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西光

鎖定
馬西光,一九三二年生。山西臨猗人。擅國畫。又名光夫,扎西,號雪犛,齋號犛齋。1948年參加革命。曾先後就學於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1958年到青海,從事美術編輯、美術組織、美術創作,現為青海省文聯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青海分會副主席,青海省政協委員,擅長水墨人物畫。青海美術攝影展覽辦公室。曾任中國美協青海分會副主席、玄圃畫院副院長。 [1] 
中文名
馬西光
別    名
光夫,扎西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2年
畢業院校
西安美術學院
職    業
畫家
出生地
山西臨猗
代表作品
《瀚海曉月》《琴聲悠悠》《新姐妹》
雪犛

馬西光成就

作品《瀚海曉月》獲建國30週年美展獎、《琴聲悠悠》獲’97首屆藝術大賽金獎,《新姐妹》等多幅作品為中國美術館等單位收藏。1999年入圍美協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國畫五十家》,2001年《月韻》入選百年中國畫展。曾先後在日本、台灣、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廣州和深圳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專著有《寫意人物畫瑣談》、《馬西光作品集》、《馬西光畫集》、《寫意人物畫譜》、大學國畫教材《水墨寫意人物畫技法》等。 [2] 

馬西光人物評介

馬西光老馬聘新途
我與畫家馬西光結識已有十餘載,近幾年同在深圳,時相過從,切磋畫藝,愈覺投緣。對於西光的畫,由於喜愛,看過不少,卻還不曾深入研究過。這裏所寫只是一些零星的讀畫心得。西光以他的高原人物畫稱譽畫壇,屢屢獲獎,多被收藏。他筆下的少數民族人物以及犛牛、駱駝、驢、馬等動物形象,莫不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和美學特質,顯示着作者的藝術靈性、創造才能和一個成熟畫家所具有的全面修養。
[1-2] 

馬西光相關報導

讀馬西光高原吉祥人物畫:豪放強勁 秀逸嫵媚
賈德江
當代著名人物畫家馬西光以他的高原人物畫享譽畫壇。他的藝術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濃郁的邊塞詩風、意味深長的東方文化神韻和蓬勃向上的人生情懷。他筆下的少數民族人物以及犛牛、駱駝、驢、馬等動物形象。遠離了悲涼、苦澀、舒緩、渾厚的情調,吟唱這塊粗獷、豪放又充滿雄風的土地和讚美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他在青海高原生活了近40個春秋,西北高原特有的人情風物、陶瓷故鄉深厚的文化傳統,培養了他的藝術。他熟悉這裏的土地,熱愛這裏的人民,他的生命與情懷,他的藝術之根已經深固地紮在高原上,因此他才能從那裏汲取到不盡的靈感之源,塑造出眾多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性、生機勃勃的人物,成為西北高原上獨特美的發現者,創造出高原畫派豪放強勁而有秀逸嫵媚的畫風。
馬西光的學養深厚。既有紮實的造型能力又有傳統的筆墨功夫,同時善於吸取了西方繪畫的有益營養,為我所用。在他創作的人物畫中,他從形體結構出發,以墨的團塊來結構體積。不是對象的自然模仿,而是在研究對象的動態規律,掌握對象形體結構規律以及人物的個性特徵的基礎上,經過大膽的取捨,有目的地強化或弱化處理,以洗練的筆墨在高度概括中來表現人物的形、神、情、意。他筆下的形象是“不似之似”的,和生活中的原形有一定的差距。但又是生活中呼之欲出的人物。
馬西光不但在人物造型上追求意象造型方法,而且在畫西北犛牛和其他對象時也在探索這種方法。馬西光筆下的犛牛堪稱一絕。他不但把握住了犛牛形體運動的特點,而且表現了犛牛的氣質和奔突不羈的強悍的牛性。尤為稱道的是,他把原始洞穴壁畫,漢代畫像和古代雕刻中的造型方法融會於自己的造型之中,在技法上又把潑墨、拓印與勾線相結合,在墨沉淋漓之中見出斑斕與古厚。由他創造的這種“拓墨皴法”,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繪畫語言。
透過他在高原風情一系列作品中創造的一個或一組鮮活的形象,似乎可以窺見那裏充滿詩意和情趣的生活畫卷。畫面的全部魅力來自於閃現在對象的表情、動態上那種獨特的美麗、純潔、素樸、真誠的美感。畫家似乎帶有某些着意設計、安排的“戲劇性”效果,使富於形式美感的生活場景的描繪和人物合為一個渾然的整體。從人物的神情動態擴展到整個畫面,增強了作品的整體表現力和感染力。他駕馭的鴻篇鉅製。整體的恢弘氣勢、人物的多彩多姿令人讚歎;他信手拈來的人物小品,詩意盎然,筆情墨趣躍然紙上。他的作品有種反璞歸真的野趣和難以明言的精神上的震撼性與穿透力。他的創作心態是開放的,敢於大膽吸收外國現代藝術中的一些觀念、精神、觀察與構成方法。但他又不從外部形式去作機械地模仿。在他顯示着濃厚現代文化意識的作品中。他不因追求現代性而泯滅了民族性,也不因弘揚了民族性而湮滅了創作個性。
馬西光是西北高原傳統文化沃土中孕育出來的一朵具有異樣香味的奇葩。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