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璘

(唐朝宰相、將領)

鎖定
馬璘(721年-777年1月26日) [14]  ,字仁杰,岐州扶風(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人。唐朝右威衞將軍、扶風郡公馬正會之孫,右司御率府兵曹參軍馬晟之子,唐朝宰相、將領。 [11-12]  [14] 
馬璘出身自關中望族扶風馬氏,自幼成了孤兒。 [10]  受先祖的馬援的啓發,從軍安西。安史之亂中,馬璘率軍入關平叛,初戰衞南,以百騎破敵五千。後隨李光弼攻洛陽,史朝義率叛軍十萬據守。馬璘率部下五百人,三次攻入敵陣,唐軍乘勢進攻,擊潰敵兵。馬璘因此戰功,升任試太常卿,鎮守河西。廣德元年(763年),馬璘於鳳翔斬吐蕃軍數千,兼任御史中丞永泰元年(765年),代宗李豫授馬璘為四鎮行營節度,兼南道和蕃使。不久,改為四鎮、北庭行營節度及邠寧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又加檢校工部尚書後馬璘移鎮涇州。馬璘鎮守涇州期間,前後破敵三萬餘人。 [22]  大曆八年(773年),吐蕃寇邊,馬璘領兵禦敵斬殺數萬。升任檢校尚書右僕射。大曆九年(774年),馬璘入朝為相,任檢校尚書左僕射、知尚書省事,封扶風郡王。大曆十一年(777年),馬璘在軍中去世,享年五十六歲。代宗李豫廢朝為之哀悼,贈司徒,諡號“”。 [9]  [14] 
馬璘一生戎馬倥傯,先後經歷了同突厥、安史叛軍及吐蕃的戰爭,馳騁於唐朝的隴右、關內、河南、河北諸道,東西數千裏,大小戰役數百次,身受將士愛戴和朝廷重用,穩定了唐朝的統治,安定了邊疆的秩序,是唐王朝難得的良將之一。 [14] 
全    名
馬璘
別    名
馬鎮西
仁杰
諡    號
封    號
扶風郡王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岐州扶風(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
出生日期
721年
逝世日期
777年1月26日
逝世地
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
安葬地
長安銅人原(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
主要成就
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屢次抵禦吐蕃入侵
最高官職
檢校尚書左僕射、司徒(贈官)

馬璘人物生平

馬璘立志從戎

馬璘生於開元九年(721年 [14]  ,出身將門之家,自幼便成了孤兒,整天遊蕩,無所事事。二十歲時,讀《馬援傳》,讀到馬援所説“丈夫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時,馬璘慨嘆道:“祖先做出如此豐功偉績,我豈能愧對他們呢。”於是杖劍從戎,從軍至安西都護府,立志繼承祖先的功業,折節攻讀兵書戰策,以戰功累升為左金吾衞將軍同正。 [1]  [16] 

馬璘單騎破敵

至德二載(757年),安史之亂戰起,唐廷調西疆軍隊東來參加平叛。馬璘統精兵三千,至鳳翔(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護駕勤王。馬璘抵達鳳翔後,覲見唐肅宗。肅宗李亨見馬璘談吐不凡,頗感驚奇,遂令其率軍東討叛軍。初戰衞南時,馬璘即以百騎破安史叛軍五千之眾。後隨李光弼攻洛陽,安史叛軍首領史朝義率軍十萬列陣於北邙山,唐軍發起猛烈攻擊,殺傷叛軍甚眾,但叛軍堅守軍陣不動。神策軍觀容使魚朝恩射生軍五百人力戰,叛軍雖多有死者,但對叛軍軍陣的衝擊仍不奏效。在這關鍵時刻,時任鎮西節度使的馬璘見諸將皆不敢動,説:“事急矣!”於是單騎殺入敵陣,英勇奮擊,奪賊兩牌,隨後又率部下五百人再次殺入叛軍陣中,多次進出敵陣,叛軍披靡,唐軍乘勢而進,大敗叛軍。唐軍轉戰於石榴園、老君廟,再次擊敗叛軍,共斬首級六萬,俘虜叛軍二萬人。史朝義率輕騎數百向東逃跑。唐軍收復洛陽及河陽城。副元帥太尉李光弼誇獎説:“我指揮兵將三十年,沒有見過以少擊多,雄健矯捷如馬將軍的人!”馬璘因此戰功,遷試太常卿。 [2]  [17-18] 

