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蜂

(膜翅目胡蜂科動物)

鎖定
馬蜂是膜翅目胡蜂科昆蟲,又名為胡蜂、螞蜂、黃蜂。 [14]  體形一般為中至大型。體表多數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顎發達;咀嚼式口器;觸角膝狀;大大的複眼;翅子狹長,靜止時縱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縮呈腹柄狀。 [15] 
馬蜂分佈在世界各地。有簡單的社會組織,常常營造一個紙質的吊鐘形或層狀的蜂巢,進行集體生活。 [16]  趨光性,飛翔能力較強,但辨別方向的能力差。 [17]  成蟲主要捕食鱗翅目的小蟲。 [16]  每年最後一代的雄蜂與雌蜂交尾後,雄蜂死亡,雌蜂羣集越冬。第二年春季,每個雌蜂單獨覓地築巢產卵,第一代幼蜂成長為無生殖能力的工蜂,雌蜂成為蜂后專門產卵。直到當年最後一代的卵才有部分雄蜂和雌蜂,可繁殖新一代。 [17] 
馬蜂成蟲、幼蟲和蜂巢均可入藥。味甘辛,性温,主治風濕痹痛。蜂房有定痛、消腫解毒等功效,主治驚癇、風痹等病症。馬蜂酒有祛風除濕,可治療急、慢風濕痛,風濕性關節炎。馬蜂人工養殖的開展,既可進行生物防治,又為世界市場緊缺的馬蜂蜂毒提供來源,對蜂毒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和未來新藥品的研製與生產有着重大意義。 [18] 
中文名
胡蜂
別    名
胡蜂
螞蜂;紅紙包腰
鬼頭暈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膜翅目
亞    目
細腰亞目
胡蜂科
亞    科
馬蜂亞科
分佈區域
分佈於温帶及熱帶地區。

馬蜂馬蜂科

本科胡蜂分佈於全世界,體瘦長,腹部呈紡錘形,常呈紅、棕、黃色。其巢單層,呈平圓盤狀,由很多相似的紙質室組成,懸掛於樹枝、樹幹及建築物檐下等處 [2] 

馬蜂外形特徵

黃蜂的口器為咀嚼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腹部具可怕的螫刺。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已知有20000多種,絕大部分為獨棲,社會性的黃蜂僅限於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約1000種,還包括大胡蜂及黃衣小胡蜂類。這些種類與蛛蜂科(Pompilidae,同屬胡蜂超科)種類和其他黃蜂類的不同之處是休息時其翅縱向摺疊。
黃蜂成蟲時期的身體外觀亦具有昆蟲的標準特徵,包括頭部、胸部、腹部、三對腳和一對觸角;同時,它的單眼複眼與翅膀,也是多數昆蟲共有的特徵;此外,腹部尾端內隱藏了一支退化的輸卵管,即有毒蜂針。成蟲體多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點或光滑。茸毛一般較短。足較長。翅發達,飛翔迅速。靜止前翅縱折,覆蓋身體背面。
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離蛹,黃白色,顏色隨齡期而加深。頭、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顯可見。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蟲梭形,白色,無足。體分13節。
馬蜂
馬蜂(4張)
毒素和螫針: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經毒2類,可引起人的肝、腎等臟器的功能衰竭,特別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憂,對過敏體質的人尤其危險。胡蜂毒刺上無毒腺蓋,可對人發動多次襲擊或蜇刺人。 [3-4] 

