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廷鸞

鎖定
馬廷鸞(1222年-1289年),字翔仲,號碧悟,晚號玩芳病叟。宋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市)眾埠鄉樓前村人。中國南宋文學家,官員。 [1] 
馬廷鸞幼孤力學。1247年,登進士第,為禮部第一人。任池州教授。入京主管户部架閣。1255年,為太學錄,召試館職,遷秘書省正字。1256年,闢為史館校勘。馬廷鸞素廉直,不附權貴,因輪對欲劾丁大全,反為御史朱熠所劾,由此名重天下。開慶初期,吳潛入相,召為校書郎,旋兼沂王府教授。景定中時,遷著作佐郎,兼右司,將作少監。擢軍器監兼左司,兼太子右諭德。又擢秘書少監,權直學士院。再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進中書舍人,升兼直學士院。又為禮部侍郎、禮部尚書。度宗朝歷官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1273年,罷官,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瀛國公即位,召不至。入元不仕。1289年,去世,時年六十八。 [2] 
馬廷鸞工文辭。詩文創作以罷相為界,前期多應酬贈答,後期身歷滄桑,多感時撫事,意境漸變蒼涼。理宗末年,又居兩制,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其他詩文亦皆典贍秀潤,盎然有卷軸之味”。著有《六經集傳》《語孟會編》《楚辭補記》《洙泗裔編》《讀莊筆記》《張氏祝氏皇極觀物外篇》及詩文集《碧梧玩芳集》,多失傳。清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出《碧梧玩芳集》24卷。前11卷為駢文,多系居兩制時所作,後13卷為散文與詩歌。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豫章叢書》本。 [1] 
別    名
馬翔仲
馬碧悟
翔仲
碧悟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市)眾埠鄉樓前村
出生日期
1222年
逝世日期
1289年
主要作品
《玩芳集》《木心集》《洙泗裔編》等
本    名
馬廷鸞

馬廷鸞人物生平

馬廷鸞取得省元之後,調池州(治今安徽貴池縣)教授。寶祐元年(1253),召赴都堂審祭,辭至。次年,調主管户部架閣。寶祐三年(1255)遷太學錄,召試館職。當時,外戚謝堂厲文翁、內侍盧允升、董宋臣當權。馬廷鸞在試策中説:“疆君德,重相權,收直臣,防近習”。其言切中時弊,但得罪了權臣,後改遷秘書省正字。寶祐四年(1256),尤煜提舉史事,他器重馬廷鸞的才學,將他闢為史館校勘。當初丁大全(今江蘇鎮江人,後為右丞相)為浮樑縣令,雅慕馬廷鸞,並企圖拉攏他,馬廷鸞不為所動。這時,丁大全已是籤書樞密院事。當朝廷輪對時,馬廷鸞欲彈劾丁大全。丁大全便指使王持厚去打探情況和居中周旋,要馬廷鸞託病不參加輪對,遭到馬廷鸞的拒絕,於是丁大全就千方百計劾罷馬廷鸞,反而使馬廷鸞名重天下開慶元年(1259),丁大全被罷職,吳潛(今安徽寧國人,嘉定丁丑科狀元)復任左丞相,馬廷鸞被召為校書郎景定元年(1260)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後遷樞密院編修官,兼權侖部郎官。景定二年(1261)進著作左郎兼右司,遷將作少監。景定三年(1262),一再請求外調,未獲批准。
馬廷鸞論貢舉三事:“嚴鄉里之舉,嚴台省之複試,訪山林之遺逸。”又説:“荒政宜蠲,除被災州、縣租賦之不可得者。”除軍器監兼右司,兼太子右諭德,行國子司業兼左司。輪對時,馬廷鸞説:“集和平之福者,自陛下之身始,養和平之德者,自陛下之心始。”便兼翰林權直擢秘書少監,升權直學士院。景定四年(1263),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入奏時,他大膽提出:“太史必當謹書災巽,願陛下翕受敷施,以壯人才之精神,虛心容納,以植人言之骨幹,念幫本而以公滅私,嚴邊備而思患預防。”這時朝廷又啓用董宋臣為相,馬廷鸞引何郯之説以進,極言董宋臣不可用,帝從之,薦士二十人,進中書舍人。景定五年(1264),天上出現慧星,馬廷鸞上疏,極言天人之際,遷禮部侍郎
鹹淳元年(1265),度宗趙禥即位,閏五月進馬廷鸞為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兼同提舉編修《經武要略》。母親去世,服喪。鹹淳三年(1267)十一月,進同知樞密院事,仍兼同提舉編修《經武要略》。馬廷鸞上言:“培命脈,植根本,崇寬大,行仁厚。”又言:“恢大度以優容,虛聖心而廷寧,推內恕以假借,忍難行而聽納,則情無不達,理無不盡,奸人破膽,直士吐氣,天下當可為也。”鹹淳四年(1268)四月,兼權參知政事鹹淳五年(1269)正月,馬廷鸞進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同年三月,進右丞相兼樞密使。鹹淳八年(1272),因與權相賈似道不合,九次上疏,請求罷政,十一月,馬廷鸞免去右丞相,以觀文殿大學士知饒州(今江西波陽縣)。鹹淳九年(1273)十二月,以浙東安撫使紹興府。上疏辭免,依舊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度宗趙槿測怛久之日:“丞相勉為朕留。”馬廷鸞説:“臣死亡無日,恐不得見君父,然國事方殷,疆圉孔棘。天下安危,人主不知;國家利害,羣臣不知;軍前勝負,列閫不知。陛下與元老大臣,惟懷永圖,臣死且瞑目。”鹹淳十年(1274),恭宗趙顯即位。德祐元年(1275)帝召不至,自罷職歸家。
馬廷鸞之子馬端臨於鹹淳八年以父蔭補錄事郎。鹹淳九年(1273)中漕試第一。為侍奉父親計,也一同返家,由於馬廷鸞多年在館閣任職,對歷史文獻資料的收藏和編纂有很豐富的經驗。馬端臨積二十餘年的精力,在父親的指導下,於元大德十一年(1307)著成《文獻通考》348卷,這是一部歷史鉅著。馬端臨成為宋元之間著名的史學家。
馬廷鸞居家後十七年,於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病逝,終年67歲。他為人厚道,處世精明,終身以“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這是他的座右銘,他著作有:《碧梧玩昔集》24卷、還有詩、詞、傳、記等著作。

