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家軍

(民國時期的西北地方軍閥)

鎖定
馬家軍,民國時期實際控制中國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主要人物包括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合稱為“西北三馬”。馬家軍源自清末爆發的同治回民起事。馬家軍分為青海馬家軍和寧夏馬家軍。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他們承認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權力;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攻擊了進入西北地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1949年,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爭中馬鴻賓投誠;馬步芳、馬鴻逵逃往台灣,後分別在沙特阿拉伯美國去世。馬家軍的主要人物多為回族撒拉族,信奉伊斯蘭教
中文名
馬家軍
外文名
The Majia Army
定    義
民國時期實際控制中國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
別    名
西北馬家軍
主要領導
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
派系分化
青海馬家軍寧夏馬家軍
參與戰爭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馬家軍派系簡介

馬家軍體系
馬家軍體系(3張)
馬家軍主要分為青海馬家軍(青馬,馬海宴子繫馬步青,馬步芳)和
寧夏馬家軍(寧馬,馬千齡兒子繫馬鴻賓,馬鴻逵)。
蘭州戰役前的青馬統治着中國行省版圖的青海和部分甘肅。銀川解放前的寧馬統治着中國行省版圖的寧夏,以及甘肅、內蒙古的一部分。 [1] 

馬家軍回漢關係

回族是與漢族或其他民族雜居的民族,即“小集中,大分散”。因此,馬家軍集團若統治一個地域,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實社會角度,都不能完全排斥漢族,進入現代社會後更是。
另一方面,從擴大政治軍事力量來看,回族人口少,不能滿足兵員擴張的需要,也必然會吸收漢族兵員。因此在民國後,漢族就逐漸進入了馬家軍的政治軍事圈子。
馬家軍後來不但士兵有相當部分是漢民,許多高級職務也由漢人擔任,如青馬82軍副軍長趙遂,騎五軍副軍長郭全梁,寧馬第128軍軍長盧忠良等。但這些人大都隨着信了伊斯蘭教 [1] 

馬家軍歷史淵源

馬家軍主要人物——馬鴻賓(中) 馬家軍主要人物——馬鴻賓(中)
馬家軍源自清末爆發的同治回民起事。1863年(同治三年),受陝西、寧夏回亂影響,甘肅河州莫尼溝大阿訇馬佔鰲起兵參與回亂,青馬先人馬海宴這時加入,為馬佔鰲得力戰將。
1872年,馬佔鰲等太子寺戰役擊敗湘軍,後力排眾議,在馬海宴、馬千齡的支持下,挾勝而求撫,率眾歸降朝廷。隨後起義軍被朝廷收編,重要頭目封以官爵。此事件奠定了河州諸馬崛起的基礎。
在民國以前,河州諸馬軍事力量為 “西軍”時期,仍延續馬佔鰲降清時的格局,即以馬佔鰲子系(子馬安良)為首,轄制馬海宴子系(子馬麒馬麟)和馬千齡子系(子馬福祿馬福祥)。馬佔鰲降清時,馬千齡無軍職,後為朝廷鎮壓回亂才自組民團成軍。諸馬先隸屬於董福祥甘軍系統,後獨立一系,為清廷東征西討,特別是抗擊八國聯軍時,諸馬是當時清軍最英勇部隊。
民國後,馬佔鰲子系在政爭中淡出歷史,馬海宴子系和馬千齡子系分據青海(青馬)和寧夏(寧馬),先後投靠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馮玉祥蔣介石),逐漸養大成為割據一方的封建軍閥。 [1] 

馬家軍佔據西北

馬家軍圍剿紅軍

被馬家軍殺害的紅軍西路軍戰士 被馬家軍殺害的紅軍西路軍戰士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2.18萬人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經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進,意圖打通與當時蘇聯的西北通道。
馬家軍馬步芳部,馬步青部對紅軍作戰,馬步芳派遣馬元海,馬步青派遣馬廷祥(後被紅軍擊斃)為前線總指揮。
紅軍與馬家軍在黃河沿岸,永昌古浪高台、倪家營子進行了激烈戰鬥,多次擊退馬家軍。由於戰略錯誤以及馬家軍的兇狠攻擊,最終不能擊敗馬家軍,幾乎全軍覆沒,大部分紅軍戰士都在作戰中英勇犧牲了;這年5月1日,中共中央派陳雲滕代遠帶着幾十輛汽車,滿載着服裝和慰問品,與西路軍餘部(李先念程世才率領)在猩猩峽(星星峽)會見,送他們到了新疆,結束了這次悲壯的西征。 [1] 

