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拉松

(長跑比賽項目)

鎖定
馬拉松(Marathon)長跑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全程距離26英里385碼,摺合為42.195公里(也有説法為42.193公里)。分全程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種。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
公元前490年,希臘人擊敗波斯人贏得馬拉松戰役勝利,希臘士兵斐迪庇第斯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宣佈完勝利消息後倒地死去。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為了紀念斐迪庇第斯,專門設置了從馬拉松跑到雅典的長跑比賽。 [23]  1984年,在第23屆奧運會中,女子馬拉松被正式列入比賽項目 [24]  。1910年11月17日,南京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馬拉松比賽。1957年11月24日,新中國第一場馬拉松比賽在南京市舉行。2004年1月1日,國際田聯宣佈,馬拉松開始擁有世界紀錄。 [24] 
2023年10月8日晚(北京時間),在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肯尼亞人基普圖姆在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以2小時00分35秒的成績打破基普喬格保持的世界紀錄。 [29-30] 
中文名
馬拉松
外文名
Marathon
總    長
約42.195公里
女子世界紀錄
阿塞法(2:11:53) [31] 
貼    吧
Marathon
男子世界紀錄
基普圖姆(2:00:35) [30] 

馬拉松歷史淵源

馬拉松起源

公元前490年,希臘人擊敗波斯人贏得馬拉松戰役勝利,希臘士兵斐迪庇第斯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宣佈完勝利消息後倒地死去。
“馬拉松第一人”斐迪庇第斯雕像 “馬拉松第一人”斐迪庇第斯雕像
馬拉松賽是一項長跑比賽項目,其距離為42.195公里(也有説法為42.193公里,但比賽都是用42.195公里)。這個比賽項目的起源要從公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
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史稱希波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儘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斐迪庇第斯的士兵回去報信。
斐迪庇第斯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地喊道“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説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項目,把當年斐迪庇第斯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為賽跑的距離。馬拉松原為希臘的一個地名。在雅典東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語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長眾多茴香樹而得名。體育運動中的馬拉松賽跑就得名於此 [3] 
百科x混知:圖解馬拉松 百科x混知:圖解馬拉松

馬拉松發展

馬拉松現場 馬拉松現場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為了紀念斐迪庇第斯,專門設置了從馬拉松跑到雅典的長跑比賽。 [23] 
1896年舉行首屆奧運會時,顧拜旦採納了歷史學家布萊爾(Michel Breal)以這一史事設立一個比賽項目的建議,並定名為“馬拉松”。比賽沿用當年斐迪庇第斯所跑的路線,距離約為40公里200米。此後十幾年,馬拉松跑的距離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時,為方便英國王室人員觀看馬拉松賽,特意將起點設在温莎宮的陽台下,終點設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內,起點到終點的距離經丈量為26英里385碼,摺合成42.195公里。國際田聯後來將該距離確定為馬拉松跑的標準距離。女子馬拉松開展較晚,1984年第23屆奧運會才被正式列入比賽項目。
1896年首屆奧運會後,馬拉松賽在世界各地廣泛舉行,美國從1897年起舉行波士頓馬拉松賽,至2000年已舉辦了104屆,成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馬拉松在公路上舉行,可採用起、終點在同一地點的往返路線或起、終點不在同一地點的單程路線。比賽時,沿途必須擺放標有已跑距離的公里牌,並要每隔5公里設一個飲料站提供飲料,兩個飲料站之間設一個用水站,提供飲水或用水。賽前需經身體健康檢查,合格者方可報名參加比賽。
中國史上第一屆馬拉松比賽在南京舉辦,自近代體育傳入中國後,中國有記錄的首屆馬拉松比賽的賽道位於南京與鎮江之間。其中賽道的最後一段路程,即南京的中山門到新模範馬路這一段。
1910年11月17日,南京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馬拉松比賽。
1910年11月17日(農曆十月十六日),《時報》發出了一份比賽預告,“各報館鑑,長距離競走會從鎮江金山頂起,至南京勸業會紀念塔止。十七(日)發足,十九(日)達會場”。清末民初,“競走”是人們對於跑步比賽的通稱。 [4] 
1957年11月24日,新中國第一場馬拉松比賽在南京市舉行。
2004年1月1日,國際田聯宣佈,馬拉松開始擁有世界紀錄。 [24] 
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首次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在馬拉松比賽早期,沒有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
今昔馬拉松賽也有不少差別,比賽分3天,參賽人員主要是南京各學堂的教師,賽道被分為不連貫的三段,第一天從鎮江金山到高資鎮,距離約為12公里,第二天跑到南京遠郊,距離約20公里。第三天上午休息,下午從南京朝陽門(今中山門)起跑到勸業會場(在今南京新模範馬路附近),距離約10公里。比賽有十餘人蔘賽,除中途退賽和犯規選手,有6人跑完全程,同時到達終點,排名不分先後。 [5] 
2022年4月27日,中國田徑協會在全國路跑及大眾田徑工作會議上,對管理文件中路跑項目定義表述、距離設置以及反興奮劑工作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修訂説明,併發布了全新中國路跑LOGO,重塑中國路跑新形象。
“為與世界田聯競賽規則中對路跑項目的定義表述一致,規範賽事標準距離,便於與世界田聯積分體系匹配,根據世界田聯競賽規則中對於項目的描述,將‘馬拉松’統一改為‘路跑’,標準比賽距離設置為5公里、10公里、15公里、20公里、半程馬拉松、25公里、30公里、馬拉松及公路接力賽。” [17] 
2024年3月,中國田徑協會發布了《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報告顯示,2023年全年共舉辦699場馬拉松,總參賽人次為605.19萬人次。無論從賽事數量、參賽規模,還是完賽成績,都顯示出中國的路跑活動方興未艾、蓬勃生長的態勢。 [38] 

馬拉松比賽規則

原本馬拉松比賽沒有設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但國際田聯(IAAF)為了刺激公路比賽的發展,決定從2004年1月1日開始,設立馬拉松、競走等公路比賽的世界紀錄。
選手的身體情況需得到比賽醫療機構的認可,方能參加比賽。
北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運動員不能隨便喝水
42.195公里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説,是一次對體能極限的挑戰。在比賽中,運動員雖然也會從路邊的小桌子或者是路邊站立的人手中接過來一些水。而這飲用水卻不是誰都可以隨便遞的。
在馬拉松賽中,比賽的起點和終點都提供水和其他飲料,而在比賽路線上,每隔2.5公里有一個飲料站。水和飲料放在運動員經過時容易拿到的地方,運動員也可自備飲用水,並且可以在他們要求的地方設置飲料站。飲用水和濕海綿提供站設置在兩個飲料站之間。在那裏,長跑運動員和競走運動員經過時可以取到飲用水,還可以從海綿中擠水沖洗頭部,起到冷卻作用。除此之外,運動員不能從比賽線路上其他地方獲得飲料。
可以説,“水”是馬拉松比賽中規定最為嚴格的部分。除此之外,運動員只要在裁判的監督下沿正確的路線比賽即可,如有特殊原因,還可在裁判員的監督下離開賽跑路線,但如果不在監督下離開就會失掉比賽資格。