馬廷鸞個人作品

《玩芳集》《木心集》(弘治徽州府志》卷一〇),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成《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今人續輯《碧梧玩芳詩餘》一卷。《宋史》卷四一四有傳。馬廷鸞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豫章叢書》本(簡稱豫章本)以及《永樂大典》《詩淵》所收詩。另輯得集外詩編為第四卷。

馬廷鸞史料記載

宋史·馬廷鸞傳》
馬廷鸞,字翔仲,饒州樂平人。本灼之子,繼灼兄光後。甘貧力學,既冠,里人聘為童子師,遇有酒食饌,則念母藜藿不給,為之食不下咽。登淳祐七年進士第,調池州教授,需次六年。
寶祐元年,召赴都堂審察,辭。至池以禮帥諸生。二年,調主管户部架閣。三年,遷太學錄,召試館職。時外戚謝堂厲文翁、內侍盧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鸞試策言強君德,重相權,收直臣,防近習。大與時迕,遷秘書省正字。四年,尤焴提舉史事,闢為史館校勘。
初,丁大全令浮樑,雅慕廷鸞,彌欲鈎致之,廷鸞不為動。試策稍及大全,及廷鸞當輪對,大全私謂王持垕往?間焉。廷鸞素厚持垕且同館,不虞其諜也,密露大意。持垕紿曰:“君猶未改秩,姑託疾為後圖乎?”廷鸞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對殿門,格不得見。翼日,以監察御史朱熠劾罷。宋臣遣八廂貌士索奏稿,稿雖焚,聞者浸廣,忌者愈深,而廷鸞之名重天下。開慶元年,吳潛入相,召為校書郎
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時大全黨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無肯言者,諸學官抗疏,疏上即行。會日食,與秘書省同守局,因相與草疏。潛以書告廷鸞曰:“諸公言事紛紛,皆疑潛所嗾,聞館中又將論列,校書宜無與,以重吾過。”廷鸞對曰:“公論也,不敢避私嫌。”越數日,宋臣竟坐謫,徙安吉州。兼權樞密院編修官。時賈似道自江上還,位望赫奕,廷鸞未嘗親之。輪對,言:“國於東南者,楚、越霸而有餘,東晉王而不足。乞遏惡揚善以順天,舉直錯枉以服民。”遷樞密院編修官兼權倉部郎官
二年,進著作佐郎兼右司,遷將作少監。三年,一再乞外補,不許。廷鸞論貢舉三事:嚴鄉里之舉,重台省之覆試,訪山林之遺逸。又言荒政,宜蠲除被災州縣租賦之不可得者。擢軍器監兼左司,兼太子右諭德,升左諭德,行國子司業,乞免兼左司。輪對,言:“集和平之福者自陛下之身始,養和平之德者自陛下之心始。”兼翰林權直,擢秘書少監,升權直學士院。四年,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入奏言:“太史必當謹書災異。願陛下翕受敷施,以壯人才之精神;虛心容納,以植人言之骨幹。念邦本而以公滅私,嚴邊備而思患豫防。”時再召用宋臣,廷鸞引何郯之説進,極言宋臣不可用,帝從之。薦士二十人,進中書舍人。程奎污穢詭秘,不當補將仕郎;王之淵為大全黨,不當通判江州;朱熠不當知慶元府及為制置使;林奭、趙必〈辶昏〉、張稱孫不當與郡:皆繳還詞頭。兼國史實錄院。五年,彗出,上疏極言天人之際。遷禮部侍郎。理宗遺詔、度宗登極詔,皆廷鸞所草。兼侍讀,辭,不許。疏列孝宗之政以告。升直學士院。
