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島鵟

鎖定
馬島鵟(學名:Madagascar Buzzard):是鷹科、鵟屬的一種中型猛禽,體長51釐米,翼展93-110釐米。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而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跗蹠部大多相對較長,約等於脛部長度。雌鳥顯著大於雄鳥。翅強而有力,善疾飛及翱翔。索齶型頭骨。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鋭;聽覺發達。體羽通常是褐色或黑褐色。
棲息於森林和次生林的邊緣。單獨或成對生活。雄性和雌性常常一起長時間翱翔。用大量時間在棲木上盯梢,佔據枯枝或電線杆上等高處等待獵物的位置,使自己能對周圍環境有一個開闊的視野。多以小型至中型脊椎動物為主食。是馬達加斯加島地方性的特有物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馬島鵟
拉丁學名
Buteo brachypterus
別    名
馬達加斯加島鵟
短翅鵟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鷹形目
鷹科
鵟屬
馬島鵟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Hartlaub, 1860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4] 
外文名
英文 Madagascar Buzzard
法文 Buse de Madagascar

馬島鵟形態特徵

馬島鵟是中型猛禽,體長51釐米,翼展93-110釐米。外形和歐洲或非洲東部冬季的禿鷹非常相似。它有一個大的圓形頭部,脖子粗,一個短胖的身體和一個相對短的尾巴。兩性相似,雌性平均比雄性大2% 。亞成鳥與成年鳥可以區別,尤其是當它們在飛行。成鳥羽毛是多變的,但上體通常是褐色或黑褐色,有時有灰暗的頭,尾巴上有大量灰棕色帶。下體的羽毛以白色為主,但喉嚨部位有條紋,從側面延伸及胸部。腿是暗紅色的網狀紋,所以就只剩下胸及上腹部是完美無暇真正的白色。成鳥虹膜黃色,腿和腳淺黃色,有臘膜。 [2] 
幼鳥和它們的父母沒有太大差別,其下體經常發現是棕胸,不能與白色的下腹形成強烈的對比。大腿部有散落的赤褐色斑點,尾部的斑紋更為稀少。幼鳥的虹膜橙褐色,腳爪乳黃色並具黃蠟。 [2] 

馬島鵟棲息環境

馬島鵟棲息於森林,碎片森林和次生林的邊緣。也出現於桉樹人工林和熱帶草原的農田附近。還覓食於岩石山坡。棲息地變化較大的高度,可上升到海拔2300米的高度。 [2] 

馬島鵟生活習性

馬島鵟單獨或成對生活。雄性和雌性常常一起長時間翱翔。它們的飛行方式和普通鵟及該屬的其他物種類似。性機警,視覺敏鋭。善飛翔,在空中盤旋滑翔,寬闊的兩翅左右伸開,並稍向上抬起成淺‘V’字形,短而圓的尾成‘扇’形展開,姿態極為優美。這些鳥的生存方式受當地的環境影響很大,在一些地區針對偶爾缺少獵物時,它們會奮力搜索並進行狩獵。然而,大多數的時候,它們是久坐在樹梢上。 [2] 
像大多數其他鵟,這種鳥大部分是在捕獲地面上的獵物。它們花費了大量時間在棲木上盯梢,佔據枯枝或電線杆上等高處等待獵物的位置,使自己能對周圍環境有一個開闊的視野。捕食方式是通過鋭利的眼睛觀察和尋覓,一旦發現地面獵物,突然快速俯衝而下,用利爪抓捕。 [2] 
馬島鵟能夠捕獲大量的各種獵物。食物包括小型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蛇、小鳥和齧齒動物,也捕捉陸蟹和無脊椎動物。也能捕捉成羣聚集的飛蝗或蚱蜢,也攝取腐肉。 [2] 

馬島鵟分佈範圍

馬島鵟是馬達加斯加島地方性的特有物種。在當地海岸線周邊相當普遍,但在中部高原地區由於大面積的猖獗毀林幾乎不存在了。相當均勻地分佈於東部和西部的海岸、北部的陶拉納魯及在南部的山區。 [2] 
馬島鵟分佈圖 馬島鵟分佈圖 [4]

馬島鵟繁殖方式

馬島鵟的產卵季節從10月至翌年2月。通常營巢於林緣或森林中高大的樹上,巢置於樹冠上部近主幹的枝椏上,距地高10-15米。也營巢於懸巖上。巢結構較簡單,主要由枯樹枝堆集而成,內墊有松針及細枝條和枯葉,有時也墊有羽毛和獸毛。每窩產卵2枚,卵為青白色、被有慄褐色和紫褐色斑點和斑紋,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約34-37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在缺乏食物資源,幼鳥會殺死它的兄弟或姐妹,以保持其單獨佔有食物,這點得到父母或多或少的默契。經過40-45天的巢期生活後,雛鳥即能飛翔和離巢。 [2] 

馬島鵟保護現狀

馬島鵟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4] 

馬島鵟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較廣,馬島鵟在半島上的巢密度每2公里就分佈一隻,位於東北部的距離至少500米。在其範圍內的其他地方雖然密度不高,因為它佔有的領地面積接近400000平方公里,據估計,全球的鳥類數量也達到數萬。在當地,馬島鵟似乎普遍,因為它是能夠適應其棲息地的變化,未來不會受到威脅,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