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爾夏克

鎖定
蘇聯俄羅斯詩人。沃羅涅什人。生於工匠家庭。 1912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深造。著有抒情詩、兒童詩、諷刺詩、劇本等。早年的詩作曾受到高爾基的重視。1920年組織和領導“兒童城”及其附設兒童劇院的工作。1924至1925年主辦兒童雜誌《新魯濱孫》。高爾基曾稱他為“我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人”。衞國戰爭期間同漫畫家庫克雷尼克賽合作創作宣傳詩畫。曾獲1942、1946、1949、1951年度斯大林獎金。《抒情詩選》(1962)獲1963年度列寧獎金。
中文名
馬爾夏克
外文名
СамуиΛ ЯковΛевич Маршак
國    籍
前蘇聯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64年
職    業
兒童劇作家、翻譯家
代表作品
《抒情詩選》

馬爾夏克人物生平

馬爾夏克 馬爾夏克
薩莫依爾·雅科夫列維奇·馬爾夏克(СамуиΛ ЯковΛевич Маршак,1887-1964)兒童劇作家、翻譯家,蘇聯具有國際聲望的為數不多的文化活動家之一,1902年隨家從沃羅涅什省遷居彼得堡,1912年赴英國留學,曾翻譯W.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革命後積極推動蘇聯兒童文學的發展,被М.高爾基譽為蘇聯“兒童文學的奠基人”。他長達60年的文學活動成果為後人、為世界留下了大筆豐富的文化遺產。兒童知道他是許多兒童詩冊詩集、兒童劇和童話的作者,而成年人和研究者則知道他是許多抒情詩、回憶錄、譯著、諷刺作品的譯著者,知道他還是一位文學研究者、批評家、教育家和編輯出版家。他廣泛的文化活動使他享譽全社會。

馬爾夏克戲劇活動

馬爾夏克的戲劇活動始於20年代初。1920~1922年他倡議組織兒童劇院,併為該劇院創作了《山羊的故事》、《彼得羅什卡》等童話劇。1923~1925年,任列寧格勒兒童劇院文學部主任。馬爾夏克的戲劇代表作《十二個月》(1943),通過十二個月幫助大妞戰勝邪惡的童話故事,教育孩子從小熱愛勞動、與人為善。此劇曾獲1946年度斯大林獎金。他的另一個較有名的童話劇是《怕苦難見幸福來》(1954)。馬爾夏克的優秀童話劇既有兒童情趣,也有哲理內容。《十二個月》曾在中國和其他國家上演 [1] 

