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崇六

鎖定
馬崇六( 1902—1998),大理下關人,其父親是辛亥革命護國、護法功臣,曾因軍功任靖國聯軍旅長、畢節警備司令等職。 [1] 
本    名
馬崇六
出生地
大理下關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98年2月3日

馬崇六人物經歷

馬崇六於192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因成績優異獲日本天皇獎授軍刀、銀盃。回國後來到廣州,任孫中山大本營參謀,期間曾隨總參議葉荃赴瀋陽,與奉軍首領張作霖商談國家統一問題。1925年,北洋軍閥曹錕、吳佩孚等進攻浙江,孫中山指示“援浙即以存粵”,聯合張作霖討伐曹、吳,時任第3軍副司令葉荃、警衞營長馬崇六,入關決戰,大敗曹、吳。其後,馬崇六隨葉荃南下迎接孫中山北上,並參加天津會議。1926年,馬崇六回廣東,任第6軍工兵指揮官,建立兩個工兵營,以保山人張元養、騰衝人明紹武分任營長。後馬崇六調任第51團團長,他練兵有方,作戰勇猛,北伐中攻克南京、上海和杭州,功績卓著。1927年,馬崇六升任第6軍少將參謀長,時年24歲。馬崇六少年得志,但以忠誠穩健、對人重承諾著稱。1929年,馬崇六任五省公路建設委員,負責全國交通建設工作,繼而任陸軍教導隊長兼教育長及步兵操點編纂召集人,編纂了中國首部《步兵操典》《築城教範》《陣中勤務令》。1934年,馬崇六參加全圜陸軍上校軍官選拔考試,名列第一。 [1] 
解放戰爭時期,馬崇六被委任交通部次長代理部長,但此時馬崇六已有棄武從文之志。馬崇六辭職後赴香港,再東渡日本定居。馬崇六擅長書法,在東京設立“靜安學舍”,招生教授書法,學生很多,教學成績甚佳。日本出版了《靜安學舍書法作品集》及其續集,上面刊載的學生作品有真、草、隸、篆各種書體,蔚為大觀,弘揚了中國書法文化。 [2]  [3] 
馬崇六雖長期僑居異邦,但愛國深情不變,十分關心祖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1976年初,他率領靜安學舍的學生到中國訪問,期間在北京舉行了筆會,受到了中國政府的重視和學界的熱烈歡迎,鄧小平接見了馬崇六一行,中國著名書畫家周懷民等數十人蔘加了筆會,稱馬崇六的書法活動為中日文化交流開啓了新的一頁。此後,中國一些重要的紀念性文化活動,比如紀念辛亥革命70週年、80週年活動,都邀請了馬崇六前來參加,馬崇六在這些會上對祖國建設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3] 
1998年2月3日,馬崇六在東京寓所去世,終年96歲。 [3] 

