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良忠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機關紀委書記)

鎖定
馬良忠,別名忠良,字源項,號咽鐵,1954年生,河南省項城市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現任職于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機關紀委書記、工會主席,三級高級法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當代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山西省詩書畫印藝術聯合會理事、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書畫師、山西省法官協會書畫藝術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顏真卿書法學會理事、《中國書畫家》雜誌社特約記者、中國人才研修中心高級研究員、太原書畫函授學院副院長、太原市工藝美術研究院副院長等職。
中文名
馬良忠
別    名
忠良
出生日期
1954年
出生地
河南省項城市
源項
咽鐵

馬良忠基本信息

馬良忠 馬良忠
他的作品被 《中國現代書法界名人錄》、《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墨跡》、《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國際現代書法篆刻家大辭典》、《中日書法交流叢書》等多種辭書收錄。1997年隨團赴日本進行書藝交流,其多件作品作為出訪禮品饋贈國際政界、經濟界要員,廣為中外人士讚譽。
神筆馬良天資聰慧,出手不凡,神筆一揮即刻將畫變成能跑能飛的動物,令人稱奇神往。而馬良忠先生卻無“神筆”相助,完全靠一顆執著追求藝術的“心”寫就了不凡的藝術人生。
馬良忠從28歲開始涉足書法藝術,25年來孜孜不倦地用手中的筆墨揮灑出一個又一個驚歎號。《中國現代書法界名人錄》評價馬良忠:楷、行、草書得益於顏魯公、蘇東坡、何紹基,其作品氣息純樸、瀟灑俊逸,含蓄而挺勁,可謂恰到好處,獨具魅力!