鹹淳元年,進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兼同提舉編修《經武要略》。丁母憂。三年,同知樞密院事兼同提舉編修《經武要略》。入奏言培命脈,植根本,崇寬大,行仁厚。又言:“恢大度以優容,虛聖心而延佇,推內恕以假借,忍難行而聽納,則情無不達,理無不盡,奸人破膽,直士吐氣,天下事尚可為也。”兼權參知政事。五年,進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進右丞相兼樞密使。八年,九疏乞罷政。九年,依舊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浙東安撫大使。上疏辭免,依舊職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度宗初年,詔詢故老,專以修攘大計叩之趙葵。葵極意指陳曰:“老臣出入兵間,備諳此事,願朝廷謹之重之。”似道作色曰:“此三京敗事者,詞臣失言。”廷鸞每見文法密,功賞稽遲,將校不出死力,於邊閫升闢,稍越拘攣。似道頗疑異己,黥堂吏以泄其憤。及辭相位,帝惻怛久之曰:“丞相勉為朕留。”廷鸞言:“臣死亡無日,恐不得再見君父。然國事方殷,疆圉孔棘。天下安危,人主不知;國家利害,羣臣不知;軍前勝負,列閫不知。陛下與元老大臣惟懷永圖,臣死且瞑目。”頓首涕泣而退。
瀛國公即位,召不至。自罷相歸,又十七年而薨。所著《六經集傳》《語孟會編》《楚辭補記》《洙泗裔編》《讀莊筆記》《張氏祝氏皇極觀物外篇》諸書。

馬廷鸞親屬成員

馬廷鸞的父親馬灼生有三子,他排行老二,因伯父馬光無子,便過繼馬光為後,正當馬廷鸞七歲時,生父和養父不幸病故,於是馬廷鸞三兄弟與母親相依為命,甘貧力學,既冠鄉里,在二十歲時,被鄉人聘為童子師。但馬廷鸞事母極孝,每當“遇有酒食佳饌,則念母藜霍,不給為之,食不下咽。”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馬廷鸞有三子:文相、文佑、文豐。
宋末,文豐(字端履) 因避戰亂,從江西樂平遷居揭陽縣湯坑(今梅州豐順)。生一子,曰肖軒,字立德,號儒隱,生三子,以天、地、人三字立三房。長房天房曰道,字敦叟,世居豐順、普寧、揭陽。次房地房曰義,字致政,遷往潮陽貴嶼創村,今稱“仙馬”。季房人房曰思,字上政,世居湯坑米場。
上政生二子,長曰雷,次曰晉卿,世居湯坑米場。
雷生一子,曰長安 隨母由湯坑遷至潮陽興仁鄉米場(今普寧麒麟鎮)。 不久母逝,又遷移到新興鄉大尖山,北營“馬英藍”處(今成田鎮),搭個草寮,耕作兼漁獵。後發現溪尾地多人少,有利謀生髮展,遂遷至溪尾定居創業,世代蕃衍。現家美社區田中央社區共2.1萬多人。
參考資料
  • 1.    馬廷鸞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5]
  • 2.    王兆鵬,劉尊明主編.宋詞大辭典.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第3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