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爾馬雷隧道

鎖定
馬爾馬雷隧道其實是一條洲際海底隧道,連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亞洲和歐洲部分。馬爾馬雷隧道於2004年開始動工修建,然而後來由於涉及到拜占庭時代的考古遺址以及其他障礙,馬爾馬雷隧道工程曾被多次推遲。
這條隧道耗資約28億美元,每天可以運輸150萬人次的乘客。馬爾馬雷隧道於2013年10月29日貫通,這一天也是土耳其的國慶90年,有十多個國家的政要參與了隧道的貫通的典禮。
中文名
馬爾馬雷隧道
所在地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獨特之處
連接兩個不同大洲的鐵路隧道
全    長
13.5公里

馬爾馬雷隧道獨特之處

這條海底鋼管隧道是首個連接兩個不同大洲的鐵路隧道,它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之下。哈沙什解釋説,海底鋼管隧道要求隧道的大部分必須要建於一個沉入於水下的幹船塢之上。馬爾馬雷隧道最深的部分深度為180英尺(約合55米),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水下鋼管隧道。
這條隧道不僅僅是連接亞歐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而且是從北京到倫敦的新絲綢之路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利於各種國之間的交流。
馬爾馬雷隧道:土耳其現正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建造貫通歐亞大陸的海底鐵路隧道。
這條全長13.5公里的隧道,有1.5公里將位於水面以下180英尺(約55米)的地方。最近土耳其交通部長比納裏·耶爾德勒姆宣佈,這條隧道將於2013年竣工(原本計劃是2011年),這條隧道於2004年該國開始建設,名叫馬爾馬雷隧道,建成後,旅行者通過快速交通系統,能往來與伊斯坦布爾市東西兩側。伊斯坦布爾是一個一半位於歐洲,一半在亞洲的城市。馬爾馬雷隧道建成後將擁有兩層和4條軌道。開車的人從這條隧道經過一次要交納大約4美元。

馬爾馬雷隧道主要作用

雖然這項工程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馬爾馬雷並不是世界上最長或最深的隧道。這兩項頭銜均被日本的青函隧道包攬,它全長33.5英里,深787英尺。然而,馬爾馬雷最引人注目的是,因為它將建設在一個地震地帶,因此具備抵禦地震的能力。據地震專家預測,未來30年內,北安納託尼亞斷層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是62%。
隧道的貫通有着很深意義。首先,這條海底隧道的貫通,實現了土耳其人們的很多年的夢想。
為了能抵禦這種天災,馬爾馬雷隧道中1.5公里位於水下的部分將注重靈活性。組成這段隧道的管子是用厚厚的橡膠墊相連,並用鋼板加固。通過這種設計,馬爾馬雷隧道應該能吸收地震震動,避免斷裂。

馬爾馬雷隧道現狀

已經開始了運行,並且預計在未來的道路上會在經濟、交通、人文交流以及地區間的融合發揮更大的作用。

馬爾馬雷隧道報道

跨亞歐海底鐵路隧道開通 倫敦至北京可乘火車
連接亞歐大陸的馬爾馬雷海底隧道,於當地時間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90週年之際正式通車。隧道全長13.6公里,其中跨海峽部分1.4公里。隧道深度為海平面以下60米,為世界之最。馬爾馬雷海底隧道位於伊斯坦布爾市,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連通亞洲和歐洲。
隧道深度為世界之最
伊斯坦布爾的典禮會場,人聲鼎沸,政要商賈聚首一堂。土耳其現任總理埃爾多安跟一眾政要,一同坐上首班列車。隧道全長13.6公里,其中跨海峽部分1.4公里。隧道位於海牀下4.6米處,深度為海平面以下60米。按土耳其政府的説法,整條隧道是“世紀項目”,而其中的海底隧道深度為世界之最。馬爾馬雷海底隧道的建設總耗資30億歐元(約合41億美元),是馬爾馬雷城鐵的一部分。按計劃,伊斯坦布爾市亞歐兩個部分既有城鐵升級改造後,將分別與海底隧道相接,最終連成一條長約76公里的跨洲鐵路。
這條海底隧道預計每天可運送120萬名乘客乘坐地鐵往返於兩大洲,地鐵票價為1.95里拉,約合1美元,開始運營的前15天對民眾免票。
4分鐘跨過亞歐大陸
埃爾多安一直是這項工程的積極倡導者,他説:“從今天開始,連接亞歐大陸的路程縮短為4分鐘。單程每小時就會有7萬5千名乘客從一個大洲到另外一個大洲。雙向通車後,我們向周邊擴展了63公里的郊區線路。伊斯坦布爾的軌道交通網也給整個世界帶來了一個很好的範例。乘客登上了從錫瓦斯、安卡拉、孔亞和埃斯基謝希爾駛出的高速鐵路,數小時內就會到達伊斯坦布爾,幾分鐘就可以穿過海峽,到達歐洲。”
不久前,土耳其總統居爾在訪問中亞時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馬爾馬雷海底隧道開通意味着連接東西方的絲綢之路在今天得到了延伸,被譽為是“現代絲綢之路”。
貫穿大西洋和印度洋
埃爾多安在開通典禮上表示,海底隧道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伊斯坦布爾的歐洲和亞洲地區。從理論上講這條隧道的開通會使從倫敦乘火車經伊斯坦布爾去北京成為可能。標誌着北京和倫敦將通過這裏連接起來。
馬爾馬雷海底隧道工程被譽為是“世紀工程”。土耳其人歷時9年的施工,終於實現了貫通兩大洲的夢想。居爾在通車儀式上對馬爾馬雷海底隧道工程給予了高度評價。“不要認為馬爾馬雷海底隧道只是連接亞歐大陸之間最短的距離,這個隧道同時也將亞歐兩端遙遠的國家連接在了一起。毫無疑問,從大西洋到印度洋坐着列車就可以通過了”。
據悉,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有1600萬人口,其中大約200萬人每天由目前的兩條跨海大橋穿越海峽,造成了嚴重的交通擁堵,當地政府官員説,馬爾馬雷隧道的建成通車將使擁堵大為緩解。伊斯坦布爾市長卡迪爾·託普巴斯説:“在連接伊斯坦布爾城亞歐兩大部分的同時,我相信它能緩解交通問題”。
奧斯曼帝國百年前夢想
媒體將這條隧道稱作“蘇丹阿卜杜勒·馬吉德之夢”。1860年,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馬吉德提出建設海底隧道、連接伊斯坦布爾亞歐兩部分的設想,但那時的技術條件不成熟。1891年,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統治奧斯曼帝國時,有建築師提交建設方案,但最終未能實施。
20世紀80年代,研究顯示,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建設海底隧道可行。馬爾馬雷海底隧道2005年開工,曾因重大考古發現而延緩建設。埃爾多安説:“祖先提出設想,最終由我們這代人實現。”
馬爾馬雷海底隧道也招致爭議,安全首當其衝。博斯普魯斯海峽處於地震多發區,一些人憂慮海底隧道能否抗震。按土耳其運輸部長比納勒·耶爾德勒姆的説法,隧道能抵禦9級地震,是“土耳其最安全的地方”。另外,一些人批評政府在大力推行城市規劃建設時沒有充分徵求民意。
為緩解伊斯坦布爾的交通擁堵,埃爾多安於2004年提出數個大項目,包括海底隧道、第三座機場、第三座跨洲大橋和一條運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