馬蜂生活習性

黃蜂為有社會性行為的昆蟲類羣。蜾蠃科的種類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在產卵時,由雌蜂築一泥室或選擇合適的竹管,產卵其中,同時貯藏在捕來之後經螫刺麻醉的其他類昆蟲的幼蟲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別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蟲取食所貯存的獵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後,即咬破巢口飛出。
其他種類的胡蜂一生營巢而居。蜂羣中有後蜂、職蜂(或稱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區別。後蜂為前一年秋後與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們把精子貯存在貯精囊中,到該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後不久即死亡。天漸冷時,受精雌蜂紛紛離巢尋覓牆縫、草垛等避風場所,抱團越冬。
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團外出分別活動,自行尋找適宜場所建巢產卵。它們所產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於職蜂增多,蜂巢逐漸擴大。職蜂負責築巢和飼育幼蟲。中國中部地區每年有3次發生高峯。秋後,巢中的雄蜂約佔總數的1/3,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時期。
一般氣温在12~13℃時,胡蜂出蟄活動,16~18℃時開始築巢,秋後氣温降至6~10℃時越冬。春季中午氣温高時活動最勤,夏季中午炎熱,常暫停活動。晚間歸巢不動。有喜光習性。風力在3級以上時停止活動。相對濕度在60%~70%時最適於活動,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質。在500米範圍內,胡蜂可明確辨認方向,順利返巢,超過500米則常迷途忘返。
馬蜂 馬蜂
馬蜂亞科和胡蜂亞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紙漿造成的,而非蜂蠟。在這一點上,它與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 [5] 
一般來説,馬蜂不會主動攻擊人,其攻擊路過的動物或人,是因為太接近它的巢穴所致。一般馬蜂羣的工蜂警戒範圍距離巢穴有15~25米,當人類進入警戒範圍,有些動作和氣味會招致工蜂的注意,如果此時做了揮打的動作,或者發出其他刺激信號,工蜂就會視為敵意威脅,繼而發出聚集信號,引發蜂羣的攻擊,攻擊時甚至可追擊達100米之遠 [13] 

馬蜂生長繁殖

黃蜂屬於完全變態的動物,一生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每個階段的身體外觀都不同。卵常呈橢圓形、白色、光滑、在每個巢室中有1枚,其基部有一絲質柄固着,直至孵出幼蟲,即使窩巢是倒吊的也不至於摔落,並且由工蜂負責餵食,待發育成熟時身軀由晶瑩剔透逐漸轉為明黃色,接着在穴口封上一層薄繭並化成蛹,等到羽化為成蟲後就破繭而出,從卵到羽化只需要二到三星期的時間。
馬蜂 馬蜂
幼蟲階段是以其他小蟲為食,尤其是毛毛蟲。蜾蠃類幼蟲在親代成蜂構築的封閉巢內,以親代貯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蟲為食。其他類胡蜂的幼蟲在巢中由成蜂飼餵嚼爛的其他類昆蟲,幼蟲食後常分泌一種成蜂喜食的液體。在幼蟲消化道的中腸端部,由圍食膜形成一個封閉囊,不與排泄孔相通。排泄物貯在此囊中,於體內呈遊離狀。化蛹以後,此囊乾硬變黑,隨蜕皮一起脱去。 [6] 

馬蜂種羣分佈

本總科昆蟲通稱胡蜂,俗名黃蜂。全世界約有1.5萬種,已知5000種以上。中國記載200種,分佈甚廣。為捕食性蜂類。是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的1總科,蜂家族的一員;一種體壁堅厚,光滑少毛,靜止時前翅縱折,具螫針的蜂類 [1] 
獨棲性的黃蜂分佈於腫腿蜂總科(Bethyloidea)、土蜂總科(Scolioidea)和泥蜂總科(Sphecoidea)以及蛛峯科。大多數獨棲性的種類建造單獨的巢,巢內放入被持久麻痹的昆蟲及蜘蛛。雌黃蜂在每個巢室內產一枚卵,幼蟲孵出後即以巢內貯備的昆蟲或蜘蛛為食,直至成熟為止。絕大多數獨棲性黃蜂在地面營巢,在土壤中挖一隧道併產卵於其中。但泥蜂超科泥蜂科Sphecidae)的種類(稱為細腰蜂)具有與其他種類不同的習性,有的種營巢於多髓的樹木莖中或以泥築巢。蛛蜂通常在朽木或巖縫中營巢,並將蜘蛛螫昏置入巢內。胡蜂科蜾蠃亞科(Eumeninae)的種類俗稱陶工黃蜂(potterwasp)或瓦工黃蜂(masonwasp),以泥築成花瓶狀或水缸狀的巢,可附在小樹枝或其他物體之上 [1] 
胡蜂科的社會性黃蜂是最著名的黃蜂種類之一。大部分屬於胡蜂亞科(Vespinae)及長腳黃蜂亞科(Polistinae)。其羣體中有3個級型的個體:1至數只蜂王、少數幾隻雄蜂及不育的雌蜂——工蜂。蜂王是能育的雌體,在春季築一小巢,產卵於其中,卵孵化成幼蟲發育為工蜂,從而開始建立一個羣體。工蜂咀嚼吞下乾燥的植物材料(通常為木質),又將其回吐出,並與唾液混合,用以構成紙樣的巢,巢越築越大。其巢由一層至數層垂直排列的巢室組成,開口向下。巢見於土壤中的腔穴內、樹幹中,或掛於樹葉、枝條或屋檐下 [1] 
北半球温帶地區最為人熟知的社會性黃蜂是長腳黃蜂屬(Polistes)、大胡蜂屬(Vespa)和小胡蜂屬(Vespula)的種類;許多種體型大,富攻擊性,並具可怕的螫刺。一些小胡蜂屬的種類稱為“黃衣胡蜂”,因其腹部有黃黑相間的條紋。而大胡蜂屬和小胡蜂屬的另一些種稱為“大黃蜂”(hornet),體色多為黑色,面、胸及腹部尖端有淺黃色斑點 [1] 
黃蜂 黃蜂
蟻蜂俗名“絲絨蟻”,身上覆一層顏色對比鮮明的長而密的毛,通常為紅黑相間;雌體無翅,外表似蟻。多數種類寄生於獨棲性黃蜂或其他蜂類的幼蟲或蛹身上。多數土蜂和臀溝土蜂寄生於土壤中生活的蠐螬(金龜甲幼蟲)身上 [1] 

