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吉樟

鎖定
馬吉樟(1859-1931),字積生,別字吉升,號子誠,晚年自號堅壯翁。馬丕瑤次子,光緒九年(1883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會典館總校、侍講、侍讀、日講起居注官等職。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秋,河南旅京豫學堂在北京成立,他被推舉兼任總監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赴日本考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任湖北武昌鹽法道。宣統二年(1910年)任湖北按察使。晚年寓居北京,研讀金石,潛心著述。1931年病逝,有《益堅壯齋文稿》遺世。 [1] 
本    名
馬吉樟
字積生,別字吉升
號子誠,晚年自號堅壯翁
所處時代
晚清民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安陽
出生日期
1859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主要作品
《益堅壯齋稿》
《金石考證稿》
主要成就
長於治印,善書真、草、篆三體,尤工篆法
國    籍
中國

馬吉樟人物生平

馬吉樟(1859-1931),字積生,別字吉升,號子誠,晚年自號堅壯翁,安陽縣蔣村人。是同治元年(1862)進士,官至廣東巡撫,被光緒帝稱為“百官楷模”的馬丕瑤次子。 [5]  光緒八年(1882年)畢業於大梁書院,在河南貢院考中舉人。 [3]  光緒九年(1883年)登進士,並選為庶吉士。十二年(1886年)授翰林院編修。十八年(1892年)充任國史館協修、會典館總校。 [2] 
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其父馬丕瑤卒於廣東巡撫任上,馬吉樟護柩回安陽,居喪讀禮,受聘講學於安陽的晝錦書院和後渠書院。二十五年,服闋入都。次年五月,清廷詔令巡閲長江水師大臣李秉衡赴京,率師抗擊八國聯軍,馬吉樟隨軍任營務處總辦。 [2] 
二十九年春,會試在河南汴垣舉行,馬吉樟任同考官。是年夏,任甘肅鄉試正考官。三十年,授翰林院撰文,洊轉侍講、侍讀、日講起居注官。三十一年(1905年)秋,河南在京官紳設立旅京豫學堂,舉他為總監督。三十三年,受命東渡日本,考察政治。 [2] 
三十四年(1908年),任湖北武昌鹽法道。宣統元年(1909年),署湖北按察使,次年三月實授(七月改稱提法使)。五月,署理提學使。 [2] 
辛亥革命爆發後,馬吉樟回籍家居。1915年任袁世凱總統府內史。次年袁死,任北洋政府總統府秘書。1917年去職後寓居燕京,研釋金石,潛心著述。1923年曾任中州大學文科教授。 [3]  1931年病逝,有《益堅壯齋存稿》遺世。 [2] 

馬吉樟主要成就

馬吉樟“嗜古篤學,謹於為文”,長於治印,善書真、草、篆三體,尤工篆法。真楷脱法漢魏六朝,磅礴鬱結,頓遒雄渾;篆書真力彌滿,允稱傑構。《美術研究》1994年第3期曰:善鑑賞,精小篆,兼作真行草體,沉浸帖學,骨格秀潤平淡,頗負時譽。 [8]  曾任國子監祭酒的盛昱,在品評馬吉樟的篆書時説: “當代篆書,首推積生,因其無派,故超乎眾派。” [5] 

馬吉樟軼事典故

馬吉樟為官處事深受其父影響。在當時紛繁複雜、錯綜迷離的政治環境下,卻能為各派所認同,主要應歸因於他的眼光、主張和氣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馬吉樟東渡日本,考察實務。其妹馬青霞與他同行,在日本結識孫中山等人,加入同盟會。馬吉樟回國後,被任為湖北按察使,赴任後選送四十名湖北學生赴美留學。孫中山、魯迅、李大釗、陳獨秀等人,對他與其家族敬重有加。宣統三年( 1911年),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時,提前通知時為按察使的馬吉樟速回故鄉避險。袁世凱成為總統後,立即將馬吉樟從老家請回北京,任他為總統府內史、北洋政府秘書,但他對先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列強的肆虐,依然記憶猶新。早在《馬關條約》簽訂時,他就曾痛心疾首地憤言: “李鴻章甲午戰爭誤國, 《馬關條約》賣國,此賊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倭寇欺我華夏,列強盡是幫兇。我泱泱大國,可悲可嘆焉……”雖然身為北洋政府大總統的袁世凱視其為親信,但袁世凱稱帝時,馬吉樟當即辭官而去。 [5] 
孫中山對他的妹妹馬青霞稱讚有加,親筆題寫了“天下為公” 、 “巾幗英雄”的條幅贈給她,魯迅稱她是“才貌雙全”,革命黨人把她看得如同秋瑾齊名。 [5] 

馬吉樟故居簡介

馬氏莊園庭院 馬氏莊園庭院 [6]
馬氏故居就是有名的馬氏莊園,位於安陽市安陽縣西蔣村。安林公路向北可達。距安陽市區22公里。是反映清代官僚府第的古建築。清光緒年間(1875-1908)建北區、中區5路建築,民國初期增建南區保存完整。 [4] 
“龍纏槐” “龍纏槐” [6]
馬氏莊園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河南現存最大的清代官僚府第。莊園佔地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有6路建築,20個院落,廳、堂、廊、樓、室308間,佈局嚴緊,高屋深院,氣勢宏偉。建築形制有捲棚頂、懸山頂、硬山頂,主體建築均有前廊。中區最為宏大,有4路建築,除東路外每路均為4個院落,建9個門庭,俗稱“九門相照”。院中有水井,地下設置排水系統。中區東路為馬氏家廟,前為門樓,後為議事廳、拜殿,兩側為配殿。莊園的部分門庭兩側置石獅,刻工精細;南區走廊前檐懸掛華麗木雕;各主體建築的山牆點綴有磚雕,圖案有鹿、鳥、花卉等。莊園主馬丕瑤(1831-1895),西蔣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進士,歷任山西平陸縣知縣、太原知府、貴州按察使、兵部侍郎、廣西巡撫等;次子馬吉樟,清光緒六年(1880)進士,任湖北按察使、國史館協修;其女劉青霞(隨丈夫姓),中華民國時期女傑之一,捐巨資支持孫中山革命,出資興辦教育。現存清廷所賜“進士第”、“太史第”匾,底為龍水,金碧輝煌;慈禧太后所賜馬丕瑤巨型“壽”字中堂;湖北官員所贈“福祿壽禧”大銅鏡。中區東部,遺有小姐繡樓;西側庭院有參天古槐,被一棵龍形藤樹纏繞,人稱“龍纏槐”,頗具特色。北區西廂房東壁設有槍孔,孔內暗設機關,槍管只能從房內伸出,遊人稱奇。該景區是研究清代官僚生活、欣賞清代文化的理想場所。 [4] 
馬吉璋曾在此處廂房密會袁世凱 馬吉璋曾在此處廂房密會袁世凱 [7]
參考資料
  • 1.    安陽縣誌編纂委員會編.安陽縣誌[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1156.
  • 2.    安陽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安陽市志[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2066.
  • 3.    劉衞東主編.河南大學百年人物誌[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293.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編.中國旅遊景區景點大辭典[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7:1098.
  • 5.    劉廷鑾編著.蘭堂藏[M].濟南:泰山出版社,2011:221.
  • 6.    新年著. 行走中原 3[M]. 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288.
  • 7.    馬林青等主編. 馬氏莊園[M].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9:83.
  • 8.    喬曉軍編著.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 補遺一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1.
  • 9.    鄧葉君.筆走龍蛇馬吉璋[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