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彝族自治县

四川省乐山市辖自治县
收藏
0有用+1
0
马边彝族自治县,四川省乐山市辖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市南面,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县境东北邻沐川县,西北交峨边彝族自治县,东部与宜宾市屏山县接壤,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和美姑县毗连,总面积2293平方千米。 [12]截至2023年6月,马边彝族自治县辖12个镇、3个乡, [13]县人民政府驻民建镇新建街230号。 [14]截至2023年末,马边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9.0万人。 [12]
马边彝族自治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蜀国。蜀汉时期,属于新道县。民国时期,设立马边县。1984年成立彝族自治县,是中国120个、四川省4个自治县之一。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9.67%,有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等荣誉。 [12]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GDP)64.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 [16]
中文名
马边彝族自治县
外文名
Mabian Yi Autonomous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511133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四川省乐山市
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南部
面    积
2293 km²
下辖地区
12个镇、3个乡
政府驻地
民建镇新建街230号
电话区号
0833
邮政编码
614600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
人口数量
19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峰彝家新寨
车牌代码
川L
地区生产总值
64.73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春秋战国时期,马边属于蜀国。
秦朝,分属南安、僰道两县。
汉代,属犍为、越嶲两郡,分属南安、僰道两县地。
蜀汉时期,马边属于新道县。
魏晋南北朝,马边名为犍为郡僰道、南安二县地,实为僚人、叟人部落所据。
唐朝,在小凉山区建立马湖部,辖殷、驯、骋、浪四个羁縻州,马边属于其中的驯、骋两州地。
宋代,马边分属马湖部、虚恨部。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在马边河中游建赖因寨(今县城)及荣丁寨,受嘉州犍为县管辖。
元至元二十五年(1298年),元朝把赖因、荣丁、利店、沐川、笼篷五寨划归马湖路,马边隶属于叙南等处宣抚司马湖路沐川长官司。
明朝,马边属于四川布政使司马湖府沐川长官司。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朝“增设马湖府安边厅,建城赖因乡(今县城),御名新乡镇”(《马边厅志略卷五.建新乡城碑记》),派四品官汪京担任安边厅同知,马湖安边厅与沐川长官司脱离隶属关系,为马湖府所辖。随着新乡镇和烟峰两地建城,又建军事组织,以“马湖府安边厅”的简称命名,谓之“马边营”,列兵二千,设守备。“马边”之名由此得。
清初,留马边营裁安边厅同知。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将马湖府并入叙州府,马边遂属叙州府屏山县。屏山县在马边建立荍坝、川秧、上溪、下溪四个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外地汉族移民日增,垦殖事业发展。四川总督阿尔泰奏请朝廷从屏山分设马边厅,直属叙州府,并从富顺调“督捕理民通判”移住马边,颁发关防。嘉庆十三年(1808年),改派同知主政。全厅设九乡十七场,以汉族官员主持。在彝族聚居区设九个土百户,由四川省提督衙门发给号纸(委任状),由彝族头人担任土目,皆世袭。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建道,以省统道,以道统县。马边厅属下川南道(道治今泸州市)。民国三年(1914年),下川南道更名为永宁道,领25县,马边厅更名为马边县。
1950年1月20日,马边解放。同年2月16日,成立马边县人民政府,属川南行署乐山专区管辖。
1956年元月,马边县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由乐山专区代管。
1984年4月9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马边县,建立马边彝族自治县,并划归乐山地区管辖。同年10月1日,马边彝族自治县成立。
1985年6月,国务院决定,撤销乐山地区,建立乐山市,实行市管县体制,马边彝族自治县随之属乐山市管辖。 [12]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图
1955年,按照政务院于1952年2月通过的《关于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实施办法的决定》,全县共建立8个区和52个乡、1个镇。
1955年底,荣丁(当时为三乡一镇,即三合、光荣、群众三乡和荣丁镇),石梁乡、平等乡由沐川县划归马边。
1958年,最西部的挖黑区及下属五个乡,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白洪溪县。
1962年,挖黑区并入美姑县。
1970年4月,马边北端的平等乡划给峨边县。
2005年7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05〕23号),马边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2个镇、27个乡调整为2个镇、18个乡(2006年进行的调整:民建镇、荣丁镇、下溪乡、苏坝乡、烟峰乡、劳动乡、建设乡、石梁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荍坝乡、民主乡、老河坝乡、沙腔乡、袁家溪乡、高卓营乡、永红乡、三河口乡、梅子坝乡),共辖5个社区、12个居民小组,203个行政村、1233个村民小组。
2014年5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14〕16号),全县区划建制由2个镇、18个乡调整为5个镇、15个乡(民建镇、荣丁镇、下溪镇、苏坝镇、烟峰镇、劳动乡、建设乡、石梁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荍坝乡、民主乡、老河坝乡、沙腔乡、袁家溪乡、高卓营乡、永红乡、三河口乡、梅子坝乡),共辖9个社区、57个居民小组,114个村、724个村民小组。
2020年5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20〕3号),全县区划建制由5个镇、15个乡调整为12个镇、3个乡(民建镇、荣丁镇、下溪镇、苏坝镇、烟峰镇、劳动镇、建设镇、雪口山镇、荍坝镇、民主镇、梅林镇、三河口镇、大竹堡乡、高卓营乡、永红乡),共辖10个社区、64个居民小组,103个村、644个村民小组。 [3] [12]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马边彝族自治县辖12个镇、3个乡。 [13]县人民政府驻民建镇新建街230号。 [14]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511133100000
民建镇
511133101000
荣丁镇
511133102000
下溪镇
511133103000
苏坝镇
511133104000
烟峰镇
511133105000
劳动镇
511133106000
荍坝镇
511133107000
建设镇
511133108000
民主镇
511133109000
梅林镇
511133110000
雪口山镇
511133111000
三河口镇
511133211000
大竹堡乡
511133223000
高卓营乡
511133226000
永红乡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市南面,地理位置北纬28°25′30″~29°04′14″,东经103°14′40″~103°49′40″,南北最长60.5千米,东西最宽58千米。东北邻沐川县,西北交峨边彝族自治县,东部与宜宾市屏山县接壤,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和美姑县毗连,总面积2293平方千米。 [12]
马边彝族自治县

