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派皮影戲

鎖定
馬派皮影戲是一種傳統戲劇,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中文名
馬派皮影戲
非遺級別
省級
非遺類別
傳統戲劇
非遺批次
第五批

馬派皮影戲歷史淵源

馬派皮影戲是一種以皮製或紙製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着音樂和唱腔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歷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由皖北老藝人馬信昌承創,以家族傳承的方式繼承,至今已有130年曆史。 [1] 

馬派皮影戲文化特徵

馬家皮影表演形式為男女挑竿合作,演出時將燈光把皮影人物形象投射到幕布上,傳統行話叫"亮子"。演員在技法上以推、拉、捻、轉、擺、躍、勾等方式,一邊操作人物,一邊演唱。演唱時幕後各人分任劇中角色,其中挑竿者為主唱,其他人幫腔,並配以棒子、鑼、鼓,鑔等打擊樂器伴奏。
馬派皮影戲保留了原生態的唱腔,採用皖北方言和遠古磨調,聲調激越、豪放,彰顯皖北粗獷有力的地域特色。演唱時大膽使用甩腔、幫腔、幫唱、唱腔等演唱方式,渲染了舞台氣氛。伴奏僅靠打擊樂器,其快慢、強弱、疏密變化等,配合不同人物的動作、姿態和個性進行,每唱至緊張時便用力擊打鑼、鼓、鑔,以強化皮影動作效果,烘托場面氛圍,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