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季

(中國著名相聲藝術大師)

鎖定
馬季(1934年8月2日—2006年12月20日), [5]  [38]  原名馬樹槐,出生於天津寶坻, [37]  中國著名相聲藝術大師 [49]  ,中國相聲第七代傳人。 [8] 
1956年初,馬季憑藉相聲《搞對象》在北京市工人業餘曲藝觀摩會獲得了一等獎;同年6月,他參加全國職工業餘曲藝觀摩演出會,表演相聲《都不怨我》,憑藉該作品獲得了全國冠軍 , [1]  並由此被調入中央廣播文工團説唱團工作,成為專業相聲演員,侯寶林為其老師,併為他取藝名馬季。 [9]  1958年開始馬季進入大量創作時期,創作了歌頌型相聲作品《英雄小八路》《找舅舅》《登山英雄贊》等。 [1]  在198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他表演了相聲《宇宙牌香煙》。次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 [2]  1987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馬季表演了羣口相聲《五官爭功》。1989年,他獲得了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 。 [3]  1993年,他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他表演了相聲《老少樂》。2004年,馬季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作了“告別演出”。2006年,獲得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4]  同年12月20日上午10點25分,馬季因心臟病發作,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2歲。 [5]  2007年5月,馬季生前出演的民國情感劇《旗袍》播出。 [28] 
馬季是中國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的歌頌型相聲開啓了以讚美新生活和新英雄人物為主題的對口相聲的新生面,大大發展了相聲的功能,為相聲藝術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方向。 [1]  [7]  [13] 
藝    名
馬季 [37] 
本    名
馬樹槐 [37] 
性    別
民    族
漢族 [7] 
國    籍
中國 [1] 
出生地
天津寶坻(原河北省寶坻縣)黃莊村 [37] 
出生日期
1934年8月2日 [7] 
逝世日期
2006年12月20日 [5] 
代表作品
找舅舅 [1]  [7] 
代表作品
登山英雄贊 [1]  [7] 
畫像 [18] 
宇宙牌香煙 [18] 
馬季相聲選 [16]  展開
代表作品
登山英雄贊 [1]  [7] 
畫像 [18] 
宇宙牌香煙 [18] 
馬季相聲選 [16] 
相聲藝術漫談 [17]  收起
職    業
相聲演員 [8] 
主要成就
1985年“全國十大笑星” [2] 
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 [3] 
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4] 
原    名
馬樹槐 [7] 

馬季早年經歷

馬季原名馬樹槐,1934年8月2日,出生於北京一個家境普通的商人之家 [7]  。馬季小時候在北京皇城根小學上學,閒時他就靠賣冰核貼補家用。因為和相聲演員常連安的親戚是同學,年幼的他每每胳膊底下夾着冰核籃子,到常家開的啓明茶社蹭免費的相聲聽,獲得了最初的相聲啓蒙。13歲時,由於父親去世而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被送到上海宏德織造廠當學徒,因此而學會了上海話 [7]  [39] 
1950年,回到北京,進入培德中學讀初三 [7-8]  ,1951年,考入北京市新華書店華北發行所 [8]  ,當了賣書員 [9]  ,業餘時間幾乎都撲在説相聲和唱京劇上 [1] 
馬季

