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嵬二首

(唐代李商隱組詩作品)

鎖定
《馬嵬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兩首詠史詩,一為七絕,一為七律。這兩首詩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楊貴妃)的故事為抒情對象,流露出對唐玄宗的強烈批評之意,也飽含對李、楊悽苦愛情的惋惜,表現了作者的過人膽識。兩首詩互相聯繫,詩中運用映襯手法,對比強烈,語言精練警策,餘味悠長。
作品名稱
馬嵬二首
作品別名
馬嵬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近體詩

馬嵬二首作品原文

馬嵬二首
其一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
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1] 

馬嵬二首註釋譯文

馬嵬二首詞句註釋

⑴馬嵬(wéi):即馬嵬坡,楊貴妃縊死的地方,在今陝西興平西。《通志》:“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二十五里。”《舊唐書·楊貴妃傳》:“安祿山叛,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啓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帝不獲已,與貴妃訣,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
⑵冀馬:古冀州之北所產的馬,亦泛指馬。燕犀:燕地製造的犀甲。亦泛指堅固的鎧甲。
⑶紅粉: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鉛粉。借指美女,此指楊貴妃。
⑷傾國:形容女子極其美麗。唐玄宗《好時光》詞:“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
⑸玉輦(niǎn):天子所乘之車,以玉為飾。
⑹“海外”句:原注:“鄒衍雲:九州之外,復有九州。”戰國時齊人鄒衍創“九大州”之説,認為中國名赤縣神州,中國之外如赤縣神州這樣大的地方還有九個。這裏以海外九州指仙境。此用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外有仙山”句意。相傳楊貴妃死後,有四川方士説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她。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聽説。更,再,還有。
⑺未卜:一作“未決”。卜,預料。休:完了,停止。
⑻虎旅:指跟隨玄宗赴蜀的禁軍。傳:一作“鳴”。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間報更的刁斗。
⑼雞人:皇宮裏負責報時的人。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衞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指更籌,漏壺中的浮標。
⑽此日:指奔蜀途中宿於馬嵬坡的那一天,也就是楊貴妃被縊死的日子。駐馬:指馬嵬坡禁軍不肯前行請誅楊貴妃事。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⑾當時七夕:指天寶十載(751)七月初七,是夕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長生殿密約世代為夫婦。笑牽牛:唐玄宗和楊貴妃以為他們可以永世相守,嗤笑天上牽牛、織女一年只能聚會一天。
⑿四紀:四十八年。歲星十二年一周天為一紀,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將近四紀。
⒀莫愁:古時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作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1]  [2-4] 

馬嵬二首白話譯文

其一
安祿山叛軍突然震天動地地殺到長安,唐玄宗無奈殺死寵愛的妃子不久自己也抑鬱而死。
如果説唐玄宗真認為楊貴妃具有傾覆邦國之能,皇帝的玉輦為什麼還要倉皇地逃往馬嵬?
其二
徒然傳説海外還有九個大州。來生未可預料今生已經到頭。
空聽到禁軍在夜間敲着梆子,不再有宮裏的雞人報曉擊籌。
就在這天六軍全都停馬不發,當年七夕枉自譏笑織女牽牛。
為什麼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還不及盧家夫婿能長伴莫愁! [5] 

馬嵬二首創作背景

此詩詠歎馬嵬事變。馬嵬事變發生於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李商隱生活在晚唐那種國勢頹危的氛圍下,這不能不使他對歷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識,對政治懷有更多的拯救情緒,對荒淫誤國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寫下這組詩以達諷喻之意。 [5]  [6] 

馬嵬二首作品鑑賞

馬嵬二首整體賞析

這兩首詩互相聯繫,應當參讀。第一首以第三人稱視角從安史之亂後楊貴妃被賜死馬嵬的事實論説。安祿山“冀馬燕犀動地來”,不僅攻下洛陽,而且攻破潼關。玄宗皇帝帶着楊貴妃等人倉皇出逃,在禁軍兵變的脅迫下不得不令楊貴妃自盡。“自埋紅粉自成灰”寫出唐玄宗葬送所愛後,自己也身死成灰的痛苦,連用兩個“自”,句中自對,悽然的悲劇意味很濃,百轉千回。箇中曲折,內涵豐富。陳鴻長恨歌傳》和白居易《長恨歌》已有詳盡敍述。楊貴妃的專寵導致楊家權勢熏天,楊國忠亂政,安祿山叛變,結果是楊貴妃因為“女人禍水”成為替罪羊被殺。那麼,寵她的人,即好色荒淫的玄宗難辭其咎。三、四句揭出詩旨:“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這一設問警醒嚴厲。如果玄宗能知道好色荒政有傾覆國家的危險,那麼就不會有後來倉皇出逃、在馬嵬發生兵變的事情。
第二首從第一首的就事實評説轉到對李楊愛情傳説的評説,用筆更大膽,批評更辛辣。楊貴妃死後,關於李楊生生世世為夫妻的傳説很廣。陳鴻《長恨歌傳》敍述方士在海外仙山找到貴妃太真,太真説自己天寶十載(751)七夕,獨侍玄宗,“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並説:“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且結後緣。或為天,或為人,決再相見,好合如舊。”詩一開頭就對這種傳説加以揶揄嘲諷:海外更有九州只是徒聞傳説,難以信憑,而帝妃二人今生的夫妻關係肯定是以悲劇了結了。頷聯專寫玄宗倉皇幸蜀途中的處境。夜宿馬嵬驛空聞禁軍巡更的木梆聲,再不能像往日在宮中高枕安卧聽候雞人報曉。第五句緊接上四句點明六軍駐馬發生兵變,楊貴妃被逼令自盡。第六句再回溯天寶十載七夕帝妃願生生世世為夫妻的傳説,此用逆挽法,極遒勁跳脱。他們當時還笑牛郎織女一年才得一次相見,結果自己反落得這種下場。最後,詩人責問道:為何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卻不能保全己之所愛,反不如民間夫妻能相守到老呢?冷峻、尖鋭的諷刺直指皇帝。説到底,帝妃之愛不得不屈從於殘酷的宮廷鬥爭,玄宗的盟誓算不了什麼。前六句詩,其批判的鋒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許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問作結,更豐富了批判的內容,引人作歷史的反思和哲理的回味,餘意無窮。郁達夫《盛夏閒居讀唐宋以來各家詩仿漁洋例成詩八首錄七》第一首雲:“義山詩句最風流,五十華年錦瑟愁。解識漢家天子意,六軍駐馬笑牽牛。”郁達夫悟到了詩旨的深處。李商隱詠史詩洵當得“最風流”的佳譽。 [4]  [5]  [6] 

