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知遙

(70後詩人、評論家、民俗學者、非遺研究專家、天津大學教授)

鎖定
馬知遙,70後詩人、評論家、民俗學者、非遺研究專家。文學博士,建築學博士後。2022年入選青海省崑崙英才。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學科帶頭人、博導。天津大學首屆求是教學楷模獎教金獲得者,天津大學教書育人標兵,天津市優秀教師;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陝西師範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博導;天津理工大學美育教育中心兼職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4]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天津市作協第九屆簽約作家。建築文化遺產傳承信息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兩項,主持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一項,文旅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三部委重大專項天津大學“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負責人。發表論文200餘篇,見於《新華文摘》《民俗研究》《民族藝術》《文化遺產》等;專著及主編圖書30餘部,發表詩歌百餘首。曾獲得全國高校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一等獎(合作),天津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三等獎,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三等獎,泰山文藝獎等。 [1] 
中文名
馬知遙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新疆 阿克蘇
出生日期
1971年3月
畢業院校
山東大學 [1] 
學位/學歷
博士 [1] 
職    業
文學作家、藝術研究人員、教師 [1] 
專業方向
文化遺產保護、民俗學、人類學、跨文化教育、現當代文學 [1] 
職    務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建築文化遺產傳承信息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  [3] 
別    名
馬永生
政治面貌
致公黨黨員 [2] 

馬知遙 教育背景

1988年9月-1992年7月
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 本科
1998年6月-2001年6月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碩士 導師:孔範今教授
2003年6月-2006年6月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博士 導師:孔範今教授
2010年10月-2013年6月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博士後 教授,合作導師:馮驥才教授 [1] 

馬知遙科研成就

馬知遙承擔項目

2009年,項目主持:《文化創意和非遺保護》,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
2011年,項目主持:2011年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第一批)《中國木版年畫傳承人口述史及年畫數據庫建設》
2011年,項目主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理論研究:以北方五省區布老虎田野考察為例》,國家49批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2014年,《中國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化保護和傳承關鍵技術及集成示範》 ,國家科技部立項,子課題負責人
2014年,項目主持:《轉型期馮驥才文化思想研究》,天津大學自主創新基金
2015年,項目主持:天津地方標誌性民俗文化調研及產業開發可行性研究分析,天津市重點調研項目
2016年,項目主持:《天津皇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子課題
2016年,項目主持:《留學生教育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研究》,中國高教學會重點項目
2016年,項目主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史研究》,天津大學自主創新基金
2016年,項目主持:天津大學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新編中國文化》課程建設。
2017年,項目主持:《“一帶一路”沿線64國代表性非物質文化分類比較研究》,天津大學自主基金重大培育項目
2017年,項目主持:天津大學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中國民間文化概論》教材建設。
2018年,項目主持:文化和旅遊部 教育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三部委重大專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培計劃,布老虎製作技藝
2018年,項目主持:天津市非遺保護中心特別委託項目:天津市民俗、民間文學類非遺數據庫建設與研究
2018年,傳統村落間特徵快速量化與比較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第二合作者
2019年,項目主持:文化和旅遊部 教育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三部委重大專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培計劃,麪塑製作技藝,木雕製作技藝
2019年,項目主持:天津大學新工科通識課程立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導論》。
2020年,項目主持:文化和旅遊部 教育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三部委重大專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培計劃,布老虎、雕塑高級研修班
2020年,項目主持:《以大運河、黃崖關長城為主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開發與利用》天津市哲社科規劃項目
2021年,和潘剛副教授共同項目主持:國家文旅部科技創新工程項目:長城沿線傳統村落時空關係研究與雲平台建設
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價值研究和數字再現》子課題負責人
2021年,項目主持: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年度科研重點項目:《國際中文教育文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2021年,項目主持: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教學資源建設項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外讀本和資源庫建設》
2021年,項目主持: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創新項目:《新文科背景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漢語國際教育核心課程羣構建》
2022年,項目主持:文化和旅遊部 教育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三部委重大專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培計劃,葫蘆雕刻高級研修班
2023年,項目主持,首席專家:2022年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非遺區域保護研究》 [1] 

