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化龍

(中國伊斯蘭教哲合林耶門宦第五代教主)

鎖定
馬化龍(1810年12月15日-1871年1月13日),清末經名“穆罕默德·艾依乃瑪·阿倆毛倆乎”,道號“託布爾·屯拉”,尊號為賽義德·束海達依,又名馬朝清,人稱“十三太爺”,回族,寧夏靈州(今寧夏靈武)金積堡人。中國清代末年寧夏回民起義軍首領,中國伊斯蘭教哲赫林耶第五代教主。 [2] 
馬化龍幼年時,曾在甘肅伏羌南關馬二阿訇及山東金爺門下接受教育,學習阿拉伯文。後由其父為其“穿衣”而成為阿訇。又愛好武藝,能言善辯,曾經捐官千總。還與其弟務農經商。1849年,做了哲赫林耶學派第五代穆勒師德。使哲赫林耶學派進入了第二次鼎盛時期。 [2] 
由於當時清政府在回民中採用“以回治回”的策略,支持老教,打壓新教哲赫林耶學派,馬化龍於1862年,在寧夏金積堡舉兵起事,殺寧夏道台侯雲登、知府呂際韶、知縣趙長庚等。1863年十月,又率部進攻靈州城在城內回民的內應下將其攻陷。在清軍的打擊下,於1866年,向清朝乞降,同時仍然保留本部武裝,繼續經營以金積堡為中心的地盤,並援助其他回民起事者。後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1869年,劉松山部奉左宗棠之命從陝北綏德進攻花馬池,再進攻金積堡。鑑於清軍逼近金積堡,又舉兵再次反叛。1870年正月,劉松山戰死。左宗棠以劉松山之侄劉錦棠統劉松山部,繼續猛攻金積堡。馬化龍在被清軍包圍、糧盡援絕的情況下,於同年十一月十六日再度乞降。1871年,馬化龍與其子馬耀邦被左宗棠以“私藏武器”和“勾結外國”的罪名凌遲處死。 [2] 
別    名
馬朝清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寧夏靈武金積堡
出生日期
1810年
逝世日期
1871年
本    名
馬化龍
馬化龍,回族,甘肅靈州金積堡(今寧夏吳忠市金積鎮)人。幼年從師攻讀經文。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繼任篩海(教主)之位,以靈州(今寧夏靈武南)為中心,積極發展哲赫林耶門宦教務,大量修建清真寺和教堂。
1863年(同治二年)秋,響應雲南、陝西等地回民,領導金積堡一帶回民反清,攻克寧夏府城(今銀川)和靈州(今靈武縣),被推為“統理寧郡兩河等地軍械事務大總戎”。
1865年(同治四年)末,在金積堡附近強家沙窩打敗清軍雷正綰部,接受清廷招撫,被授予提督銜,更名馬朝清。
1869年(同治八年),清軍圍剿金積堡,率回軍奮力抵抗。
翌年初,在馬五寨戰鬥中擊斃清軍統帥劉松山,後因各路回軍配合不利,堡內彈盡糧絕,為保堡內軍民性命,馬化龍願以“一人抵罪”自投清軍營,於同治十年農曆正月十三被凌遲處死。 [1] 
以上內容,來自陝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絲綢之路辭典》。
參考資料
  • 1.    周偉洲,王欣主編. 絲綢之路辭典[M].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8. 第760頁.
  • 2.    馬化龍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7]