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藺葉

鎖定
為鳶尾科植物馬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lsch.)Koidz.)的葉片。夏、秋季採收,扎把曬乾或鮮用。生於荒地、山坡草地或灌叢中。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味酸、鹹。具有清熱通淋的功效,主治喉痹、癰疽、淋病等病證。
中文學名
馬藺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百合目
鳶尾科
鳶尾屬
馬藺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3-9g
毒    性
無毒

馬藺葉入藥部位

葉片。

馬藺葉性味

酸,鹹。

馬藺葉功效

清熱通淋。

馬藺葉主治

喉痹,癰疽,淋病等病證。

馬藺葉相關配伍

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馬藺根葉三兩。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盞,去渣,細細吃。

馬藺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克;或搗汁。

馬藺葉使用注意

多服令人溏泄。

馬藺葉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扎把曬乾或鮮用。

馬藺葉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莖木質化,粗壯,斜升,近地面有大量呈纖維狀的老葉葉鞘。鬚根粗長,黃白色。葉簇生,堅韌,近於直立;葉片條形,長40-50cm,寬4-6mm,先端漸尖,全緣,基部套褶;無中脈,具多數平行脈。花莖先端具苞片2-3片,內有2-4花;花梗長3-6cm;花淺藍色、藍色、藍紫色,花直徑5-6cm,花被裂片6,2輪排列,花被上有較深色的條紋;雄蕊3,花葯黃色;子房長3-4.5cm,直徑1-1.4cm,花柱分枝扁平,拱曲,先端2裂。蒴果長圓柱狀,長4-6.3cm,直徑1-1.3cm,有明顯的6條縱稜,先端具喙。種子為不規則的多面體,黑褐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馬藺葉生長環境

生於荒地、山坡草地或灌叢中。
[1] 
參考資料
  • 1.    蔡永敏.《中藥藥名辭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