馬璘連戰吐蕃

至德三載(758年),吐蕃寇邊,肅宗李亨詔令馬璘率軍馳援河西(河西走廊湟水流域)。 [19] 
廣德元年(763年),唐將僕固懷恩叛亂,引吐蕃、吐谷渾、党項等20萬兵馬進攻關中唐代宗李豫出逃。馬璘奉召率軍自河右一路轉戰,行至鳳翔(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當時鳳翔被吐蕃軍圍攻,隴右節度使孫志直緊閉城門拒守,吐蕃軍攻城數日不下。馬璘率眾手持滿弓,直指吐蕃軍隊,突入城中。隨後又身不解甲,背城出戰,吐蕃軍潰敗。馬璘率騎兵追擊,斬殺吐蕃軍數千人,血流於野,由此威名大振。代宗李豫返回京師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召見馬璘慰勞,授兼御史中丞 [20]  [21] 
永泰元年(765年),代宗李豫授馬璘為龜茲、於聞、疏勒、焉首四鎮行營節度,兼南道和蕃使。八月,封扶風郡王。 [33]  不久,改為四鎮、北庭行營節度及邠寧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又加檢校工部尚書 [3] 
大曆三年(768年)八月,吐蕃發兵十萬攻唐,進逼靈武。吐蕃進犯邠州,馬璘領兵迎戰,破吐蕃軍二萬。 [34] 

馬璘鎮守邊境

當時,因吐蕃回紇等部多從西北方向入侵關中,涇州是禦敵前哨,朝廷便於大曆三年(768年)十二月調馬璘移鎮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兼權知鳳翔隴右節度副使、涇原節度、涇州刺史,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如故。而後又將鄭、滑二州隸屬於他。 [22]  [35] 
馬璘詞氣慷慨,以殺敵報國為己任。到涇州後,立即修建堡壘,充實甲仗,數次擊退吐蕃的侵擾,以俘虜進獻給朝廷,前後破敵三萬餘人。 [23] 
大曆八年(773年),吐蕃寇邊,發兵十萬入侵涇州、邠州等地,朔方兵馬使渾瑊宜祿縣(今陝西省長武縣)戰敗。馬璘率軍在潘原(今甘肅平涼東涇水南岸)伏擊吐蕃軍,與渾瑊合力擊敗吐蕃,俘敵萬餘人。以戰功升任檢校尚書右僕射 [24] 

馬璘拜相封王

大曆九年(774年),馬璘入朝求任宰相,代宗李豫同意,授馬璘為檢校尚書左僕射、知尚書省事,封扶風郡王。 [25] 
大曆十年(775年)九月,吐蕃舉兵入侵,途經涇州。馬璘率軍出擊,於百里城(今甘肅省靈台縣百里鎮)大敗敵軍。 [36] 

馬璘軍中去世

大曆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777年1月26日),馬璘在涇州軍中去世,享年五十六歲。代宗李豫廢朝為之哀悼,贈司徒,諡號“”。 [14]  [26] 
大曆十二年六月五日(777年7月14日),馬璘的靈柩由子弟護喪歸於京師,葬於長安附近的銅人原(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 [14]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李適評定“至德已來將相,功效明着”之人,馬璘等六人被定為第三等。 [27] 

馬璘主要影響

馬璘一生戰功顯著,先後經歷了同突厥、安史叛軍及吐蕃的戰爭。
鎮守安西,屢立戰功:馬璘早年從軍於安西都護府,以戰功多次升遷,官至左金吾衞將軍同正。 [1] 
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後,馬璘率軍勤王,以百騎破安史叛軍五千。唐軍收復洛陽之戰中,馬璘孤身衝陣,帶領唐軍大破十萬叛軍,收復洛陽。 [2] 
參與平定僕固懷恩叛亂廣德元年(763年),僕固懷恩叛亂,領吐蕃等部入侵。馬璘於鳳翔大破圍城的吐蕃軍隊,後追擊潰逃的吐蕃軍,又斬敵人數千。 [20]  [21] 
鎮守涇州,多次破敵:大曆三年(768年),馬璘於邠州破吐蕃軍二萬。隨後移鎮涇州,在州修建堡壘,充實甲仗,治軍寬肅。數次擊敗吐蕃軍隊的入侵,斬敵三萬餘人。大曆八年(773年),吐蕃寇邊,馬璘與渾瑊合力擊敗吐蕃,俘敵萬餘人。大曆十年(775年),吐蕃寇邊,經涇州。馬璘於百里城大破敵軍。 [23]  [34]  [36] 

