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思忠

鎖定
馬作出思忠(1931年2月~2010年1月2日),男,回族,寧夏西吉人。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寧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吉縣委青年幹事、固原縣縣長、固原林建師二團代理團長兼政委等職。1972年8月至七十年代末,歷任固原地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1981年1月當選為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1988年6月和1993年5月,先後當選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六、七屆人大常委會主任併兼任黨組書記。1998年5月當選為政協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七屆委員會主席併兼任黨組書記。為寧夏的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和政治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2001年4月離休。 [1] 
中文名
馬思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931年2月
逝世日期
2010年1月2日
出生地
寧夏西吉

目錄

馬思忠人物生平

馬思忠1931年出生在寧夏西吉縣沙溝鄉的一個回族家庭。馬思忠的父親馬喜春,1939年在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海固回民起義中壯烈犧牲了。他大哥馬思義1941年率領起義隊伍到達陝北,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這支剽悍的隊伍被改編成回民騎兵團,衝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沙場上。 [2] 
光榮背後是巨大的犧牲。1941年5月18日,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反撲,血洗了他的家鄉,馬思忠家有11口人被殺。年僅10歲的馬思忠翻牆逃生,靠給有錢人家放羊餬口。馬思忠13歲時,黨把他送到延水河畔的邊區教導隊學習。 [2] 
16歲時,馬思忠堅定了他終身的信仰一跟着共產黨走。從此,無論打仗、幹活、做工作,他都有一股拼命勁,同志們説他像個小老虎。 [2] 
新中國成立後,他這個六盤山區土生土長的回族幹部又回到六盤山區工作,冒着生命危險,剿匪反霸:深入山村農家,搞土改、合作化。任回族聚居的中共寧夏涇源縣委書記時,他帶領羣眾大戰老龍潭,引水上關山,又親自勘察修路,結束了這個縣山大溝深路不通的困局。 [2] 
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他參加了三屆一次全國人大會議。作為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馬思忠與其他代表一起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並且幸福地站在周總理身旁照了兩張相。
1966年4月,馬思忠到河南蘭考縣參觀學習焦裕祿的先進事蹟,留下一張珍貴的照片,是在焦裕祿墳前照的,當時他流淚了。焦裕祿同志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的精神深深感動了馬思忠。那時任中共隆德縣委書記的他,以實際行動學習焦裕祿,帶領全縣幹部羣眾治理堡子山、北象山,大搞農田基本建設… [2] 
1971年馬思忠擔任了自治區黨委常委。按照周總理的指示,1972年1月24日至2月12日,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寧夏固原地區工作座談會。在文化大革命浩劫中,怎樣區分什麼是黨的聲音並非易事。馬思忠依靠自己多年對黨的深入瞭解,在風雲變幻的年代,堅定不移地相信了鄧小平。1975年3月至7月,馬思忠在中央黨校高級讀書班學習,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而他特別對鄧小平1975年7月4日在讀書班的講話情有獨鍾,心領神會。 [2] 
1979年至1988年,馬思忠擔任自治區副主席,在他分管農業期間,依靠黨的政策和全區幹部羣眾的努力,寧夏的糧食產量上了一個大台階,實現了全區糧食自給有餘的奮鬥目標。 [2] 
1988年6月,57歲的馬思忠當選為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當時的人大常委會領導層中,“老資格”多,人稱“幾架馬車”。人們擔心,馬思忠文化程度不高,能行嗎?馬思忠面對困難,對大家一視同仁,團結協作。對過去,“宜粗不宜細”,“不糾纏歷史舊賬”。不到2年,班子團結了,人大的工作有了起色。後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多次來檢查,給予充分肯定。1998年,67歲的馬思忠當選為自治區(七屆)政協主席,又幹了3年,綻放出世紀之交寧夏政協工作“燦爛的笑容”,直到70歲離休。 [2] 
2010年1月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原政協主席馬思忠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銀川逝世,享年79歲。 [3] 
馬思忠病重期間及逝世後,胡錦濤、習近平、賀國強、王剛、李源潮、朱鎔基、馬萬祺、白立忱和胡啓立、趙南起等分別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3] 
參考資料
  • 1.    馬欽麟.寧夏原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思忠同志逝世[J].回族研究,2010,20(01):62.
  • 2.    潘夢陽著,新聞與人生 潘夢陽作品選,寧夏人民出版社,2020.06,第128頁
  • 3.    《馬思忠同志逝世》,《人民日報》,2010-0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