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口錢

鎖定
馬口錢是對馬匹所課的税。漢代對牲畜課税,始於武帝時的馬口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詔令邊境人民養馬。由官府借給母馬,滿3年後,10母馬還官1駒,即十分之一的税,武帝開徵馬口錢的原因,一方面是當時民間飼養馬匹的數量增加; 另一方面則是武帝征伐四方,軍費開支浩繁,馬匹傷亡很重,急需補充。昭帝元鳳二年 (公元前79年) ,下令“毋斂今 年馬口錢” 《(漢書》一)是為對牲畜税的免徵。 [1] 
中文名
馬口錢
釋    義
漢代向養馬民户徵收的馬税
開始徵收
太初二年
官借母馬與邊民
中國漢代向養馬民户徵收的馬税。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開始徵收。原是官借母馬與邊民,3年後收回母馬,並徵收產駒數的1/10。後改按馬匹數徵錢,名馬口錢。以後時徵時罷,並税及牛羊。
參考資料
  • 1.    王美涵.税收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