馬璘歷史評價

  • 李亨:“吾無憂於東方也。” [4] 
  • 李豫①“以牧人御眾之才,膺方叔召虎之任。現事詰禁,以屏西郊。撫和其人,一乃心力。智謀浚發,忠義偘然。武能用典,師在制命。紀逖伐叛,服柔示懷。懲密人之不恭,執戎子以數罪。務於禮德,以濟威刑,關右寧謐,賴其鎮定。” [5]  ②“安得雄邊威敵之臣如扶風乎?” [4] 
  • 李光弼:“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眾,雄捷如馬將軍者!” [18] 
  • 常袞:峨峨雍城,積高氣靈。氣主金行,良將乃生。琅琅司徒,雄略縱橫。耽耽其視,震震厥聲。四方靜難,二紀操兵。初奮厥武,車師戎府。鐵馬蛇矛,大黃白羽。天山瀚海,噴薄風雨。驍騎三千,披荊竭主。從我撫軍,擊胡滅虜。回戈涼野,解敵岐下。烈烈英風,橫飛西土。遂佩珩璜,分雄棨戟。寵臨方鎮,乃蔚乃赫。洪稜遐振,虜氣外折。惠化滂流,人心內結。昆夷先零,白旆至涇。受算宸扆,朱旗撫徵。陰密前塞,義渠故城。丘巒陵谷,遠近相屬。澶漫傾合,紆餘回覆。野戰高秋,金羈馳逐。左揮右射,虎捷神速。番渠愕視,百姓推伏。國於扶風,祚爾嘉庸。位長庶僚,雁行三公。王用蕃錫,我有鼓鍾。叔父昆弟,燕私邕邕。功成身歿,寵厚厥終。周漢二宣,皆有勞臣。北征西討,出車轔轔。今我司徒,實同厥勳。勳在王室,光昭後昆。 [4] 
  • 權德輿:“自馬司徒璘、段太尉秀實之以威望德聲,懷寧邊部,其後禍拏師老,疆場蕭然,或依違選懦,日闋而已。” [6] 
  • 劉昫趙瑩舊唐書》:①“璘詞氣慷慨,以破虜為己任。”②“璘雖生於士族,少無學術,忠而能勇,武幹絕倫,艱難之中,頗立忠節,中興之猛將也。”③“自盜起中原,河、隴陷虜,犬戎作梗,屢犯郊畿。謀臣運策以竭精,武士荷戈而不暇。如璘、昌之材力,扼腕奮命,欲吞虜於胸中;郝、史驍雄,斬將搴旗,將申威於塞外。而竟不能北逾白道,西出蕭關,俾十九郡生民,竟淪左袵,僅能自保,功何取焉!雖運使時然,亦將略有所未至。”④“馬、劉、史、郝,氣雄邊朔。力扞獯虜,終慚衞、霍。萬福義勇,景略氣豪。為人所忌,慷慨徒勞。” [28] 
  • 陸以湉冷廬雜識》:“段會宗以三十弩至昆彌所,手劍擊殺番邱;傅介子以二壯士刺殺樓蘭王;薛萬均以死士百人走竇建德二十萬騎;王君廓以十三人破賊萬;馬璘以五百部士敗史朝義師十萬;李存孝以十八騎拔洛陽;劉整以十二人取金信陽城;嶽少保以五百騎破金兵五十萬。寡足以克眾,惟智勇兼備者能之。否則,行險輕進,鮮有不敗者。” [7] 

馬璘軼事典故

  • 錢宅俱盡
馬璘家境富有,財產多得無法估算,在京師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所建的宅第,極為奢侈,為功臣權貴中首屈一指,修建中堂就花費二十萬緡,其它居室也所差無幾。馬璘死後,子弟護送靈柩回京,前後有數百人都假稱是他的故吏,前去悼唁,實際是觀賞中堂。太子李適聽到後,非常不滿。李適即位後,專程下旨,嚴令大臣的府第不得超過皇宮。並將馬璘家的中堂拆毀,家園充公,用來賜宴之用。馬璘的子孫都是紈絝子弟,不久便將家產敗光了。 [29] 
晚唐詩人許渾曾作有《經馬鎮西宅》,描繪出馬璘宅邸敗落的景象:
將軍久已沒,行客自興哀。
功業山長在,繁華水不回。
亂藤侵廢井,荒菊上叢台。
借問此中事,幾家歌舞來。 [30] 
  • 知錯能改
馬璘兼任邠寧節度使時,任命段秀實安西四鎮北庭和邠寧三節度使都虞候
馬璘部下有一士兵,驍勇善戰,能拉開二百四十斤重的弓,但因盜竊該當處死,馬璘卻想免其一死,段秀實對他説道:“將有愛憎而法不一,雖韓、彭不能為理。”馬璘認為言之有理,遂斬此卒。
馬璘性格急躁,有時處理事情不合理,段秀實就據理力爭。以至常大發雷霆,部下皆膽戰心驚,段秀實則坦然説:“秀實罪若可殺,何以怒為!無罪殺人,恐涉非道。”馬璘被氣得拂衣而起,而段秀實卻邁著方步退了出去。馬璘的一大優點是敢於承認錯誤,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馬璘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便宴請段秀實,以示謝罪。從此,凡是處理州中事物時,馬璘都要先徵求段秀實意見,然後施行。因此,馬璘在邠寧時,聲名遠揚。 [8] 