馬爾夏克兒童文學

馬爾夏克作為一個兒童文學作家的貢獻主要有:1946年因童話劇本《十二個月》獲蘇聯國家獎金,1963年因《靜》(童話,1959)、《黑鞋油和墨斑》(詩集,1960)、《大口袋》(詩集,1960)、《旅途奇遇記》(詩集,1961)、《悄悄講的故事》(詩集,1961)、《從一到十》和《有趣的運算》(詩集,1962)、《看誰能找到那小指環》、《從А到Я的快活旅行》(童話與遊戲,1963)獲列寧獎金;他的兒童詩名作有《火災》、《郵局》、《無名英雄的故事》、《軍郵》、《真真假假》、《一年四季》,低幼詩名作有《籠中的小寶寶們》、《沒頭腦的小老鼠》、《長鬍子的大花貓》;他的兒童劇名作有《十二個月》、《怕山的人見不到幸福》、《聰明的東西》。馬爾夏克的兒童文學作品題材多樣,有激情負荷、有思想厚重感,能給小讀者以歡快,其格調朝氣蓬勃和快活樂觀;他的作品具有這樣一些品格:有情節、多動作、簡潔明快、形象切實、富有戲劇性和大量幽默,並且因題材而異,不拘泥於一格。
馬爾夏克作為兒童文學評論家的主要貢獻是:他的兒童文學評論活動有三種形式,即報告、講話和發表文章。馬爾夏克認為兒童文學的基本任務在於培養兒童成為社會主義社會合格的公民,成為勇敢的、多才多藝的、富有創造精神的人;要完成這項任務,需要作家們汲取過去幾個世紀積累的藝術經驗,需要作家們充分估計到這份工作的困難(“對於兒童文學作家來説,不管你是為兒童寫小説或寫詩,都不存在輕鬆的工作。”)。兒童文學要求它的創作者是藝術家,而不是教育材料的編寫者;在如何寫好兒童文學作品的問題,曾表示過這樣一些意見:第一,讓小讀者一邊讀作品一邊就能清晰勾勒出主人公的外貌,分明地活現主人公的性格,看出主人公行動的來龍去脈,應當從“湯姆·索耶”(馬克·吐温《湯姆·索耶歷險記》的主人公)和“皮諾喬”(科洛狄《木偶奇遇記》的主人公)這樣的成功的形象中得到啓示;第二,給兒童的描寫要注意情節與情節之間的“環環相扣”,要有一種“急速性和嚴密性”;第三,兒童書籍“格外需要幽默、歡快的諧情趣語”;第四,“孩子是按照他讀的書來思考、感受和説話”的,所以兒童文學作品中須“每個字都要經得住審驗”;第五,兒童文學創作要在有靈感的條件下進行,“沒有靈感,光靠技巧,詩就一定蒼白如薄紙一張。”,而靈感又只屬於那些天才的勤奮勞動者。馬爾夏克的《論普希金的童話詩》在理論上有經典的意義。
馬爾夏克作為一個兒童文學活動家的貢獻主要有:通過他的活動,把高爾基的思想和主張、要求體現出來;1920年組織和主辦“兒童城”和最早的一個兒童劇院,併為之提供童話劇;1924—1925年主持兒童雜誌《新魯濱孫》的工作,在這本雜誌的周圍團結了蘇聯早期的一批兒童文學幹部——吉洪諾夫、費定、卡維林、阿賽耶夫、瑞特科夫、比安基、伊林等;1924年起領導國家兒童讀物出版社列寧格勒編輯部。
列夫·卡西里在《豐富的天才》(1962)一文中曾這樣論述過馬爾夏克:“他是蘇聯兒童最早的名副其實的奠基人之一。在這裏,馬爾夏克的名字有充分權利同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的名字相提並論 [2]  。”
馬爾夏克:中亞考古之父
本期《光明悦讀》為讀者推薦灕江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翻譯著作“絲路譯叢”。該叢書內容涵蓋了中亞五國絲路考古的最新成果,為我們提供了大量“一帶一路”的文化信息,揭秘了許多歷史懸案,揭示了中國古代文化與中亞諸文化的密切關係。我們刊發兩篇相關的文章,以饗需要了解海外絲路研究動態的讀者。
2006年7月28日,馬爾夏克教授在他從事考古工作的片治肯特場地去世,按照當地的習俗,於當天埋在他長年從事考古工作的遺址旁。十年後,灕江出版社首次引進馬爾夏克著作的中文簡體版,以紀念這位“中亞考古之父”。
馬爾夏克(1933.7—2006.7)生於列寧格勒(現聖彼得堡)。他的父親伊利亞·雅科夫列維奇·馬爾夏克(筆名伊林)是中國讀者非常熟悉的科普作家,同時他也是工程師、兒童文學作家,他的作品譯介到中國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影響深遠的青少年讀物《十萬個為什麼》,名稱就是取自馬爾夏克父親伊利亞的作品。馬爾夏克的伯父也是著名的俄羅斯作家和翻譯家。美國學者樂仲迪評價道:“馬爾夏克對粟特傳奇、童話、寓言的鐘愛,就是源自其家族的天才基因”。
