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慶馬炮營起義

鎖定
1908年11月19日夜,熊成基範傳甲等趁清政府在太湖舉行新軍秋操,安慶城內清軍兵力空虛之際,發動駐在王虹門的馬營(騎兵營)和駐在東門外的炮兵營,舉火為號,同時起義。奪取菱湖嘴彈藥庫,會同北門外測繪學堂的步兵營圍攻安慶城。因預定為內應的駐在北城腳百花亭內的步營隊官薛哲猶豫,未能及時打開城門接應,致使巡撫朱家寶加強了城防。起義軍苦戰一晝夜後撤退,熊成基率軍退至合肥,後隻身逃往日本,殘餘部隊散去,馬炮營起義宣告失敗。馬炮營起義,“啓武漢之先聲”,是辛亥革命威武雄壯的前奏曲。 [1] 
中文名
安慶馬炮營起義
起義人
熊成基、範傳甲
民謠第一年
徐錫麟
起義時間
1908年11月19日

目錄

安慶馬炮營起義簡介

第一年,徐錫麟;第二年,馬炮營;三年後,革命成。
1908年熊成基領導的安慶馬炮營起義,打響了新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槍。此後,革命黨人把武裝起義的重點由會黨轉移到新軍方面。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以湖北新軍的武昌首義和多數省份新軍響應,終於推翻清王朝的。

安慶馬炮營起義歷史地位

熊成基指揮的馬炮營安慶新軍起義是嶽王會直接領導的,這是革命黨第一次依靠新軍發動的趙義。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是新軍打響反清起義的第一槍,它在革命黨人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是安徽對辛亥革命一個最重要的歷史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