馬崇六抗日貢獻

怒江炸橋
1942年5月初,日軍侵佔了我國怒江以西大片領土。5月4日上午,中國遠征軍工兵總指揮馬崇六從龍陵驅車下惠通橋,部署炸橋阻敵事宜。下午9時,日軍“黑風”部隊進佔龍陵城,馬崇六命令工兵團長張祖武上校執行炸橋任務,挑選了3個精幹的班長、排長,與張祖武組成炸橋組,和他們討論了準備工作細節,特別仔細交代了炸橋時間的選擇:一是儘量讓我方的人和車走過江東來;二是不準一個敵人混過來,一旦發現日寇立即炸橋。馬崇六對炸橋組説,畹町失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軍化裝成歸國難僑,坐車進入瑞麗,要特別防範他們1日戲重演再混過怒江。為了順利執行任務,馬崇六給了炸橋組一份書面炸橋命令和一些現金作應急之用。 [1]  [4] 
其時橋面上和橋兩端30多公里路上擠滿了混亂的人流和汽車,要識別其中化了裝的日軍極其困難。5月5日清晨,有消息説敵人乘繳獲的中、英車輛混雜於潰逃的人流之中,於是炸橋組化裝成飢餓難僑,沿各車廂討購食物。馬崇六命令守橋士兵將TNT炸藥搬置於橋上,並布好電力引火裝置。9時許,兩車在西橋頭首尾相撞,損壞的車輛橫陳於道,橋頭大亂,化裝“討食”的張祖武在離橋十數丈外,撩開一輛掛緬文車牌的英軍車篷布,見車上的人着英式軍裝但都是矮個子、黃皮膚,向其討食都凶神惡煞地搖頭擺手,並不答話,張祖武心中大驚,急忙抽身擠回東岸,馬崇六即令西端封橋,着手爆炸。而在西橋頭,憲兵正在指揮人們將擋路的車推下江,車主若極力阻擋則開槍,槍聲震響大峽谷,日軍以為已被發覺,掀開篷布便用機槍對橋掃射,企圖阻止炸橋。橋東的炸橋組,一邊對橋上人高喊“快跑”,一邊奔跑着理電纜,接電源,撲向手搖發電機。約10時,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123米長的惠通橋像被攔腰斬斷的巨龍沉入江中,僅剩兩根扶手鍊還在山谷中懸空抖動。 [4]  [5] 
據美國空軍偵察報告,如果不炸惠通橋,日軍可能在10天左右攻入昆明,繼而挺進陪都重慶。這一炸,日軍被堵於怒江西岸兩年又八個半月,直至全軍覆滅,怒江以東人民免除了日軍殘酷蹂躪之苦,中國軍民贏得了準備反攻的時間。由於馬崇六的精心策劃,我第5軍裝甲兵團安全撤到了怒江東岸,並把擁有機械化裝備且附10門大炮的日軍第56混成步兵團3000多人堵在了怒江以西。 [5] 
抗日戰爭初中期,為加強各戰區工事,馬崇六出任全國工兵總指揮,將所轄7個工兵團分至各戰區,並不辭辛勞往返督導。日軍全面封鎖我國海岸線並攻向中南半島後,我國軍隊大量調入雲南,軍令部次長林蔚兼任軍委駐滇參謀團團長,馬崇六兼任副團長和昆明行營“國防”工程處中將處長、交通總指揮、城建局長,負責接受美國支援的軍事物資並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5] 
日軍在緬甸急速北上,大有長驅直入雲南之勢,馬崇六奉命馳赴滇西作防禦,在千鈞一髮之際成功地對惠通橋實施爆破後,又繼續為滇西抗戰做了以下重要工作:一是日軍500人乘橡皮船陸續東渡上了岸,馬崇六與工兵營長將江東僅有的一個守橋步兵連和少數憲兵、工兵統一起來指揮,沉着應戰,激戰8個小時,堅持到我第36師各團相繼趕到,全殲東渡之敵,粉碎了日軍在東岸建立橋頭堡的陰謀;二是在中國遠征軍反攻前,馬崇六在長200多公里的東岸詳細勘察,協助衞立煌選定了大軍過江的一個個渡口,確定了渡江時機;三是馬崇六為大軍渡江安排調度,備足了渡江舟筏以及架橋所需的大量材料,滇西反攻中他還親臨前線指揮工兵事宜,直至滇西光復才離滇境。馬崇六因功勳卓著,在南京獲高級勳章。 [2] 
參考資料
  • 1.    穆英傑主編,碧血千秋 滇緬抗戰將士名人錄,雲南大學出版社,2017.01,第106頁
  • 2.    穆英傑主編,碧血千秋 滇緬抗戰將士名人錄,雲南大學出版社,2017.01,第109頁
  • 3.    穆英傑主編,碧血千秋 滇緬抗戰將士名人錄,雲南大學出版社,2017.01,第110頁
  • 4.    穆英傑主編,碧血千秋 滇緬抗戰將士名人錄,雲南大學出版社,2017.01,第107頁
  • 5.    穆英傑主編,碧血千秋 滇緬抗戰將士名人錄,雲南大學出版社,2017.01,第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