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歇爾-勒納條件

(經濟學術語)

鎖定
馬歇爾-勒納條件這是西方匯率理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所要表明的是:如果一國處於貿易逆差中,即Vx
中文名
馬歇爾-勒納條件
外文名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定    義
如果一國處於貿易逆差中,即Vx<Vm,或Vx/Vm<1(Vx,Vm分別代表出口總值和進口總值),會引起本幣貶值
馬歇爾-勒納條件 馬歇爾-勒納條件
由英國經濟學家A.馬歇爾和美國經濟學家A.P.勒納揭示的關於一國貨幣的貶值與該國貿易收支改善程度的關係。
一國貨幣相對於他國貨幣貶值,能否改善該國的貿易收支狀況,主要取決於貿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給彈性。這裏要考慮 4個彈性:①他國對該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②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③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④進口商品的供給彈性(指他國對貶值國出口的商品的供給彈性)。在假定一國非充分就業,因而擁有足夠的閒置生產資源使出口商品的供給具有完全彈性的前提下,貶值效果便取決於需求彈性。需求彈性是指價格變動所引起的進出口需求數量的變動程度。如果數量變動大於價格變動,需求彈性便大於1;反之,數量變動小於價格變動,需求彈性便小於1。只有當貶值國進口需求彈性大於0(進口減少)與出口需求彈性大於1(出口增加)時,貶值才能改善貿易收支。如果用 η表示他國對貶值國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η表示進口需求彈性,則當η+η>1時,即出口需求彈性與進口需求彈性的總和大於 1時貶值可以改善貿易收支。此即馬歇爾-勒納條件。舉例來説,假設一國出口的需求彈性為1/4,即出口數量的增加率只有價格下降率的1/4,如果出口價格下降4%,出口數量僅增加1%,結果出口總值將減少3%。又假設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為3/4,即國內價格上漲4%,進口數量就會減少3%,進口總值也減少3%。由於這兩種彈性之和等於1,進出口值按同一方向同一數量變動,貿易差額保持不變,即該國的貿易收支狀況得不到改善。如果η+η>1,貿易收支可以改善;如果η+η<1,貿易收支反而惡化。
工業發達國家的進出口多是高彈性的工業製成品,所以在一般情況下,貨幣貶值的作用較大。相反,發展中國家的進出口多是低彈性的商品,所以貨幣貶值的作用不大。這就是説,發展中國家只有改變進出口的商品結構,由出口低彈性的初級產品轉為出口高彈性的製成品,才能通過匯率的變化來改善國際收支的狀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