地形地貌

马边彝族自治县风貌
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山地地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多半近于南北走向。境内峰峦重叠,岭谷相间,有大小山峰1985个。东部有黄连山、五指山,南面有麻捏姑、茶条山,西部有黄茅埂、鸡公山,北部有药子山、大花埂,群山雄踞四壁,为县境的天然界山。黄茅埂是大小凉山的分界线,其主峰大风顶为全县最高点,海拔4042米,最低处为石梁乡雷打石的马边河河面,海拔448米,县境相对高差3594米。马边河蜿蜒其间,形成陡峭的梯形剖面。全县可分为三个自然地貌区,即低山河谷区,中山区、亚高山区。低山河谷区海拔10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建设、劳动和荣丁等乡镇,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7%。中山区海拔1000~3500米,全县各乡镇都有,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6%。亚高山区海拔3500~4042米,主要分布在县境西缘,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 [12]

气候

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由于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和山地地形的制约,立体气候明显,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日照、气温、积温、降雨、霜雪状况均有明显的差别。城区年平均气温1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3.0℃。年平均降雨量976.0毫米,其中5-9月降雨量795.00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81%。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无霜期31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942.3小时。年平均风速1.4米/秒,最多风向东北偏北风。年平均蒸发量1035.3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45.6天。 [12]