馬拉松運動魅力

北京馬拉松賽 北京馬拉松賽
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賽場地的開放。其他體育項目,只要是可以用來比賽的,要麼是似曾相識的一塊地,要麼是司空見慣的一個圈,而馬拉松賽的場地多從城市道路選取,對參賽者來説,每跑一步、每過一段都是不同的風景。
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對參賽者的包容。其他體育項目,只有同等選手才能同場競技,業餘愛好者幾乎不可能與專業運動員pk,而馬拉松賽不同,無論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愛好者,大家都可以擠在一起比賽。 [6] 
馬拉松的魅力顯然不止兩個,但不可否認,正是開放與包容這兩個原因,讓馬拉松給人們帶來了更多歡樂。

馬拉松著名賽事

馬拉松國際賽事

波士頓馬拉松
波士頓馬拉松開始於1897年4月19日,是全球首個城市馬拉松比賽,當時只有15位跑者參加。從創辦至今,波士頓馬拉松每年一次,從沒間斷過,通常在4月中旬進行。在1986年以前,波士頓馬拉松一直沿用古希臘的方式,對優勝者的獎勵只有頭戴橄欖葉編成的花冠,頒發獎盃,但沒有獎金。
波士頓馬拉松沿襲了其古老的傳統,優美的原野、點對點的快速賽道、空前的現場觀眾,一切都體現着這個古老馬拉松的魅力。但遺憾的是,很多選手都無緣體驗波士頓馬拉松,因為她對參賽資格有着嚴格的限制。但這並沒有阻止人們前去嘗試,正是由於有了這種排他性,才更增加了波士頓馬拉松的吸引力,世界尖子運動員都以在這個賽事中奪冠為榮。
波士頓的道路起伏很大,所以男子沒出過世界最好成績,女子馬拉松於20世紀70~80年代(在女子馬拉松賽事還不多的情況下)產生過3次世界最好成績。
2001年4月16日第105屆,1996年奧運會亞軍韓國的李鳳柱衝破兩名肯尼亞選手的圍堵和奧運會冠軍博拉的追趕,奪得冠軍(2:09:43),他中斷了肯尼亞人10年的壟斷而舉世轟動。李鳳柱回到漢城時,受到英雄凱旋般的歡迎。
路線:比賽從波士頓正西方的Hopkinton出發,穿過7個小鎮,最後在位於波士頓市中心的Copley廣場結束。整個路線的起伏較大,特別是在開始階段。
規模:超過1萬人
紐約馬拉松賽
如果説有哪個馬拉松賽可以毫不猶豫地宣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那一定是紐約馬拉松。紐約馬拉松的聲譽僅次於波士頓,創辦於1970年,每年11月初舉行,參賽者最多超過10萬人,聲勢浩大,通過紐約大吊橋時連橋身都震動,場面非常壯觀。沒有哪一個馬拉松可以像紐約馬拉松那樣吸引如此眾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跑手,這個城市獨特的魅力、比賽壯觀的氛圍以及塞滿賽道兩旁的令人不可思議的觀眾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賽事中。如果你希望感受到城市馬拉松的活力和激情,你一定不能錯過紐約馬拉松。
20世紀80年代,挪威長跑女將韋茨共9次在紐約奪冠,是馬拉松歷史上奪冠次數最多的人。1981年,美國名將薩拉薩爾在這裏創造了2小時8分13秒的世界最好成績,他自1980~1982年獲得3連冠,羅傑斯在1976~1979年共獲得4連冠。1994年,肯尼亞女選手洛魯佩首次在紐約跑馬拉松,她那時21歲,身高1.50米,體重38公斤,看上去還像未成年的孩子,但她卻以2小時27分鐘37秒一舉奪魁。此後,洛魯佩便成為肯尼亞最傑出的長跑女將。
20世紀90年代後,紐約馬拉松除冠軍獎金外還另加一部奔馳車,非常有吸引力。
路線:起點設在通向Staten島的Verrazano-Narrows橋上,穿過紐約的五個城區後,抵達中央公園結束。此路線絕對是一次紐約節日文化之旅。
規模:超過3萬人
柏林馬拉松賽
馬拉松比賽精彩圖集
馬拉松比賽精彩圖集(20張)
每年9月下旬舉行的柏林馬拉松躋身於世界級馬拉松之林,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它破世界紀錄的賽道以及具有超高效率的賽事組委會。但柏林馬拉松帶給大家絕不僅僅是這些。柏林馬拉松吸引了大量的觀眾,熱鬧而喧譁,比賽路線可以讓你來一次20世紀曆史回顧之旅。你會跑過雄偉壯麗的歷史建築,前東柏林嚴肅整齊的大廈,以及西柏林現代、高科技、充滿商業色彩的樓宇。雖然最近幾年柏林馬拉松的主題是世界紀錄,但柏林馬拉松最引以為豪的——它是真正的羣眾性馬拉松。
1977年,在女子馬拉松還沒有普及時,前東德女運動員瓦倫西克在這裏跑出了2小時34分47秒的世界最好成績。到1998、1999年,柏林在馬拉松歷史上大放異彩,28歲的巴西人達·科斯塔在1998年刷新了登西莫保持10年之久的世界最好成績(2:06:50),他是第2個跑進2小時7分鐘以內的人。1999年,洛魯佩把她本人在鹿特丹創造的女子世界最好成績縮短了4秒鐘,使柏林的地位陡增。21世紀的第1年,柏林再次躍進歷史,日本運動員高橋尚子把女子世界最好成績改寫為2小時19分46秒,第1個突破2小時20分鐘大關。
2003年柏林馬拉松組委會決定做一些改革,除像新年一樣釋放煙花外,參賽選手將穿過原來連接東、西柏林的勃蘭登堡門,然後再往前跑300米衝過終點。同時將允許35000人蔘加比賽。
路線:
除了兩個大約17和21英里長的坡道外,柏林馬拉松的路線總的説來非常平坦、寬敞並且相對筆直,特別是比賽剛開始的2英里和接近終點衝刺的部分。沿路將有很多可以吸引你眼球的東西,除非你完全專注於衝擊世界紀錄了。
規模:超過2萬人
倫敦馬拉松賽
倫敦馬拉松誕生於1981年,當時是受了紐約馬拉松的啓發而生成。倫敦馬拉松每年4月下旬舉行,絕對是每一個跑手的節日,寬闊的場地、景色優美的路線、熱情的觀眾、排山倒海般的歡呼聲,再加上快速的路線和幾乎完美無瑕的組織工作,這一切無疑深深吸引着那些馬拉松資深跑手。
倫敦馬拉松曾經是歷史上產生男女世界最好成績最多的城市,但那是在早期。20世紀80年代後期,受到幾個高獎金美國賽事的挑戰,倫敦馬拉松組織者急中生智,在比賽中增加了化妝隊伍,使比賽別開生面,還常有新娘身穿婚紗和穿西服領帶的新郎攜手跑完42公里193米的距離。
20世紀80年代初,倫敦產生過3次女子世界最好成績,最後一次是挪威女將克里斯蒂安森1985年第1個突破2小時22分鐘大關,創造了2小時21分6秒的世界成績。2001年最引人矚目的是世錦賽和奧運會10000米亞軍、5次世界越野賽冠軍特加特首次在這裏跑馬拉松,雖然沒能奪冠,但他以2小時8分15秒奪得亞軍,仍顯出很強的實力。男子組第10名的成績是2小時12分2秒,各名次之間的差距只有幾秒,表明比賽的水平較高,競爭很激烈。就在剛結束的2003倫敦馬拉松賽上,英國本土選手、世界女子馬拉松最好成績保持者拉德克里夫再次實現自我突破,以2:15:25的成績譜寫下最新的女子最好成績。
路線:從位於倫敦西南的布萊克希思格林尼治公園出發,經過國會大廈和白金漢宮,抵達靠近聖瓊斯公園的終點,沿途可以欣賞到倫敦許多著名的歷史名勝。雖然路線曲折、迂迴,甚至某些地方可以説狹窄,但沒有山坡。
規模:超過3萬人
火奴魯魯馬拉松賽
大多數跑步愛好者完全不必在每年的12月份給自己找個理由去火奴魯魯,當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都被包裹在厚厚的棉衣和沉重的黑暗中時,因為火奴魯魯馬拉松就是很好的一個理由。火奴魯魯馬拉松開始於1973年,當年只有167人蔘加,男女冠軍都來自夏威夷。火奴魯魯馬拉松賽事場面盛大,氣氛非常好,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遠道而來的日本跑手,他們是火奴魯魯馬拉松的主力軍。火奴魯魯馬拉松清晨5點就在黑暗中開始比賽,早得令人痛苦,但這樣可以保證在涼爽的氣温下進行比賽。而一旦太陽昇起,你就可以享受到太平洋上童話般迷人的風景。
2002年有30428人蔘加了火奴魯魯馬拉松,這使其在參加人數上排名世界第四。
路線:火奴魯魯馬拉松近似環形的路線從Ala Moana海濱公園開始,到Kapiolani公園結束。在這條路線上,你會經過火奴魯魯最著名的景點,包括懷基基海灘、鑽石頭等。除了兩個爬坡路段,整個賽道都很平坦。
規模:超過2萬5千人
巴黎馬拉松賽
春天的巴黎樹木萌芽、鮮花繽紛,是全世界最適合步行的城市。每年在這個季節舉辦的巴黎馬拉松無疑吸引了眾多的長跑愛好者。賽事當天巴黎周邊道路將實施交通管制,降低車流量,巴黎市政府也鼓勵市民儘量採用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等,可謂做足“環保巴黎”。而隨着組織工作的提高,巴黎馬拉松逐漸吸引着世界頂級跑手的加盟。雖然巴黎在現場觀眾人數上仍然有限制,但無論如何也阻止不了巴黎馬拉松成為世界最偉大的城市馬拉松之一。
2003年巴黎馬拉松的男子組桂冠被肯尼亞選手羅蒂奇以2小時6分32秒的成績獲得,並打破了這項賽事的最好成績。衞冕冠軍、法國選手茲維爾齊斯基在2002年的比賽中,創造了巴黎馬拉松賽的最好成績2小時8分18秒,他在本年度比賽中以2小時6分36秒的微小差距與冠軍擦肩而過,屈居亞軍。另一名來自肯尼亞的選手歐薩爾以10秒之差名列第三。巴黎馬拉松賽吸引了3萬多名長跑選手參加。女子組比賽的冠軍同樣被肯尼亞選手摘取,歐萬紮以2小時27分41秒的成績擊敗意大利選手孔萊索名列第一,坦桑尼亞選手馬莎尼獲得季軍。
路線:鳴槍起跑點是香榭麗舍大道旁的Rue Galilee,東西向的慢跑路線將橫穿整個巴黎。沿途你會經過協和廣場盧浮宮艾菲爾鐵塔等諸多耳熟能詳的名勝。
規模:超過2萬人
斯德哥爾摩馬拉松賽
斯德哥爾摩馬拉松被譽為馬拉松賽中的珍寶,每年6月初的一個星期六下午2點開始鳴槍。這個時節的斯德哥爾摩氣候温和,但氣氛卻盛況空前,大約1/3的市民都湧上街頭吶喊助威,不論領跑者還是落後者都會得到他們的熱情鼓勵。比賽路線充分展現了這個波羅的海海港城市的美麗。
2003年的斯德哥爾摩馬拉松於6月14日舉行,肯尼亞男選手喬斯法·切姆喬爾和瑞典女選手瑪麗埃·瑟德斯特羅姆-隆德貝里分獲男子和女子組冠軍。這是隆德貝里第三次奪得這一賽事的冠軍。此前,她還贏得過兩次亞軍、三次第三名,從而成為該項賽事舉辦25屆以來獲得獎牌最多的運動員。這位曾18次拿過瑞典全國冠軍的43歲的女性在賽後對記者説:“這場比賽對我意義非凡,因為我即將參加世界盃!”
路線:比賽的起點、終點都設在1912年奧運會的國家體育場內,路線的大部分都很平坦,但靠近Djurgarden的地勢起伏較大,還要跨越許多大橋,故速度不是很快。
規模:超過1萬2千人
阿姆斯特丹馬拉松賽
阿姆斯特丹馬拉松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但它直到最近幾年才建立起了和這個著名的城市相當的國際聲譽。和世界其他頂級馬拉松相比,阿姆斯特丹馬拉松是小型的、親密的,只有2000多人蔘加。但就在這2000多人中,絕大多數選手都來自世界各地,他們被這個城市的魅力和這個馬拉松賽的速度而吸引。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和市民對比賽給予了大量的支持,使得阿姆斯特丹馬拉松的組織運作非常良好。
1999年組織者提供了總數為32.5萬美元的獎金,因此前4名都跑進了2小時7分鐘以內,第2~4名的成績比任何一次賽事都好。冠軍基普羅諾2小時6分47秒,歷史第4位;吉法爾2小時6分49秒,歷史第5位;基普拉加特2小時6分50秒,歷史第6位;托拉2小時6分57秒,歷史第9位。
路線:
這是在荷蘭,所以路線又平又坦,很容易出成績,唯一的“障礙”是要穿越許多小運河。阿姆斯特丹馬拉松的路線有兩個大圈,第一圈7公里,第二圈35公里,起點和終點都在1928年奧運會會場,部分沿用了當年奧運會馬拉松的線路。這條路線使選手們可以欣賞到阿姆斯特丹舊城區以及著名的XXX公園的風采,還有很長的一部分則是在郊外住宅區進行。
規模:2200人
鹿特丹馬拉松賽
雖然這個荷蘭小城並不被認為是歐洲必遊之地,但每年的4月份總有數以千計的長跑愛好者來到這裏,參加在這個現代的海港城市舉行的馬拉松賽。鹿特丹道路平坦,氣候適宜,許多優秀運動員都喜歡這條路線。鹿特丹非常支持馬拉松賽,整個城市在比賽當天幾乎是專為馬拉松賽而服務。同時鹿特丹還在馬拉松歷史上寫下了很多創新,比如鹿特丹是首批使用電子計時器的馬拉松之一。鹿特丹打破了只有大城市才能舉辦大型馬拉松的斷言。
鹿特丹馬拉松以屢出好成績而享譽全球,葡萄牙的洛杉磯奧運會冠軍洛佩斯於1985年38歲時,在這裏第一個突破2小時8分鐘大關,創造了2小時7分12秒的世界最好成績。3年後,埃塞俄比亞的登西莫在這裏跑出了2小時6分50秒。許多第1個突破都在鹿特丹,給這個小城增添許多光彩。1998年,洛魯佩把沉睡了13年之久的女子世界最好成績刷新為2小時20分47秒,第1個跑進2小時21分鐘大關,獲15萬美元獎金。次年她以2小時22分48秒在這裏再次奪冠。
路線:因為在荷蘭,所以絕對看不到山坡,路線絕對平坦快速。除了2公里處的Erasmus橋和5公里、30公里處的樹林,賽道可謂一馬平川。
規模:超過1萬人

