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威龍

鎖定
馬威龍(1908年11月8日—1938年5月24日),字雲飛,抗日英烈。1908年,生於廣西容縣,1913年,在廣西容縣本地學校讀書。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1933年,參與中央軍校教導部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組織擴編。1936年,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擴為三團制,馬威龍任第3團團長。 [1]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國軍民奮起抗擊日寇。馬威龍時任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第三團上校團長,率部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浴血奮戰近三個月,上海棄守後,轉戰蘇南各地。馬威龍治軍賞罰嚴明,管教有方,愛兵如子,言傳身教,對官兵關懷備至,團結一致,是受人尊敬的團長。11月底到南京,參加南京保衞戰。馬威龍英勇善謀、戰功卓著升任第三旅少將旅長。南京失守後,轉戰至皖南地區集結。1938年5月19日,率第一三八旅到達羅王車站,參加蘭封會戰。1938年5月24日,馬威龍壯烈殉國。 [2] 
中文名
馬威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西容縣
出生日期
1908年11月8日
逝世日期
1938年5月24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第四期
主要事蹟
參加蘭封會戰,壯烈殉國

馬威龍人物生平

馬威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潮州分校第一期畢業。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學科術科兼優,成績優秀,深得校方賞識,畢業後留校。1926年,任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第二團第六隊排長。1928年,黃埔軍校第六期第一總隊步四隊少校隊附,歷任國民革命軍營、團長等職。1930年,曾隨張治中參加中原大戰 [2]  1933年,參與中央軍校教導部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組織擴編。1936年,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擴為三團制,馬威龍任第3團團長。 [1]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中國上海,國民政府組織部隊奮力抵抗。時為中國最精鋭部隊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奉命開赴上海前線作戰。馬威龍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3旅少將旅長兼第5團團長,奉命率部參加淞滬會戰,並隨部隊參加了紗廠阻擊戰和蘇州河畔八字橋陣地守衞戰。11月6日,教導總隊奉命在蘇州河畔八字橋陣地接替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陣地。馬威龍與教導總隊的將士們進人陣地後立即構築工事,不久,日軍便潮水般撲來,將士們猛烈還擊,擊退了日軍進攻。日軍從陸路攻擊失敗,便組織了大批橡皮艇強渡蘇州河,教導總隊將士死守陣地,兩軍激烈廝殺,陣地失而復得,河水染紅。直到11月11日,金山衞被日軍突破的消息傳來,教導總隊才奉命撤退。
馬威龍與教導總隊一部撤回南京,參加保衞南京的戰鬥。馬威龍率步兵第3旅第4、第5兩團擔任老虎洞左側到岔路口之線的防守。12月7日,南京保衞戰打響。日軍在坦克和空軍的配合下突破中國軍隊外圍陣地,馬威龍率部頑強反擊。9日拂曉,日軍集中兵力,矛頭直指紫金山老虎洞陣地。因老虎洞陣地比較突出,日軍集中陸空火力全力攻擊,馬威龍部傷亡慘重。由於不易增援,教導總隊命令馬威龍放棄老虎洞陣地,退守紫金山第二峯的主陣地繼續阻敵。10日拂曉,日軍佔領老虎洞陣地後,再次集中兵力,向紫金山第二峯、孝陵衞之西山主陣地發動進攻。因為教導總隊駐紮孝陵衞4年之久,對地形很熟,構築的陣地也比較堅固,馬威龍和官兵們英勇還擊,重創敵軍。戰至11日晚上,馬威龍和教導總隊的將士們與日軍在第二峯和西山進行了近10輪的反覆爭奪戰,馬威龍部傷亡雖然很大,但同時也給日軍重大殺傷,陣地始終牢牢地掌握在中國軍隊手中。12月12日晚10時左右,馬威龍部奉命撤出南京,突圍到滁縣集中。馬威龍率本旅第4和第5團餘部向指定地點突圍。當部隊衝出日軍包圍時,只剩馬威龍旅長和鄧文僖團長兩人,所有將士全部為國壯烈犧牲。

馬威龍壯烈犧牲

1938年1月,國民政府軍政部重新組建第46師。馬威龍出任國民革命軍第27軍第46師第138旅少將旅長,着手整訓部隊,恢復元氣,再次開往抗日前線保家衞國。不久,馬威龍奉命率部駐防河南蘭封(今蘭考縣)一帶。5月中旬,華北日軍第十四師團2萬餘眾,在師團長土肥原賢二的指揮下,切斷了隴海鐵路,兵臨蘭封城下。經數日激戰,5月24日,蘭封陷落。蘭封失陷,使開封、鄭州面臨日軍的威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震怒萬分,下令槍斃擅自棄城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龍慕韓,以肅軍紀,重振軍威。1938年5月25日,薛嶽將軍指揮豫東部隊對日軍發起猛攻。當晚即奪回了蘭封車站,馬威龍率領第138旅配,配合主力部隊於羅王寨、三義寨一帶將土肥原部包圍。日軍憑藉險要的地勢負隅頑抗,雙方寸土必爭,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在此緊急關頭,馬威龍身臨戰場最前線,督率所部浴血奮戰,並親自帶隊向日勇猛衝殺。馬威龍架着一挺機關槍向敵羣猛烈掃射之時,不幸被日軍狙擊手擊中,壯烈殉國。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編著,抗戰英烈譜,團結出版社,2017.01,第73-75頁
  • 2.    何蘭生編著,中國抗日將領英烈譜 上,團結出版社,2014.01,第206-2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