馬蜂毒性

雌蜂身上有一根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羣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人死亡。黃蜂毒液的主要成分為組胺、五羥色胺、緩激肽、透明質酸酶等,毒液呈鹼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中有三類毒素嚴重威脅生命,一類是組胺毒素,它會導致患者過敏,出現喉頭水腫及呼吸困難症狀;二是溶血毒素,這與被蛇咬傷後中毒類似,患者尿液呈醬油色,原因就是血紅蛋白被溶解,造成腎功能衰竭;三是神經毒素,它會影響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導致患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7] 
黃蜂 黃蜂

馬蜂中毒表現

黃蜂 黃蜂
黃蜂蜇後受蜇皮膚立刻紅腫、疼痛,甚至出現瘀點和皮膚壞死;眼睛被蜇時疼痛劇烈,流淚,紅腫,可以發生角膜潰瘍。全身症狀有頭暈、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血壓升高等,以上症狀一般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消失;嚴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腫、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腎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對蜂毒過敏者可表現為蕁麻疹、過敏性休克 [7] 
如果身體被蜂羣蜇傷多處,常出現發熱、煩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狀,個別嚴重者如救治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13] 

馬蜂預防

(1)到樹林找球時應觀察周邊環境,避免驚擾蜂巢 [7] 
(2)如遇見零星幾隻蜂,在周圍盤旋,這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範圍,絕不要揮趕或騷擾它,也不要近距離觀察黃蜂,要儘快離開,以免它發出信息招來羣蜂攻擊。在球場上發現有毒蜂,要冷靜走向下風處,並注意其動向,不要貿然拍打或驚惶走避 [7] 
(3)黃蜂是色盲,在身邊飛舞騷擾時不必理會;蜂停落在頭上、肩上時,輕輕抖摟即可,不要拍打 [7] 
(4)不應在空曠的地方擺放沒有掩蓋的糖類食物及飲品,以免黃蜂集結。化妝品內含的化學合成物質和氣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古龍水或香水可能吸引昆蟲,到球場打球時應避免大量使用 [7] 
(5)蜂羣攻擊時,應儘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動,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覆撲打 [7] 
(6)附近發現黃蜂巢穴,切勿自行摘巢,應報告專門部門處理。在球場小賣店要備有急救藥品(如蛇藥、息斯敏等) [7] 
黃蜂 黃蜂