馬拉松國內賽事

2015南京國際馬拉松賽 2015南京國際馬拉松賽
鄭開國際馬拉松賽
青島國際馬拉松賽
天津國際市民馬拉松賽
河北廊坊全國馬拉松冠軍賽
拉薩國際半程馬拉松賽
南寧半程馬拉松賽
揚州國際半程馬拉松賽
營口國際馬拉松(全運會測試賽)
蘭陵國際馬拉松賽
温州國際馬拉松賽
荊州國際馬拉松賽
常德國際馬拉松賽 [7] 
吉林市國際馬拉松
上黨紅色國際馬拉松賽
雲南保山馬拉松 [36] 

馬拉松最好成績

馬拉松世界紀錄

由於馬拉松比賽一般在室外進行,不確定因素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績,沒有世界記錄。2004年1月1日,國際田聯宣佈了一項新決定:包括馬拉松在內的公路賽跑和競走項目將告別只有世界最好成績的時代,開始擁有世界紀錄
國際田聯宣佈這個決定後,英國長跑女將拉德克利夫被正式認定為女子10公里、20公里和馬拉松三個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而波蘭人科熱日尼奧夫斯基則是男子50公里競走的第一個世界紀錄擁有者。
2023年10月8日消息,基普圖姆用2小時零35秒打破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和老將基普喬格的世界紀錄。 [32] 

馬拉松中國紀錄

中國男子馬拉松歷史前5好成績:
名次
姓名
時間
賽事
1
何傑
2小時06分57秒
2024年無錫馬拉松
2
楊紹輝
2小時07分09秒
2023年福岡馬拉松
3
何傑
2小時07分30秒
2023年無錫馬拉松
4
楊紹輝
2小時07分49秒
2023年無錫馬拉松
5
任龍雲
2小時08分15秒
2007年北京馬拉松
6
董國建
2小時08分28秒
2019年柏林馬拉松
7
董國建
2小時08分53秒
2022年芝加哥馬拉松
以上資料來源 [35]  [37] 

馬拉松男子

肯尼亞選手特蓋特(Paul Tergat,生於1969年6月17日),在2003年9月28日的第三十屆柏林馬拉松賽上創造了2小時04分55秒的世界最好成績,這個成績在2004年1月1日年被國際田聯宣佈為男子馬拉松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在2007年9月30日進行的柏林馬拉松賽上,34歲的埃塞俄比亞名將海勒·格佈雷塞拉西(Haile Gebrselassie,出生於1973年4月18日,另譯為“格佈雷西拉西耶”)以2小時4分26秒的成績創造了新的男子馬拉松世界記錄。
在2008年9月28日,在柏林馬拉松賽中,格佈雷塞拉西以2小時03分59秒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記錄並獲得了冠軍。
2011年9月25日,柏林馬拉松賽,肯尼亞名將帕特里克-馬考以2小時3分38秒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世界記錄並奪冠,將格佈雷希拉希耶在同一地點創造的世界記錄2小時3分59秒,提高21秒之多。
2013年9月29日,柏林馬拉松賽,肯尼亞選手威爾遜-基普桑以2小時3分23秒奪冠,並將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提高了15秒。
2014年9月28日,柏林馬拉松,肯尼亞選手丹尼斯·基米託以2小時2分57秒的成績奪冠,驚人地將原世界紀錄提高了26秒,就此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跑進2小時3分大關的男子馬拉松選手。 [8] 
2017年5月6日,肯尼亞名將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在意大利蒙扎賽道進行了打破馬拉松2小時大關的挑戰。雖然基普喬格未能成功破2,但完賽成績2小時25秒已經創造了人類馬拉松最佳成績。但基普喬格由於奔跑過程中有領跑員等團隊成員的協助,基普喬格此次取得的成績不會被國際田聯承認為新的世界紀錄。馬拉松世界紀錄仍然是2小時2分57秒。 [9-10] 
2018年9月16日,在柏林馬拉松上,33歲的肯尼亞名將基普喬格以2小時01分39秒奪冠並創造了新的馬拉松世界紀錄。 [11] 
2019年10月12日,維也納的普拉特公園裏肯尼亞選手埃魯德·基普喬格跑出了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最終成績不會得到國際田聯的官方認可。 [1]  2022年9月25日,2022年柏林馬拉松鳴槍起跑。在男子組的比賽中,肯尼亞老將基普喬格最終以2小時01分09秒的成績強勢奪冠。 [18] 
2022年9月25日,在第48屆柏林馬拉松上,肯尼亞名將基普喬格以2小時01分09秒完賽,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19] 
2023年10月8日晚(北京時間),在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肯尼亞人基普圖姆在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以2小時00分35秒的成績打破基普喬格保持的世界紀錄 [29-30] 

馬拉松女子

英國女子長跑名將拉德克里夫( Paula Radcliffe,出生於1973年12月17日)在2003年4月13日的倫敦馬拉松賽上創造了2小時15分25秒的世界最好成績,這個成績也在2004年1月1日被國際田聯宣佈為女子馬拉松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2012年1月1日,國際田聯將實施新規,不再承認女選手在男選手領跑下創造的世界紀錄。由於拉德克利夫是在兩名男選手領跑下創造了2小時15分25秒的成績, 所以這個成績將會被作為世界最好成績,不再作為世界紀錄。修改後的世界紀錄仍由拉德克利夫保持,成績是2小時17分42秒,這個成績是在2005年4月17日的倫敦馬拉松上創造的。
在新規則剛剛被曝光後,就有很多專家以及運動員出面反對。而國際田聯在2012年11月10日作出決定,宣佈此前拉德克利夫的世界紀錄仍然有效,一直沒有人破。
2017年4月23日,倫敦馬拉松大幕拉開。經過2個多小時的角逐,肯尼亞名將瑪麗·凱塔尼以2小時17分01秒的成績創造了新的純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並獲得冠軍。 [12] 
2019年10月13日,在2019年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肯尼亞選手科斯蓋以2小時14分04秒獲得女子組冠軍,讓英國名將拉德克里夫在2003年倫敦馬拉松創造的世界紀錄(2小時15分25秒)作古,成績提高了1分21秒。 [2] 
2020年9月5日,在捷克布拉格半程馬拉松比賽中,肯尼亞選手佩雷斯·傑普契奇爾(Peres Jepchirchir)打破了女子比賽的世界紀錄。她跑出了1小時05分34秒的成績,打破了埃塞俄比亞選手奈桑奈特·古提拉(Netsanet Gudeta)在2018年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上創造的1小時06分11秒的紀錄。 [13] 
2023年9月24日,在柏林馬拉松中,埃塞俄比亞選手阿塞法在2023年柏林馬拉松上以2小時11分53秒的成績打破女子世界紀錄奪冠 [31] 

馬拉松榮譽稱號

2018年,汕頭馬拉松榮獲中國田徑協會授予的“金牌賽事”稱號。 [21] 
2019年,汕頭國際馬拉松被授予“2019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稱號。 [22] 