水文

马边彝族自治县有大小溪流226条,有大小溪流226条,其中:马边河干流全长196千米,横贯县境,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河长88.45千米,流域面积1945平方千米;西宁河干流全长78千米,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河长2.32千米,流域面积126平方千米;中都河干流全长62千米,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河长26.4千米,流域面积222平方千米。 [15]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土地资源

根据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统计,马边彝族自治县湿地44.2公顷,占0.02%;耕地15745.66公顷,占6.87%;园地4594.55公顷,占2%;林地194092.08公顷,占84.63%;草地2679.47公顷,占1.1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96公顷,占1.4%;交通运输用地370.42公顷,占0.16%;水工建筑用地78.23公顷,占0.03%;水域2871公顷,占1.25%;其他土地5660.65公顷,占2.47%。 [12]

水资源

根据《马边彝族自治县水资源公报》(2022年),2022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平均降水量1311.1毫米,全县水资源量202727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0762立方米。县域内降雨丰富,地形西高东低,河流自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经估算,县域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72.82万千瓦,已建成投产电站47个,总装机容量58.535万千瓦。 [12]

森林资源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有林地291.7万亩,森林覆盖率79.67%,林木绿化率84.40%;商品林面积150.5万亩,公益林面积112.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112.33万立方米;青梅基地5.2万亩,鲜果产量约7000吨;全县竹林面积149万亩,其中林下笋用竹124.9万亩,竹笋(鲜笋)产量约15000吨。 [12]

矿产资源

马边彝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的矿藏有磷、煤、石膏、石英砂岩、萤石、铅、锌、石灰岩、玄武岩、重晶石、铜、铼、钼、砖瓦用页岩、地热等15种矿种,已发现具有资源储量优势的矿种有磷、煤、石膏、铅锌、玄武岩、石英砂岩矿。全县共发现矿产地98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31处。其中磷矿是优势矿种,是川西南含磷带中规模最大,工业矿床集中,储量丰富的富磷矿带,矿石平均品位21%-24%,富矿最高品位达38%。主要分布在分银沟、大院子、老河坝、六股水四大矿区,均为大型矿床,查明资源储量约11.5亿吨。 [12]

人口

播报
编辑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马边彝族自治县总户数67162户,户籍人口为228949人,比上年末增加1717人。在户籍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9388人、占25.94%,乡村人口169561人、占74.06%;男性人口118569人,女性人口110380人,人口性别比为107.4﹕100。全年出生人口4266人,人口出生率18.6‰;死亡人口1689人,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长率11.3‰。年末常住人口19.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万人,城镇化率41.48%,比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 [12]

民族构成

截至2023年末,马边彝族自治县共有汉、彝等29个民族,其中汉族104513人、彝族12197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5.65%和53.27%。 [12]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0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3.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6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9.90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21.00亿元,增长3.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20%,上升了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88%,下降了1.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92%,下降0.9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1、1.9和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7%、46.9%、25.4%。 [4]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GDP)64.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5.4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5.11亿元,增长5.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1.9%,上升了0.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3%,下降了0.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与去年持平。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3.9和2.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5%、53.2%、29.3%。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1亿元,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为10.7%,同口径为7.27亿元,增长25.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90亿元,增长25.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0.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11.1%,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0%。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630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5.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89元,比上年增加1010元,增长4.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9.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9%,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16]

第一产业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1556公顷,比上年增加305公顷;粮食种植面积23333公顷,同比下降0.1%;油料种植面积3816公顷,同比增长13.1%;糖料种植面积37公顷,同比持平;蔬菜种植面积2869公顷,比上年增加121公顷。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粮食产量95907吨,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2.4%;粮食单产4111公斤/公顷,增长3.4%。稻谷产量7327吨,下降5.2%;玉米63969吨,增长4.1%;油料产量4194吨,增长13.6%;糖料产量1050吨,增长0.3%;蔬菜产量达26983吨,增长9.0%;茶叶产量12028吨,增长9.9%;水果产量5788吨,增长3.1%。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出栏生猪144805头,增长1.9%;出栏牛6632头,增长1.1%;出栏羊120578只,增长1.1%;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兔22543只,下降5.7%。全年肉类总产量14354吨,下降0.9%;其中:猪肉产量10533吨,下降1.2%,占肉类总产量的73.3%;牛肉产量887吨,增长1.3%;羊肉产量1901吨,增长0.7%。禽肉产量998吨,下降2%;禽蛋产量3347吨,下降0.7%。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有林地总面积达26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28%。2023年实现林业现价总产值达1.96亿元,增长19.4%;林农人均收入为2384元,增长6.4%。 [16]

