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永生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鎖定
馬永生,男,漢族,1961年9月生,內蒙古土默特左旗人,1984年馬永生從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畢業,1987年獲得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地質系理學碩士學位,199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沉積學家,石油地質學家,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 [24]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法定代表人。 [1-2]  [18]  [20] 
中文名
馬永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
出生日期
1961年09月09日
畢業院校
中國地質科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四川盆地下組合天然氣的成藏過程和機理》
主要成就
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馬永生人物履歷

1980年09月—1984年07月,就讀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地質學專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4年09月—1987年07月,就讀於武漢地質學院地層古生物學專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87年09月—1990年08月,就讀於中國地質科學院沉積學專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0年08月—1992年05月,在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工作;
1992年06月—1995年11月,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塔里木石油勘探指揮部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綜合研究室主任;
1995年12月—1998年09月,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地質所海相碳酸鹽巖研究室主任;
1998年10月—2002年03月,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南方海相油氣勘探項目經理部經理;
2002年04月—2007年02月,任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總地質師、經理、總經理(被評為中石化集團公司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和第一層次學術帶頭人); [3] 
2003年10月—2007年07月,就讀於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獲得工商管理專業(EMBA)碩士學位;
2007年03月—2008年04月,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工作,擔任經理、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8年04月,任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副主任;
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被評為國家首批“萬人計劃”傑出人才; [4] 
2015年12月,擔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5] 
2017年03月,擔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成員(2017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國際編號為210292號小行星命名為“馬永生星”); [6-8] 
2018年10月,擔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裁,對口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授權代表;
2019年04月,擔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總裁、黨組副書記; [9-10] 
2020年03月,擔任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 [11] 
2021年08月,擔任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代為履行職責)。
2021年11月,擔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18] 
2021年12月1日,中國石化法定代表人。 [20]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23] 
2023年3月,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 [24] 

馬永生職務任免

2021年8月2日,中國石化發佈公告,公告顯示,根據《公司法》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公司全體董事共同推舉董事馬永生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期限自推舉之日起至公司選舉產生新一任董事長之日止。
2021年11月16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佈了中央關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調整的決定:馬永生同志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 [19] 
2021年12月1日,據天眼查APP顯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法定代表人由張玉卓變更為馬永生。
2023年3月12日,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主席會議通過,馬永生為經濟委員會委員。 [24] 