馬季演藝經歷

馬季學藝時期

1954年,自認為水平已經不錯的他自編了一段名為《偉大的祖國》的“相聲”,參加了北京市輕工業工會的文藝演出,但因內容過於稚嫩、淺薄而失敗。這次的失敗讓馬季痛定思痛,他決心從創作入手,改變自己原有的方式。這樣的思考和改變為一名優質高產的相聲作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1955年,相聲表演水平有所提高的他開始涉足表演傳統相聲,在其登台表演的《黃鶴樓》遭遇批評後,他開始利用業務時間拜師訪友,並參加了劉寶瑞郭全寶親自授課的工人業餘藝術團 [1] 
1956年初,馬季參加了北京市工人業務曲藝觀摩會,由其表演的相聲《找對象》獲得了一等獎;同年6月,他作為北京賽區的代表,參加了全國職工業餘曲藝觀摩演出會,表演了一段諷刺郵政工人工作馬虎屢出差錯卻強詞奪理的相聲《都不怨我》,憑藉該作品獲得了全國冠軍 [1]  ,並由此被侯寶林、劉寶瑞看中,調入中央廣播文工團説唱團工作,成為專業相聲演員,説唱團安排侯寶林、劉寶瑞、郭啓儒、郭全寶為其老師,侯寶林為責任老師 [8]  。不到一年他已經熟練掌握了六段傳統相聲,創作了四段新節目,並推出了正式的相聲處女作《打籃球》 [1]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8] 
1957年,老師侯寶林覺得馬樹槐這個名字繞嘴,做演員名字應該起得響亮一點,筆畫要少一點,這樣人家容易記住,當時北京正在放映匈牙利喜劇電影《牧鵝少年馬季》,於是馬樹槐取藝名馬季 [9]  ;同年4月,他參加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説唱團巡迴演出 [10]  ,演出中,他與侯寶林另一位弟子楊紫陽合作,推出了相聲《王金龍與祝英台》《跟誰結婚》《請醫生》,並表演了傳統相聲《對春聯》《空城計》《扒馬褂》等 [1] 

馬季創作期

1958年開始馬季進入大量創作時期,並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8]  ,同年10月,馬季作為慰問團的成員赴福建前線演出,期間創作了相聲《英雄小八路》,這是他創作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歌頌型相聲作品 [1]  ,隨後創作歌頌相聲《登山英雄贊》,作品取材於中國登山健兒攀登珠穆朗瑪峯的真實事蹟 [11] 
1959年,創作了相聲《找舅舅 [1]  。1961年,曲藝界挖掘傳統遺產活動在全國範圍展開,回憶、整理了傳統相聲80段,付印成《中國傳統相聲大全》,就是曲藝界的所謂“四大本”,馬季對“四大本”反覆閲讀,掌握了很多傳統相聲 [40-41]  。同年他在周恩來總理的指令下,完成體育類批判相聲《球場上的丑角》。此後,馬季又創作了與體育和足球有關的相聲作品《看球記》和《三比零》等。1962年,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8] 
1963年,馬季隨中央農村文化工作隊去山東文登一帶體驗生活,半年多的時間共演出了104場,還創作了相聲《畫像》《跳大神》 [1]  [12] 

馬季“文革”時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馬季被定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受到批鬥,只能在北京掃廁所,刷標語牌 [9] 
1971年春,與唐傑忠趙連甲一起被打成“馬唐趙反黨小集團”,馬季被下放到淮陽五七幹校下屬的張莊村勞動 [13]  ;同年秋,馬季結束了插隊勞動任務回到北京。1972年,馬季專程回到淮陽“五七”幹校慰問演出 [14]  。1973年,馬季與唐傑忠改編並表演了歌頌中非友誼的相聲《友誼頌》,起到了促進相聲復甦的積極作用 [1] 
1976年,姜昆赴北京參加全國曲藝調演,作為評委的馬季相中了姜昆,在徵得姜昆同意後,馬季將其調到了中央廣播説唱團,並收為弟子 [15]  ;同年,創作了“傷痕相聲”《白骨精現形記》《舞台風雷》,以及諷刺相聲《多層飯店》《北京之最》,其中《北京之最》因譏謗過於尖鋭而很快被禁播 [13]  。1976年底至1977年3月,馬季帶着弟子姜昆到湖南省桃源縣採風,期間創作了相聲《新桃花源記》 [15] 