馬拉松運動硬件

馬拉松賽道

馬拉松賽道的要求非常嚴格。國際馬拉松賽道的起點和終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不得超過全程距離的二分之一,起止點高差也不能超過千分之一。賽道必須是硬質地面,可以是柏油、瀝青或木板,但不能是沙路或草地。此外,國際A類賽事要求路途高差不得超過12米。為了區分於運動場內起跑線,公路馬拉松比賽可以借鑑國際公路標誌線,起點線可以採用30釐米寬的道路停車線。
馬拉松賽道的標準也比較人性化,考慮到公路項目賽事主要是藉助城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平時不屬於賽事的專用的賽道,所以要求對城市環保、經費節約和工作便捷都要考慮。同時,為了提高賽事的景觀效果,會在賽道沿途設計一些彎路和變化。
在準備公路項目賽事時,需要較長時間的計劃和協調,一旦賽道確認後,對賽道路面的維護也尤為重要。如果路面出現碴土和石子等,需要及時清理。 [25] 

馬拉松裝備

裝備
裝備
作用
芯片
按要求佩戴,保證成績有效。 [26] 
服裝
除組委會發的賽事服裝,也可以選擇寬鬆、舒適、透氣、吸汗、自己慣用的服裝。 [26] 
號碼布
比賽前一天固定在參賽服裝上,避免第二天早上手忙腳亂。 [26] 
跑鞋
跑步最重要的裝備。應選擇輕便、透氣、耐磨的跑鞋。比賽鞋最好在訓練中多次試穿磨合,穿新鞋參加比賽容易造成腳部磨損。 [26] 
襪子
應選擇柔軟、吸汗、透氣、接縫平滑、彈性好的純棉襪。 [26] 
帽子
天氣炎熱時帽子可以起到防曬作用。帽檐可以擋住汗水、雨水或降温澆水時,水流進眼睛裏,避免頻繁擦拭眼睛。 [26] 
防曬
高温天氣比賽時塗抹防曬霜,防止曬傷。 [26] 
存衣
存衣包內放賽後更換的衣物、毛巾、鞋以及輕便的食品飲料。存衣包外必須附上自己的號碼布和姓名,以便賽後領取。 [26] 
補給
多數賽事組委會在賽時提供飲用水、功能飲料、食品,組委會未提供的,如鹽丸、補液鹽、能量膠等,跑者可根據自身需求,自己攜帶。 [26] 
凡士林
全程選手跑步過程中雙腿雙手擺動頻次較高,建議在容易摩擦的部位(如大腿內側、腹股溝和腋下)塗抹凡士林保護皮膚,防止摩擦過度。 [26] 
腰包
用於存放參賽必備的小物品。 [26] 
魔術頭巾
高温天氣可以擦汗、低温天氣可以禦寒。 [26] 

馬拉松選手要求

馬拉松身體條件

丹尼斯·基米託
丹尼斯·基米託(2張)
(一)身材不高、體重較小並非是不利條件
馬拉松選手的身材,一般比其他競賽項目的選手身材低矮一些。
(二)胸圍指數要大
胸圍指數=(胸圍/身高)*100%,
胸圍指數大就是意味着位於胸腔中的心臟和肺臟非常發達,因此可以認為,天生胸圍指數大,從身材上來説是適合做馬拉松選手的天賦條件之一。
(三)超羣的呼吸循環系統
身高、體重、胸圍指數是外觀特徵,但馬拉松選手在適應性上更為重要的方面是呼吸循環系統,即肺、心臟的機能。
(四)肺活量與體重比要大
肺活量與體重比指數=(肺活量/體重)*100%,肺活量與體重比指數天生較高的人適合從事長距離跑項目。這種結論對於選手是否適合跑馬拉松也是適用的。
關於肺活量,安靜時人體出入肺臟的空氣量約為400ml(一次呼吸量),在此基礎上再努力猛吸,還可再吸入約1700ml(預備吸氣量),而在呼出之後還可更進一步呼出1600ml(預備呼氣量)。肺活量就是這些項目的總和,
肺活量= 一次呼吸量 + 預備吸氣量 + 預備呼氣量。
肺活量雖然不能直接表示呼吸機能,但是對於運動員來説肺活量大是有利的。普通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為3000-4000ml,成年女子為2000-3000ml。田徑選手中投擲選手的肺活量特別大,有的超過6000ml。
(五)強健的腸胃和肝臟
在馬拉松訓練和比賽中要消耗很大的能量,為了補充能量需要有很好的消化食物的機能,強健的腸胃是非常有利的。在人們吸收的營養成分中。糖質(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分解為糖原,並儲存於肝臟和身體各部位的肌肉中,在運動中首先消耗肌肉內的能源,其次儲存於肝臟中的糖原將通過血液給予補充。
對於馬拉松選手來説,能源的儲存能力和補充能力強是極為重要的。腸胃的優劣也許先天的因素居多,但是能源儲存和補充的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加以提高的。

馬拉松基礎能力

馬拉松 馬拉松
馬拉松跑可以説是有志於長距離跑項目運動員的終極目標和嚮往的彼岸。在那裏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可能性,並且能夠想象作為一個運動員完成自己理想後的喜悦心情。
但是對於年輕的運動員和未經系統訓練的運動員來説,馬拉松跑卻是一項非常艱苦的比賽項目,因此長距離跑選手在參加馬拉松比賽時,必須經過系統的訓練,具備了長跑能力(速度和耐久力),並在調整好身體和精神狀態後再去參加比賽,而不應該僅是下了決心或對馬拉松跑有所憧憬就去參加比賽。準備不充分就去參加比賽的選手也許對馬拉松跑失望或產生錯誤的認識,這是由於自己把自己的夢想打破了的緣故。

馬拉松精神力量

馬拉松
馬拉松(6張)
不論是何種體育運動項目,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選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須具備能夠經受精神上和肉體上各種痛苦的忍耐力和能夠控制自己的自制力,並且經常表現出對競爭的新鮮熱情,保持着不斷地向自己的最終目標努力的情緒。
但是,生來就具備那樣高尚精神的人是很少的,必須通過運動員自身的體驗,或者受到教師、教練員、老前輩以及電影和書籍的影響,使得運動員在精神方面逐步成長,並且形成作為一個運動員應具有的性格。
另外,通過每天按部就班的訓練,有規律的日常生活以及比賽時的體驗進一步在精神上受到折磨,從而養成自信而謙遜的精神狀態。
有人説“馬拉松跑是孤獨的競賽,自己與自己鬥爭”。馬拉松比賽不需要什麼競技用具,只需要運動員自己的身體,在比賽條件上是平等的,裁判是完全公平的,強者總是能夠取勝。
精神力量不是天生就具備的東西,而是通過訓練,作為後天的一種社會性而逐漸培養出來的,
在馬拉松比賽中精神力量是佔有很大的比重的,是成為優秀選手的基本條件之一。

馬拉松心臟風險

馬拉松 馬拉松
一份1996年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在一個馬拉松運動員的職業生涯中,發生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幾率大約為1/50,000;這被研究者們認為是非常小的概率。根據這項結果,報告還表示,為參加馬拉松比賽而做心臟檢查是沒有必要的。但是,這個研究報告並沒有評估馬拉松對心臟健康的總體影響。
2006年,在一次對60名業餘馬拉松參與者的研究中,測驗了跑完馬拉松後他們體內的一些肌鈣蛋白(能檢驗出心臟損傷或心臟系統紊亂),並且在賽前和賽後都為他們做了超聲波掃描。結果顯示:在這60人的測試樣本里面,賽前每週跑步少於35英里(約56公里)的,很有可能存在心臟損傷或心臟系統紊亂;然而每週跑步多於45英里(約72公里)的,卻很少或者沒有檢測出心臟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經常性的跑步對健康非常有益”,包括能降低50%的心肌梗死風險。此外,這些研究只涉及到了馬拉松,和其他形式的跑步無關。而馬拉松被認為是一項對耐力的考驗,它對心臟的壓力比其它更短的跑步活動要大,所以這可能是對那些研究結果的解釋。還有一項研究調查了在鍛鍊時發生心肌梗死的個體,指出長期缺乏鍛鍊的人在運動時發生心肌梗死的機率比經常鍛鍊的人要高50倍。
2007年,28歲的馬拉松名將瑞安·謝伊(Ryan Shay),在早前的美國奧運選拔賽中突然暈倒,後經搶救無效死亡。他的死被報告為可能是由於先天性心臟異常,或心臟結構上的缺陷引起的。

