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草河

鎖定
馬草河位於豐台區境內,原河發源於現今西南四環科豐橋西側,原有葦塘泉水,這一帶原地名為馬場,所以稱為馬(馬場)草(草橋)河。現新修馬草河原為黃土崗灌渠一部分,自西向東,經豐台科技園、六圈路、巴莊子村向東北至玉泉營、馬家堡匯入涼水河,全長12.2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3平方公里。排洪流量可達56.4立方米/秒。下游與南三環路平行。河道建橋共28座。
中文名
馬草河
地理位置
豐台區
流經地區
豐台區南部
河    長
22.2 km
平均流量
56.4 m³/s
面    積
33 km²

馬草河流域特徵

治理前的馬草河 治理前的馬草河
馬草河是豐台區南部重要的河流,原河從現今西南四環科豐橋西側(馬場村南)發源,沿大致現在南四環西路向東,至康莊子東側拐向辛莊南,到玉泉營、草橋向東匯入涼水河。現新修馬草河為原黃土崗灌渠一部分,流經六圈、豐台高科技園區、南四環等,同時還穿過京開公路後沿南三環,在洋橋東側便匯入涼水河,是涼水河支流中最大的一條支流了。
馬草河 馬草河

馬草河洪水疏導

歷史中的馬草河原屬於農田排澇河道,已經逐漸演變為城市行洪河道,後來市政府為了解決玉泉營環島積水問題,對馬草河進行了規劃和治理,當時政府對上、中段河道進行了簡單的整理,該路段的雨水排放體系以及馬草河穿南四環路處方涵均已按規劃形成,由於馬草河京開公路以上河段均未按規劃實施,所以導致南四環路的排水沒有出路,因此遇到大的降雨就會造成馬家橋段道路積水,給地區的交通造成嚴重的影響。馬草河在整個治理過程中遇到了拆遷、穿河管線多、施工場地狹小等難題,沿河地下管線多達二十多條,整個項目經過走訪、現場偵察等完成了管線的拆、移、改工作,為應對雨季施工,豐台區水務局還制定了防汛應急方案,以便於在汛期緊急時,能在河道內按設計疏挖臨時導流渠,以保證馬家樓立交橋汛期沒有積水。

馬草河開發治理

馬草河河道原貌

馬草河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境內,自西南流向東偏北,匯入北京市西南部城區的主要排水河道---涼水河,橫貫花鄉和南苑鄉,全長約13公里,流域面積30.98平方公里,原河道排洪能力不足3年一遇。馬草河原屬農田排澇河道。隨着首都社會經濟的發展,豐台區南部地區的城市建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許多開發小區已經完建、在建或將建,馬草河已經演變為城市河道。由於流域內建築面積不斷擴大,地表徑流係數也相應不斷加大。且因地區市政排污設施不健全,河道雨污排放量成幾倍地增加,同頻率洪水流量增加很多,再加上河道多年未加治理。河道河底高程大大高於沿線規劃地下雨水口管底高程,部分地區排水沒有出路,遇雨即導致大面積積水。已經運行的玉泉營環島,因其同步實施的造玉溝低於馬草河3米左右,造成玉泉營立交橋區嚴重積水。2000年7月,玉泉營環島遇日降水40mm即導致大面積積水,水深達1.0m左右,嚴重影響了地區人民羣眾的正常生產和生活。且河底高程較高。由於沿河城區污水未經處理全部直排入河,造成河水惡臭,水質為超五類水體,兩岸垃圾常有,蚊蠅滋生,嚴重影響沿河環境。

馬草河開發工程

本次河道治理工程分上、中、下三段。
1、上段河道:
起點為京津鐵路涵洞,沿平行於規劃河道中線左側約5米的中線向東延伸至現狀萬壽路西側向北,與現狀馬草河順接,長約3公里。屬新開河,河道斷面為梯形,上開口12-13米,底寬3米,深2米。
2、中段河道:
自現狀萬壽路橋順原河道至京開公路橋,長約5.2公里。工程內容主要是清整河坡,疏挖河道。
3、下段河道:
穿過京開路向北至玉泉營向東至右安門路,河道中線離開現狀河道南移改線,於馬家堡西路南側迴歸原河道後入涼水河。全長4.7公里。新建5座跨河橋及2座壅水閘。
河道按10年一遇洪水設計,20年一遇洪水校核,採用複式斷面,下部為寬18米的矩形河道,上接2米寬步道,之後採用緩坡與地面相接,河道上開口從28米至31米不等。
為儘早解決玉泉營環島積水的問題,馬草河治理工程項目辦公室決定先行啓動下段河道工程。

馬草河目標與效益

1、解決馬草河沿線開發區及重點建設區的雨水排除問題如:豐台高科技園區等,解決南四環及玉泉營立交橋周圍的積水問題。
2、源頭盧溝橋污水處理廠再生水的引入可使河水還清,在改善地表水環境的同時一改善了地下水環境,
3、兩岸綠化隔離帶、濱河路及截污治污完成後,河道的水環境得到全面改善,馬草河將永遠告別髒、亂、臭,還之以水清、岸綠、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