馬季成熟時期

1978年,馬季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8]  。1979年,馬季隨團出訪日本 [1]  ;同年,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曲協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8] 
1980年8月,他出版了圖書《馬季相聲選 [16]  ;11月,創作的圖書《相聲藝術漫談》出版,該書對相聲的起源、內容、形式、藝術手法、包袱種類以及相聲表演中的一系列問題都做了較為詳盡的闡述 [17] 
1982年,電視的快速普及讓馬季開始思索相聲由聽覺藝術到視覺藝術的改造問題,他組織了隊伍,與趙炎、幺樹森一起,連續嘗試編排了13個小品,集結成冊,名為《笑的窗口》 [18]  ;同年,他隨團赴香港交流 [1] 
1983年2月12日,馬季擔任主持人的1983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播出,他在晚會上還表演了相聲《山村小景》《小小雷峯》《説一不二 [19]  ;同年,他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8] 
1984年2月1日,198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播出,馬季在晚會上表演了相聲《宇宙牌香煙》《春聯 [20]  ;同年,創作了諷刺相聲《百吹圖》,並隨團赴香港交流 [1] 
1985年2月19日,馬季擔任主持人的198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播出;同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 [2] 
1986年,馬季在湖南常德義演,隨後把5000多元收入全部捐給桃花源 [21]  。同年,他創作出《一僕二主》 [42] 
1987年1月28日,1987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播出,馬季在晚會上與劉偉馮鞏趙炎等合作表演了羣口相聲《五官爭功 [22]  。1988年,馬季當選為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8] 
1989年2月5日,198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播出,馬季在晚會上與劉偉表演了相聲《送別 [24]  ;同年,憑藉《打電話》獲得中國唱片總社頒發的第一屆“金唱片獎” [3]  [13]  。同年,馬季創作了諷刺相聲《特種病》,諷刺社會上存在的紅眼病現象 [43] 
1990年,馬季前往馬來西亞表演相聲,促進相聲對外文化交流,馬季的巡迴演出使得馬來西亞的相聲啓蒙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 [44]  ,並被馬來西亞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 [13] 
1991年2月14日,1991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播出,馬季在晚會上表演了相聲《訓徒 [16] 
1992年,馬季到廣東惠州參加全國名人釣魚比賽,河源政府領導邀請他加盟了當地一間文化實業總公司 [12]  。1993年,馬季把他的黨組織關係轉到了河源市文化局,為表彰他對河源文化事業作出的貢獻,被河源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的稱號 [12]  ;同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8] 
1996年2月18日,199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播出,馬季與劉偉合作表演了相聲《老少樂 [25]  。1998年,他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2003年,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8] 

馬季“告別”

2004年11月6日,馬季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作了“告別演出”。 [12] 
2006年4月15日,訪問日本的馬季與劉偉在東京為在日華僑華人表演了相聲 [45]  ;7月,馬季和兒子馬東到廣東參加了“慈善愛心獻河源”的演出,為河源市人民醫院新院建設募捐 [12]  ;9月23日,馬季獲得了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4]  ;10月,他參加了第三屆CCTV相聲大賽 [26]  ;12月20日上午10點25分,馬季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2歲 [5] 
2007年2月11日,馬季生前定稿的自傳《一生守候》出版發行 [27]  ;5月,馬季生前出演的民國情感劇《旗袍》播出,他在劇中飾演古道熱腸的“湯老闆” [28] 

馬季個人生活

馬季家庭

1967年7月18日,經鐵道兵文工團團長焦乃積介紹,馬季與文工團歌手于波相識,不久結婚 [29]  。1968年12月25日,兒子馬東在黑龍江哈爾濱出生 [23] 

馬季健康情況

1987年,馬季在長沙得了急性心肌梗死,住院3個月才出院。而且,他還患有糖尿病,膽固醇水平也較高,所以一直未能根治 [26] 