馬拉松運動技巧

2013北京馬拉松奇裝異服
2013北京馬拉松奇裝異服(14張)
馬拉松跑的技術,大致和長跑技術相似。由於它的距離長,並且是在地形不一的公路上進行,因此,在技術上還有些特點。
在跑時,上體微向前傾或正直。後蹬的力量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擺動比較低。從外形上看,蹬地後小腿向上擺的動作比長跑小些。腳的落地點離身體重心投影點較近,並且用全腳掌或腳的外側先着地,再過渡到全腳掌,着地時應柔和而有彈性,腿應很好的彎屈、緩衝。兩臂的擺動要自然,幅度不要過大。
在加速跑、終點衝刺和 上坡跑時,兩臂配合兩腿做積極的擺動,有利於跑速的提高。步長與步子的頻率應結合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身高、體重而確定,並根據途中地形的不同而進行調整,以保證用比較均勻的速度跑完全程。呼吸節奏要和跑速相適應,呼氣有適宜的深度
馬拉松
馬拉松(27張)
沿斜坡向上跑時,身體應前傾些,步長可縮短,步頻應加快,兩臂要積極擺動,用前腳掌落地。順斜坡往下跑時,步長可稍大些,可用全腳掌或腳跟着地(坡度較陡時),上體稍後仰,要控制跑速(保持適宜的步長與步頻)。在公路上跑時,應該跑路面的平坦處(一般在路面的中央)。
馬拉松跑的動作要協調、省力,跑速要均勻,要善於在地形起伏的公路上改變跑的動作。馬拉松跑的運動量非常大,跑時必須注意的技術和節省體力,動作的節奏要合適,肌肉在不活動時要充分放鬆,以便休息。因此,在平時訓練中,運動員要反覆地體會動作,掌握合理的跑的技術,以求不斷地提高運動成績。 [14] 

馬拉松世界記錄

2016年4月,吉尼斯認證官來到“維珍理財(Virgin Money)”倫敦馬拉松比賽現場,為盛裝打扮的選手們進行紀錄認證。(吉尼斯) [15] 
盛裝打扮馬拉松世界紀錄 盛裝打扮馬拉松世界紀錄 [15]
盛裝打扮馬拉松世界紀錄(吉尼斯)
盛裝樣式
姓名(扮演角色)
完賽記錄
電影角色(男)
肖恩·菲茨帕特里克(《冰雪奇緣》埃爾莎)
2:39.08
護士服(男)
阿利斯泰爾·史密斯
2:45.37
童子軍制服
馬克·拉姆貝爾
2:58.44
植物
李·古德温(盆栽花)
3:02.43
宇航服(男)
馬丁·休利特
3:06.26
兩人三足(男)
達米安·撒克與盧克·西蒙茲
3:07.57
恐龍(全身)
本·埃文斯
3:08.07
書中角色(女)
娜奧米·弗拉納根(叮噹小仙女)
3:08.34
瓶子(男)
查利·朗
3:09.37
人體器官
邁克爾·史蒂文森(前列腺)
3:13.20
動物(女)
凱蒂·高德夫(烏龜)
3:15.39
甲殼綱生物(男)
格雷格·特里維廉(龍蝦)
3:17.39
吉祥物(男)
弗朗西斯·吉爾羅伊
3:17.57
精靈(男)
彼得·魯斯卡
3:19.15
馬戲團大力士(男)
史蒂文·雷丁
3:19.30
蘇格蘭裙(男)
斯科特·博伊德
3:21.00
薑餅人
理查德·凱爾
3:29.21
水龍頭(男)
托馬斯·蘭當
3:29.55
畢業禮服(男)
歐文·阿瑟斯
3:43.20