馬永生主要成就

馬永生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馬永生在野外 馬永生在野外
馬永生長年堅持理論研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在碳酸鹽巖巖石學、儲層沉積學、碳酸鹽巖油氣勘探領域有貢獻。揭示了深層超深層碳酸鹽巖優質儲層的發育機理並提出了“三元控儲”預測模式;建立了適合於複雜構造區的“疊合—複合控藏”油氣成藏模式;建立了礁灘相複雜碳酸鹽巖儲層的地質模型和預測模式;摸索形成了適用於複雜地區深層、超深層勘探的系列技術。上述理論和技術成果成功地指導了中國南方海相深層、超深層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勘探和生產實踐,發現了普光、元壩等多個大型和特大型天然氣氣田,為國家重大工程“川氣東送”提供了紮實資源基礎。 [12]  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3] 
一、長期從事碳酸鹽巖沉積層序與沉積模式的理論研究,並取得創新性成果
1995年對五台山滹沱羣研究,率先報道白雲岩全巖碳同位素的突變,揭示其與古海水碳同位素組成的關係以及等時性研究意義。在古生物年代學基礎上,依據旋迴層序分析,結合同位素年代,較早地開展了碳酸鹽岩層系的等時性研究。同時,藉助於碳酸鹽巖儲層微相分析和儲層非均質性精細刻畫,系統闡述沉積型(主要為礁灘和白雲岩)、裂縫型和岩溶型碳酸鹽巖儲層的發育、保存機理和主控因素;從等時地層格架、地層分佈模式和微相構成三個層次上,構建中國複雜地質條件下,碳酸鹽巖儲層沉積學的框架,為碳酸鹽巖儲層的預測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中國幾個主要沉積盆地與北美地台海相碳酸鹽巖沉積與層序對比的基礎上,作為第一作者出版了專著《碳酸鹽巖儲層沉積學》(1999),該書是該領域中中國最早出版的專著之一。
二、探索碳酸鹽巖儲層發育機理,構建深層優質儲層預測模式與天然氣的演化富集成藏模式,拓展中國海相碳酸鹽巖地區的油氣勘探領域傳統的石油地質學將埋深3500m作為碳酸鹽巖地層的孔隙死亡線,認為5000m以下的深層不具備勘探價值;根據野外觀察與室內實驗結果,在2001年的研究報告中,馬永生提出烴類-岩石-深部流體相互作用、熱硫酸鹽化學反應等深層溶蝕作用可導致岩石孔隙形成與優質儲層的發育,構建了埋深達到7000m的碳酸鹽巖優質儲層的預測模式,闡明瞭深層超深層優質碳酸鹽巖儲層的發育和保存機理,拓展了深層油氣資源的勘探領域;主持研究川東北地區的油氣儲層分佈與成藏曆史分析,建立天然氣的演化富集成藏模式,從而確認川東北普光地區在低於構造高點1300m的構造部位,深層具有台緣礁灘儲集相帶分佈,可作為天然氣勘探的有利目標;在總體上提出以碳酸鹽巖盆地分析和油氣潛力評價為基礎、以碳酸鹽巖儲層分佈為核心、地震與非震技術結合的海相碳酸鹽巖勘探理論模式,出版了中國碳酸鹽巖油氣勘探方面的兩本專著——《碳酸鹽巖油氣勘探》(1999)和《中國海相油氣勘探》(2006)。
三、以海相碳酸鹽巖沉積模式與深層儲層沉積預測模式為指導,在高勘探程度區發現了普光大氣田普光氣田是目前四川盆地發現的埋藏最深、儲層最厚、丰度最高、規模最大的氣田,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海相整裝大氣田。普光氣田的發現,實現了中國海相碳酸鹽岩層系天然氣勘探的重大突破,推動了中國海相油氣勘探事業的發展。在川東北探區,面臨一個前人圈定的“海槽”深水沉積區不應具備有利的儲集相帶,潛在的儲層埋深已超過5000m,各個構造高點上鑽21口探井無重大發現等不利局面,馬永生通過精細觀測數十條野外剖面和大量鑽井岩心,以及進行成巖過程的模擬研究,首次在前人劃分的三疊系下部發現了二疊系標準化石組合,重新釐定地層層位;依據新建的海相碳酸鹽巖沉積模式與深層儲層預測模式,成功地預測該地區的構造低部位具有深層—超深層(>5000m)優質碳酸鹽巖儲層的存在;開展油氣源、油氣充注和調整改造史研究,揭示了疊合盆地多期構造演化條件下的疊合-複合控藏機理,為中國海相碳酸鹽岩層系的最大氣田(普光氣田)和第二大氣田(大灣氣田)及近10個新含氣構造的勘探與發現,提供了地質理論依據。
馬永生在長期紮實基礎研究與勘探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海相深層碳酸鹽巖天然氣成藏機理與富集理論”,突破了傳統的理念,創新程度高,並被中國普光大氣田及川東北一系列的勘探實踐所證實,實現了中國海相勘探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突破。這一創新成果,豐富和完善了石油地質理論和實踐,具有世界領先水平,有力推動了海相碳酸鹽巖領域的科技進步,對中國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世界碳酸鹽巖領域油氣勘探也具有現實的借鑑意義。 [13] 
馬永生是中國碳酸鹽巖理論研究和油氣勘探領域的學術帶頭人,長期從事中國油氣資源勘探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在中國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勘探理論和技術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 [12] 
  • 學術論著
截至2014年1月,馬永生作為第一、二作者發表論文80餘篇(SCI收錄9篇),作為第一作者出版專著4部。
馬永生院士出版專著統計表
出版日期
專著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23.9
中國西部大型盆地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圖集
馬永生 等
北京:科學出版社 [27] 
2022.11
中國西部大型盆地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理論與勘探實踐
馬永生 等
北京:科學出版社 [25] 
2022.11
南方海相層系油氣形成規律及勘探評價
馬永生 等
北京:科學出版社 [26] 
2014.12
四川盆地下組合天然氣的成藏過程和機理
劉樹根,馬永生,王國芝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04
中國南方層序地層與古地理
馬永生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04
中國南方構造 層序巖相古地理圖集
馬永生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7.02
中國海相油氣勘探
馬永生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7.01
中國海相油氣成藏條件與勘探前景分析
馬永生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6.10
碳酸鹽巖微相 分析、解釋及應用
馬永生主譯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6.04
華北盆地北部深層層序古地理與油氣地質綜合研究
馬永生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3.06
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 近期進展及應用
(美)Robert G. Loucks, J. Frederick Sarg著;馬永生等譯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9
碳酸鹽巖油氣勘探
馬永生,田海芹編著
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
1999.09
碳酸鹽巖儲層沉積學
馬永生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7.12
碳酸鹽沉積學導論
梅冥相,馬永生,等編著
北京:地震出版社
  • 學術交流
馬永生多次應邀在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年會(AAPG)、國際石油大會(WPC)及中國科學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石油)、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油)和台灣中國石油公司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座。 [13]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4年1月,馬永生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排名第一),省部級一等獎三項(排名均第一)。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獲獎人員
2004年
宣漢-達縣地區石炭系-三疊系油氣地質綜合研究與勘探目標優選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