馬蜂緊急處理

野外預防馬蜂攻擊
  1. 在野外儘量穿長袖,戴帽子,但要避免穿戴深色或表面粗糙的衣帽。
  2. 另外要避免使用香味濃烈的化妝品、香水等。
  3. 可以適當噴一些防蚊藥水。 [8] 
被馬蜂攻擊後的野外處理注意事項:
  1. 被蜂羣攻擊後,不要過分反擊,找安全地方蹲下,用衣物遮蔽重要部位,避免激惹蜂羣。
  2. 多數馬蜂蜇人後,不會把刺留在人身上,但也有少部分馬蜂會留刺,因此,被蜇傷後要首先檢查傷口處是否有毒刺殘留。如果有毒刺殘留,應該用手或者鑷子拿出來。
  3. 如果就近有乾淨水源的話,馬上用清水反覆沖洗傷口,並用手擠壓傷口附近,把毒液擠出,這樣能減輕中毒後紅腫。但不要用髒水清洗,更不要用泥糊在創面上,這樣容易感染傷口。
  4. 如果出現發熱、頭暈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應及時就醫。出現神志不清、心跳呼吸驟停的情況,應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甦,並撥打120。 [8] 
黃蜂 黃蜂
黃蜂腹部毒針刺入皮膚即注入毒液。中毒後引起局部組織壞死過敏性體質的人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肝功能衰竭。若是被黃蜂蜇傷,要立即檢查蜇傷處,擠出毒液,塗抹食醋中和毒液,還可塗皮炎平、南通蛇藥七葉一枝花、半邊蓮、紫花地丁搗爛外敷,重傷可注射腎上腺素或息斯敏等抗過敏藥物;局部劇痛者,可用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局部封閉;中毒可立即用手擠壓被蜇傷部位,擠出毒液,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紅腫和過敏反應,或立即用食醋等弱酸性液體洗敷被蜇處;重症在傷口近心端扎止血帶,每隔15分鐘放鬆一次,結紮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儘快到醫院就診 [7] 

馬蜂利用價值

中國河南、山西、雲南等省採取人工輔助越冬以及人工輔助建巢和遷巢的方法,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蟲,甚有效果,而且比較經濟。在秋後捕捉雌蜂放入籠內,將籠安置在避風場所,任其抱團,到來年春季,將這些雌蜂放入田間,任其在田間周圍自然築巢。也可以在大蜂棚內提供食物、飲水和建築材料,令其在棚內建巢。在需要時,把巢移至田間,每畝3~5巢,有蜂100餘頭,即能基本控制鱗翅目害蟲的危害。由於胡蜂有歸巢習性,所以放蜂一次長期有效。其食性廣,可防治多種農林害蟲 [9] 
蜂巢 蜂巢

馬蜂養殖技術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10]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10]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鈎,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10] 
飼料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 [10] 
飼養馬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 [11] 
(1)採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脱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羣集越冬,此時收集羣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羣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為避免蜂羣脱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羣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温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温降至5℃開始抱團,氣温越低,抱團越緊;氣温稍高,則抱團鬆散;温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11] 
馬蜂 馬蜂
(2)飼養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氣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餵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迴歸大自然築巢。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温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氣温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啓一半而拴牢。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胡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隻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羣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羣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蜂羣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 [11] 