馬拉松黑色生意

2014年,僅在中國田協註冊可查的路跑賽事數量就達到50場,其中包括26場馬拉松,10場半程馬拉松、2場超級馬拉松以及12場十公里與趣味賽(數據截止至中國田協2014年10月份發佈)。從歷史最長久的北京馬拉松、人數最多的廈門馬拉松,再到服務最完善的上海馬拉松,以及種種崛起的二線城市比賽,馬拉松在中國遍地開花,成了高端、時尚、流行的代名詞。甚至有人將馬拉松愛好者戲稱為“任性的黑惡勢力”,這種病毒般的跑步熱,正以一種非理性傳銷態勢席捲整個中國社會。
陶紹明,前中國國家隊長跑教練、如今的中國頭號馬拉松經紀人——在中國當下的馬拉松熱潮中,把它做成了一筆成功的黑色生意。依靠旗下“圈養”的80名非洲運動員,他壟斷了不少馬拉松賽事的前三名,甚至可以操控北京馬拉松這樣王牌賽事的賽會紀錄改寫與否,當然,隨之而來的還有背後的獎金鍊……
馬拉松這項源自於古希臘,最古的老運動,在其頂端的生態系統中,職業化程度之高,遊戲規則之完善,是那些“門外漢”一般的中國普通跑者們絕對無法想象的。神聖的42公里又195米,也不過是一門生意而已……
黑色生意,揭秘馬拉松頂端生態鏈
與美國相比,如今看來熱火朝天的中國路跑產業只能算是剛剛起步。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全年路跑賽事總量尚不足百場(涵蓋註冊和非註冊)。但在美國,僅僅是在國際田聯和美國田徑協會報備的馬拉松正式比賽,一年就高達900多場,如果加上那些半程或10公里等其他距離的跑步賽事,一年將近兩萬場。平均每天都有2場以上的馬拉松正式比賽在美國國內同時開跑,還有50多場其他大大小小的業餘比賽也在同時進行。
陶紹明(資料圖)
陶紹明(資料圖)(2張)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中國隊受邀去美國參加跑步比賽。我們從舊金山開始一路向東直到丹佛,每個週末都有一場10公里正式比賽,機票食宿都由賽會負責,不僅給出場費,比好了還有獎金——這對當時剛剛走出國門參加商業比賽的我們來説很不可思議。”前中國國家隊長跑教練、如今的中國頭號馬拉松經紀人陶紹明説,“那時,國內工資頂多一千來塊的樣子;但在美國,獎金就是一沓鈔票,這種刺激是驚人的。而那時,非洲的跑步高手已經開始學會怎麼從中賺錢了。”陶紹明,前中國國家隊長跑教練、如今的中國頭號馬拉松經紀人。
職業高手瞄準擁有高額獎金的頂級馬拉松賽事,而次級選手就在每個週末轉戰美國各地搶奪各種10公里聯賽的獎金。一場10公里商業賽,冠軍獎金可達上萬美甚至數萬美元 ,一個萬米高手跑上幾場就十幾萬到手。而在當時的美國,這樣的10公里聯盟並非少數,餵飽職業選手確實有着肥沃的土壤。
事實上,在歐美國家,馬拉松及路跑賽事的商業吸引力甚至超過了奧運會和世錦賽,其槓桿正是可觀的獎金數目和種類繁多的獎勵辦法。陶紹明説:“正常情況下,一個高水平運動員一年最合適的全馬次數是兩到三場,最多不能超過四場,不然很難保證成績,跑再多也是在後面掃掃馬路,沒有任何意義。”
經紀人們根據運動員的情況與各大商業馬拉松進行談判。“商業馬拉松除了用高額的冠軍獎金來吸引頂尖高手,可觀的出場費也是刺激手段之一。”陶紹明介紹説,出場費跟完賽成績掛鈎,如果成績達不到合同標準,會按比例打折。這就需要選手對自己的競技狀態進行調整和規劃,經紀人則幫助運動員向賽事組委會爭取最低的“達標”成績,以保證他們能賺取比例更高的出場費。
與中國運動員以奧運會、世錦賽、亞運會等為目標賽事不同,職業馬拉松選手會在全年比賽中進行權衡,挑選一到兩場性價比最高的賽事作為目標,整年的訓練和比賽計劃都將圍繞這一兩場比賽來進行。這些比賽往往獎金豐厚、曝光度極高,完全不亞於奧運會或世錦賽,且問鼎奪取獎金的幾率比四年一次的奧運會、兩年一屆的世錦賽大得多。有些運動員整個職業生涯都無緣奧運會,但完全不耽誤他在馬拉松的世界裏養肥自己甚至全家。
當然,由於商業賽事多如牛毛,一些短距離的路跑比賽可以作為他們的獎金補充來源,此外,還能靠充當“兔子”(領跑者)和各種各樣商業贊助合同贏取補貼。
一個優秀的職業跑步運動員,全年的收入可以達到20萬美金,而最頂尖的運動員年收入甚至可以達到100萬美金以上,只不過這樣的塔尖選手全世界不超過五六個人。
全世界的馬拉松獎金都被非洲黑人領走了,奧運會和世錦賽也基本是他們的舞台。中國長跑遠離奧運舞台已有些年頭了,面對蓬勃發展的馬拉松熱潮,有人不免要問:中國馬拉松選手何時登上奧運領獎台?
放到職業跑馬圈裏,以上完全是一個偽命題,在專業人士眼中,黃種人乃至白種人跑職業馬拉松,只能是撿非洲黑人運動員剩下的。
“從馬拉松項目的特點來看,他們(非洲選手)的身體條件比其他人種要好太多!”在陶紹明看來,非洲黑人的體脂比例、大腿小腿的長度比,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以及線粒體的數量和性能都比其他人種要優越,“血紅蛋白的含量,中國男性為12-15g/L,而非洲黑人都在18左右,其血液的攜氧能力高出我們許多。”
十年前,一些白人選手,如著名的媽媽級名將拉德克里夫等還能與黑人選手叫叫板,如今隨着非洲“資源”的大量開發,長跑領域幾乎已沒有其他人種的生存機會。
馬拉松名將拉德克里夫。
在馬拉松經紀領域裏,陶紹明雖是國內先驅,但在世界舞台他仍是個後來者。在國際田聯註冊的經紀人中,幾個精英分子幾乎壟斷了整個馬拉松頂端生態鏈,意大利醫生羅薩就是其中一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羅薩來到肯尼亞以“圈養”的方式收納了一批極具長跑天賦的黑人,到歐洲為其聘請專業教練,加上自己所具備的人體生物知識,羅薩把他們打造成了一羣在全世界搶奪馬拉松獎金的機器。
“那時我們去肯尼亞看他們訓練,對我們的理念是顛覆性的。”陶紹明這樣説。這個基於生化醫學理論的訓練體系,細化到將每一分鐘運動員的心率、乳酸指標都能計算出來並進行精確控制。除此之外,他們訓練的環境至少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原,一般生活在平地上的人,到海拔2400米時連走路都會呼吸困難,但他們一堂訓練課可以從海拔1800米一直跑到2700米。這一系列訓練理念和手段顛覆了當時中國體育人所崇尚的“三從一大”的觀念,科學計劃、高原訓練也從那之後被引進到中國。全世界的馬拉松獎金都被黑人領走了,在中國也不例外,有不少黑人運動員常年輾轉中國各地參賽,依靠中國近年來井噴的馬拉松熱潮賺得盆滿缽滿。
在肯尼亞,跑步成為一條快速脱貧致富的道路。就像中國的打工潮一樣,第一批靠跑步致富的選手帶上自己的兄弟家人、表裏表親,統統進入到這些由歐洲經紀人打造的訓練基地,這些身藏可怕跑步基因的“原材料”,一個接一個被送上馬拉松職業選手的流水生產線,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商業馬拉松賽事輸出人才,一條創造巨大經濟價值的生產鏈條由此產生。
“現在,羅薩已經是肯尼亞的大人物,是肯尼亞總統的座上賓。”而類似的經紀人不僅僅只有羅薩一個,他們在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等其他非洲國家有着相類似的“生產線”。