馬知遙論文和評論

[1] CSSCI 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中的幾個關鍵性問題的思考,2019年《民俗研究》第6期,該文於2020年第9期《新華文摘》報刊文章推薦
[2] CSSCI 馬知遙、潘剛 傳承人口述史的身體經驗價值 2015年《民俗研究》第5期
[3] CSSCI 耿涵 馬知遙 非遺語境中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的共同發展芻議,2014年《民俗研究》第2期
[4] CSSCI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田野思考——中國北方民間布老虎現狀反思,《民俗研究》,2012年第4期,全文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精粹》叢書
[5] CSSCI非遺保護的困惑和探索,《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2011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全文轉載。同時被《西南民族研究》雜誌全文選登
[6] CSSCI中國鄉民藝術的精神鏡像與吉祥追求,《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7] CSSCI孟姜女傳説的人文內涵及創意開發《中國孟姜女傳説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俗研究》2009年第3期摘登
[8] CSSCI吉祥文化的精神鏡像和藝術表現,《民俗研究》2007.5吉祥文化專刊
[9] CSSCI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保護,成都大學學報李修遠 馬知遙,原發2020年第6期,新華文摘網刊2021年第八期全文轉載
[10] SSCI Feiyang Lin, Xuan Zhang,Zhiyao Ma*, et 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Corridor Construction of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A Case Study of the Ming Great Wall [J]. Land (SSCI: JCR Q2,IF:3.905), 2022, 11(9): 1478.
[11] CSSCI《“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度的邏輯困境與設計改進》,2022年第2期《文化遺產》(王明月 馬知遙)被人大複印資料2022年第10期《文化研究》全文轉載。[1]
[12] CSSCI《鄉村振興與傳統工藝類非遺保護的路徑研究》,2020年《文化遺產》第2期[2]
[13] CSSCI 非遺保護與傳承的記憶闡釋,2019年《文化遺產》第5期
[14] CSSCI 《離散性空間:文化生態保護的另一種形式》,2021年《民族藝術》第6期(二作)
[15] CSSCI 唐娜 馬知遙 西部苗族史詩《亞魯王》傳承人陳興華口述史2015年《民族藝術》第3期
[16] CSSCI挽救非遺需喚醒全民文化情感,《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9期
[17] CSSCI非遺保護中的悖論和解決之道,《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報》4月15日要點摘登。《光明日報》2010年6月29日“論點摘編”版面摘登。全文被收入《中國民間文藝學年鑑2010卷》。
[18] CSSCI《“文化經紀人”概念的重新審視:基於中國非遺保護經驗的思考》,2022年第2期《山東社會科學》(馬知遙 吳建塏 王明月)光明日報社文摘報2022-4-13日4553期摘發,入圍第七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終評
[19] CSSCI城市化進程中文化遺產的穩態維持及變動,2013年《東嶽論叢》第4期
[20] CSSCI 保護的是文化精華,2015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第5版理論版
[21] CSSCI:人民日報2013年12月1日理論版,《並非所有非遺都需復活》
[22] CSSCI:人民日報2014年6月16日理論版,《非遺保護得做減法》
[23] 光明日報2020年7月22日13版 馬知遙,評論:“音樂+詩歌”詠唱奮鬥者之歌
[24] CSSCI 別讓非遺受傷,2015年8月12日,光明日報非遺版
[25] CSSCI 三喻文化模式下“非遺”傳承的探討,2019 年《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6期
[26] CSSCI 潘剛 馬知遙 民俗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原則與方法,2015年《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
