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小平

(2011年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典型)

鎖定
馬小平,1959年10月生,大公鎮人。
中文名
馬小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人物經歷
馬小平1959年10月生,大公鎮人。中共黨員,主任中醫師。1976年高中畢業,任中學民辦代課教師;1978年考取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班,畢業後分配在海安針灸推拿學校,從事中醫教學與臨牀工作;1988年考取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碩士研究生,1991年畢業分配在江蘇省人民醫院中醫針灸科工作,任講師與主治醫師,1994年調海安縣中醫院工作。
馬小平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工作期間,回鄉探親時發現村裏有些患關節炎的百姓逐步喪失勞動能力,無錢看病,只能吃些止痛藥緩解疼痛,家庭也因病致貧。專攻針灸推拿的馬小平明白:他的專業對鄉親們的慢性病有療效。1994年,他調縣中醫院針灸科工作,是全院第一名碩士研究生。
針灸科每年約萬名患者就診,是接待最多的科室。病人大多患關節炎、氣管炎等運動、呼吸系統慢性病。針灸治療無痛苦也無副作用,療效好,價格便宜,適合慢性病患者。馬小平在斟酌處方的同時也考慮費用問題。他用實際行動實踐“藥王”孫思邈的名言:貴賤貧富,普同一等。並教育弟子:醫生的成就感來自讓患者花最少的費用治好病。患者真切感受他將心比心的醫治,視他為親人。
醫治小兒腦癱、弱智是馬小平長期關注的方向,聽説海安培智學校弱智兒童亟待診治,他主動上門義診。首次來到學校,看到有的孩子怪笑、怪叫,有的口水流個不停,有的神情呆滯,重複敲打桌子、板凳,有的在教室裏隨地大小便……他嘗試着為孩子們扎針治療。第一次針灸,一孩突然竄起,狠咬馬小平的手腕不放;一孩往他臉上吐唾沫;還有一孩用頭撞擊他的腰……他耐心和孩子們交談,撫慰他們、觸摸他們,經常從家裏帶來糖塊和水果獎勵配合治療的孩子。慢慢地,孩子們看見馬小平,都嘻笑着圍攏來。經過3年的治療,不少孩子健康狀況好轉:一個無法行走的腦癱女孩苗苗,能獨立行走;一個叫小東的弱智男孩,智力也有所提高;一名癲癇患兒轉危為安。
馬小平探索、研究門診看病時遇到的問題,如小兒腦癱、弱智、高血脂、高血壓、痛風、強直性脊柱炎等疑難雜症,寫成並陸續發表論文80多篇,主編《百病針灸臨牀問答》等專著,參編5部學術著作,主持10多個科研課題。他先後被評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南通市重點醫學人才培養對象,南通市名中醫,南通市“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全國優秀中醫藥繼承人。縣人民政府記“三等功”一次、嘉獎3次。2011年入選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典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