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马死落地行

[mǎ sǐ luò dì xíng]
汉语成语,比喻失去优势后仍坚持前行
"马死落地行"是源自粤语地区的汉语成语,以"马死后只能徒步行走"为喻体,形容人在失去原有优势或资源后仍需坚持努力的生存态度。该成语通过动物行为特征构建借喻关系,突出环境变化后依靠自身力量继续前行的核心语义。在高三语文试题中,成语被应用于"降低要求"的语境场景,与粤港谚语解释中"失去条件凭努力前行"的释义形成语义呼应 [1]。2013年语文调考试题的小说文本,则通过婚恋场景展现了该成语在实际语言应用中的具体形态。
类    型
汉语成语
结    构
五字短语
修    辞
借喻手法
语    源
粤语谚语
语    义
逆境坚持
语    法
独立谓语

语义解析

播报
编辑
成语"马死落地行"由"马死"和"落地行"两个事嘱元淋炼连件构成逻辑关联:前者指代原有优势条件的丧失,后者强调在劣势环境下采取基础习键己骗行动方式。其核心语义包含两个层面:
  1. 1.
    客观条件突变导致资源丧失
  2. 2.
    主观能动性驱动持续行动
在粤港方言体系中,该成语常与"船到桥头自然直"等熟语形成语义对照,前者侧重失去条件后的坚持,后者强调自然解决的过程。2018年宁夏模拟试题中,成语被置于"降低要求"的语法环境,印证其"条件变化后调整策略"的延伸语义 [1]脚汗鸦踏糊拳茅厚雅晚项厦叠。

修辞特征

播报
编辑
作为动物类熟语代表,"马死落地行"采用典型借喻修辞手法:
  • 喻体选择:以农耕文明中马匹作为运输工具的代表性地位,强化"失去重要资源"的冲击性
  • 本体映射:将动物生存状态投射至人类社会,形成"优势丧失-基础行动"的认知模型
蒙古语熟语研究指出,该成语通过"马/人"行为类比,构建了"动物生态-人类活动"的双层隐喻结构,其修辞复杂度高于普通谚语。

应用场景

播报
编辑
在书面语与口语应用中,该成语主要呈现三种使用形态:
  1. 1.
    逆境激励:强调失去外部条件后依靠自身力量的必要性
  2. 2.
    策略调整:暗示根据现实情况降低原定标准的合理性 [1]
  3. 3.
    状态描述:客观陈述优势条件消失后的生存现状
2013年郑州四中调考语文试题的小说文本中,媒婆使用"马死落地行"劝说嫁女家庭,将"三十岁未婚"类比为"马死","降低择偶标准"对应"落地行",完整呈现成语在婚恋话题中的劝解功能。

文化寓意

播报
编辑
作为粤语文化载体,该成语蕴含三项地域文化特征:
  • 务实精神:强调在劣势中寻求可行方案而非空谈理想
  • 逆境智慧:体现岭南文化"灵活应变"的生存哲学
  • 奋斗传统:延续珠江三角洲移民开拓的拼搏基因
在当代语言演变中,该成语已突破方言界限,2018年起被纳入多个省份高考模拟试题,成为现代汉语成语体系的组成部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