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洪

(中國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名譽主任)

鎖定
馬洪(1920年5月13日—2007年10月28日),男,生於山西定襄。1936年來到太原同蒲鐵路管理局,後參加犧盟會,193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是同蒲鐵路總工會負責人之一。
中共十二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兼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 [5] 
長期從事經濟管理和研究工作,在經濟改革、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戰略、工業管理和企業管理等研究方面有豐富的成果。積極倡導對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從中國國情出發,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主持的《2000年的中國》是制定七五計劃和長遠規劃的主要參考文件。著有《經濟結構與經濟管理》、《中國經濟調整改革與發展》、《試論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戰略》、《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經濟》等。參與主編《當代中國》叢書。 [6-7] 
中文名
馬洪
別    名
牛仁權、牛黃、牛中黃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西定襄待陽村
出生日期
1920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
2007年10月28日
畢業院校
延安馬克思列寧學院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經濟結構與經濟管理》,《中國經濟調整改革與發展》等
主要成就
"為市場經濟正名"者

馬洪人物生平

1920年5月13日生於山西定襄待陽村,原名牛仁權,曾用名牛黃、牛中黃;在延安時,為準備派往外地做秘密工作的需要,由當時的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為他把牛黃的名字改為馬洪。
1936年來到太原同蒲鐵路管理局,後參加黨所領導的犧盟會
1937年參加了同蒲鐵路總工會的籌建並被推薦為同蒲鐵路總工會負責人之一。
193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到延安,馬洪先後在中央黨校和馬列學院(後改名中央研究院學習和工作。
1939年,畢業於延安馬克思列寧學院(後改為中央研究院
1940年冬,任《共產黨人》雜誌編輯。
1941年以後,擔任延安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室研究員、學術秘書、平泉縣縣長、縣委書記、中共中央冀察熱遼分局秘書處處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馬洪從延安被派往東北,先在冀察熱遼的寧城縣擔任縣委書記,後又在中共中央東北局工作。
1947年冬,高崗代表中共中央東北局到冀察熱遼視察工作時,發現了馬洪的才幹。
1948年6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和副秘書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國家經委政策研究室負責人。由於他的成長離不開高崗的信任與提拔。“高饒事件”時被認為是高崗的“五虎上將”之一,下放北京市第一和第三建築公司任副經理,後又調任國家經濟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任負責人。
建國以後,馬洪先後任東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東北局委員、副秘書長,後調到中央,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1954年10月,馬洪被下放到北京市第三建築工程公司任副經理,主管財務和材料工作。
1955年1月,又被調到北京第一建築公司任副經理。雖然由國家計委的高官直落到建築工地,馬洪與“五虎上將”的其他人一樣,內心苦悶,痛苦憂傷。但一想到自己本來就是個工人,掌握的知識也都是來源於實踐,乾脆就從頭做起,再到實踐這個大課堂去學習吧。於是,馬洪在建築工地上摸爬滾打,努力學習,很快就熟悉了建築行業的特點,成為管理方面的行家。他還針對當時建築設計中的某些復古主義傾向,寫了題為《反對華而不實》的批評文章。馬洪的理論才幹並沒有隨着職務的下降而被人們遺忘。
1956年6月,馬洪被調到新組建的國家經濟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以該室負責人的名義從事調查研究和起草政策文件的工作。馬洪在國家經濟委員會一干就是十年,他不但參加了《工業七十條》等重要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而且取得了重要學術成就,出版發表了《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問題》等學術著作和一系列論文。
1965年,任化工部第一設計院副院長。
1970年,任北京石油化工區建設指揮部副指揮(我國第一個大型化工項目——30萬噸乙烯工程)
1978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副院長,國家建委基本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顧問。
197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兼任國家機械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
1985年至1993年,任國務院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總幹事、後改名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馬洪任主任,參與了黨中央和國務院一些重大政策的研究。
1993年4月起,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1994年5月起,任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會長。
2007年10月28日,馬洪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馬洪擔任職務

馬洪是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長,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十四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1] 
生平圖冊(二)

馬洪人物家庭

妻子:陳伯林 [7] 

馬洪人物作品

馬洪個人作品

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問題》、《經濟結構與經濟管理》、《試論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戰略》、《中國經濟調整改革與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經濟》、《中國經濟發展新戰略》、《馬洪選集》。主編《當代中國》叢書等。 [4]  [7] 
遼瀋戰役紀念館 遼瀋戰役紀念館

馬洪編輯《遼瀋決戰》

1983年8月1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的陳雲同志召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黃克誠、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先楚、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兼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主任馮文彬、中顧委委員張秀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馬洪、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副主任馬石江,以及遼瀋戰役紀念館的有關人員,在中南海開會,討議《遼瀋決戰》一書的編輯出版事宜。
會議確立了《遼瀋決戰》的指導思想和遼瀋戰役紀念館展覽包含的內容,為《遼瀋決戰》的編輯和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的建設指明瞭方向。會上經陳雲同志提議組建了《遼瀋決戰》編審小組,馬洪為編審小組成員。還把《遼瀋決戰》列入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的項目,並以中徵發(【1983】10號)文件的形式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區和各大軍區。
《遼瀋決戰》 《遼瀋決戰》
在馬洪同志及《遼瀋決戰》編審小組其他成員和《遼瀋決戰》編輯部組成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遼瀋決戰》編審小組和解放軍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合編的《遼瀋決戰》(上、下)一書,於1988年10月遼瀋戰役勝利四十週年之際由人民出版社順利出版,並在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時28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上首發。 [2-3] 
遼瀋戰役紀念館 遼瀋戰役紀念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