[27] CSSCI 世界行跡的文化構想,2015年《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第1期
[28] CSSCI當代中國傳統工藝研究的視域拓展,天津大學學報,馬知遙 王明月,2021.4《新華文摘》2021年第21期論點摘發
[29] CSSCI聖人情懷和文化責任,2015年《天津大學學報》第3期
[30] (北大中文核心)基於空間句法的傳統村落保護和傳承優化策劃研究,《天津大學學報》,劉益曦,馬知遙等(通訊作者),2020年第3期
[31] 高校非遺研培的幾個問題分析及其對策,天津大學學報,2022年第3期(馬知遙,常國毅)[3]
[32] (C擴)《非遺扶貧可持續生態系統的構建策略——以傳統手工藝類“非遺”為例》,2022年第3期《民族藝術研究》(馬知遙 王樂穎)
[33] (C擴)《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性保護的方法論與道路探究》,2019.6《民族藝術研究》,馬知遙常國毅,該文觀點2020年第9期《新華文摘》論點摘編髮出。
[34] (C擴)新媒體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民族藝術研究》,吉琳玄 馬知遙(通訊作者),2020年第4期,
[35] (北大中文核心、C擴)《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傳承深化階段》,《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馬知遙 常國毅,2021年第6期
[36] (北大中文核心、C擴)媒體傳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馬知遙,周曉飛,2020.4
[37] CSSCI《荒誕中的真實》,2006年秋季《小説評論》
[38] CSSCI《中國當下泛裸體現象考察》,2008.1《求實》
[39] CSSCI《隱秘歷史的的現代書寫》2005.1《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
[40] CSSCI《音樂譜就的快樂和憂傷》,2000.2《西北大學學報》
[41] CSSCI《解救我們的小説》,2002.7《出版廣角》
[42] CSSCI《關注當下生活——首屆魯迅文學獎部分獲獎小説掃描》,1998.2《理論學刊》
[43] CSSCI《論餘華小説創作的先鋒性》,2007.7《理論學刊》
[44] CSSCI《傳媒高新技術發展中的中國藝術創意》,2008.9《理論學刊》
[45] CSSCI《鄉間戲劇中的儒家文化》,2004.7《理論學刊》
[46] (北大中文核心)《活着的傳統:論晉北鼓吹及《八大套》的傳承與發展》,2022年第1期《晉陽學刊》
[47] (北大中文核心)基於GIS的温州古樹資源空間分佈特徵分析(通訊作者),《中國園林》2019年第3期
[48] (北大中文核心)電線槓上的父親以及中國的脊樑,《詩刊》2019年第8期
[49] (北大中文核心)新時代詩歌和百年新詩的建設,《詩刊》2018年第6期
[50] (北大中文核心)來自鄉間的底層個人史,2017年《詩刊》第三期上半月刊
[51] (北大中文核心)市民生活的戲劇之魅,名作欣賞,2011年4月1日
[52] (北大中文核心)樸拙自然 心遠氣清《時代文學》,2008年第12期
[53] (北大中文核心)宿命的吶喊和可畏的現實《名作欣賞》2009年第10期下旬刊
[54] (北大中文核心)曹禺戲劇的先鋒性《名作欣賞》,2009年第11期
[55] (北大中文核心)《封鎖和被封鎖的人間世》,2008.5《名作欣賞》
[56] (北大中文核心)《陳先發:古典的現代表達》,2008年9月《青年文學》(下半月)
[57] (北大中文核心)《于堅:在大城市的黑夜裏》,2005.9《名作欣賞》
[58] (北大中文核心)《王小妮:我看到了海的臉》2006.1《名作欣賞》
[59] (北大中文核心)《韓東:這些年》2006.5《名作欣賞》
[60] (北大中文核心)《餘華的活着與活着的現實性》2002.1《名作欣賞》
[61] (北大中文核心)《在細雨中吶喊的實驗性》2002.2《名作欣賞》
[62] (北大中文核心)《蟲草花木總關情》,《時代文學》(下半月)2007.5
[63] (北大中文核心)《為男欲掌控下的女性悲歌》,2005.3《名作欣賞》
[64] (北大中文核心)《夫妻之役:一場驚心動魄的命運對決》,2005.5《名作欣賞》
[65] (北大中文核心)《我因此看到平凡人生》,2004.3《名作欣賞》
[66] (北大中文核心)《從國外經典詩歌中看感動寫作》,2007.7《名作欣賞》
[67] (北大中文核心)《當代詩歌創作中感動寫作》,2007.1《名作欣賞》
[68] (北大中文核心)《2003年的中國詩歌》,2004.3《時代文學》
[69] (北大中文核心)《道德失範時代的價值迷茫》,2004.3《名作欣賞》
[70] (北大中文核心、C擴)《全面復興傳統文化背景下木雕的傳承與困境研究》,《藝術評論》雜誌,馬知遙 常國毅,2020年第1期
[71] (C擴)論高校研培計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西北民族大學學報》,馬知遙 馬道玥 劉佳,2020.1 [1] 