馬季師徒關係

馬季師從相聲大師侯寶林、劉寶瑞、郭啓儒、郭寶全,幾個名家聯合教一個弟子 [8] 
馬季共收徒20人,從大弟子姜昆算起,分別有:趙炎、劉偉、馮鞏、王謙祥李增瑞、彭子義、韓蘭成、劉喜堯常佩業、黃志強、黃宏笑林趙龍軍侯冠男、台灣的李國修、馬來西亞的姚新光,以及關門弟子總政歌舞團的尹卓林 [6]  [30] 

馬季愛好

馬季喜歡打籃球、踢足球。 [39]  釣魚也是馬季的一大愛好。假日休息的時候他經常與好友到上莊水庫、青年湖等地方釣魚。他還擅長烹飪美食,包括餡餅、紅燒肉,炸醬麪。馬季烙的餡餅,人稱“馬家餡餅”,皮薄、餡大、油多、味鮮,堪與馬季的相聲媲美 [46] 

馬季主要作品

馬季相聲作品

作品
主要合作演員
作品
主要合作演員
請醫生
《畫像》
於世猷
打電話
《哭的藝術》
《對對聯》
《勞動號子》
《三比零》
賣布頭
《外國》
學評戲
女隊長
《一條街》
《萬紫千紅繞營房》
扎針
《送春聯》
姜昆,趙炎
《裝小嘴》
論捧逗
拔牙
找堂會
《繞口令》
趙世忠
劉偉
《閒話》
《傳謠》
劉偉、姜昆、趙炎
百吹圖
趙炎
老少樂
劉偉
《吹牛》
《打噴嚏》
《兒女贊》
《風格贊》
趙炎、姜昆
《成語新篇》
《哭的功能》
趙炎
《多層飯店》
老少樂
《鬧公堂》
《講禮貌》
《攀親》
《戒煙》
《繞口令》
救人
訓徒
趙炎、石可達
《老馬家》
趙炎
《四字歌》
《美》
《特種病》
趙炎、王金寶
《新地理圖》
《戲劇雜談》
趙炎
《新桃花園記》
《新地理圖》
學越劇
《行業術語》
友誼頌
《幸福屯》
找舅舅
《一陣風》
《逐步升級》
招聘
《廣東話》
反正話
《五官爭功》
趙炎、劉偉、馮鞏、王金寶
《哥倆好》
《降神會》
《跟誰結婚》
《戲迷藥方》
劉寶瑞
《狗熊大象》
-
-
(以上參考資料 [31] 

馬季主持節目

時間
名稱
備註
1983年
1983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總策劃、主持人
(以上參考資料 [19] 

馬季出版書籍

時間
書名
標註
1980年8月
《馬季相聲選》 [16] 
相聲選集
1980年11月
《相聲藝術漫談》 [17] 
相聲專著
2007年2月11日
《一生守候》 [27] 
自傳

馬季參演電視劇

    • 旗袍[47] 2007-05

      飾演
      湯老闆
      導演
      王子
      主演
      邱心志, 田海蓉

馬季藝術特色

馬季綜述

馬季在相聲語言藝術的探索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風格。馬季相聲的語言藝術風格,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7] 

馬季生活化

馬季的相聲語言藝術無疑是高度生活化的,但又體現出鮮明的藝術特質,而且其語言的生活化,較之前輩又有所不同。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相聲演員,馬季儘管是地地道道的城裏人,但對於相聲生活化的理解卻不同以往。他不再滿足於表現市民生活,或站在市民立場上,將農民、尤其是進城農民作為嘲笑、挖苦的對象。而是努力選擇曾被相聲藝人忽視或嘲弄的農民的立場。與前輩藝人不同的是,馬季相聲的生活資源不限於京津這類城市,而是深入中國廣袤的鄉間。他先後以山東文登、湖南桃源作為自己的創作基地,深入農村,學習農民的語言,感受農民的生活,瞭解農民的趣味,不僅在相聲作品中塑造農民的正面形象,而且運用廣大農民所熟悉並喜聞樂見的語言,使農民喜歡上了相聲藝術。這無論對於相聲的題材還是受眾面,都是較大的拓展。加上廣播、電視等新媒體的推動,使相聲藝術的影響力逐漸超越京津,輻射全國。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畫像》《海燕》等作品,都塑造了農民勞動模範的形象,無疑是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馬季作為新相聲的代表人物,其“新”恰恰體現在對相聲語言生活化的堅持與拓展。而在堅持基礎上的拓展,對相聲藝術的貢獻尤大 [7] 

