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祖巖

(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景點)

鎖定
馬祖巖,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洪湖鄉境內,在龍虎山仙水巖西北3千米處。
馬祖巖是龍虎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山頂石狀如馬,初名為立馬巖,後因唐代高僧馬祖道一禪師在此傳授禪經,遂改名為馬祖巖。 [1] 
中文名
馬祖巖
地理位置
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馬祖巖歷史沿革

馬祖巖景區位於天龍虎山仙水巖西北3公里處,山形似駿馬,氣勢雄偉,最初名為“立馬巖”,後因唐代高僧馬祖道一禪師在此傳授禪經,遂名為馬祖巖。馬祖(709-788),漢州(今四川)什邡縣人,姓馬,俗稱馬祖,唐開元年間著名高僧,為中國佛學六祖惠能再傳弟子,幼年出家,師事懷讓禪師,曾居此山岩洞中修定參禪多年,傳授北子禪法,主張“自心是佛”、“凡所見色”、“即是見心”的道理,從學者甚眾,後形成派系,稱“洪州宗”。他和弟子白丈懷海禪師經過長期不息的修持,建立起中國式的禪門叢林制度,改變隋唐以前佛教徒不事生產、乞修的生活方式,以集體生產、集體從事農耕、同修互助的團體生活方式,開創禪宗寺院的規模。

馬祖巖主要景點

石碑 石碑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盛讚馬祖巖“清淨幽渺”。此處山環十里,四面壁立,內多巖洞,其形各異,兩山對峙,呈環形,俯視數十丈,卯觀似接雲天,飛瀑流泉,經年不涸。進入山中,有一巨石豎立其間,名曰“把門石”,形態既莊又諧,遠觀近視,左瞧右看,各有不同感覺,零點可謂神奇。繞過“把門石”,忽現一湖,它三面皆巖,中耀圓湖,明清如鏡,人稱天鵝湖。沿湖岸蹬石級往東前進,突然巖出山腰,中空外懸,飛瀑自山頂飄下,如檐雨淙淙。除了鐵壁崖、關門石、嘯月台、穿崖 ,馬祖巖最引人入勝的景觀還有兩處。即:“一線天”和岱宗講堂。
一線天
瀑布 瀑布
一線天,因“兩峽立,約數百仞,一線中分,日唯午見”得名,前人描述道:澗水下流,不敢俯睇,鳥跡不經,陰見逼人,若有奇鬼怪物處其中,稱幽、奇、險、秀也。歷代文人騷客到此賦詩填詞,宋代羅念閹留下對句:“斷壁畫開天一線,層巖清灑兩千行。”元代書法家趙孟俯寫道:“醯雞舞甕中,井蛙居坎裏。莫作一線看,開眼九萬里。”並在石上鐫刻“別有天”三個大字。明代第43代天師張宇初的《宿馬祖巖》詩寫道:“鑿開蘭若,棲禪結上方。燃燈聞佛馨,聽雨宿僧房。古樹巖雲合,幽花澗瀨長。素耽坡谷輩,了無幻中忙。”清代廉訪使翟風翥描繪馬祖巖:“絕壑危巖在沓沓,幽林古洞穴深深。溪橋新月山漳出,九夏清商欲奏金。”
岱宗講堂
馬祖道一禪師即在此講授禪經,當時全國眾多名山寺院的方丈雲集此地,學成歸去擔綱主持,據説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前,曾於此聆聽經法。岱宗講堂講佛學,也講儒學,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在講堂上懸“中和”匾額,教法上沿襲“白鹿書院”教規,培養了大批門徒。宋代儒家心學大師陸九淵曾臨堂宣講過“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觀點。
香爐峯
香爐峯 香爐峯
香爐峯,馬祖巖景點之一,位於馬祖巖北十公里,平頂圓體,形似香爐而得名。香爐峯巍然屹立,四周被水庫所環繞,山腰有巖洞,洞內為春秋戰國巖墓,這裏有仙人洞、仙人廟、千丈坡、試膽壁、仙女池、黃牛嶺、棋盤石,上面有泉水、小竹林、古寺遺址,登上頂峯低瞰,千山競秀,白雲悠悠,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明代黃應之《游龍虎山、香爐巖》贊曰:“春煙漠漠雨溟溟,鎖斷香爐萬紉青。此日誰舟看不足,何時攜杖扣巖扃。”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江西省卷.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03: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