馬知遙個人專著

[1] 《遷徙》(個人詩集),知識版權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2] 《馬知遙自選集》(小説集),知識版權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3] 《物種起源》(翻譯),出版中
[4] 主編:布老虎傳承人口述史,天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ISBN978-7-5618-6767-9
[5] 主編:木雕傳承人口述史,天津大學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6] 主編:麪塑傳承人口述史,天津大學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7] 主編:非遺傳承人前沿理論研究,天津大學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8] 《中國民間文化十五講》,天津大學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ISBN978-7-5618-6503-3
[9] 專著:中國吉祥文化叢書 動物卷,泰山出版社,2019-12 ISBN978-7-5519-0549-7
[10] 布老虎尋蹤——中國北方三省區布老虎活態調查,2017年3月,人民出版社ISBN978-7-01-017341-2
[11] 主編:非遺進校園讀本(三冊),2018年8月,濟南出版社出版 ISBN978-7-5488-3367-3
[12] 項目顧問和撰稿: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畫書大系(6冊),2018年11月,明天出版社
[13] 《非遺前沿問題研究》,2016年9月出版,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ISBN 978-7-5563-0284-0
[14] 《行走田野的智慧——馮驥才文化觀念研究》,2016年3月,天津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18-5191-3
[15] 《文化創意和非遺保護》,專著,22萬字,天津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16] 《傳承人口述史方法論研究》,(副主編),華文出版社,2016.12 ISBN978-7-5075-4644-6
[17] 《天津皇會文化遺產檔案叢書10冊》,編委會副主任,山東教育出版社,2014.10
[18] 《十年砍柴》(詩集),2016年7月,天津大學出版社
[19] 《時間如青草般老去》(散文隨筆),2016年10月,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 主編:《雲來雲往——徐志摩詩文精選》,2015年9月,天津大學出版社
[21] 《感動寫作論》,2007.7 中國戲劇出版社ISBN
[22] 《現當代文藝創作中的怨婦母題》,2007.11中國戲劇出版社
[23] 《二十世紀中國經典戲劇研究》,2008.4, 中國戲劇出版社
[24] 《中國小説藝術探幽》,2008.5 ,中國戲劇出版社
[25] 《當代藝術思潮論》,2009.9,青海人民出版社
[26] 《影評寫作理論與實踐》,2006.11中國戲劇出版社,第二主編
[27] 《法蘭西之旅》(翻譯),2006.1鷺江出版社,第二譯者
[28] 《爸爸的黃羊》(小説),2002年5月,黃河出版社
[29] 《光打不到風的身上》(詩集),2000.9 作家出版社
[30] 《走遍天涯》,1998年11月,燕山出版社,20萬字
[31] 《芝麻開門》(詩歌),主編,2008年11月
[32] 《年畫的價值-中國木版年畫國際論壇論文集》,副主編,30萬字,天津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33] 《永存的記憶——李福清中國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責任編輯,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年9月 [1] 

馬知遙獲獎情況

馬知遙科研獲獎

2008年,專著《現當代文藝創作中的怨婦母題》,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10年,《中國小説藝術探幽》獲得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專著類一等獎
2010年,專著《中國小説藝術探幽》獲得第24屆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0年,論文《中國鄉民藝術的精神鏡像與吉祥追求》獲得第七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三等獎
2012年,論文《非遺保護的悖論和解決之道》獲得第5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
2012年,論文《非遺保護的困惑與探索》第8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二等獎
2012年,論文《非遺保護的困惑與探索》獲得第26屆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5年,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理論著作)一等獎:專著《天津皇會文化遺產檔案叢書》(叢書編委、副主任)
2016年,《關於發展天津市標誌性民俗文化產業化發展的建議》獲得市政協主席督辦提案
2016年,第十四屆天津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專著《天津皇會文化遺產檔案叢書》(叢書編委、副主任)
2017年,致公黨中央社會服務工作先進個人
2017年,《致公黨天津市委會為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講好天津故事建言》獲得中國致公黨天津市委會2017年度優秀調研成功二等獎
2019 年,第十六屆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專著《傳承人口述史方法論研究》
2019 年,第十六屆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專著《布老虎尋蹤》
2020年,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科)一等獎:專著《傳承人口述史方法論研究》
2021年,第十七屆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專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小學讀本》 [1] 

馬知遙創作獲獎

1. 民俗小説《爸爸的黃羊》2002年獲得全球華語文學創作優秀小説大獎
2. 中篇小説《昨日之城》2009年榮獲首屆萬松浦·佛山文藝文學大賽,優秀小説大獎
3. 2010年度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社科聯科學普及周先進工作者
4. 2007年小説、詩歌、散文分獲10項山東省五一文化獎。其中二等獎3次,三等獎5次
5. 2005年度山東省出版研究論文選《書壇話語》刊發評論:《在宏大歷史敍事中呈現可能:讀女作家虹影長篇新作〈上海之死〉》(泰山出版社)該論文獲出版優秀論文獎
6. 《影評寫作理論與實踐》獲得山東省2007年度藝術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專著類二等獎 [1] 

馬知遙藝術創作實踐

發表詩歌600餘首,小説30餘篇,散文隨筆100餘篇,作品見於《人民文學》《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星星》《當代小説》《山東文學》《中西詩歌》《青年文學》《散文 海外版》《人大複印資料文萃》《作家選刊》《綠風》《最適合中學生閲讀詩歌年選》《中國最佳詩歌》《中國詩選》《20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卷》等全國各地刊物。篇目太多從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