第二产业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8.8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GDP的29.2%,拉动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实现总产值5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产品销售率86.7%。营业收入45.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利税总额13.68亿元,比上年下降5.4%;利润总额8.30亿元。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县内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0户,建筑业总产值4.55亿元。 [16]

第三产业

马边彝族自治县城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98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2.28亿元,同比增长27.3%。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完成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限额以下完成2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6.16亿元,比上年增长6.5%;零售业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住宿业0.69亿元,比上年增长7.9%;餐饮业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6.98亿元,增长10.7%;餐饮收入额3.61亿元,增长15.0%。年末纳入月报统计的限额以上企业(单位)47户,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5.74亿元,增长15.3%。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1.6%,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7.4%,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15.5%,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7.8%,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4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8.1%,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4.8%,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4.6%,其他类零售额增长下降9.9%。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进出口总额0.9亿元,其中进口总额0.44亿元,出口总额0.46亿元。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邮政业务总量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邮政行业业务收入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电信业务总量1.60亿元,比上年下降5.6%;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33亿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005户,比上年增长0.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1994户,比上年增长2.0%。年末互联网用户总数59851户,比上年增长7.6%。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接待游客3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 [16]
截至2023年末,马边彝族自治县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06.35亿元,比年初余额增长21.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7.83亿元,比年初余额增长13.6%;各项贷款余额71.84亿元,比年初余额增长29.5%。 [16]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末,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1809.98千米,其中国道1条87.26千米,省道1条35.91千米,县道9条192.44千米。乡道32条336.73千米,村道1142.99千米;年末全县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795.33千米,高速公路14.65千米。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550万人千米,公路货运周转量40333万吨千米。年末公交车路数7路,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40辆。民用汽车拥有量20614辆,增长11.8%。 [16]
二高速:即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已通车)、乐西高速。 [7]
七通道:G348线马边经沐川至乐山、马边至美姑,马边至屏山新市镇公路,马边苏坝—民主—屏山夏溪公路,马边老河坝至沐川建和公路,峨马路,永谷路。

政治

播报
编辑
主要领导(仅列党政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刘才能 [18-19]
县委副书记、县长
截至2024年5月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科学技术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争取到省级科技项目支持4个,项目资金1800万元。引进新品种3个,推广新技术1项,指导建立示范基地2个,举办培训17场次,培训农户834人次;开展在线科技咨询服务1220次。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项,专利申请授权量49项。 [16]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马边彝族自治县共有各类学校77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中(含一贯制)9所、小学29所、小学教学点22所、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10所。全县有“一村一幼”119所,寄宿制学校36所。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共有学生43609人。其中:学前教育8047人、义务教育32087人、高中教育3475人;“9+3”招生499人;寄宿制学生15231人。全县有专任教师2421人,其中,小学1523人、初中(含一贯制)675人、普通高中178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5人。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高考一本上线24人、本科上线427人。 [16]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马边彝族自治县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中型发射塔台1座,微型电视发射基站20处,广播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3%。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共接待群众4.99万人次,推出的《千年彝叹》、“彝历新年”民俗文化体验、“阿依美格”等文化活动。 [16]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马边彝族自治县拥有卫生机构159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县中医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计划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执法大队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5个、民营医院2个、村卫生室109个、诊所28个;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135人,比上年增长1.07%;执业(助理)医师306人,比上年减少37人;注册护士(师)525人,比上年增加36人;卫生机构床位822张,比上年增加91张(其中县级医院521张,卫生院229张,妇幼保健院72张);医疗机构年门诊人次66.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42%;婴儿死亡率2.74‰,比上年下降0.42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99.18%,比上年上升0.92 个百分点。 [16]