馬季文學化

相聲語言的文學化,自前輩張壽臣始,至侯寶林達到高峯。馬季作為新中國成長起來的相聲演員,又得到侯寶林的親傳,對於文學化的追求具有自覺性,但又結合時代精神和自身特點,進行了不同於前輩的新探索。傳統相聲語言的文學化追求往往藉助姊妹藝術,特別是戲曲。儘管有老舍這樣的新文學大家參與,但基本套路不曾改變。馬季成長於新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使他不再侷限於對戲曲中的文學元素的借鑑,而拓展到其他文學藝術門類之中。《新桃花源記》作為歌頌型相聲的代表作品之一,採用代言體和化妝相聲等藝術形式,不僅藉助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再生,展現桃源建設的新風貌,還巧妙地嵌入陶氏的詩作,增加了作品的文學性和陶淵明形象的真實感,更模擬古典詩歌,作為人物語言,通過“戲仿”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是一篇語言高度文學化的相聲作品。《詩情畫意》則在諷刺型、歌頌型和娛樂型之外,開拓了知識型相聲這一表現領域,通過對大量古典詩詞的引述和別有慧心的解讀(當然也包括歪講),既產生喜劇效果,又傳播古典詩詞知識,是一篇內涵豐富,可以雅俗共賞的優秀之作,其文學價值自不待言。20世紀80年代的代表作《宇宙牌香煙》的主題是諷刺揭露偽劣商品,有明顯的現實關懷,而語言也頗具特色。作品主要使用倒口和貫口的表演手段,藉助代言體,以一個偽劣香煙推銷員的身份介紹商品,使用大量的文學修辭方法,其中排比的運用最為顯著,部分段落使用鋪排,語言汪洋恣肆,一氣呵成,不僅體現出馬季深厚的語言功底,又有效地襯托出他熱情火爆的表演風格,效果強烈 [7] 
相聲語言的文學化是馬季的自覺追求。他的文學化特質不同於侯寶林的清雅俊逸,而更加生活化,從而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風格 [7] 

馬季多樣化

馬季自覺以中國新貌和時代精神的宣傳者為己任,不僅在題材上貼近生活,創作並演出了大量反映新時代、新風尚的作品,在語言上也精益求精,力求更有效地展現各類題材,並凸顯語言的多樣性。加之得到諸位前輩大家的傾心傳授和悉心培養,使馬季在相聲語言上博採眾長,獲得了豐富的積澱。早期的代表作《登山英雄贊》歌頌攀登珠穆朗瑪峯的健兒,語言上一方面詳細介紹了珠峯的環境、攀登的困難和登山隊全體成員的艱苦努力,這都是相聲從未涉足的領域,另一方面,則進入角色,直接抒發隊員們的體驗與心聲,無論是敍述語言還是人物語言均體現出新時代的風貌,充滿了豪情壯志。這種具有崇高美的語言風格,在傳統相聲中是頗為罕見的。同時期的另一篇代表作《找舅舅》,對比包頭市在新舊時代的不同景象,在包袱的設置上主要藉助誤會和錯位,這是傳統相聲的基本手法,在語言上也着力突出新舊對比,有效地表現了主題。此外,在馬季相聲的語言中,有文言,如前述《新桃花源記》《詩情畫意》等;有民間俗語,如《勞動號子》《英雄小八路》等;甚至還有外語。在相聲中使用外語,侯寶林是開創者。但外語在相聲中一般只用於找包袱,甚至用外語的發音方式説漢語,從而構成笑料。真正的外語從未成為一段相聲的核心。馬季在這方面則有明顯的突破。《友誼頌》歌頌援建坦贊公路的中國工人,作品中大量使用了斯瓦西里語,而且是正面使用,絕無嘲弄歪曲。馬季為此向使館工作人員認真學習語言,使外語成為貫穿整段作品的一條主線。這無疑是對相聲語言領域的豐富和拓展 [7] 

