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虎山

(原西北馬家軍官)

鎖定
甘肅臨夏人,回族。歷任馬仲英部旅長、副師長等職。1934年4月率部消滅和田“伊斯蘭教王國”,7月馬仲英退居蘇聯後,任三十六師代師長,駐和田。
1937年舉兵反盛世才,失敗後逃印度。回國投靠軍閥馬步芳。解放後在反革命武裝叛亂中被人民解放軍擊斃。 [1] 
中文名
馬虎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籍    貫
甘肅省臨夏
逝世日期
1958年
身    份
原西北馬家軍官

馬虎山人物簡介

馬虎山,回族,甘肅省臨夏人,土匪出身的西北馬家軍軍官,著名軍閥馬仲英的姐夫。
1933年春,隨馬仲英入新,任旅長兼任前敵總指揮。
1934年夏,馬仲英自喀什赴蘇聯後,馬虎山代理師長,移師和闐,滅夏滿素爾偽“和闐伊斯蘭國”。
1936年,與盛世才簽訂“和平條款”。
1937年4月,麻木提舉兵叛亂,旋即敗退莎車。馬虎山以平叛為名,兼併麻木提殘部,佔疏附(今喀什市)、疏勒、巴楚、阿克蘇,進而圍攻庫車。邊防督辦盛世才調遣部隊並再次向蘇聯借兵平叛。10月,叛亂平息,三十六師覆滅。麻、馬先後亡命印度。
馬虎山後來回國,1953年參加馬良反革命暴動,被人民解放軍擊斃。 [2]  [6] 

馬虎山主要事蹟

馬虎山麻木提、馬虎山叛亂

1933年初,喀什成立了以薩比提大毛拉為首的所謂“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在所謂東土耳其斯坦政府成立後,掌握軍權的有麻木提、烏斯滿色提瓦爾江等人。軍權不統一,各樹一幟,互相猜忌。後被馬仲英部在英吉沙附近一戰擊潰,隨即將疏附縣攻破,和加尼牙孜、麻木提、色提瓦爾江、烏滿等都逃往阿圖什山區,東土耳其斯坦政府從此消聲匿跡。
馬仲英在北疆失敗後,率部退入南疆喀什一帶。馬仲英到喀什後,即與蘇聯領事館交涉,以參觀學習的名義,率親信由喀什進入蘇聯,他命馬虎山代理36師師長,參謀長為拜自立。隨之馬虎山派他的第2旅旅長馬如龍進兵和闐,在墨玉縣屬的扎瓦鎮前線,一舉擊潰了伊敏和夏曼蘇爾。馬軍的先頭部隊為第2旅的第1團,團長馬金山。第2團團長馬成彪。進入和闐後,師司令部駐紮在原和闐專署內。這時的編制為八大處,即參謀、軍需、軍法、軍械、副官、軍醫、糧秣、軍服等處,其下還有許多廠子。師以下還有8個騎兵旅。8個旅都分駐在和闐專區的7個縣城,其紀律甚嚴。
馬虎山帶隊到和闐劃葉城以東包括葉城、皮山、和田、于田、洛浦、墨玉等縣歸三十六師管轄。和加尼牙改和麻木提素與馬家不和,而劉斌所帶部隊又進駐喀什,和麻二人只有接受省方改編再無第二條路可走。經談判決定,和加尼牙孜擔任省政府副主席,麻木提改編為第六師師長,統轄兩個旅。麻木提是親英派,對盛世才的親蘇政策,一向面從心違。1936年,馬虎山在與盛世才進行“和平談判”時,麻木提堅決反對。
1937年春,麻木提電告盛世才意欲來迪親領教海。盛回電説,你在喀責大任重,萬難離開。麻又去電説:短時間的離開喀什問題不大,何況有劉司令坐鎮喀什,我是一定想到迪化看看您。盛匪回電説:你一定想來我歡迎,您來時準備帶多少人,我已電喀什糧服辦事處給你準備行裝…。麻木提生性多疑,聞言躊躇難行。並對打算前去考察的烏甫爾大毛拉突然發難,隨後潛逃莎車,公然反叛。
這時省方民政廳長馬紹武向盛建議請馬虎山由葉城進軍,他們在喀什堵截,兩面夾攻莎車問題即可迎刃而解。馬虎山認為有機可乘,假意平叛,實則兼併麻木提殘部,先後佔領疏附(今喀什市)、疏勒、巴楚、阿克蘇,進而圍攻庫車。盛世才在蘇聯領事的斡旋下,與馬談判,商量阿克蘇以南劃歸三十六師,雙方停戰。同時馬仲英通過蘇聯領事館給馬虎山來信,讓馬虎山立刻退回和闐。但馬虎山對馬仲英的親蘇政策早有不滿,此時大權在握,拒不聽命。 [4] 
盛世才野心勃勃,要獨霸新疆,絕對不允許馬虎山得寸進尺。何況當時的盛世才與蘇聯合作,推行六大政策,正處於上升階段,因此對馬虎山的讓步也是極其有限的。1937年秋天的盛馬大戰以馬虎山慘敗而告終。馬虎山眼看大勢已去,委任馬生貴為代師長,收羅殘兵敗將,退守和闐。馬虎山攜帶大量黃金和貴重物品,率少數親隨,從葉城出發,逃到克什米爾,潛逃印度。
1937年10月10日前夕,馬生貴通電向盛世才投降。盛世才派飛機降於洛浦以東的機場,將馬生貴等20多名將領接走後,這些將領從此下落不明。1937年10月20日,盛世才的省軍進抵和闐,隨即派出強大兵力東進,掃蕩馬虎山部隊殘兵。在洛浦境內馬虎山殘部與盛世才省軍發生過零星戰鬥。盛世才曾派蘇聯紅軍哈薩克騎兵團一部分約500多人進駐洛浦,對馬虎山殘部進行清剿。 [5] 

