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禮遜教堂

鎖定
馬禮遜教堂的建造是為了澳門少數的基督教徒而設, 而教堂則位於永久的墓園, 墓園中安放了五十個英國及美國人的墓碑, 而這些墓碑使世人想起昔日澳門的國際商務及海軍駐澳門的日子。
中文名
馬禮遜教堂
外文名
Morrison Chapel
地理位置
澳門馬禮遜墓園內
著名景點
教堂
建立時間
1821年
建築風格
羅馬式建築

馬禮遜教堂建築佈局

馬禮遜教堂
馬禮遜教堂(5張)
這座細小的教堂是羅馬式建築,以石建成,又被稱<馬禮遜小禮拜堂>, 教堂的興建是為了紀念曾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的傳教士羅拔, 教堂的畫窗上刻畫了一本聖經的圖案並寫上<太初有道>的字樣, 在聖檀的兩旁, 分別放置紀念佔士安迪葛及亨利馬基臣的紀念碑。
教堂的門窗為別緻的拱形設計,教堂門前亮着很有特色的小圓燈,教堂內只有十張長椅,教堂頂部保持着年代久遠的屋樑、屋椽以及兩台長吊扇。教堂四周的環境清幽脱俗。

馬禮遜教堂內部設施

馬禮遜教堂 馬禮遜教堂
教堂的窗門為拱形設計,別具匠心,教堂門前亮有別致的小圓燈,周遭環境清幽脱俗。在這座本澳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內,只置有十張長椅,教堂頂部保持着年代久遠的屋樑,屋椽與兩把長吊扇,十分別致有趣。 [1] 

馬禮遜教堂歷史沿革

1552年,福音由耶穌會傳教士傳入澳門。
1807年,基督新教則是由第一位來華新教傳教士羅伯特·馬禮遜傳入。 [2] 
馬禮遜教堂 馬禮遜教堂
1821年,修建馬禮遜教堂位於東方基金會新會址邊的永久墓園內。
1834年,東印度公司失去了在華貿易的壟斷權,隨之也失去了馬禮遜教堂的管理權,轉而由英國政府管理。
1870年,管理權則轉移到受託管理委員會,受託管理委員會至少要有三名領事或者兩名居住在澳門、來自兩個擁有基督新教的國家的高級代表組成。
1921年,杜培義主教(Bishop Duppuy)推動教堂重建,但教堂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重建後的教堂必須隱藏在高牆之後,而且不能有教堂敲鐘。
1922年,教堂重建工作完成,祝聖為“上帝的聖殿”,就是現今的馬禮遜堂。 [2] 
二戰後,教堂以馬禮遜命名。 [2] 

馬禮遜教堂旅遊信息

馬禮遜教堂所處地址

基督教墳場(東方基金會側)

馬禮遜教堂開放時間

上午8時至下午5時30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