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西利亞之圍

鎖定
馬西利亞之圍是發生在法國東南部馬西利亞(今馬賽)的歷史事件。
名    稱
馬西利亞之圍
發生時間
公元前 49年
地    點
法國東南部馬西利亞(今馬賽)
參戰方
愷撒派;龐培派,馬西利亞
結    果
愷撒派獲勝
主要指揮官
德西烏斯·布魯圖斯
特雷波尼烏斯;多彌提烏斯
納西狄烏斯

馬西利亞之圍羅馬人民的老朋友

馬西利亞就是當代的馬賽前身 馬西利亞就是當代的馬賽前身
作為當今馬賽的前身,希臘人的馬西利亞一度在地中海西北具有很大勢力範圍。由於腓尼基人迦太基在南方佔據優勢,他們就沿着法國海岸向西班牙東北部發展,成為地中海西部的主要希臘國家。能與之相比的同族政體,已是遠在西西里島東部的敍拉古
公元前4世紀,凱爾特人大舉入侵地中海世界,馬西利亞就因為其半島地形而獨善其身。相反,通過與周遭部族的聯盟,反而繼續保持了市場繁榮和貿易往來。當戰敗的羅馬無力向蠻族繳納賠款,就是來自馬西利亞的商人為其提供了大量貸款。等到共和國從劫難中重新崛起,又給予該對方來客以極高待遇。這些希臘商人就依靠羅馬勢力擴張,將生意做到了意大利各地。雙方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共生聯盟關係。哪怕軍團兵鋒征服山南高盧,也絲毫沒有侵犯馬西利亞的想法。
馬西利亞也是西地中海的最大希臘政體 馬西利亞也是西地中海的最大希臘政體
公元前3世紀,迦太基名將漢尼拔以西班牙為基地,繞道直逼意大利腹地。然而,由於馬西利亞與希臘艦隊的存在,讓他不得不放棄走最容易通過的沿海線路,使得許多北非精鋭在抵達戰場前,就凍死在阿爾卑斯山上。後續的數次增援,也因相同問題而慘遭羅馬追兵伏擊,讓戰略之父在戰爭中後力不濟。甚至在羅馬反攻到西班牙後,馬西利亞艦隊還為共和國夾擊對手。若其態度僅僅只是曖昧,那麼羅馬就需要為勝利而付出更大代價。
此後的200年裏,羅馬在對外擴張中大體順利。馬西利亞則一直以同盟身份存在,維持着法國南海岸的自留地。就連去高盧征戰數年的凱撒,也需要在他們的港口卸下補給品和僱傭軍。而他日後的對手龐貝,則在更早就已給予城市以許多優惠,讓希臘人在內戰開始更為傾向於自己。
依靠與羅馬的同盟 馬西利亞長期保有大片領地 依靠與羅馬的同盟 馬西利亞長期保有大片領地

