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嘶巖

鎖定
位於廣東省普寧池尾(原池尾鎮)街道西部的馬山山腰。清乾隆《普寧縣誌》載,馬嘶巖寺“建自唐大顛初創道場,有敕賜‘馬山禪寺’額”。
寺右側有一巨石室,深約7米,寬3米。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修,後毀。乾隆六年(1741),寺僧源正募化重建。
中文名
馬嘶巖
地理位置
廣東省普寧池尾街道西部的馬山山腰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佔地面積
深約7米,寬3米
著名景點
馬嘶巖古寺

馬嘶巖簡介

廣東省普寧市馬嘶巖寺 廣東省普寧市馬嘶巖寺
今寺為乾隆以後歷次修建的複合建築物,一正殿和兩邊廂房,大門前有照壁圍拱,開兩側山門,屋頂為硬山頂。1961年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馬嘶巖寺全景 馬嘶巖寺全景
馬嘶巖寺,創於唐朝中期。位於普寧市池尾街道西部馬山東麓。 [1] 
寺宇為主座配左右兩側廂房,雙鳳朝凰式結構,佔地約100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背靠獅山主峯,面臨深澗;周圍老樹參差,古藤高持,穿雲蔽日,鳥語花香;寺後千年古榕,冠若巨傘,覆蓋主座大雄寶殿屋頂,根部神奇地露凸盤旋,宛若羣龍護駕;寺前深澗皆若蹲若立的巨石,迭壘起伏,形似僧眾聆聽佛法;羣石下,有深不見底神秘莫測的“無底洞”;寺左側有狀台駿馬巨石,謂之“石馬嘶風”;寺右旁有深邃狹谷,清泉於巨石下涓涓流出,源源注入僧廚,革冽清甜,稱之為“洗缽流泉”。佇立寺前,遠眺前方,大南山望天石似通天梯,小北山鐵峯拱繞如屏;近觀巖壑之下,後山水庫浮光曜金,山青水秀,令人心曠神怡。古往今來,馬嘶巖寺沐日月精華,凝山川秀色,幽靜清雅,蔚為壯觀,是佛聖地與攬勝之處。寺院左側,有巖如駿馬嘶內,莊嚴雄偉,因而得名“馬嘶巖寺”。 [1] 

馬嘶巖人文軼事

馬嘶巖馬嘶巖寺與韓愈

韓愈被貶潮州刺史之後,與潮陽靈山寺的大顛法師經常來往,成了莫逆之交。大顛法師是個有道高僧,他創建的潮陽靈山寺,香火非常旺盛。
為了弘揚佛法,他又到當今的普寧池尾鎮選址籌建寺廟。佛寺建成之後,恰好韓愈前來拜訪。韓愈身騎白馬,來到寺廟之前,將白馬栓在一塊石塊上,到禪房與大顛品茶交談,談興正起時,耳邊傳來了白馬嘶鳴之聲。
空山幽靜,林濤聲聲,巖寺裏,香煙嫋嫋,木魚陣陣,此情此景,再傳來一聲白馬的嘶叫聲,韓愈心有所動,問大顛法師:“寺廟落成,可有名字?”大顛説:“未有名字!”韓愈興奮地説:“就叫馬嘶巖寺可好?”大顛禪心通明,哈哈大笑:“就叫馬嘶巖寺吧!”於是,千年前一聲白馬嘶叫,成就了一個寺廟之名。

馬嘶巖馬嘶巖得名傳説

廣東省普寧市馬嘶巖寺全景 廣東省普寧市馬嘶巖寺全景
唐元和十三年(公元八一八年),憲宗皇帝遣使至鳳翔,迎佛骨入宮祀拜,刑部侍郎韓愈(世稱韓昌黎)上《諫迎佛骨表》奏帝,極力諫陰,觸怒憲宗,要將他處死,幸賴裴度,崔羣求赦,才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到潮州後,聞知轄下潮陽縣有此名山和道場,意欲訪察。為避朝野譏議,韓愈只帶隨從一名
廣東省普寧市馬嘶巖寺拴馬石 廣東省普寧市馬嘶巖寺拴馬石
,微服私訪,策馬而來。到了馬嘶巖,把馬拴在一塊形似大柱的石頭上,然後入庵拜見大顛。大顛見韓愈氣宇軒昂,儀表不凡,讓座奉茶。
在言談中,韓愈發現大顛出口成章,也非庸僧,兩人談得十分投機,吟詩作對,以助清興。後來,韓愈將身份明告,佛門弟子大顛為當代名儒及朝廷命官的拜訪而感到榮幸,更熱情款待。
當韓愈告辭時,大顛依依不捨,奉送下山。唐穆宗即位(公元八二一年),宣召韓愈進京為國子祭酒,復封兵部侍郎。
臨進京前一天,韓愈還專程到馬嘶巖庵向大顛告別,由於韓愈在潮州執政時,反對橫徵暴斂,關心百姓疾苦,重視文化教育,深得民眾愛戴。 廣東省普寧市馬嘶巖寺舊石牌匾
馬嘶巖
馬嘶巖(5張)
韓愈上京赴任之後,大顛為紀念這位名儒的相訪,提議在馬嘶巖前原韓愈拴馬石的地方,建起一個歇馬亭。
附近村民得悉,熱情募捐,把亭建成,也為馬嘶巖增添光彩。康熙三十六年,潮陽陳昇曾捐資修葺寺宇;乾隆六年,馬嘶巖閹住僧源正也曾募化修建;公元一九二二年,住僧鄭錦雲又募化修葺閹寺,歷代文人逸士也常到此相訪,並題詩作對留念。
據普寧縣誌記載,清朝雍正二年,舉人陳元德曾賦詩,題大顛馬嘶巖遺蹟。

馬嘶巖地址

揭陽市普寧市池尾街道西部馬山東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