馬璘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
唐朝大臣,官至朝散大夫、新豐縣令。
祖父
唐朝大臣,官至嘉、眉、鄜三州刺史、右威衞將軍,封扶風郡開國公,贈光祿卿
父親
唐朝大臣,官至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贈太子少保
兒子
唐朝大臣,官至正議大夫、前行光祿少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唐朝大臣,官至中散大夫、前檢校尚書、主客員外郎、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唐朝大臣,官至朝請郎、前行河南府參軍。
唐朝大臣,官至朝請郎、前行太常寺奉禮郎。
唐朝大臣,官至前弘文館明經。
參考資料 [13-15] 

馬璘史料索引

關於馬璘的生平,主要參見《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 [28]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 [31]  《資治通鑑》 [32]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璘少孤,落拓不事生業。年二十餘,讀《馬援傳》至"大丈夫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慨然嘆曰:"豈使吾祖勳業墜於地乎!"開元末,杖劍從戎,自效於安西。以前後奇功,累遷至左金吾衞將軍同正。
  • 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二·唐紀三十八》:朝義悉其精兵十萬救之,陳於昭覺寺,官軍驟擊之,殺傷甚眾,而賊陳不動;魚朝恩遣射生五百人力戰,賊雖多死者,陳亦如初。鎮西節度使馬璘曰:“事急矣!”遂單騎奮擊,奪賊兩牌,突入萬眾中。賊左右披靡,大軍乘之而入,賊眾大敗;轉戰於石榴園、老君廟,賊又敗;人馬相蹂踐,填尚書谷,斬首六萬級,捕虜二萬人,朝義將輕騎數百東走。懷恩進克東京及河陽城,獲其中書令許叔冀、王伷等,制釋之。
  • 3.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永泰初,拜四鎮行營節度,兼南道和蕃使,委之禁旅,俾清殘寇。俄遷四鎮、北庭行營節度及邠寧節度使、兼御史大夫,旋加檢校工部尚書。
  • 4.    《全唐文·卷四百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2-25]
  • 5.    《全唐文·卷四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27]
  • 6.    《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3-19]
  • 7.    《冷廬雜識·卷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1-04]
  • 8.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七十八》:大曆元年,馬璘奏加開府儀同三司。軍中有能引二十四弓而犯盜者,璘欲免之,秀實曰:“將有私愛,則法令不一,雖韓、白復生,亦不能為理。”璘善其議,竟使殺之。璘決事有不合理者,必固爭之,得璘引過乃已。
  • 9.    吳如蒿著;陳策才,張光彩,趙功德等副主編.中華軍事人物大辭典.北京:新華出版社.1989.第557頁
  • 10.    王者悦主編;莊樹藩,姜守鵬,安楓等副主編.中國古代軍事大辭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第38頁
  • 11.    馬璘  .復旦大學[引用日期2023-06-15]
  • 12.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馬璘,扶風人也。祖正會,右威衞將軍。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參軍。
  • 13.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馬璘,扶風人也。祖正會,右威衞將軍。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參軍。
  • 14.    王育龍.唐馬璘墓誌銘述考[J].文博,1997(06):93-96+51.
  • 15.    《全唐文·卷四百十九》:曾祖昭,朝散大夫新豐縣令。祖正會,右威衞將軍扶風郡公贈光祿卿。父晟,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贈太子少保。
  • 16.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馬璘,岐州扶風人。少孤,流蕩無業所。年二十,讀漢馬援傳,至"丈夫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慨然曰:"使吾祖勳業墜於地乎?"開元末,挾策從安西節度府,以奇勞,累遷金吾衞將軍。
