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口魚

鎖定
馬口魚是鯉形目鯉科馬口魚屬的魚類,別名大口扒、紅車公、桃花魚。體長而側扁,腹部圓;吻長,口大;口裂,向上傾斜;下頜後端延長至眼前緣,前端凸起;眼中等大;側線完全;口角有一對短鬚;鱗細密;背鰭短小,胸鰭長,腹鰭短小,臀鰭發達,尾鰭深叉。體背部灰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淺藍色垂直條紋,胸鰭、腹鰭和臀鰭為橙黃色;繁殖期雄魚頭下側、胸腹鰭及腹部均呈橙紅色。 [10] 
馬口魚可見於朝鮮、日本。在中國南起海南島、元江(紅河),北至黑龍江流域中國東部(台灣除外)各江河均有分佈。 [11]  生活於各種水體,尤喜石底的山澗急流,為兇猛魚類。以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為主要食物。1冬齡即可性成熟。產卵期在3-6月。個體不大,數量頗多。 [12] 
馬口魚繁殖力強,生長快,產量較高,為丘陵、山區普遍食用雜魚和主要經濟魚類之一, [13]  頗受消費者歡迎,市場價格也很可觀。 [14]  其個體不大,但羣體數量較大,有一定產量。由於捕食魚蝦,對養殖魚類構成危害,應注意控制。 [11] 
中文名
馬口魚
拉丁學名
Opsariichthys bidens
別    名
桃花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鯉形目
鯉科
馬口魚屬
馬口魚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鯉亞目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科
[魚丹]亞科
亞    種
[2] 
分佈區域
中國各水系均有分佈
命名者及年代
(Günther, 1873) [2] 
保護級別
無危(LC) [1] 

馬口魚形態特徵

馬口魚體長為體高的3.2—5.0倍,為頭長的3.2—4.0倍,為尾柄長的5.0—7.5倍,為尾柄高的8.7—12.0倍。頭長為吻長的2.6—3.5倍,為眼徑的4.6—7.3倍,為眼間距的2.7—3.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3—1.9倍。 [4] 
馬口魚體長而側扁,體高略小於或等於頭長,腹部圓。吻鈍。口亞上位,口裂向下傾斜,上頜骨向後延伸可達眼中部垂直下方。下頜稍長於上頜,前端有1顯著的突起與上頜中部凹陷相吻合,上下頜之側緣凹凸相嵌。無口須。雄性個體在吻和頰部有發達的珠星。眼較小,側上位。眼後頭長大於吻長。眼間距約等於或稍小於吻長。體被圓鱗,中等大小,鱗片之疏密從南到北稍有變異。側線完全,在胸鰭上方顯著下彎,沿體側下部向後延伸,入尾柄後回升到體側中部。 [4] 
馬口魚背鰭起點約與腹鰭起點相對或稍前,離吻端的距離稍遠於到尾鰭基部的距離。胸鰭末端稍尖,向後不達腹鰭起點。腹鰭較鈍,末端也不及肛門。肛門緊挨於臀鰭之前。臀鰭條長,性成熟個體最長鰭條向後延伸可達尾鰭基部。尾鰭叉形,末端尖,下葉稍長。 [4] 
馬口魚下嚥骨弧形,較窄。咽齒錐形,末端鈎狀。鰓耙稀疏。腸管長度約等於體長。鰾2室,後室長約為前室長的2倍,末端稍尖。腹膜灰白,間或帶有細小的黑點。 [4] 
生活時背部灰黑,腹部銀白。頰部及偶鰭和尾鰭下葉橙黃,背鰭的鰭膜帶有黑色斑點,體側具有10-14道淺藍色垂直斑條。生殖季節的雄魚尤為鮮豔。固定標本藍斑變黑。雌體橫斑不顯著,僅在尾部體側具有一條不明顯的縱行黑紋。 [4] 
馬口魚

馬口魚近種區別

馬口魚
青魚
麥穗魚
——
體長可達1450毫米。
體長37~102毫米。
馬口魚體長而側扁,體高略小於或等於頭長,腹部圓。
體背及兩側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鰭均呈黑色。
體背部及體側上半部銀灰微帶黑色,腹部白色。體側鱗片後緣具新月形黑紋。各鰭鰭膜灰黑。
生活時背部灰黑,腹部銀白。頰部及偶鰭和尾鰭下葉橙黃,背鰭的鰭膜帶有黑色斑點,體側具有10-14道淺藍色垂直斑條。
其體粗壯,略呈圓筒形,腹部圓,無腹稜;頭中大,稍平扁,頭長一般小於體高;吻短,稍尖,吻長大於眼徑。
體背部及體側上半部銀灰微帶黑色,腹部白色。體側鱗片後緣具新月形黑紋。各鰭鰭膜灰黑。
馬口魚 馬口魚
青魚 青魚
麥穗魚 麥穗魚

