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村鎮

(海南省澄邁縣原下轄鎮)

鎖定
馬村鎮,海南省澄邁縣下轄鎮(已撤銷)。
中文名
馬村鎮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海南省澄邁縣
人口數量
6817 人(1998年)
位於澄邁縣最北部,地處北緯19°,東經110°,距縣城46公里。東南與老城鎮交界,南與澄邁縣華僑農場相連,西與橋頭鎮接壤,北部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地域為東西長,南北狹小,總面積4.93平方公里。
馬村鎮土壤為紅壤土、火山灰土和沙土,境內有一座海拔57米的國社嶺。海岸線長12.5公里,馬村港為深水天然良港。屬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為24℃,最低氣温為15℃,最高氣温為39℃,年均降雨量為1350毫米,年均日照量2345小時。
清末,馬村屬封平都、萬稔都。民國二年(1913年)屬澄九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大峯(今大豐)團董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澄四區大峯(今大豐)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澄四區老城鄉。
1955年10月21日,成立馬村鄉,屬澄四區管轄。1956年底,馬村、大亭、大峯(今大豐)、鹽丁4個鄉合併成立馬村鄉(中鄉),屬白蓮區管轄。1957年8月,屬白蓮鄉管轄。1958年10月,隸屬白蓮公社,1961年5月,屬老城公社管轄。1972年12月28日,從老城人民公社劃出馬村、文大、東水3個大隊,從橋頭公社劃出沙土、玉包2個大隊,從白蓮公社劃出鹽丁、五村2個大隊,共7個大隊,成立馬村人民公社。1976年9月3日,馬村公社劃出鹽丁、五村、石聯、大亭4個大隊歸大豐人民公社管轄,沙土大隊歸橋頭公社,同時馬村公社改稱馬村漁業人民公社。馬村漁業人民公社管轄東水、文大、馬村、玉包4個大隊。1979年6月,玉包大隊劃歸橋頭人民公社。1984年1月,馬村漁業人民公社改為馬村區公所,生產大隊改為鄉。1987年4月,馬村區公所改為馬村鎮,鄉改為村委會,鎮轄3個村委會。1989年12月撤銷村民委員會,村委會更名為管理區,共7個自然村。1995年11月,管理區又複名村民委員會。1998年轄區仍之。
馬村鎮屬規劃中的海口市馬村組團,是澄邁縣重點開發建設城市化地區之一。轄區內有55萬千瓦發電機組的海口電廠,年產8萬立方米的中平木業膠合板廠,年產45萬噸的崑崙水泥廠等國營和合資大型企業,有鋸木廠、烘乾廠、網具廠等鄉鎮企業。
1998年,全鎮有6817人,有曾、馬、王、羅、梁、姜、吳、陳、李、許、洪、謝、林、楊、黃、符、劉、勞、辜、譚、馮、鄭、杜、伍、鍾、嚴、蔡等40多個姓氏,主要講地方土語(疍家話)。有美仁、吉古、潭骨、國社4個山塘水庫,常年蓄水6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00畝。有耕地778.3畝,糧食總產80噸,平均畝產375公斤。有耕牛722頭,肉豬1150頭,“三鳥”13300只,肉類總產303噸;商店83間,從業人員250人;商品零售總額600萬元,農貿成交總額540萬元;有漁機船180艘,總噸位有1140噸,漁業年總產量5022噸,產值2000萬元;工業產值(含老城開發區)15200萬元,財政收入178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636元;人均住房20平方米;有中學1間,教職員43人,在校學生261人;完全小學5間,教職員工59人,在校學生1162人;醫院1間,病桌12張,醫務人員19人。還有郵電所、銀行營業所、工商所、派出所、税務所、供銷社等。馬村墟東邊1公里處建有“馬白山將軍紀念園”。 [1] 
2002年7月,澄邁縣鄉鎮調整,原白蓮鎮、馬村鎮劃入老城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