1954年馬爾夏克21歲,追隨中亞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別列尼茨基教授參與考古發掘。1956年,馬爾夏克在莫斯科大學獲得考古學學位,前往塔吉克斯坦科學院任助理研究員,1958年轉到冬宮博物館工作。1965年在列寧格勒大學取得考古學博士。1978年升任冬宮中亞和高加索館長,1983年擔任片治肯特考古隊隊長。他專注於片治肯特城的發掘工作足足有50年,2006年7月28日,在考古現場殉職。遵從其遺願,他的骨灰被安葬在片治肯特古城城牆之外。
馬爾夏克學識淵博,用俄文、英文、法文寫作,著作等身。他治學的範圍從地中海地區延伸到中國,尤以對中亞和波斯的金銀器、粟特壁畫和雕塑的研究為學界所稱道,被譽為當世解讀中亞和波斯古代藝術的第一人。由於馬爾夏克出眾的學術成就,他生前獲得的學術榮譽很多,他獲得過法國金石與銘文學院頒發的吉爾什曼獎章、塔吉克斯坦頒發的友誼獎章、俄羅斯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等。
《突厥人、粟特人與娜娜女神》收錄了馬爾夏克和夫人臘絲波波娃的論著九篇,大多是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壁畫與娜娜女神》,第二部分是《突厥人與粟特人》,第三部分是《粟特與北朝》。該書除正文外,還收入了譯者撰寫的對馬爾夏剋夫婦的深情回憶文章;並附北京大學榮新江教授紀念馬爾夏克的專文和他所編《馬爾夏克歷年著作》;美國學者樂仲迪所寫的題為《中亞考古之父》的悼念文章;這些資料對於全面瞭解粟特考古的歷史和現狀,以及馬爾夏克教授的學術業績,是極有幫助的。
本書第一部分三篇文章,着重論述古代粟特藝術的三大中心:即布哈拉古城的瓦拉赫沙宮殿、撒馬爾罕古城的大使廳、撒馬爾罕以東60公里的片治肯特古城。粟特人建立的國家分佈在粟特地區大大小小的綠洲上,其中以撒馬爾罕康國為最大。粟特人主要信奉源遠流長的瑣羅亞斯德教(祆教、拜火教),從考古發現來看,這一信仰滲透到了曆法、禮儀、建築、壁畫、習俗以及日常生活。
片治肯特城的發掘工作,在世界考古史上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項工作的主要領導者,就是馬爾夏克教授和他的夫人瓦倫蒂娜·臘絲波波娃女士。對於世界聞名的撒馬爾罕古城大使廳壁畫,馬爾夏克進行了多年研究,他的最終結論是大使廳的創作有兩種可能:一是作於658年,唐高宗加封拂呼縵為粟特王之時;二是作於公元640年,突厥統治粟特時期。大使廳的四面牆展示了絲路的四大國家:西牆突厥、南牆波斯、北牆唐朝、東牆印度。
本書第三部分,討論了出土於中國,現藏日本美秀博物館的北朝石雕,並與現藏法國、德國、美國的安陽石榻、國內發掘的安伽墓葬和虞洪石槨以及出土于山東青州(益都)的北齊石刻進行比較研究。3世紀到8世紀之間,由於商業利益的驅使,加上粟特地區戰亂等原因,大批粟特人沿着陸上絲路東行到敦煌、新疆;之後更移民到北朝的長安、洛陽、太原、安陽等地。在中國新疆,有大量的粟特語文獻出土,內容多是宗教文書,包括佛教、基督教、摩尼教。除了紙質、木牘和羊皮文書之外,蒙古等地還有一些重要的碑銘出土。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從中國敦煌以西的烽燧中發現了七封“粟特語古信札”,經過著名語言學家亨寧和辛姆斯-威廉姆斯等先後解讀,確定時代為公元313年西晉南匈奴叛亂之際。
“粟特人在北朝”是近年國際絲路學界最熱門的主題之一。2001年5月,馬爾夏剋夫婦來到北京進行學術交流,與中國學界討論粟特人在北朝的祆教遺蹟。
2016年是馬爾夏克教授在中亞場地逝世十週年,他的論文選集《突厥人、粟特人、娜娜女神》以中文出版,是對他最好的紀念,筆者謹在此鄭重推薦。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