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文卿

(明朝御史)

鎖定
馬文卿(1557—1640 [2]  ),字瑞符,貴陽人。萬曆壬辰進士,改庶吉士,授御史,按粵東。以憨直忤時輩被謫,遂不赴銓補。居鄉數十年,杜門卻掃,絕跡公庭,年八十三卒。 [1] 
瑞符
中文名
馬文卿

馬文卿人物生平

馬文卿萬曆十三年(1585)舉人,恩選懷柔縣教諭。 [2]  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任巡關御史、直隸監察御史、山西道監察御史等職務。據《明史》王保傳所載: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馬文卿任巡關御史。《明董家口東長城石碑》和《明任西岡墓誌銘》所載,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至二十四年(1596年)馬文卿任巡按直隸監察御史。郭子章《黔記》貤恩表所載,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馬文卿為山西道御史。《江公堤碑記》所載: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馬文卿時任巡按廣東監察御史。《明許一德墓誌銘》和《明許成德墓誌銘》記載,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至四十六年(1618年)年,馬文卿為巡按山西道監察御史。明《熹宗天啓實錄》和《少師朱襄毅公督黔疏草》記載:明天啓六年(1626年)至崇禎十年(1637年),馬文卿已謫官還鄉,成為鄉紳耆宿,耳聞目睹“奢安之亂”給地方軍民帶來的慘痛災難,因而竭力反對朝廷對“安酋”的招撫。
《明史·董一元王保傳》載:“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薊三協南營兵,戚繼光所募也。調攻朝鮮,撒還,道石門,鼓燥,挾增月餉。保誘令赴演武場,擊之,殺數百人,以反聞。給事中戴士衡、御史汪以時言南兵未嘗反,保縱意擊殺,請遣官按問。巡關御史馬文卿庇保,言南兵大逆有十,尚書石星附會之,遂以定變功進保秩為真,蔭子。”次年,與都督同知王保督修董家口東長城一段。又《明史·沈思孝傳》有:“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給事中楊天民、馬經綸、馬文卿又各疏劾(沈)思孝,大抵言文炳之疏由思孝,藉以搖丕揚也。思孝屢乞罷,因詆丕揚負國。員外郎嶽元聲言大臣相攻,宜兩罷,似並論丕揚、思孝,而其指特攻時馨以及丕揚。疏方上,文炳忽變其説,謂‘元聲、東之述思孝意,迫之救此呂、劾時馨,非己意也。’帝皆置不問。”從《明史》之記載,馬文卿敢於言事,活躍於當年明廷政壇。
馬文卿謫官居鄉期間的活動,據《熹宗天啓實錄》載:“(天啓六年閏六月甲子二十四)貴州闔省官民人等馬文卿等具疏,言:‘安酋罪惡滔天,水藺狡計益深,萬難以撫結局。乞蚤定蕩平之策以保危疆’。得旨:著户、兵二部作速議復,其四省撫臣要協心共濟,不得遲緩誤事,責有所歸”。
在朱燮言《少師朱襄毅公督黔疏草》中雲,崇禎三年(1630年)四月初四日題奏的《安位投降中變疏》雲:“題為安酋業已投誠,紳袊未肯罷戰,謹陳夷情士論,仰請聖裁,以絕進止事。……隨據漢把左之賓、宋之本等七名,於三月二十三日到省投見,認定招集流離,修復畢節,求臣給發照示,問至次日,臣方開門,忽鄉紳馬文卿、潘潤民、楊秉鐸、曹育俊、何圖呈等,率領士民至臣署中,哀號赴所,謂殺戮積忿,斷不能銷;夷情狡詐,斷不可信;且岌岌有寇在左右之恐。臣以時事緩急,並接濟困乏之狀,再三告之,意不相信;旋別赴按臣蘇琰處,赴訴無何,則報有一等亡賴,徑至城外歇家內,擒出左之賓等七目,登時打死,又波及遵義投文千總湯思俸並參將冉天胤跟役數命。……臣外既失信於諸酋,內且見拂於紳袊,進止狼狽,不知所裁。二十七日各紳袊,具有訴詞至,四月初一,另有公疏條議草稿示臣,除行令徑自奏聞外,臣謹會同巡按貴州監察御史蘇琰合詞上請:伏乞敕下部酌議,復請聖裁行臣等奉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
隨後,朱燮言在《回奏訪查蘇按院疏》中又云:“因漢把左之賓等來議款,鄉官則有馬文卿、潘潤民、楊秉鐸既生員鄉耆赴院控詞。”在一次事件中,朱燮言聽信巡按御史蘇琰之言,斬殺帶頭毆斃“安酋”乞撫把目的千户胡朝棟等六人,並株連涉事的馬文卿、潘潤民等居鄉官員。 [1] 
馬文卿卒於崇禎十三年(1640),享年八十四,葬阿慄寨壽山(《貴陽府志·古城地圖記》誤載為石鞍寨)。 [2] 

馬文卿個人作品

馬文卿在巡關御史任上,在北京懷柔境內松棚、紅螺寺名勝古蹟留下了兩首題詩。“松棚晚翠”為明代懷柔八景之一。馬文卿《題松棚》詩曰:“瀟寺清森一任空,殿前惟見護佛松。要連琥珀通泉窟,枝輓曲屈盤卧龍。翠蓋擎天常綿障,青萌鋪地多雲封。老僧幾度修齋事,久向禪關作龕龍。”紅螺寺坐落於北京懷柔縣紅螺山麓,原名大明寺,有“碧波藏古剎”之美譽。馬文卿於此題下《遊紅螺寺》,詩曰:“非雲非霧亦非煙,夕吐紅雲焰觸天。山際萃眉呈透色,潭中螺髻照靈巔。虹霓林麓光遙度,老蜃樓台影倒懸。百丈峯頭近北斗,錯疑勝地吐龍泉。”
貴陽陳田《黔詩紀略補》收錄馬文卿的《石屋看花》一詩:“山間奇石訝凌空,恰好棲遲一畝宮。何待編茅勞野客,春來桃杏遍山紅。”
根據《黔詩紀略》等史料記載,馬文卿還著有《馬侍御稿》。 [1] 

馬文卿親屬成員

生有八子:即士哲、士升、士睿、士鯤、士鵬、士莊、士鮫、士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