体育事业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组队参加全国首届乡村三人篮球挑战赛夺得冠军,参加省、市级的摔跤、陀螺、篮球、跆拳道、散打等体育比赛17项次,承办2023“五粮液杯”四川三大球城市篮球联赛小组赛、2023国际男篮邀请赛,共举办省、市、县级乒乓球、篮球、摔跤、足球、马拉松等18项赛事活动。新建体育健身场地4个。 [16]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马边彝族自治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人数为23095人,增加1171人,增长5.3%;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人数5018人,增加152人,增长3.1%;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6485人,增加240人,增长0.3%。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人数17.05万人,下降1.6%;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02万人,增长3.6%;医疗救助及资助参保支出金额1738万元,下降19.1%,其中资助参保53046人,资助金额1125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0304人,增加2361人,增长13.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3210人,增加704人,增长5.6%。 [16]
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6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238人。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单位4个,床位394张,分散供养特困人员617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5个。 [16]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38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有着四川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阔叶林之一,区内物种丰富。已知植物有2022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已知脊椎动物409种,其中鱼类21种、两栖类26种、爬行类21种、鸟类261种、兽类80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四川山鹧鸪、林麝等17种。 [12]
大风顶国家级
玛瑙苗寨
玛瑙苗寨位于民主镇玛瑙村的国家AA级景区,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乐山市最大的苗族聚集点,2017年3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2月,被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玛瑙苗寨村落布局依山就势,呈环抱状,建筑聚落鳞次比节,层层跌落,苗族元素丰富。村寨内部,后山区、茶山区、垂钓湖区等田园风光一同构建了一座云上苗寨。 [12]
玛瑙苗寨
彝家新寨
彝家新寨位于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南部,属于烟峰镇烟峰社区,占地568亩。新寨由南寨、北寨、彝族(广场)文化展示区域板块组成,寨内拥有八方历盘广场、民俗文化博物馆、非遗展示馆、七彩文化连廊、碉楼、百名神话人物浮雕墙、雄鹰雕塑、射日英雄支格阿龙雕塑等旅游点。2016年被评为乐山市彝族文化普及基地,2017年成为乐山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18年被评为2A级景区。 [12]
彝家新寨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 彝族风味肉冻
彝族风味肉冻是彝族地区较为讲究的一种菜肴。它采用猪蹄和肘子制做而成。一般做法是将肉放入锅内煮软后捞起,剔去骨头并将肉宰碎,放上木姜、生姜、花椒等佐料,有的还放橘子皮,或鸡蛋之类的东西,然后放回锅里煮上一阵,以便使佐料渗入肉中,最后放入木钵内,放上一夜即成。 [12]
  • 坨坨肉
在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彝族是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彝族人以坨坨肉让人感到了他们的待客的热情和大方,也看到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坨坨肉味显特别,又是天然少污染的民族特色食品。在讲究吃的今天,坨坨肉显现出猪肉的原汁原味,体现了彝族传统的饮食文化,这在中华民族的烹饪百花园里如一缕清风,一朵奇葩。 [12]
  • 臼捣仔鸡凉辣汤
将宰割好的仔鸡放进火塘烧熟,洗净后剔出骨头(或连骨)放入石臼舂捣,直至舂烂捣融。个别地方用刀剁碎不用杵臼。仔鸡肉臼捣好后,根据仔鸡大小,将一定数量的红辣椒或烧熟的青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大蒜放入石臼舂细,并加上盐末兑上适量的冷开水或无污染的高山泉水,搅拌均匀即成。 [12]
  • 烤小猪
烤小猪是一道彝族独具特色的风味菜。选用20~30斤重的仔猪,杀后去毛,去内脏并洗净后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猪,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具体吃法可将小猪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将整个烤猪放在一个大盘内,另放几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后各人拿刀,自割自吃。 [12]
