診斷。
7.防治
採用無PVX的脱毒種薯,防止通過接觸感病植株和塊莖感染。種植抗病和耐病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