馬家軍“四馬拒孫”

1933年冬,蔣介石任命孫殿英為青海西區屯墾督辦,令他率領所部四十一軍,率大軍進攻寧夏。孫殿英志在吞併西北。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等恐被各個擊破,地盤難保,乃聯合拒孫,史稱“四馬拒孫”戰爭。同時,蔣介石也希望孫殿英軍閥與馬家軍相互攻伐,兩敗俱傷。四馬聯軍約5萬餘人,孫殿英兵力約7萬人。經過4個月激戰,以孫殿英慘遭毀滅性打擊而告終。

馬家軍參加抗日

馬家軍抗日戰爭期間在青海徵召的新兵
馬家軍抗日戰爭期間在青海徵召的新兵(1張)
1937年8月,馬步芳、馬步青派遣軍隊參加抗戰,徵調大通、互助、湟源3個縣的民團共8000餘人組成。其中有回、漢、撒拉、東鄉、保安、藏等各民族人民,以回族較多。
全師轄3個旅。 馬步芳、馬步青先後派出了兩個師的兵力,分別是暫編騎兵第一師和暫編騎兵第二師。第一師師長是馬彪,第二師師師長是馬祿。
1938年4月,騎兵師奉調黃泛區的扶溝、鄢陵、西華等縣,擔負這一線的河防任務,馬家軍在此重創日軍。1939年春,騎兵師又調駐周口至界首一帶的黃泛區,防禦淮陽一線日軍。