在眾多的馬拉松冠軍生產線裏,陶紹明在肯尼亞的“TAO”訓練營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存在也向國人揭秘了國際經紀人在職業馬拉松領域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3年北京馬拉松,前三名選手的完賽成績全部突破由日本人兒玉泰介保持了27年的北馬賽會紀錄(1986年創造的2小時7分35秒)。”陶紹明説,這不是一個偶然發生的傳奇故事,而是一起由組委會和經紀人“密謀”策劃的新聞事件。2014年的北京馬拉松因為嚴重的霧霾成為一個社會話題。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事,同時也是全球國際田聯八大錦標賽之一,北京馬拉松賽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隨着中國各地馬拉松的崛起,尤以同為金標賽事的廈門馬拉松為例,大到大牌選手的邀請,小到賽事組織和服務水平,各方面都形成了競爭。2013年,為了突破塵封了27年的北馬紀錄,北馬組委會有關人員在賽季初即向陶紹明尋求解決辦法,作為中國唯一在國家隊視野裏的教練及經紀人,陶紹明當仁不讓地接下了這個任務。
“實際上,高水平教練甚至經紀人對自己運動員的成績是可以做到精確預測的。”陶紹明很清楚,在整個馬拉松精英圈裏有哪些人具備破紀錄的水平,他早早地找到了這些選手的經紀人表明了合作的意向,“我和他們接觸,讓他們把運動員帶來北馬,把破北馬紀錄作為共同的目標去安排各自運動員的訓練計劃。”
誰也不是傻子,破紀錄是一項向人體極限的挑戰,提高速度必須掌握好體能分配,加速的同時也要冒着體能不支的風險。為此陶紹明做出了犧牲自己運動員的決定,在最後階段他指揮自己的選手帶頭拉速度,帶領着第一集團和北馬紀錄線競速——最終,是當年的北馬前三名(沃爾德格貝里爾2小時7分16秒,基普耶戈2小時7分19秒,基普庫加特2小時7分20秒)的成績都突破了之前的賽會紀錄,組委會以及所有參與事件的國際經紀人都得到了各自最滿意的結果。
然而,儘管陶紹明的運動員最終無緣前三,但犧牲了一小部分利益,卻為他贏得了圈內人士的極好評價,也為他在中國馬拉松賽事圈內邁出了紮實的一步。這種多贏的模式在全世界的馬拉松賽事中極為普遍,在商業化、市場化環境下,合作互利維持着職業馬拉松生態系統的平衡,而經紀人則處於這條生物鏈頂端。
與中國的體育制度不同,大多數跑步運動員不屬於協會與教練員管轄,真正管理運動員的是經紀人。經紀人是職業賽事的選手供應商,而運動員也依靠經紀人來安排比賽,經紀人是串聯起職業比賽的關鍵鏈條,因此在職業體育圈內,沒有經紀人的運動員很難生存。兩屆廣州馬拉松亞軍切裏莫就是陶紹明旗下的運動員。
以拿到兩屆廣州馬拉松亞軍的切裏莫(2012年和2013年)為例,他是陶紹明旗下的簽約運動員,有一段時間不服從管理,陶紹明將其放回肯尼亞國內,不與其聯繫、不安排比賽,整整半年時間沒有一家賽事公司邀請切裏莫出外參賽,他沒有一分錢收入,後來不得不低頭再度找到陶紹明。
“當時我也很大方,他提出要帶着他的表弟入行,他表弟實力其實很差,但我為了對與他繼續合作表示歡迎,用自己的資源為他表弟爭取到了幾場比賽做‘兔子’的資格,他的表弟也因此賺了不少錢。”切裏莫也最終服從了陶紹明的訓練和管理。
現在,陶紹明旗下有大約80名非洲黑人運動員,這在職業馬拉松圈子裏只是很小一部分。不少經紀大腕在歐洲都有自己的訓練基地,圈養着幾百名非洲長跑運動員,以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人居多,但肯尼亞勢力更強,以單兵作戰為主。在經濟落後、以農耕為主的肯尼亞,一個長跑運動員可以養活一家人。在剛剛結束的廣州馬拉松中獲得女子組冠軍的艾格尼絲·傑魯圖·巴索希奧(2小時31分16秒)便來自肯尼亞,儘管沒有跑進規定的達標成績,無法獲得高達4萬美金的全額獎,但2萬8千美金的冠軍獎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中國目前的馬拉松正式比賽,冠亞季獎金一般是4萬、2萬、1萬美元,男女同酬。但冠軍的4萬美元是有成績要求的,達不到一定的成績要求(如男子可能要求進入2小時10分以內),是要打折扣的,比如廣州馬拉松,巴索希奧沒達到要求就只有7折了。
巴索希奧明確表示,自己將拿這筆錢回老家買房子買地買牛買糧食種子,多餘的則留給家人用以補貼家用——不難看出,在肯尼亞,長跑人才蜂擁而出也是有其特殊背景的。
而埃塞俄比亞則與中國的情況有些相像,有協會管理,有國家隊組織,因此在奧運賽場上,有國家力量的埃塞俄比亞隊更為強勢,也更容易造就格佈雷西拉希耶和貝克勒那樣的民族英雄。加上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真正的全職選手反而並不多見。
廣州馬拉松男子組亞軍選手丹尼爾·阿貝拉·維達約在埃塞俄比亞國內就是一名IT工程師,他的大哥蓋拉亨·阿貝拉是悉尼奧運會男子馬拉松的冠軍(兩小時10分11秒),維達約是在哥哥的帶領下才開始的馬拉松道路,因此跑步只是他的愛好。
而被譽為中長跑之王的埃塞俄比亞名將貝克勒,也是因為崇拜偶像格佈雷西拉希耶才走上長跑之路,如今他已在埃塞俄比亞國內創建了屬於自己的頂級連鎖酒店王國,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馬家軍以及邢慧娜、孫英傑之後,中國的馬拉松已經再難形成集團優勢,在奧運會和世錦賽舞台上也完全失去了競爭能力,能在世錦賽上報得上名的頂多只有5個人,實力也僅僅達到前30名水平,發展職業化道路已經到了合適時機。
事實上,中國並不缺少人才,在許多職業經紀人眼中,阻礙中國職業馬拉松發展的不是天賦和人種,更多的在於難以打破的全運會制度。
中國女子中長跑隊在今年初聘請了69歲的長跑名教頭意大利人卡洛瓦,而這個意大利老頭不止一次質疑過國內錦標賽為全運會積分的制度,在他看來,這些錦標賽打亂了他為運動員制定的全年訓練計劃,“該放的比賽非要要求成績,到了要抓成績的時候卻跑不出來。”這成了制約卡洛瓦教練掌握控制運動員訓練的最大障礙。
同時也因為積分任務,很多運動員無力再去參加更多國際比賽,不僅失去了與高水平運動員同場競技和交流的機會,而運動員個人也無法從國外商業賽事中獲得額外的獎金和出場費。僅僅依靠地方隊工資、國家隊補貼和成績獎金,對於以長跑為職業的運動員來説是不夠的,至少與外國職業選手相比落差巨大,也不可能成為運動員永不衰竭的動力。
如果能夠擺脱全運會積分的制約,向職業化道路發展,在商業賽事中摸爬滾打,中國中長跑隊伍裏也許也能走出個把“李娜”式的運動員,在非洲黑人壟斷的馬拉松世界裏,在職業馬拉松頂端的生態系統裏爭取一席之地。 [16] 
中國田徑協會針對相關情況發佈通知
2023年10月18日,中國田徑協會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國路跑賽事競賽組織工作的緊急通知。通知稱,近期,部分路跑賽事發生了競賽組織方面的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維護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進一步規範全國路跑賽事活動的競賽組織工作,確保賽事規範有序進行,避免事故發生,通知要求,規範路跑競賽組織各環節工作,特別是起終點管理、計時系統、流線秩序等關鍵環節和點位的工作。賽事的其他配套活動、各類展示體驗等不得影響比賽的正常進行。如遇賽事突發事件和重大情況,監管單位、賽事組委會及比賽監督需在30分鐘內口頭上報地方主管部門及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部,1小時內上報書面材料,24小時內將本省主責單位意見和處理辦法書面上報中國田徑協會。 [33] 