馬口魚生活習性

馬口魚棲息

馬口魚為溪流性小型獵食性兇猛魚類,棲息於水庫水體的表層 [15]  ,通常集羣活動,野生狀態下喜生活於水流較急的淺灘。底質為沙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在靜水湖泊、水庫和池塘中亦能生活,江河深水處少見。 [3] 

馬口魚食性

馬口魚以小魚、小蝦和各種水生動物為食,一般體長2.0-3.5釐米的稚魚主要攝食甲殼動物和水生昆蟲,但枝角類等浮游動物佔相當比重,而體長10.0釐米的馬口魚已能完全吞食其他魚類的幼魚,攝食力強,生長迅速,第1年生長較迅速,可達7—11釐米。馬口魚捕食器官、消化系統的結構特徵與其肉食性密切相關,其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腸道組成,無胃,無頜齒,具咽齒,腸道盤曲簡單,分為前、中、後腸,腸指數平均值為1.04±0.15。 [3] 

馬口魚分佈範圍

馬口魚分佈於遼河到兩廣。在黃河流域僅見於甘肅天水;陝西省寶雞卧龍寺、周至、咸陽、渭南、華陰及潼關;山西省新絳、虞鄉、永濟到河南省靈寶、洛陽、鞏義市、開封和山東省東平湖、濟南、利津、墾利;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等處。 [5]  [16]  還有中國以外的日本、朝鮮和越南。 [6] 
分佈範圍 分佈範圍

馬口魚繁殖方式

馬口魚1冬齡魚就達到性成熟,並具有繁殖能力,為一年多次產卵類型,繁殖季節為3—8月,在華南、華東和華中地區繁殖期一般在3—6月,而東北地區繁殖期多集中在6—8月。雖然馬口魚雌雄異形,但在幼魚階段雌雄不易區分,而在繁殖季節,性成熟的馬口魚雄魚第二特徵明顯,體表具有鮮豔的“婚姻色",上頜、下頜頰部、胸鰭及臀鰭佈滿粒狀追星。不同地域的馬口魚個體生殖力差異較大,平均絕對生殖力在5000—8000粒/尾,平均體質量相對生殖力在44—207粒/克體質量,並與性成熟個體大小、年齡有關。還可能與所處的地理緯度有關,緯度越高體質量相對生殖力越低。 [3] 

馬口魚保護現狀

馬口魚種羣現狀

馬口魚因其在水面中能捕食主要經濟魚類,過去一直被視為重要的敵害魚類,給漁業帶來很大危害,成為被清除的對象。魚類品種呈下降趨勢,特別是肉食性魚類明顯減少,水庫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馬口魚因為容易捕撈且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其自然資源急劇下降。 [9] 

馬口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ver 3.1:2020年——無危(LC)。 [1] 

馬口魚保護措施

從2010年起,馬口魚成為部分地區重點發展的特色名優水產品種,並且其種質資源保護受到各地重視。2013年中國農業部批准建立安徽省金寨縣長江河寬鰭馬口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遼寧省鴨綠江臨江段馬口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017年批准建立山東省沂南汶河馬口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7] 

馬口魚人工繁殖

馬口魚繁育設施

催產池選用的是直徑2米,水深0.9米的玻璃培養缸;催產藥物是寧波激素製品廠的地歐酮(DOM)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劑,孵化採用錐形孵化桶;魚苗培育池為基地18和19池,兩池均為面積300平方米的水泥池,水深為1.3米,兩池均有微孔增氧設施。 [8] 

馬口魚親魚挑選

成熟的雌魚腹部柔軟膨大,生殖孔微紅,卵巢輪廓明顯,用手輕壓腹部有彈性;成熟的雄魚吻端、尾鰭有明顯的珠星,全身具有十分鮮豔的婚姻色,輕壓下腹,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雌雄親魚的配比為1∶1。 [8] 

馬口魚人工催產

於6月12日下午3:00對馬口魚親魚進行催產,共催產雌魚26尾,雄魚28尾;採用一次注射法,注射部位為胸鰭基部;催產藥物劑量為雌魚DOM5毫克+HCG600國際單位/千克,雄魚劑量是雌魚的二分之一;催產水温為21℃,效應時間為22小時,於13日13:00雌雄親魚即開始追逐產卵,產卵約持續一個小時。 [8] 