  • 火烧洋芋
火烧洋芋是大、小凉山彝族农家的一种最常见的吃法,一般取洋芋数斤,煨酸辣汤一罐,将洋芋在火塘子母火中烧熟,即烧即食,人称“三吹三打”(因洋芋从火中取出后,人们一般都要吹打几下灶灰,故有此戏称)又因洋芋物美价廉,既可当饭,又可当菜,可尝鲜,奕可饱食,所以,无论罗列桌上珍肴或是野饮烧烤,砣砣肉和火烧洋芋基本上是“形影不离”,成为小凉山彝族饮食文化中的名牌产品。 [12]
  • 绿茶
马边茶叶
马边彝族自治县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环境优美,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最适宜的区域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马边绿茶“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的天然特质。早在两汉时期,马边彝族自治县就已开始采摘野生茶,明朝中期开始人工种植。马边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永山玉叶”等曾多次荣获“陆羽杯”奖和“甘露杯”奖。 [12]
  • 天麻
马边野生天麻
天麻属兰科,一种多年生的食菌草本植物,靠其溶菌酵素溶解吸收密环菌而生长。高0.5~1.3米,全株不含叶绿素,所以不呈绿色。没有根,地下块茎肉持肥厚,呈椭圆状,横生;地上茎直立,表皮黄赤色。节上长有叶片退化的膜持鳞片,互生,下部抱茎。每年夏季开花,淡绿黄色或肉黄色,唇瓣白色,由多数花组织穗状总状花序,排列稠密,整个花冠好似一个歪壶的形态,显得极奇特。蒴果长圆柱状,淡褐色。它性喜阴湿,生长在中山地区的腐殖质肥厚的林下或向阳的灌丛中及草坡上。由于采收的季节不同,冬至以后挖采的叫“冬麻”,坚实肥壮,质地最佳;立夏以前挖采的叫“春麻”,体质轻松泡,质次。经沸水煮透或蒸透后干燥的块茎,呈略扁的长稍圆形,皱缩而弯曲,表面为淡黄棕色,半透明,质坚实光润,断面似角质。天麻的劣较多,常见的有以马铃薯、大丽菊、紫茉莉等植物的干燥块茎或根,冒充天麻。 [12]
  • 竹笋
马边竹笋
竹笋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竹子的嫩茎,又称毛笋、毛竹笋等。主要产于我国南方。竹笋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冬季采摘的冬笋,春季采摘的春笋,以及夏季采摘的鞭笋。其中以冬笋的质量最佳,春笋次之鞭笋最差。中医学认为,竹笋性甘、寒;入胃、大肠经。其具有清热化痰、利水消肿、润肠通便等功用,还有不少食疗方。 [12]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贺昌群(1903—1973年),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任浙江大学教授,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员。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发表的论著有200多篇本。 [12]
李伏伽,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1949年后历任乐山专署文教科长、峨眉县副县长,乐山专科学校教务长,乐山市文教局副局长,乐山市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四川乐山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四川省政协委员、诗词学会副会长。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2]
张学军,男,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1943年5月生,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汉族,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大学(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二级大检察官。 [12]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20年3月31日,马边彝族自治县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0年12月,马边彝族自治县被评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1]
2021年1月19日,马边彝族自治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
2021年8月,马边彝族自治县被确立为“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 [5]
2021年8月,马边彝族自治县入选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6]
2021年11月12日,马边彝族自治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认定为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8]
2021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被命名为四川省生态园林县城。 [9]
2022年5月,马边彝族自治县入选四川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公示名单。 [10]
2022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入选第八批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名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