馬西利亞之圍最保守的站隊選擇

羅馬的內戰爆發 讓馬西利亞必須做出站隊選擇 羅馬的內戰爆發 讓馬西利亞必須做出站隊選擇
公元前50年,羅馬內戰的突然爆發讓所有盟國都猝不及防。雖然今人根據結果倒推,會覺得支持凱撒對所有小邦有利。但以當時人的立場來看,龐貝才是更加合理而穩妥的選擇。這既是因為龐貝有元老院賦予的合法性背書,也是因為各邊區大員都是其培植的黨羽。倘若貿然押寶叛逆,難保不會在事變平息後遭到清算。
當然,馬西利亞的城市菁英還是在初期試圖嚴守中立。凱撒在公元前49年遠征西班牙,就在途徑此地時吃了閉門羹。在雙方的第一次會晤中,15位希臘代表就表達了不會偏袒任何一方的決議。凱撒對此自然是非常不滿,已經有了訴諸武力的想法。龐貝的元老院集團,也派自己任命的多彌提烏斯抵達當地。依靠更多有羅馬利益的公民支持,立刻開始為即將爆發的圍攻戰準備軍械。由於凱撒急於進入西班牙進攻更強敵手,便留下3個軍團的15000名士兵進攻馬西利亞,並由麾下悍將德西烏斯·布魯圖斯全權指揮。同時也在周圍砍伐樹木,臨時湊出12艘戰船組成艦隊。
凱撒進軍西班牙後 分出3個軍團圍攻馬西利亞 凱撒進軍西班牙後 分出3個軍團圍攻馬西利亞
然而,攻克馬西利亞絕非輕易之事。古代希臘航海家向來善於選址建城,特意在類似半島的地形上建立據點。因此,整座城市的三面都有海水拱衞,只有一段非常有限的路橋可供外敵通過。但精心構築的衞城要塞,又非常有效地堵在這個位置。外圍還有分佈大量塔樓的堅固城牆保護。
向來富庶的城市居民,也不怯於參軍作戰,更有內陸的阿爾比基山民趕來協防。這讓城市的守軍規模也高達8000之眾。他們還很快就武裝出11艘三列槳戰艦,並改裝了另外6艘漁船加強海軍實力。因為對這樣一個半島城市而言,暢通的海路足以讓圍攻者不戰自潰。匆匆趕來的多彌提烏斯也有幾艘武裝船隻,從而加強了守軍的水面戰兵力優勢。
城市附近的凱爾特部族 也是馬西利亞的同盟 城市附近的凱爾特部族 也是馬西利亞的同盟
許多希臘戰艦上都有凱爾特步兵協助作戰 許多希臘戰艦上都有凱爾特步兵協助作戰
半島地形讓馬西利亞非常適於防禦敵軍 半島地形讓馬西利亞非常適於防禦敵軍
在隨後爆發的首次海戰中,圍攻者就被熟練的希臘水手弄得精疲力盡。由於深知羅馬海軍崇尚跳幫肉搏作戰,馬西利亞人就一直以機動性避開碰撞,避免被致命的烏鴉座和抓鈎捕獲。然後施展嫺熟的編隊技巧,包圍那些衝擊失敗的羅馬戰船。更為靈活的小船,則經常載着弓箭手抵進射擊,擾亂對方的正常航行。後者由於是臨時拼湊的部隊,許多划槳手和海員都只有商船操作經驗,所以根本無法以編隊嘗試突圍。唯有等到希臘人縮小包圍圈,才趁機抓住2艘敵船,並以激烈的近戰消滅掉那些阿爾比基傭兵。另有7艘馬西利亞戰艦上前支援,也被以相同的方式擊沉或俘虜。於是,原本並不佔優的羅馬船隊,就開始能對港口進行初步封鎖。