  • 17.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至德初,王室多難,璘統甲士三千,自二庭赴於鳳翔。肅宗奇之,委以東討。殄寇陝郊,破賊河陽,皆立殊效。嘗從李光弼攻賊洛陽,史朝義自領精卒,拒王師於北邙,營壘如山,旌甲耀日,諸將愕眙不敢動。璘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副元帥李光弼壯之,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眾,有雄捷如馬將軍者。"遷試太常卿。
  • 18.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至德初,王室多難,統精甲三千,自二庭赴鳳翔。肅宗奇之,委以東討。初戰衞南,以百騎破賊五千眾。從李光弼攻洛陽,史朝義眾十萬陣北邙山,旗鎧照日,諸將冘疑,未敢擊。璘率部士五百,薄賊屯,出入三反,眾披靡,乘之,賊遂潰。光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眾,雄捷如馬將軍者!"遷試太常卿。
  • 19.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明年,蕃賊寇邊,詔璘赴援河西。
  • 20.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廣德初,僕固懷恩不順,誘吐蕃入寇,代宗避狄陝州。璘即日自河右轉鬥戎虜間,至於鳳翔。時蕃軍雲合,鳳翔節度使孫志直方閉城自守;璘乃持滿外向,突入懸門,不解甲,背城出戰,吐蕃奔潰。璘以勁騎追擊,俘斬數千計,血流於野,由是雄名益振。代宗還宮,召見慰勞之,授兼御史中丞。
  • 21.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懷恩之叛,璘引還,間關轉鬥至鳳翔,虜圍已合,節度使孫志直嬰城守。璘令士持滿外向,突入縣門,不解甲出戰,背城陣。虜潰,率輕騎追之,斬數千級,漂血丹渠。帝引見尉勞,擢兼御史大夫。
  • 22.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以犬戎浸驕,歲犯郊境,涇州最鄰戎虜,乃詔璘移鎮涇州,兼權知鳳翔隴右節度副使、涇原節度、涇州刺史,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如故。復以鄭、滑二州隸之。
  • 23.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璘詞氣慷慨,以破虜為己任。既至涇州,分建營堡,繕完戰守之具,頻破吐蕃,以其生口俘馘來獻,前後破吐蕃約三萬餘眾。
  • 24.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大曆八年,吐蕃內寇,渾瑊戰宜祿,不利。璘設伏潘原,與瑊合擊破之,俘級數萬。進檢校尚書右僕射。
  • 25.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檢校左僕射知省事,進撫風郡王。
  • 26.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十一年,卒于軍,年五十六。贈司徒,諡曰武。
  • 27.    《唐會要·卷四十五》:第三等。太子太師豳國公韋見素。侍中韓國公苗晉卿。尚書左僕射趙國公崔圓。尚書右僕射辛雲京。尚書右僕射扶風郡王馬璘。右散騎常侍太原尹鄧景山。
  • 28.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4]
  • 29.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璘久將邊軍,屬西蕃寇擾,國家倚為屏翰。前後賜與無算,積聚家財,不知紀極。在京師治第舍,尤為宏侈。天寶中,貴戚勳家,已務奢靡,而垣屋猶存制度。然衞公李靖家廟,已為嬖臣楊氏馬廄矣。及安、史大亂之後,法度隳弛,內臣戎帥,競務奢豪,亭館第舍,力窮乃止,時謂"木妖"。璘之第,經始中堂,費錢二十萬貫,他室降等無幾。及璘卒于軍,子弟護喪歸京師,士庶觀其中堂,或假稱故吏,爭往赴吊者數十百人。德宗在東宮,宿聞其事;及踐祚,條舉格令,第捨不得逾制,仍詔毀璘中堂及內官劉忠翼之第;璘之家園,進屬官司。自後公卿賜宴,多於璘之山池。子弟無行,家財尋盡。
  • 30.    《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4]
  • 31.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4]
  • 32.    《資治通鑑》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4]
  • 33.    《舊唐書·卷十一·本紀第十一》:八月乙亥,河南道副元帥、涇原節度使馬璘封扶風郡王。
  • 34.    《舊唐書·卷十一·本紀第十一》:壬戌,吐蕃十萬寇靈武。熒或犯太微垣。丁卯,吐蕃寇邠寧,節度使馬璘破吐蕃二萬於邠州。
  • 35.    《舊唐書·卷十一·本紀第十一》:己酉,以邠寧節度使馬璘為涇原節度,移鎮涇州,其邠寧割隸朔方軍。
  • 36.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吐蕃寇涇州,涇原節度使馬璘破之於百里城。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