馬蜂防冶田間害蟲

用馬蜂治蟲的簡易方法如下:
(1)人工越冬:由於馬蜂在自然界越冬成活率低,為保證來年蜂源需要,人工輔助其越冬,可使其成活率由不到10%,提高到60%~80% [12] 
方法是:在秋後氣温降至10℃以下,自然界蜂巢上馬蜂交配後準備離巢越冬時,用網將越冬雌蜂大量收集於帶鐵紗及活門的木箱內,一般30立方厘米可以放500頭蜂。將盛有蜂的木箱,外面罩上遮光物,放入空屋內(勿點火加温)即可,如此時喂些水果、蜜水更可增加馬蜂體力。馬蜂在越冬期會在木箱內抱團進入冬眠每半月檢查1次有無鼠害等 [12] 
(2)建巢與放蜂:翌年春季,氣温升到3℃時,馬蜂即開始散團活動,此時喂以蜜水幫助蜂恢復體力 [12] 
建巢有兩方面,一是將蜂直接放入田間,最好在田間有適於馬蜂建巢的場所,如樹木、屋棚等,馬蜂即會選址建巢。氣温7℃時,蜂開始建巢,由於人工越冬蜂量大增,建巢必多,自然可起到消滅害蟲的作用。另一方法是將散團越冬蜂放入温室、蜂棚內,在其內放置有活門的蜂箱,馬蜂會飛入其內建巢,當田間需要治蟲時,將木箱活門關上,即可將蜂帶巢移于田間,可按每畝田放蜂5 巢,約有蜂150頭以七就可控制害蟲。木箱可釘於插在田間的木杆上,均勻放置於田間,放好後拉開活門,蜂即開始活動。此法使用方便,便於移動。由於蜂以巢為活動中心,故防區固定,尤適責任田使用 [12] 
有些建於自然界的蜂巢,離農田較遠,需要時可人工移巢,將其放入田中。方法是用有拉開活門的蜂箱,口向蜂巢,迅速扣上,關上活門,即將巢連蜂一起鏟入箱內,然後用另一同樣蜂箱放在上面,兩箱箱門相對並同時開打箱門,由於蜂有向上爬的習性,此時蜂即全部爬入上面蜂箱,巢則落入下面木箱,隨即將有蜂木箱門關上,然後將巢固定於一空箱頂部中央,再將此箱放在上面,有蜂木箱放在下面,仍將相對的箱門拉開,蜂即爬入有巢箱內,關上箱門,即可隨意將蜂箱置於需要的田間 [12] 
(3)管理:當蜂箱放入田間後,要經常進行一些觀察,一般情況下蜂羣會正常發育壯大,但有時會發生由於鳥類等天敵危害蜂羣,或蜂羣發生幼蟲腐臭病,黃尾巢螟破壞蜂巢等,以致造成空巢,此時要及時更換新蜂巢。同時,注意當地黃尾巢螟產卵期,夜間要將蜂箱門關上,即可避免黃尾巢螟晚間在蜂巢上產卵危害。需要注意的是在田間活動時,要避免驚動蜂羣,造成羣飛蜇人,路過蜂巢時避免人影掠過生蜂箱,最好不要穿白色衣服 [12] 
秋後蜂巢中會出現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雄蜂,當雌雄交配後,要及時將受精雌蜂收回人工越冬,以備次年應用,如收蜂不及時,蜂會離蜂巢外出在自然界越冬,這樣越冬成活率下降,影響來年的蜂口密度 [12] 
馬蜂
馬蜂(5張)
馬蜂治蟲雖有其優點和可取之處,但也有其不足之處。即在養蜂、養蠶和果園地區應用時要注意,因為馬蜂同樣會捕食蜜蜂和蠶幼蟲而造成危害。同時,馬蜂嗜食甜性物質,成熟的葡萄、蘋果、梨等果實,只要香味四溢,即會招來馬蜂咬食,造成減產。另外,馬蜂喜捕食較大的害蟲,而對蚜蟲、紅蜘蛛等則很少問津,故利用馬蜂時要注意配合其它天敵如草嶺、瓢蟲等的應用 [12] 
參考資料
  • 1.    沈石溪主編,喋血北方狼,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01,第202頁
  • 2.    黃邦侃主編,福建昆蟲志 第七卷,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05月第1版,第791頁
  • 3.    蔣豫、 趙斌.法布爾觀察手記:石匠黃蜂.海南:海南出版社,1999
  • 4.    法布爾.昆蟲記: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 5.    吳祥敏 .酷蟲學校6:身懷絕技的飛蟲們(第2輯) :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3
  • 6.    印尼發現新種黃蜂:巨大下顎可交配時固定配偶  .新浪[引用日期2013-07-20]
  • 7.    吳克祥,王志英著,球童管理,中國旅遊出版社,2015.01,第215頁
  • 8.    70多人來浙江團建,23人緊急送醫!場面非常兇險,國慶出門千萬當心……  .百家號-環球網[引用日期2020-09-16]
  • 9.    王世雲編著,致命的劇毒殺手,延邊大學出版社,2013.04,第129頁
  • 10.    李軍德,黃璐琦,曲曉波主編,中國藥用動物志 上 第2版,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6,第637頁
  • 11.    張宏宇主編,藥用昆蟲養殖技術,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139頁
  • 12.    李鐵生. (1987). 利用馬蜂防治田間害蟲. 中國農學通報, (1).
  • 13.    秋蜂猛於虎!為何馬蜂蜇傷會致死  .人民網.2018-10-15[引用日期2021-09-10]
  • 14.    李辰哲,宋琪編著,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生物知識,雲南大學出版社,2010.06,第211頁
  • 15.    王經勝編著,巨毒動物,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10,第161頁
  • 16.    王世雲著,致命的劇毒殺手,延邊大學出版社,2013.04,第132頁
  • 17.    王國忠主編;丁正民編撰,少年自然百科辭典 生物,生理衞生,少年兒童出版社,1986.12,第461-462頁
  • 18.    楊長舉主編,食用昆蟲養殖技術,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09,第11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