馬西利亞之圍海上交鋒

由於已經握有制海權,布魯圖斯就將艦隊部署在港口之外的小島上盯梢,並讓陸軍部隊着手構建圍攻陣地。他們砍伐掉周遭的大部分樹木,製造攻城塔和移動盾車,並從兩個方向挖土堆砌成登牆斜坡。同時也不忘以壕溝封鎖其他段落,防止有人偷偷溜出去採購補給。
希臘守軍的大量弩炮讓羅馬人苦不堪言 希臘守軍的大量弩炮讓羅馬人苦不堪言
然而,馬西利亞人的反擊還是讓羅馬士兵都心有餘悸。他們在城牆與塔樓上大量部署了弩炮,向外面射出長達4米的碩大箭矢。只能防禦普通攻擊的木質盾車,會在這種武器的轟擊下被輕易擊穿,連躲在後面的士兵也不能倖免。負責指揮陸上戰事的特雷波尼烏斯,只能下令趕製更多車輛,並用金屬大盾牌和木質頂蓋增強防護。羅馬士兵被要求將石塊和泥土覆蓋表層,加強移動工事的防火和防穿透能力,然後將所有盾車推到城外連接成通道,才算為自己的進一步作業提供了安全保障。
城中的希臘人也不願坐以待斃。他們經常派凱爾特同盟進行夜襲,嘗試燒燬羅馬陣地上的車陣防線。只是由於後者警惕性強,才在損失巨大後沒能獲得成功。但大量部署在城頭的弩炮,還是經常對重點目標實施打擊,嚴重阻礙着塔樓等大型攻城器械的製造進度。他們在堅持較長時間之後,還等來了期盼已久的海上支援。
兩派羅馬人都大量使用商船充當臨時戰艦 兩派羅馬人都大量使用商船充當臨時戰艦
儘管龐貝遠赴希臘重建軍隊,卻還嘗試用海軍維持對凱撒集團的包抄封鎖。為了支持馬西利亞人抵抗,特意派納西狄烏斯率領16艘武裝船隻趕往西部水域協防。由於凱撒派軍隊已控制西西里島,他們被迫找機會突然通過海峽,登錄到對面疏於防範的墨西拿,然後拖着1艘俘虜來的戰艦,繼續奔向高盧以南。
雖然這支力量依然以改裝商船居多,許多成員也是奴隸身份,但還是讓處於困境之中的馬西利亞守軍看到了希望。他們再次整頓出17艘三列槳戰艦與一些加裝防護木板的漁船,並用大量弓弩手和弩炮進行武裝。城中的名門望族子弟也紛紛帶頭上陣,並在宙斯神廟的祈禱聲中踏上征程。根據約定,這些地中海西部的希臘菁英將充當全軍右翼,而他們的羅馬夥伴將負責穩住左翼。
馬西利亞人的航海技術也在羅馬之上 馬西利亞人的航海技術也在羅馬之上
布魯圖斯的艦隊則因之前的戰鬥繳獲而上漲到18艘船,並繼續用精選的軍團步兵充當主要戰力,為他們配備數量眾多的輕型標槍。因此,只要希臘與元老院方面的船隻靠近,就會遭到疾風暴雨般的沉重打擊。然後在近乎一邊倒的肉搏中失去艦船控制。當馬西利亞人再次利用風向從海港中出動,這些重新武裝的艦船也就立刻趕往攔截。只是對方不僅再次利用機動優勢躲避碰撞,還有得到加強的遠程火力在不斷髮射還擊。每當布魯圖斯的船隻用機械抓住某1艘希臘戰艦,就會立刻遭到臨近的多艘敵船合圍夾擊。上面的希臘與凱爾特步兵,也在近戰中與羅馬軍團打得不分上下。

馬西利亞之圍援軍敗退

然而,作為援軍的納西狄烏斯卻很快掉了鏈子。他的部下同樣由大批臨時募集的商船海員為主,駕駛的戰艦大都是臨時改裝的慢速帆船。因此,不僅在肉搏戰中非常吃虧,也無法像馬西利亞人那樣施展航海技巧和編隊配合。結果,他們首先被布魯圖斯的一些戰艦攔住擊潰。在毫髮無損的情況下,帶着17艘船直接向西班牙海岸撤退。
凱撒派的戰艦最後還是依靠近戰贏得勝利 凱撒派的戰艦最後還是依靠近戰贏得勝利
海戰失利的希臘人在陸上也遭全面封鎖 海戰失利的希臘人在陸上也遭全面封鎖
他們的離去也讓希臘同盟陷入絕境,開始遭到左翼來的其他羅馬艦船強攻。由於不再保有數量優勢,原先的以多打少戰術就不能繼續發揮作用。先後有5艘船隻被羅馬人擊沉。甚至有2艘船同時準備撞擊布魯圖斯的旗艦,卻因對方突然倒車閃避而彼此發生碰撞。另有4艘船在步兵被消滅後,選擇投降保命。餘下船隻大都不能立刻返回港口,只能用1艘小艇傳遞了戰敗信息。