馬口魚魚卵孵化

於13日14:10開始收集魚卵約24萬粒,分別放入兩個裝水400千克的孵化桶中孵化,流速以魚卵能上下翻滾均勻為準;孵化水温21—23℃,於14日2:00測得受精率約為72%,於15日20:00開始脱膜,整個脱膜過程持續達7個小時,在脱膜後72小時,用80目篩絹過濾兩個蛋黃試口,此時測量魚苗長度為0.6釐米,第二天除投餵蛋黃外輔以投餵過濾後的輪蟲,於21日9:30出苗下池培育,共計下池水花11萬尾。 [8] 

馬口魚魚苗培育

培育池在催產前三天每池用生石灰35千克進行了消毒,於6月16日上午加水至75釐米,下午每池放艾草80千克+雞糞10千克,以培養豐富的浮游生物。於21日上午把馬口魚水花分別入18和19培育池,下池時培育池水温23.5℃,孵化桶水温22.5℃。在魚苗長至2釐米前,除每天投餵兩次豆漿外,每隔2—3天每池補施雞糞10—15千克,以保證培育池內有充足的天然餌料。當魚苗長至2釐米時,開始馴化投餵蛋白質大於42%的微粒浮性顆粒飼料。在整個培育過程中每隔2—3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15釐米左右,培育後期每週換水一次,每次換池水的五分之一,7月23日拉網鍛鍊並測量魚苗,大部分已長至4釐米,於7月28日銷售3.5萬尾,剩餘2.8萬尾分塘進行大規格培育。 [8] 

馬口魚主要價值

馬口魚營養價值

馬駟魚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魚類,其肌肉粗蛋白含量為16.71%—18.78%,粗脂肪含量為1.36%—2.71%,粗灰分含量為1.22%—1.36%,水分含量為76.81%—79.67%,氨基酸含量為16.23%—21.28%,必需氨基酸總量為5.51%—8.76%,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9.2%—29.31%,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5.57%—36.42%,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32.21%—44.45%。不同地域,不同養殖方式的馬口魚肌肉營養成分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雄性馬魚肌肉營養成分略高於雌性,野生馬口魚肌肉氨基酸指標高於人工飼養馬魚肌肉。 [3] 

馬口魚經濟價值

隨着人們觀念的更新及環保意識的加強,並且馬口魚的全人工繁育和養殖技術已經獲得突破,人工養殖所需的苗種可規模化生產,馬口魚已成為嶄露頭角的一個養殖新品種,市場前景廣闊。馬口魚是中國溪魚系列品種之一,具有生長迅速、產量高、分佈廣、繁殖力強,1+齡魚就具有繁殖能力等特點,不僅能在網箱內,也能在池塘中養殖,非常適合於山區發展養殖。馬口魚人工養殖已在中國浙江、湖南、湖北、遼寧等多地開展,成功進行了水庫網箱、河水池塘、池塘內循環設施養殖等各種模式的商品魚養殖,已成為一個新的漁業特色產業。如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馬口魚成為新的特色產業,榮欣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2015年推廣了馬口魚商品魚養殖300多萬尾,產量達到50多噸,並且實施了馬口魚苗種增殖放流30萬尾。馬口魚養殖的產業化發展,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之一。特別適宜在貧困山區推廣養殖,其養殖成本低、效益高,在山區精準扶貧方面具有一定的品種優勢,在推動山區水域水產養殖品種結構優化,對增加優質水產品和提高養殖經濟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是實現脱貧致富的一條途徑。 [3] 
參考資料
  • 1.    Opsariichthysa biden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引用日期2023-01-01]
  • 2.    Opsariichthys bidens  .ITIS Standard Report - Error[引用日期2023-01-01]
  • 3.    鍾全福,樊海平,葉小軍.馬口魚的研究現狀及開發利用進展[J].江蘇農業科學,2020,(第24期):38-39
  • 4.    馬口魚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01]
  • 5.    李思忠著.黃河魚類志[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12:206
  • 6.    王長工編著.實用釣魚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06:99
  • 7.    杜光輝. 馬口魚生物學特性及人工繁育技術[J]. 黑龍江水產, 2021, 40(05):50-52
  • 8.    張君,開剛.馬口魚的人工繁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7,(第5期):53
  • 9.    駱小年,段友健,張曉靜,阿麗達·夏木西丁,李姣,吳晨,李文康,季辰躍,常建太. 北方馬口魚全人工繁殖、胚胎與仔魚發育研究[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22,(第4期):1-13
  • 10.    中國濕地博物館,西溪濕地魚類識別手冊,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8.07,第54-55頁
  • 11.    解玉浩主編,東北地區淡水魚類,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第35頁
  • 12.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7-05]
  • 13.    龍殿玉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 仫佬族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11,第70頁
  • 14.    石瓊,範明君,張勇主編,中國經濟魚類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1,第162頁
  • 15.    周喬主編. 內陸水域增養殖[M]. 2002
  • 16.    杭州發現2個新物種  .中新網.2024-04-12[引用日期2024-04-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