馬家軍最終覆滅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準備發動全面內戰,他極力拉攏西北三馬為打內戰而效命,先後任命馬鴻逵、馬鴻賓為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長官為張治中)。
然而馬步芳與馬鴻逵矛盾重重,使得馬步芳領導的青馬部隊和馬鴻逵領導的寧馬部隊無法協調統一作戰,使得馬家軍在西北的實力鋭減。
十幾年來,馬家軍的惡行夢魘一樣壓在紅軍倖存者的心裏:徐向前自河西兵敗後,一直想率部隊打回去,為犧牲的戰友們報仇。1949年,毛澤東和中央原本已有意讓他帶兵解放西北,可是這時徐向前卻病倒軍中,只好將這個使命交給了彭德懷;彭德懷率第一野戰軍挺進甘肅、青海,在蘭州戰役中痛殲馬家軍精鋭,終於為西路軍的無數英魂一洗前仇。
1949年8月20、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發起蘭州戰役,首戰遭到青馬反擊而失敗,沒有得到一個陣地,被稱為蘭州戰役的“試攻”階段。
8月25日,解放軍發起蘭州戰役的總攻;經激戰,攻佔被稱為“蘭州鎖鑰”的沈家嶺、狗娃山、古城嶺、馬架山和皋南山最高峯營盤嶺,蘭州城直接暴露在解放軍的炮火前。
蘭州城防指揮官馬繼援,見外圍主陣地一日相繼失守,傷亡又慘重,外面援軍無蹤無影,同馬步芳密商後,決定在那天乘夜幕全線秘密通過黃河鐵橋,向西寧方向撤退。但是,黃河鐵橋迅速被解放軍控制,除馬繼援等人率一部逃走外,餘部成了甕中之鱉。一路上滿目潰兵,人馬爭道,車輛橫衝直撞,自相踐踏,死傷累累。至26日12時,解放軍全殲蘭州殘敵,解放蘭州。
蘭州戰役,是西北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第一野戰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人2.7萬餘人,消滅了馬步芳集團的主力,打開了進軍青海、寧夏、新疆的門户。
彭德懷又命王震率第1兵團乘勝追擊,直逼青海西寧城下,西寧岌岌可危。逃到西寧的馬繼援驚慌失措,不敢久留,惶惶然爬上飛機出逃重慶。馬家軍苦心經營幾十年的西寧城內官兵頓時作鳥獸散,西寧城霎時間成為一座空城。9月5日,第1野戰軍第1兵團第1軍先遣騎兵偵察隊600人抵達西寧。次日,第1軍第2師5團在副軍長兼2師師長王尚榮率領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入城式。馬步芳先其進入新疆的騎5軍,也在9月下旬參與了陶峙嶽、包爾漢的起義。軍長馬呈祥因不願參加起義,被“禮送”出境。至此,馬步芳家族擁有的武裝力量全部瓦解。
消滅馬鴻逵集團,解放寧夏的任務,則是由楊得志第19兵團完成的。那時,寧夏的馬鴻逵集團,仍企圖繼續頑抗,以銀川為中心,依據黃河天險,在南起靖遠、同心,北至金積、青銅峽、靈武地域內,構成兩道防線,由馬鴻逵兒子馬敦靜統一指揮,妄圖阻止我軍解放寧夏。
毛澤東為了早日結束戰爭,使生靈儘量少遭塗炭,曾對西北解放軍下達過“對寧夏二馬可在軍事打擊下,儘量爭取用政治方式加以解決”的指示。
1949年8月6日,也就是第一野戰軍發佈進攻蘭州的作戰命令的兩天後,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並賀龍、習仲勳《兼取政治方式解決西北地區》,其中説:9月9日,楊得志第19兵團兵分三路,揮師寧夏,很快突破第一道防線,進逼第二道防線——中衞和中寧兩大重鎮。 馬敦靜集結所屬128軍、11軍憑藉金積和青銅峽的險要地勢與19兵團決戰,指示部下準備掘堤放水,陷金積、靈武、吳忠堡地區以成澤國,阻止人民解放軍前進。在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後,他又調兵遣將。調整部署,重點防守老巢銀川。
9月19日11時,解放軍第64軍的兩個師,分左右兩翼,向金積一線猛撲,揭開了金靈戰役的序幕。與此同時,解放軍第63軍由石空堡北渡黃河,沿黃河兩岸北進,直指銀川。
馬敦靜一面令工兵炸堤放水,將數十里黃河河堤崩裂坍塌,企圖用洪水阻擋住解放軍的進攻;一面慌忙將前線指揮的大權交給了第128軍軍長盧忠良,自己直奔機場,鑽進一架早已準備好的座機,逃往重慶。
相約死守銀川的馬鴻逵父子倆,卻在重慶見了面,二人相對而泣。
馬鴻逵父子逃走後,樹倒猢猻散。寧夏兵團鬥志全無,士兵成批逃亡,軍官們向我軍發出求和電報。到了19日晚,馬鴻逵在重慶用電台與寧夏的部下聯繫,得知諸將已發出求和電報,便要與他們講話。結果,沒有一人與他講話。此時的馬鴻逵慘笑,繼而嚎啕大哭。
9月23日下午,寧夏兵團代表與解放軍19兵團達成《和平解決寧夏問題之協議》。至此,“寧夏王”馬鴻逵苦心孤詣經營數十年的老巢土崩瓦解。 [2] 

馬家軍人物結局

1949年,馬家軍主要頭目在與解放軍的爭鬥中失敗;馬步芳,馬步青與馬鴻逵追隨國民政府敗退台灣,而後輾轉至他國,最後終老於他鄉。
馬鴻逵離開台灣後長期居留美國洛杉磯,1970年1月14日在洛杉磯去世。
馬步芳移居沙特阿拉伯。1957年,台灣當局任命他為“駐沙特阿拉伯大使”,1960年由於個人生活作風問題辭職;1975年7月31日,馬步芳在沙特阿拉伯去世。
馬步青飛到了台灣,在台灣歷任“國防部”中將參議,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1977年2月9日因病在台北市去世,終年79歲。
馬鴻賓蘭州戰役後宣佈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轉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1960年病逝。 [1] 

馬家軍相關圖書

西北馬家軍閥史 封面 西北馬家軍閥史 封面
《西北馬家軍閥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