馬拉松衍生作品

衍生作品
作品
作品介紹
《馬拉松精神》
《馬拉松精神》是一部有史以來第一部以紀錄片的形式,捕捉到馬拉松運動的戲劇性和精神實質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拍攝橫跨四大洲,記錄了一批業餘馬拉松選手的精彩人生。其中包括六個獨特的故事,每個故事主人公都在為芝加哥馬拉松大賽做準備,並且最終在大賽中接受挑戰。這不僅僅是一部體育電影,而且是一部關於個人奮鬥和成功的鼓舞人心的電影。 [27] 
《馬拉松》(韓國)
《馬拉松》是一部由韓國導演鄭允哲執導,李基宇、金允石、鄭雲宅、金南鎮、呂賢洙、金日宇等主演的體育勵志電影。該片於2005年1月13日在韓國上映,併成為2005年票房冠軍。
電影以馬拉松為主題,講述了一個有先天性智障的孩子,在母親和朋友的幫助下,勇於面對困難,最終成為馬拉松選手的故事。 [27] 
《了不起的老爸》(中國)
《了不起的老爸》是一部由周青元執導,王硯輝、張宥浩、龔蓓苾領銜主演 [34]  ,李淳飾演重要角色的電影。該片於2021年4月7日在成都開機,並在成都及周邊取景拍攝,預計在成都拍攝兩個月時間。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因一場意外讓一心想要成為優秀跑者的少年與曾經優秀的跑者父親開啓了一場“馬拉松”式父愛的陪伴與較量,而這也是少年最終認清愛、了不起的老爸與彼此成長的故事。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