馬良忠其他信息

馬良忠出生於河南省項城市,河南項城“地屬魏吳分兩翼,鄉因舜羽號重瞳”(張伯駒語),是中華民族早期文化發祥地之一,文化底藴豐厚,文化名人輩出,藝術流派紛呈,民間藝術多姿多彩。登高憑弔於此的“建安七子”應王易、《千字文》作者周興嗣、東山再起的漢武帝劉秀、誕生於項城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為項城留下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充滿着傳奇的文化色彩。馬良忠從小就在這片充滿濃厚人文氣息和藝術的土壤中生活,後來讀小學時,他學到了一篇課文《神筆馬良》,馬良那枝神筆給了他無窮的幻想,他也想有朝一日能擁有那樣的一枝神筆,也想做一個書畫家。馬良忠走出校門後沒有成為書畫家,而做了鄉村教師、村幹部、後來又步入軍營,然而神筆馬良的傳説依然是投在他心中一抹最亮的記憶。也許是神筆馬良的美麗傳説打開了他的靈感之門,25年前的馬良忠已經28歲了,早已超過了學藝的年齡,然而他卻倔強地拿起了毛筆,臨貼描紅,拜師學藝,從此與文房四寶結緣。
學書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對於一個年近三十工作繁忙的國家公務員來説,其難可知。白鬍子老爺爺儘管沒有給他一枝神筆,然而馬良忠立志要把手中的這枝普通的毛筆變成“神筆”,他從描紅臨帖起步,專攻顏體,遍習宋四家法帖,日日苦練不輟。“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艱苦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馬良忠以他百幅氣息純樸、剛勁有力的書法作品,確立了自己的書法風格,也奠定了自己在書法界的地位。
1984年,駐晉某部集團軍舉辦書畫攝影繪畫展,馬良忠初露鋒芒,獲得書法一等獎,嚐到了苦盡甘來的滋味。1992年,他第一次參加全國法院系統的書法繪畫展覽,便獲得一等獎。此後各種獎項便接踵而來,一次次為馬良忠先生帶來收穫的喜悦,令同行刮目相看。1993年他被授予“世界銅獎藝術家”稱號,並多次參加山西與日本的書法展,1997年隨團赴日本進行專門藝術交流。到2004年底,馬良忠先後榮獲俸皇杯國際書畫友誼賽銀獎、中華杯全國書畫大賽銅牌、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週年全國書畫作品大展一級優秀獎、第二屆海內外中國書畫篆刻大賽暨精品展優勝獎、金鵝杯國際書畫大賽銀獎等大獎。2005年,他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第二屆“盛世中華杯”中國美術書法作品大賽,榮獲中青組金獎,並被授予“中華書畫藝術精英”稱號;在紀念徐悲鴻先生誕辰110週年東方光大杯第二屆全國書畫藝術分科展中榮獲特別榮譽獎;在全國第四屆廬山杯暨首屆信華杯書畫大賽中榮獲中年組銀獎,並被授予當代中國“德藝雙馨”書畫家榮譽稱號;在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基金會、中國文化信息協會、中國文化名家協會舉辦的中國電影百年書畫大展中榮膺銅獎。
2007年5月,馬良忠在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週年“毛澤東詩詞”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6月,他在紀念歐陽詢誕辰1450週年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7月,他在 “為祖國驕傲·慶祝香港迴歸10週年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參賽作品入編《慶祝香港迴歸10週年書畫名家精品大典》,並被授予“中國當代優秀書畫藝術家”光榮稱號。8月,他的作品入選“2008慶祝北京奧運紀念碑林徵稿作品集。9月,他榮獲 “紀念歐陽修誕辰一千周年首屆醉翁杯全國書畫大賽”書法類優秀獎,併入編大型書畫集《風流千古——紀念歐陽修誕辰一千周年首屆醉翁杯全國優秀書畫作品彙編》,個人被授予“傳承歷史優秀書畫藝術人才”榮譽稱號。10月,他創作的書法作品在紀念毛澤東詞 “蝶戀花·答李淑一”發表50週年全國書畫大賽中進入終評,入編《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書畫家珍品集》,並授予“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書畫家”的光榮稱號;在“金色年華·全國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年齡組書畫作品北京邀請展”書畫活動中,榮獲全國五十歲金色年華組金獎,作品入編《金色年華——當代中國老年書畫藝術作品集》;榮獲“首屆人類貢獻獎”文化藝術類書法金獎,作品入編《世界藝術大系——中國藝術》,並獲頒人類貢獻獎金質勳章一枚。這一路走來,馬良忠先生2007年的書法成果可謂豐碩。
近些年來,馬良忠先生曾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許多作品被日本、美國、朝鮮、韓國、德國的書法愛好者收藏,各種約稿信件更是紛紛湧至他的案頭,但他從未陶醉於已有的功名,而是不斷努力於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有道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馬良忠決心在他手中綻放出更多的藝術之花。
談及對書法的理解,馬良忠先生是這樣説的:“書法的本質是寫心、寫情,寫人之風采,寫作者之個性”。他最喜歡自己的這樣一幅作品:“安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想這應該是馬良忠先生心性的最好寫照。
馬良忠 馬良忠 [1]
馬良忠 (1925—1991) 男,演奏員、作曲。浙江省嵊縣馬仁村人。14歲輟學務農。自幼受家鄉民間文藝影響,愛好音樂,少年時就會吹笛子、拉二胡和打擊樂的演奏,做過道士。1944年6月到上海,先後在全香劇團、東山越藝社、雪聲劇團擔任樂師。1950年4月,參加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任樂隊伴奏。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隨中國越劇團赴民主德國、蘇聯訪問演出,擔任《梁山伯與祝英台》一劇的主胡伴奏,並設計製作了一把特大胡,以克服低音樂器的欠缺。1958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講習班學習。1960年結業後調到上海越劇院學館任音樂教師。“文化大革命”後,在上海越劇院二團任作曲。1985年,在劇院藝術研究室任職。他在掌握伴奏樂器上一專多能,擅拉主胡,也會笛、簫、嗩吶、琵琶和大鑼、小鑼、鐃鈸等樂器的使用,鋼琴、小提琴也能演奏。由於他熟悉越劇各種伴奏樂器的性能,因此在作曲和配器上能一肩挑。在學館教學和劇團工作中,曾為《李娃傳》、《丹青淚》、《瑞雲》、《家》、《雷鋒的童年》等28齣戲作曲。1986年,參加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上海卷》的工作,撰寫了《越劇樂器介紹》、《越劇樂隊的組合》、《越劇的伴奏形式》、《情景音樂》等重要篇章。50年代初期,與陳捷等合著了《越劇曲調》一書。1989年主持編輯出版了《傅全香唱腔選集》一書。留有《越劇唱腔結構概述》手稿(現由其子收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