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明心

鎖定
馬明心(1719年—1781年),經名易卜拉欣,尊號維尕耶圖拉·穆罕默德·召非。回族。中國清代伊斯蘭經學家、蘇菲主義(伊斯蘭教神秘主義)學派哲赫忍耶教派創始人。生於甘肅階州(今甘肅隴南),後隨其父求學遷河州(今甘肅臨夏)。幼孤,為叔父所撫養。六歲隨叔父在西關清真寺攻讀伊斯蘭教經典及阿拉伯文。1728年,隨叔父赴麥加朝覲,途經也門,與叔父失散。他被當地沙孜林耶道堂收為門徒,習經修道,並由教長資助朝覲“天房”。1744年回國,積極傳佈沙孜林耶主張,並吸收蘇菲派的教義,創立哲赫忍耶教派,在甘肅廣泛傳播,後被循化華寺門宦首領馬國寶以“邪教”告發官府,被迫遷居定西縣官川馬家堡。1781年因其門徒蘇四十三起事,他被清政府逮捕後拒絕勸降蘇四十三,遂被斬首於蘭州東川門。後來他的信徒尊其為“束海達依”(意為“為主道犧牲的人”)。 [1] 
中文名
馬明心
別    名
字復性,經名易卜拉欣,尊稱道祖太爺
官川耳則子
官川老人家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719年
逝世日期
1195年四月一日(伊斯蘭曆)
畢業院校
西關清真寺
沙孜林耶道堂
職    業
阿訇
主要成就
創立哲赫忍耶
出生地
甘肅階州(今甘肅隴南)
信    仰
伊斯蘭教
人物記載
馬明心(1719年一1781年),一作馬明清或馬明新,字復性,經名易卜拉欣, 又名默罕默德·召裴,道號“維嘎耶·屯拉”(意即“維護主道的人”)。回族,祖籍階州(今隴南市),後遷居鞏昌,再遷金縣,中國伊斯蘭教哲赫忍耶門宦創始人。據《蘭州市志·民族宗教志》載:“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馬明心生於金縣(今榆中縣)馬坡三伏莊,後在河州、循化傳教。”
馬明心幼年喪父,為叔父收養。雍正六年(1728年),隨其叔父赴麥加朝聖,途中二人失散,遂流落也門(今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做僱工,後被也門教堂大伊瑪目伊本載尼收留為徒。明心眉目清秀,聰明機智,吃苦好學,深受其師喜愛。在也門學習乃格什板頂耶的蘇菲派教義,完成朝覲功課。
乾隆九年(1744),攜帶《古蘭經》、《穆罕買斯》、《曼達耶亥爾》3部經典經中亞布哈拉等地回到河州,在虎夫耶法寺門宦馬來遲處講學。宣傳伊斯蘭教蘇菲派哲赫忍耶教義,提出革除世襲門宦制度,減輕教民宗教負擔,簡化宗教儀式,強調佈施應用於賙濟窮人,阿訇不能個人佔有;針對花寺道祖馬來遲傳教權於其子,則力主教權傳承應“傳賢不傳子”等,贏得穆斯林們的擁護和尊敬,一時門徒濟濟。但卻引起法寺門宦上層反對,被迫離開河州。不久遷安定(今定西)宮川定居,重伊斯蘭教之道乘,傳“脱勒格提”,被信徒尊為“官川阿則孜”(即官川老人家)和“穆勒師德”(即指教者、引領者),後被尊為哲赫忍耶之道祖。
乾隆二十九年(1764),明心去循化廳(今青海省循化縣)撒拉族地區傳教,很快得到撒拉族中、下層的廣泛信仰,歸信者甚眾。其後,又在蘭州、寧夏金積堡等地發展信徒。乾隆四十六年(1781)春,循化廳新(哲赫忍耶)老(華寺)教衝突,甘肅政府調解不公,支持老教,打壓新教。三月十八日,新教阿訇蘇四十三率領新教羣眾擊殺調停的蘭州知府楊士璣、河州鎮副將新柱等官兵200餘人後起而反清。攻佔河州城後,陝甘總督勒爾謹根據蘭州府通判謝桓獻計,責成布政使王廷贊札飭安定縣知縣黃道燛在關川逮捕明心及其子、婿,解往蘭州囚禁。 同月二十七日,蘇四十三率軍進攻蘭州,猛攻西門,要求釋放明心。王廷贊迫令明心登城,勸諭蘇四十三退兵。明心遂“俯向城下作番語數語,色甚厲,俄挽頭上巾擲城下”,似有保護教民、弘揚教門之意。反清軍數千人在城下看到明心挺立城頭時,均“滾鞍下馬,口稱‘聖人’,揮淚如雨”,跪誦經文,作番語。勒爾謹視此景況,遂令王廷贊殺明心,子女充軍雲南、新疆等地。後一漢民收明心屍,將其葬於蘭州東崗桃樹坪。 曾孫馬元章,曾任哲赫忍耶教派第七輩教主。民國初年,馬元章通過郭南浦,得到甘肅督軍陸洪濤、省長張廣建的賞識與同意,將明心屍骨葬於蘭州東稍門(今城關區農民巷9號),修建了拱北,追尊為“速海達依”。隨後在明心遇難之地和蘇四十三、韓賽裏麥(馬明心的義女)犧牲之地,率眾舉行宗教活動,誦經悼念,並周遊蘭州城,一時轟動金城。 [2]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74頁
  • 2.    馬明心  .蘭州市地方誌[引用日期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