2005年
川東北、鄂西渝東區塊有效儲層預測研究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

2005年
電磁方法在鄂西山區油氣勘探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科學技術獎

2006年
海相深層碳酸鹽巖天然氣成藏機理、勘探技術與普光大氣田的發現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馬永生郭旭升、朱鉉、楊方之、蔡希源、郭彤樓、黃鋭、李國雄、蔡勳育、楊貴祥、郝芳楊克明、鄭天發、高林、陳高 [22] 
2006年
南方中古生界油氣富集規律研究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科學技術獎

2007年
天文週期觀的中朝板塊層序、事件和演化綜合研究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2014年
元壩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高效勘探及關鍵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郭旭升郭彤樓蔡希源,王志剛,馬永生,李真祥,蔡勳育,胡東風,陳祖慶,瞿佳,唐瑞江,丁士東,凡睿,雷鳴,黃仁春 [21] 

馬永生人才培養

  • 講座報告
2018年8月4日,馬永生到中國地質大學周口店實習基地看望師生,並做題為《普光氣田的發現和意義》的主題報告。 [14] 
2019年6月11日,“領導幹部上講台”國企公開課100講活動走進四川大學,馬永生院士以《為美好生活加油 為中華民族爭氣》為題作報告。 [15] 
  • 指導學生
截至2014年1月,馬永生作為中國地質大學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先後為國家培養出博士8名、碩士5名。

馬永生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5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7年
何梁何利基金會
2007年
第十次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 [16] 
2009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 [12] 
2020年
《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第178位
品牌聯盟 [17] 

馬永生擔任職務

第十三、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2] 

馬永生人物評價

馬永生敬業精神強,參加工作以來克服重重困難,始終堅持在科研生產第一線,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思想方法,勇於探索。為川氣東送工程和中國海相油氣勘探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科學中國人評)
馬永生是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勘探理論研究的開拓者,也是中國普光氣田、元壩氣田發現的主要貢獻者。在長期的油氣勘探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為促進中國石油行業發展、保障國家油氣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評)

馬永生人物影響

  • 馬永生星
2017年7月27日下午,由何梁何利基金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共同主辦的“馬永生星”命名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北京舉行。經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推薦、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請,國際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編號為21029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馬永生星”。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