馬虎山印刷“桑皮紙票”

新疆和田多桑樹,桑皮紙則是昔日和田的特產。它是民間百姓用土法手工製作的,表面粗糙,但略有光澤,色澤不夠白淨,且往往薄厚不勻。當時的舊官府常用以抄寫文書,小學生用它練毛筆字,它在人們的心目中與草紙差不多,不過它比草紙耐磨,有韌性。如今的人們難以想象的是,馬虎山割據南疆時,竟然用它來印鈔票。
馬虎山票 馬虎山票
1934年,馬仲英的部將馬虎山擊敗了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伊敏、滿索爾的偽“伊斯蘭共和國和田政府”,佔領了和田、葉城、民豐一帶,自立山頭,成立“和田行政長官公署”。但是他們不生產,部隊沒有糧餉來源,全靠殘酷盤剝百姓。一切軍需、勞務均由百姓提供,從無報償。為擴充實力、籌集款項,馬虎山自行印發紙幣。紙的來源便是當地的廉價桑皮紙。這種鈔票為橫式木刻版,圖文粗陋模糊,人稱“馬虎山票”。它有一兩(藍色底紋)、三兩(紅色底紋)和紅錢一百文(青蓮色底紋)三種。在他的防區內同時又有喀票流通,但是人]寧願用喀票或者以物易物,而不願使用“馬虎山票”,可見和田百姓對其不信任和深惡痛絕直至1937年10月,馬虎山與盛世才交戰,敗北後逃往印度,他的桑皮紙票終於在一夜之間全部變成了廢紙。至今還有人成捆成疊地保存着“馬虎山票”,可見當時發行之濫。 [3] 
參考資料
  • 1.    《民族詞典》編輯委員會編;陳永齡主編.《民族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08:第77頁
  • 2.    新疆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新疆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08:第41頁
  • 3.    傅棣馨,柴濟森編著.《新疆錢幣漫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09:第154頁
  •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湯永才主編.《新疆文史資料 第26輯 馬仲英在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03:第149-201頁
  • 5.    孫斌主編;洛浦縣誌編纂委員會編.《洛浦縣誌》: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1.10:第574頁
  • 6.    梁旺俊主編;碌曲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碌曲縣志》:甘肅文化出版社,2006.04:第3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