馬嵬二首名家點評

其一
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註》:兩“自”字悽然,寵之適以害之,語似直而曲。 [4] 
其二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詩眼》雲:文章貴眾中傑出,如同賦一事,工拙尤易見……馬嵬驛,唐詩尤多,如劉夢得“綠野扶風道”一篇,人頗頌之,其淺近乃兒童所能。義山雲:“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語既親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墮淚等字,而聞者為之深悲。“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如親扈明皇,寫出當時物色意味也。“此日六軍同駐馬,他時七夕笑牽牛”,益奇。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温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 [7] 
元·方回瀛奎律髓》:“六軍”“七夕”“駐馬”“牽牛”,巧甚。善能鬥湊,“昆體”也。 [7] 
明·顧璘《批點唐音》:此篇二聯雖無興意,然頗典實,唯起結粗俗,不成風調。 [7]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弼以為四虛體。周珽曰:《侯鯖錄》雲:有意用事者,有語用事者。李義山“海外徒聞更九州”,其意則用楊妃在蓬萊山,其語則用騶子云“九州之外,更有九州”,如此然後深穩健麗。唐陳彝曰:起,議論體。唐孟莊曰:結,天子至此,可笑可涕。此詩譏明皇專事淫樂,不親國政,不唯不足以保四海,且不能庇一貴妃,用事用意俱深刻不浮。 [7] 
明末清初·吳喬圍爐詩話》:起聯如李遠之“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台”,太傷平淺……至於義山之“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則勢如危峯矗天,當面崛起,唐詩中所少者。義山《馬嵬》詩一代絕作,惜於結語説破。 [7] 
清·吳昌祺《刪訂唐詩解》:吳昌祺雲:虎、雞、馬、牛同用,亦是一病。 [7]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縱橫寬展,亦復諷嘆有味。對仗變化生動,起聯才如江海……落句專責明皇,識見最高。《唐三體詩評》:逐層逆敍,勢極錯綜。“此生休”三字倏然落下,非杜詩無此筆力。 [7]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中晚人好以虛對實,如元微之“花枝滿院空啼鳥,塵榻無人憶卧龍”,李義山“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皆援他事對目前之景。然持戟徘徊,憑肩私語,皆明皇實事,不為全虛,雖借用“牽牛”,可謂巧心𣿰發。黃白山評:此法實濫觴於少陵,如“驥子”對“鶯歌”,“如馬”對“飲猴”,“如意舞”對“白頭吟”之類。 [7] 
清·趙臣瑗《山滿樓箋註唐人七言律》:“六軍”“七夕”“駐馬”“牽牛”,信手拈來,顛倒成文,有頭頭是道之妙。 [7] 
清·焦袁熹《此木軒唐五言律七言律讀本》:起勢大筆大墨,非温八叉所及。“空聞”字復。 [7]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用《長恨傳》中事(首二句下)。五六語逆挽法,若順説變平。 [7] 
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註》:起句破空而來,最是妙境,況承上首,己點明矣,古人連章之法也。次聯寫事甚警。三聯排宕。結句人多譏其淺近輕薄,不知卻極沉痛,唐人習氣不嫌纖豔也。 [7] 
清·黃叔燦《唐詩箋註》:議論渾切著明。 [7] 
清·周詠棠《唐賢小三昧集續集》:起得奇,與“羣山萬壑赴荊門”同妙。 [7]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起句言方士求神不得,乃跌起。三四就驛舍追想言之,即所謂“此日”也。五六及收亦是傷於輕利流便,近巧,不可不辨。 [7]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五六句非但“駐馬”“牽牛”以本事而成巧對,且用逆挽句法。頸聯能用此法,最為活潑。 [7]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陸貽典:義山之高妙,全在用意,不在對偶。馮班:此篇以工巧為能,非玉溪妙處。查慎行:一起括盡《長恨歌》。 [7] 

馬嵬二首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67
  • 2.    周建國編選.李商隱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104:89-92
  • 3.    徐中玉 金啓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684-685
  • 4.    田秀麗解譯.李商隱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56-59
  • 5.    陳永正 等.李商隱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87-189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184-1185
  • 7.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449-2451
  • 8.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