馬季獲獎記錄

中國曲藝牡丹獎
  • 2006-08    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4]     (獲獎)    
中國金唱片獎
  • 1989-10    第一屆金唱片獎[3]     (獲獎)    
榮譽稱號
  • 1985    “全國十大笑星”[2]     (獲獎)    

馬季人物評價

馬季是相聲事業里程碑式的人物 [32] (相聲演員姜昆評)
馬季在中國相聲史上是獨特的一個人物,他傳承了傳統相聲的衣缽,但卻面臨着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新形勢、新任務。傳統相聲的任務在某種意義上,還是“高台教化”,但馬季的相聲卻是作為生產“任務”出現的,他的觀眾也變成了有恆業、有信仰的羣體。他以其團體性力量,基本成功地完成了這個任務,馬季的相聲不僅在當時是成功的,而且直到20世紀90年代,他都深深地塑造了觀眾對相聲的觀念。馬季作為相聲藝術“承上啓下的一代”,其意義已經完全超出了藝術作品本身,他的探索為相聲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那就是:朝前看,保持與時代同步的精神,勇做時代的排頭兵,同時兩腳要深紮在大地之中,與人民共呼吸、同命運,這應是相聲在這個時代應有的姿態。在此意義上,馬季比之馬三立、侯寶林等人更具新時代藝術家的氣魄與膽識 [33]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耿波評)
馬季對幽默的理解十分獨到,寫歌頌體而讓人笑,足見他的功力。他的歌頌體富於韻律,像《遊擊小英雄》,什麼地方應當談正事,什麼地方應當助興,哪裏插入一首歌,編排綿密,鬼斧神工。在嗓音條件一般的情況下,他幾乎開掘了語言上的全部潛力 [13] (相聲評論人章樂天評)
馬季對廣東粵語相聲的發展作出過許多貢獻。他的作品中“包袱”特別多,貼近生活,很多橋段都能把觀眾逗得人仰馬翻 [12] (相聲演員黃俊英評)
馬季老師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是一代宗師。讀過他的遺作《一生守候》使我受益匪淺。馬季老師是一位善良、寬厚、坦蕩的人。他熱愛相聲事業,期望一支與他的理想相匹配的相聲隊伍。馬季老師是一位對曲藝特別是相聲藝術非常熱愛的人。對事業的“熱愛”是他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馬季老師是用一生堅守他所熱愛的事業的人。“熱愛”和“堅守”是馬季重要的精神遺產 [48] (中國藝術研究院曲研所所長、中國曲協副主席吳文科評)

馬季後世紀念

馬季紀念館

2007年9月6日,為了紀念馬季與桃花源的深厚友誼,經上級批准,湖南省常德市有關部門特在馬季當年的創作之地秦人宅開闢的“馬季與桃花源”紀念館開館,紀念館包括馬季曾住過的房間、馬季在桃花源創作和生活的圖片資料以及影像資料的展室等 [21] 

馬季書籍

2011年1月,紀念馬季逝世五週年的書籍《馬季生前與身後》正式出版 [34]  ;3月18日,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廣播説唱團在北京聯合舉辦了“《馬季生前與身後》出版座談會” [35] 

馬季相聲展演

2017年3月,由中華曲藝學會、中國曲協相聲藝術委員會、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政府、天津師範大學馬季藝術研究會共同發起主辦了“馬季杯”首屆全國大學生相聲展演 [3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