馬西利亞之圍攻防對決

此刻,陸地方向的圍攻也從未有過停歇。羅馬士兵已頂着城頭的漫天火力,在馬西利亞外圍構建出幾座石頭塔樓。不再害怕重型弩炮的他們,又製作了可以隨時升降的木頭屋頂,用於保護工兵不斷升級工事高度。由於外部鋪設有大量磚石和泥灰,守軍的箭矢和縱火都很難對其發揮破壞作用。特雷波尼烏斯就是利用這種方法,逐步鎖緊對馬西利亞的陸上圍困。幾座6層樓高的堅固高塔,足夠與對面的希臘人保持周旋。
羅馬人用盾車和移動工事逼近城牆位置 羅馬人用盾車和移動工事逼近城牆位置
隨後,羅馬人不僅也調集弩炮與守軍火力對攻,還以堡壘和盾車過道為掩護出擊。他們製造出帶有屋頂結構的木車,讓士兵躲在裏面到城下挖掘牆基。守軍立刻用滑輪吊杆將不少巨石送到城頭,丟下拉破壞羅馬人的移動車輛。但類似防護的尖頂結構,有效的讓石塊順着坡度掉到一冊,難以發揮應有的重力效果。
馬西利亞人又接着丟出被點燃的樹脂,同樣因木車的頂部結構而掉落到旁邊。加上城頭存在射擊死角,讓大型弩炮無法調頭轟擊,使得羅馬人能在移動工事中為所欲為。他們逐步撬動牆角的根基,造成護牆的直接倒塌。如果有希臘或凱爾特士兵要出城強攻他們,也會立刻被6層高塔上的遠射火力驅逐。
由於城牆大面積坍塌,馬西利亞人迅速失去了抵抗意願。他們認定繼續戰爭已沒有意義,主動派人向特雷波尼烏斯等軍官投降。雙方約定保持現狀,等凱撒從西班牙返回時再處理後續事務。因此,羅馬和希臘士兵幾乎同時從自己的陣位中撤出,只留下空蕩蕩的城牆和封鎖線遙相呼應。但衝突卻不會因此而完全告終。滯留在城中的龐貝黨羽,始終能以元老院威權敦促市民繼續抵抗,並以可能抵達的援軍為最有利條件。於是,馬西利亞士兵趁着羅馬人防禦鬆懈,突然出城縱火焚燒圍城陣地。在後者反應過來之前,就將大部分盾車、塔樓和移動工事都焚燬完畢。這樣將確保圍攻者停止直接攻擊,為自己再次爭取很長時間。
停戰期間 守軍還出城焚燬了大部分羅馬機械設備 停戰期間 守軍還出城焚燬了大部分羅馬機械設備
然而,羅馬士兵在短短几天內就重新修好了大部分陣地設施。大量從周圍山上砍伐的木材,一直堆積在後方營地,能夠迅速成為武器的製造材料。
相反,已經損壞的馬西利亞城牆卻有着更多修補難度。當守城者目睹羅馬人重新修建了2座磚石通道,就明白自己的抵抗將完全失去作用。加上已長達4個月的圍困,讓其儲備的大部分物資瀕臨見底,很快就會因戰爭拖延而產生人道危機。除龐貝黨人和有極少公民能坐船衝出包圍,餘下大部分人和他們的製造的器械都只能留下原地坐以待斃。
重整旗鼓的羅馬人 讓守軍失去了戰鬥意志 重整旗鼓的羅馬人 讓守軍失去了戰鬥意志
不過,馬西利亞的最終命運還要等凱撒從西班牙返回時才決定。在長達4個多月的攻防中,布魯圖斯至少損失了1100名公民兵,至於其他身份的人員損耗更應在此之上。希臘守軍和他們的凱爾特同盟,則前後付出4000多人代價,並且被迫交出所有戰爭機械和艦船用於賠付。出於歷史原因,整座城市的自治權被予以保留,但城郊之外的內陸領地被羅馬高盧行省全部吞併。這也就意味着西地中海的最大希臘政體,開始淪於東方的雅典斯巴達結局。
龐貝與元老院派系在這段時間的表現,也暴露出分散部署的固有缺陷。雖然派系勢力從地圖上看是合圍了凱撒,但實際效果卻是容易被對方逐個擊破。等到對方完成在西部的全部操作,他們的希臘行營依舊沒有能徹底完善。這種內線機動對外線包抄的速率優勢,會在漫長的古代世界異常顯著。羅馬內戰的勝負歸屬,也在很大程度上由這種砝碼左右了天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